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延安》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大学生和海归学子在沦陷区青岛落入了日寇魔爪。国民党重庆政府试图将学子带往重庆,中共特工岳振声则肩负着把这批学生带往延安的使命。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央视网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2009
中天悬剑
这是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国民党的将军、一个特立独行的男人抗击日寇的传奇故事。 鹿原会战,肖弋率陕军49师做为诱饵发现了侵华首恶、日军中村中将的师团部,国军战区长官翁上将欣喜若狂,一面飞报蒋介石以慰其心,一面严令肖弋缠住中村,等待战区主力合围,试图创造第二个台儿庄的辉煌。   军阀韩东山惧怕日军援军,率部嬗自放弃防线,置肖弋部队于腹背受敌的危局。翁上将拒绝肖弋撤退,逼迫49师同中村同归于尽保全战区脸面。血战之夜,肖弋阵前释放傲慢的日俘高桥大尉,命令他活着看到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军统女特工、报务员柳纤纤出于对肖弋的爱慕,伪造集团军电报,迫使肖弋突围,逃脱了全军覆灭的厄运。   肖弋被翁上将送上军事法庭,面临临阵脱逃的处罚,柳纤纤打通军统高层关节,让蒋委员长获悉了鹿原会战失败的真像。为了掩盖罪责,反复无常的翁上将一夜间将肖弋由囚徒塑造成了他战区中同日寇浴血奋战的抗日名将。   汪家岭战役,肖弋凭借超乎常人的胆气率部队潜伏到了毫无觉察的日军师团部前沿,十万大军合围日军的关口,翁上将一纸调令剥夺了肖弋的军权,让其手下黄文斌代理指挥对日军的攻击,终于将视之为异己的肖弋彻底打入冷宫。   腐败黑暗的内幕令肖弋愤慨、失望,而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郢中平原却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肖弋带领少数亲随进入郢中,以过人的胆略、诡诈的手段收编了当地的各类武装,恢复了淞沪师的番号。为了维护联合抗战的大局,以洪缨为首的中共郢中游击独立大队也编入了肖弋淞沪师的战斗序列。一年内,肖弋的武装力量得以壮大,断然打出了既不许国民党插手、也不许共产党插手、独立坚持郢中抗战的大旗。   肖弋郢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战区司令长官翁上将的注意,肖弋特立独行的抗战方式令翁上将十分不安,为了达到先从政治上控制淞沪师的目的,以秦怀玺为首的军统特工进入了郢中,恰好柳纤纤也在其中。   柳纤纤是满怀着对肖弋的爱恋进入郢中的,秦怀玺审时度势,利用柳纤纤爱情上的嫉妒、诱使柳纤纤对洪缨政治迫害。性情刚烈的洪缨针锋相对,误入秦怀玺圈套,被安上持枪伤人、率众反叛的罪名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临刑之际,肖弋通过一个细节发现了洪缨的冤情,在刑场上救下洪缨。   并肩的抗战生涯,肖弋在对共产党产生好感的同时,也对洪缨产生了情恋,为此,洪缨苦恼,柳纤纤更为仇视洪缨。   高桥怀着誓必征服肖弋的雄心进入郢中,成为郢城日军最高司令官。洪缨去敌战区侦察敌情,柳纤纤奉秦怀玺之命尾随洪缨,妄图向日军出卖洪缨行踪及共产党地下特委组织。高桥中佐认出柳纤纤,围捕中,洪缨换穿柳纤纤衣服被捕入狱。共产党郢中特委书记张铸向有气节的郢城国民党县长武树清阐明大义,武树清出面保释洪缨,被迫背上汉奸的骂名。洪缨获救出狱,已是生命垂危,柳纤纤内心震动,懊悔不已。   肖弋挥师反攻郢城,团长鲁高发贻误战机,让本来已经胜利在望的战
2009
复婚
这是一个中年版“过把瘾”的故事。这天,小芬将潘军的单位闹得人仰马翻,让潘军陷入极大的难堪与愤慨中。原来,这一幕是小芬瞒着潘军策划的。这场闹剧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购买经济适用房而假离婚。买房一事的分歧,引发了潘军夫妇一次次变本加厉的争吵。这场风波让潘军发起高烧。经小芬悉心照顾,大病初愈的潘军终于拗不过小芬,勉强同意与其办理离婚手续。假离婚令潘军焦头烂额,却为小芬平添几分情趣。小芬感觉似乎回到恋爱阶段,夜半回家与潘军幽会,让其兴奋不已…… 一次意外,让潘军不得不在外留宿。为避免小芬误会,潘军为自己的夜不归宿说了谎。不想,谎言很快被查岗的小芬识破。潘军的未归让小芬彻底崩溃,她担心“假离婚”会变成真离婚。无论如何,她要尽快复婚! 潘军向小芬坦承了夜不归宿的原因。小芬逼潘军喝下洗脚水。潘军断然拒绝,小芬却拿出一瓶浓硫酸。在小芬准备一饮而尽之际,潘军妥协了!挽回了一场灾难,潘军对复婚的心却渐渐凉了…… 因同事举报,购房计划成为泡影。小芬步步紧逼,复婚迫在眉睫。压抑感猛烈袭来,潘军害怕看到小芬的绝望,他惟有一再逃避。在与小芬约好办理复婚手续的前一刻,潘军走了。临走前,潘军为小芬留下房契与全部存款。 护士丁燕和潘军因误会而偶遇,二人不打不相识,逐渐由“仇人”成为朋友。 燕子的大哥磊子被分配到小芬的单位。小芬很照顾他。久而久之,磊子喜欢上了小芬。 迫于亲人的压力,潘军终于回家。潘军告诉小芬,他需要安静,也需要时间…… 潘军再次离开,小芬吃了安眠药。潘军火速归来,看到生不如死的小芬,心如刀割。小芬恳求潘军跟自己复婚。潘军让小芬给自己三个月时间考虑,三个月后,一切或许可以重来。 潘军不眠不休,守护了小芬三天三夜,第四天,潘军含泪走了。潘军的守候和痛惜如一针强心剂,让小芬坚定了潘军对自己的感情,坚定了复婚的信念。 此后,潘军租住了燕子闲置的房间,他开始消瘦、落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燕子给予潘军雪中送炭的帮助。 与此同时,小芬为复婚做着不懈努力。她对潘军的爱一如既往,而这“努力”却是南辕北辙。为挽回潘军,她索要高额的赡养费;为给潘军施压,她举着“潘军抛妻弃母”的招牌游街……小芬的努力让潘军更加疲惫不堪,反将潘军推向了燕子。 因为离婚,潘军丢掉了工作。在燕子帮助下,他开了一家照相馆,维持生计。在共同经营照相馆的岁月里,潘军和燕子相爱了。他们的爱很唯美,不同于婚姻的琐碎。二人感受到了幸福…… 交往一段时间后,潘军与燕子订婚了。这个消息让小芬崩溃。即便如此,小芬仍旧不舍不弃,她坚信潘军会与燕子分手,与自己复婚! 四平是燕子的二哥,他是一名医生。父亲哮喘暴发之际,四平的片刻疏忽,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父亲的去世,让四平活在无休止的愧疚与梦魇之中。 接连不断的沉重打击,让小芬陷入绝望。就在小芬即将放弃复婚之时
2009
郑和下西洋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朱棣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扬国威”或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这样一来,从皇上到百姓的观念都已转变,使商品经济的萌芽加快发生了。  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的实力,实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征着国家的富强、技术的发达,文化的进步。随着郑和船队走向海外世界,这位君王不仅追求“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目标,而且,一心想开辟唐宋以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和亚非大陆。  在此基础上,朱棣还开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笔。其中之一即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宫,基本上还是明初打下的基础。  朱棣让郑和在与西洋诸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不恃强凌弱。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在当时的世界上,大明船队很好的发挥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的作用。郑和在此期间,率领船队在马六甲和忽鲁谟斯等国建立了货栈,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广泛展开贸易。锡兰国篡位者亚烈苦奈儿背信弃义,想劫持大明船队,郑和出于无奈被迫还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古知兵非好战”的信条,以智慧和宽容,正义与威力,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  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伤心欲绝。好在大明船队再次航海归来,特别是郑和将桀骜不逊的亚烈苦奈儿押来大明,听候皇上裁决其生死时,朱棣以中华文明来处置此案,最终感化了这个凶暴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