1948年,双胞胎兄弟刘金虎、刘金鹏先后离开家乡从福建鼓浪屿迁移到台湾,投靠运输大亨白海生,展开了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个性莽撞的哥哥刘金虎娶了白海生的女儿白玉凤,并将全部的生命奉献在商场上,最后还是走上绝路;温文儒雅的弟弟刘金鹏不忍哥哥花了毕生心血抢拼来的事业前功尽弃,而愿意扮演哥哥金虎过一生。在事业上金鹏继续从事海上运输事业,立志实现两岸通航;但在感情上金鹏却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嫂嫂玉凤及侄子明郎。二十年后,金鹏将明郎扶养成人,明朗天性聪明可也养成了公子哥习气,并爱上了金虎的死对头周勇的女儿素卿。明郎在白建雄的挑拨下,和金鹏反目离家出走。最终,他秉持永不放弃的阿郎精神,解开了上一代的恩怨,也帮助金鹏一起实现了通航的愿望。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哔哩哔哩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2003
买办之家
剧情介绍20集电视连续剧《买办之家》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融的京畿天津,全剧通过对一个买办家庭及其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100年前的历史风云和芸芸众生的命运变迁。血气方刚的爱国留学青年余子鹏,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返回祖国,在归国的轮船上邂逅了青春美丽的日本少女智子。一见钟情的恋人,似乎一开始就踏上了一条爱情悲剧之路……归国之初,余子鹏面对的却是血雨腥风:码头上亲眼目睹作为进步青年的四弟余子肃鸟参加的暗杀行动;父亲余隆泰六十大寿之时余府却遭官府横加搜查;昔日恋人苏伯媛(夏荷)生死未卜;身为买办的姐夫唐润卿惹上官司正被官府悬赏缉拿……值此风雨飘摇之际,奉李鸿章之命,父亲余隆泰忍辱负重到日本隆金洋行智子小姐手下任买办,受英国人之邀儿子余子鹏雄心勃勃赴英国汇通洋行司蒂尔旗下做买办,他们的行为不但被长子余子鲲,一个极端鄙视“蛮夷”的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知识分子所不齿,更遭到崇尚暴力革命的四弟余子肃鸟的强烈反对,而三弟余子鹤,吃喝玩乐似乎是他的天性,这些与他竟毫无干系。最终,余隆泰饮恨而死、智子黯然返国,夏荷虽与余子鹏青梅竹马、情定终身,却因沦落青楼而相见不敢相认,最后因不愿被日本人侮辱而自杀,只有余子鹏—一个新兴的民族资本企业家正在崛起。这其间充满了新与旧、中与洋、爱与恨、血与泪、黑暗与光明、进步与腐朽、官场与商场的激烈冲突,情节错综复杂,兔起鹊落,演绎一个个回肠荡气的故事。
2009
人间烟火
解放前,以卖炸臭豆腐起家的谭衍生创办了老字号餐馆\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谭衍生厨艺高超,在与秀梅的结婚喜宴上,他收了张汇泽、孙继良和古顺三个徒弟。最终,好学又有天分,有\u0026ldquo;菜疯子\u0026rdquo;之称的三徒弟古顺得到谭衍生的真传。 二徒弟孙继良早年就对秀梅产生爱恋,因爱生恨的他一心想取代谭衍生。他暗中与人勾结,使得谭衍生在赌场输掉了全部家当,并在儿子谭文华出生那天投河自尽。孙继良霸占了\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面对突来变故,古顺随着\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金字招牌谜一样消失了。 大徙弟张汇泽和四萍一起从孙继良手中救出秀梅母子,他答应远走他乡的师母,要替师父保住\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为了这个承诺,他一生都在为此努力着。 解放后,国家实行土改政策,孙继良难逃命运的捉弄,被打成资本家,\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也被公家没收变为国有资产。孙继良人财两空,他将仇恨转嫁到此时已是私有制改造委员会主任的张汇泽身上。 二十年后,同为下乡知青的张汇泽儿子张石风和孙继良的女儿孙晓慧相恋,并用两个草戒指私定终身。然而上一辈人的仇恨不允许他们有爱情的存在,私奔在外的他们借住在谭衍生遗子谭文华家中。张石风和孙晓慧被逼双双殉情,只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慌乱中,张汇泽抱走了谭家的女儿,并让干儿子许世强代为抚养,而张、孙两家的骨肉被留在了谭家。师徒之间的血脉和情仇,悄悄地在这三个家庭延续\u0026hellip;\u0026hellip;  又是一个二十年过去了,谭向阳和许欠欠这两个错位的孩子再次接受命运的安排,对饮食文化的共同爱好让他们相遇并互生情愫。可是,还来不及相爱,一把利刃就横亘在了两人的情感之间\u0026mdash;\u0026mdash;孙继良极尽挑拨之能事使他们将对方误认为仇人,彼此成为对手,在餐饮界真刀真枪的开始了竞争。与此同时,张汇泽的女儿张石兰、女婿王刚、谭文华的小儿子谭向伟也都对\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虎视眈眈。这一切都被老谋深算的孙继良看在眼里,他巧妙地利用这些人,让他们明争暗斗,互相损耗,最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又一次落入孙继良手中。 对\u0026ldquo;打马楼\u0026rdquo;新一轮的争战让这群年轻人爱恨交织:谭向阳与许欠欠被仇恨牵绊难以相爱,心底却又互相牵挂欲罢不能;孙继良的小女儿孙晓薇与向阳向伟两兄弟之间发生着扯不断理还乱的三角情感;而张汇泽的外孙王旭的介入,更是让这场车轮般的爱情显得扑朔迷离\u0026hellip;\u0026hellip; 随着向阳和欠欠两人身世的渐渐明朗,几个年轻人的情感和事业面临着更加残酷的抉择\u0026mdash;\u0026mdash;错位多年后,当身世回归,他们还能否找回自己的位置?当倾心爱恋的对象竟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时,这种不伦的情感该如何释怀?当曾经情同手足的兄弟反目成仇时,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
2009
郑和下西洋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朱棣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扬国威”或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这样一来,从皇上到百姓的观念都已转变,使商品经济的萌芽加快发生了。  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的实力,实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征着国家的富强、技术的发达,文化的进步。随着郑和船队走向海外世界,这位君王不仅追求“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目标,而且,一心想开辟唐宋以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和亚非大陆。  在此基础上,朱棣还开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笔。其中之一即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宫,基本上还是明初打下的基础。  朱棣让郑和在与西洋诸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不恃强凌弱。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在当时的世界上,大明船队很好的发挥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的作用。郑和在此期间,率领船队在马六甲和忽鲁谟斯等国建立了货栈,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广泛展开贸易。锡兰国篡位者亚烈苦奈儿背信弃义,想劫持大明船队,郑和出于无奈被迫还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古知兵非好战”的信条,以智慧和宽容,正义与威力,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  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伤心欲绝。好在大明船队再次航海归来,特别是郑和将桀骜不逊的亚烈苦奈儿押来大明,听候皇上裁决其生死时,朱棣以中华文明来处置此案,最终感化了这个凶暴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