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宝山原本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却因为一念之差堕入了罪恶的深渊。20世纪80年代,他被收监,在长达十多年的改造过程中,性格变得越来越偏执冷酷。他伪装积极改造,为的是争取减刑,从而早日实施报复计划。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爱奇艺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2007
女人花
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安庆总兵刘镇邦奉命查抄参与变法的大学士汪文谦府第。当天夜里,得到消息的汪文谦将3个未成年的女儿负托给丁管家。为了日后相认,汪老爷将一块佩玉劈为3块,分别缝在三个女儿内衣中。管家领着她们从排水口逃出府第,遇上官兵追杀,三姐妹失散。当夜汪家被满门抄斩,宅院被一把火烧尽。汪家的三姐妹之一,大姐汪子倩,后改姓林名雪莲。人称小寡妇,长得眉清目秀。小妹汪子樱, 改名巧菊,自小随大太太潘氏嫁入吴家,对英俊潇洒的吴少爷情有独钟。 二姐汪子吟,改名黄梅儿,被黄梅戏班邓清风夫妇收留。15年后,即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当上大总统,刚刚建立起的民主政权风雨飘摇。安庆作为长江下游的重镇,成为袁世凯和革命党双方必争之地。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此时汪子吟(黄梅儿)已长大成人并成为安庆清风班当家花旦。这一年的国庆日,安庆城里的一场选民国小姐活动让这个本可以安安稳稳过平静生活的女孩卷入了另一场命运的漩涡中。吴刘两家是安庆两大家族。吴家是安庆的商界领袖。少爷吴雨声留学日本,拜宋教仁为师,成为宋最得意的弟子。回国后担任安庆司法官。刘家父辈刘镇邦曾是前清总兵,儿子刘剑雄仗着刘家在安庆的势力,欺行霸市,胡作非为。刘剑雄看上了黄梅儿,为了得到她,故意让黄梅儿当选,却被黄梅儿拒绝。他恼羞成怒,设奸计诬告小寡妇林雪莲 (大姐汪子倩)和黄梅儿的恋人小裁缝谢杨柳通奸,并利用前清师爷,现安庆警察局长胡鸣九把两人抓入大牢,折磨得命悬一线。一直欣赏黄梅儿的吴雨声紧要关头伸出援助之手,种种有力证据表明小寡妇林雪莲和小裁缝无罪。为防奸计败露,刘剑雄歹毒得在狱中放火要烧死两人。小寡妇林雪莲和小裁缝虽然大难不死,但小裁缝失忆,林雪莲为防刘剑雄再次杀人灭口,隐姓埋名避往他处。不知内情的黄梅儿悲痛欲绝。为了娶到黄梅儿,不肯善罢甘休的刘剑雄,又逼死黄梅儿养父母并要强娶黄梅儿,黄梅儿被逼上了绝路准备与仇人同归于尽。吴雨声在帮助黄梅儿的过程中从欣赏到渐渐喜欢上了这位有情有义的女子。他不顾家人反对,准备与从未同房的大太太离婚,娶黄梅儿为妻。得知黄梅儿嫁给了吴雨声。刘剑雄恨得咬牙切齿。认为吴雨声处处和刘家作对,挑起了安庆城里的更大的风波。巧菊因黄梅儿嫁给了吴雨声,当姨太太彻底没指望了,因爱成恨,受刘家利用成了陷害亲姐姐的帮凶。正当安庆城内龙争虎斗之际,宋教仁被刺。吴雨声因暗查刺宋案,受到袁世凯一派的陷害被捕于狱。刘剑雄也借机要致吴雨声于死地。黄梅儿四处奔走营救夫君,恰恰此时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并有证据证明当年是吴雨声父亲带头举报汪家谋反。
2009
郑和下西洋
大明洪武年间,少年马和从云南被征入宫为太监,分到燕王府当随从。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边岁月中经受了磨炼,尤其结识高僧姚广孝后,更是开阔了胸襟。他与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不合拍。  在跟随朱棣守卫北平和边陲的日子里,马和逐步成长起来,其良好的素质,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皇长孙朱允炆君临天下,为巩固皇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首当其冲。为了生存,朱棣被迫装疯,饱受屈辱。郑和的结拜姐姐宋莲芯,也被奸臣所谋。朱棣在绝境中毅然率领八百壮士起兵,展开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战争中,马和与姚广孝、张玉等人一样功勋卓著,尤其在郑村坝一役,他奋勇救朱棣于危难,从此更被燕王视为心腹。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船队归来时,朱棣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扬国威”或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决心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这样一来,从皇上到百姓的观念都已转变,使商品经济的萌芽加快发生了。  那个时代,海上航行的实力,实际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征着国家的富强、技术的发达,文化的进步。随着郑和船队走向海外世界,这位君王不仅追求“四海宾服,万邦来朝”的目标,而且,一心想开辟唐宋以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和亚非大陆。  在此基础上,朱棣还开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笔。其中之一即决定将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宫,基本上还是明初打下的基础。  朱棣让郑和在与西洋诸国交往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德服人,不恃强凌弱。经济上则厚往薄来,给予各国诸多好处,树立了泱泱大国的风范。在当时的世界上,大明船队很好的发挥了一个大国维护地区和平的作用。郑和在此期间,率领船队在马六甲和忽鲁谟斯等国建立了货栈,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人广泛展开贸易。锡兰国篡位者亚烈苦奈儿背信弃义,想劫持大明船队,郑和出于无奈被迫还击,但他始终坚持“自古知兵非好战”的信条,以智慧和宽容,正义与威力,来化解两国之间的危机。  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伤心欲绝。好在大明船队再次航海归来,特别是郑和将桀骜不逊的亚烈苦奈儿押来大明,听候皇上裁决其生死时,朱棣以中华文明来处置此案,最终感化了这个凶暴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