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传说是欧阳震华、刘晓虎、潘长江等著名演员主演的一部古装奇幻喜剧片。《钟馗传说》将在第一部的基础上,融入新潮网络热门语言、更炫尚的动画特技,除了“喜感天师”欧阳震华压阵外,还有刘晓虎、王艳、谭耀文等。在故事情节上,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重新演绎经典传奇故事。
倒序 在线播放
2003
皇太子秘史
英明的皇帝康熙与善良的皇太子胤礽,这一对彼此深深相爱的父子,却经历了两立两废、史无二例的建储风波!康熙既是父,也是皇;胤礽既是儿,也是臣。要维系“父子君臣”这复杂微妙的关系,双方都是多么辛苦!   因为,他们不是平凡人;权力的宝座,使他们无法忠实地表现真正自我、无法自由地追求人生愿望。生在皇家,不是他们的选择   如同太阳、月亮、星星一般的三个女孩,她们血脉中都流着皇家敌人的血液,命运却残忍地安排她们与皇家恩怨难解。卷入皇家,也不是她们的选择。   政潮动荡,心潮汹涌,身陷其中的人都难以安渡惊涛骇浪般的痛苦挣扎。   康熙十三年,三藩乱起之初,大清朝面临空前危机,年少风发的康熙却早有决心打赢这场硬仗。出征迎战之前,八旗将士强烈请求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父子斩首祭旗,以寒叛贼之心。但吴应熊为康熙姑母建宁长公主之额驸,且当年由孝庄太后亲自指婚;康熙事祖母极孝、视亲情极重,深感为难。   悲愤的建宁公主执剑闯宫,冒死欲救亲夫爱子,与孝庄、康熙发生激烈冲突,惊动了即将临盆的皇后。皇后生下一子,难产而死,康熙伤痛欲绝,将襁褓中的孩儿立为皇太子,以慰爱妻在天之灵。   吴应熊父子终究伏法。面对天伦惨变,建宁是无辜的,康熙是无奈的。襁褓中的皇太子胤礽对于他注定将成为众矢之的的未来是毫无所知的。   他们别无选择!出生在帝王之家,就已经是他们艰难命运的开始!   三十年后,在康熙的精心培育、严格教养之下,胤礽努力想成为皇阿玛满意的皇储。他善良正直,“笃于亲情”这一点更是与父亲相像,颇为康熙欣赏;但父子俩由于代沟、立场、价值观的不同,时有争执。康熙期待造就出第二个他,但胤礽随着内在的成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盼望做他自己。   在宫中,与胤礽关系密切的女子有三位。一是受孝庄托付、对胤礽视若己出的德妃;二是因故在宫中长大的吴三桂孙女云儿;三是自少年时的结发之妻太子妃舒伦。娇俏可爱的云儿痴心暗恋胤礽,引发舒伦的不悦。   康熙诸子都有特长,暗中觊觎皇位的是大阿哥、四阿哥(雍正)、八阿哥。大阿哥有军功、四阿哥心机深、八阿哥亲和力强又恋慕云儿。这三位阿哥各拥支持者,加上重臣明珠与索额图长年党争的复杂因素,在胤礽周围形成了暗潮汹涌的竞争力量。倾轧、陷害、谋位,使胤礽时常身陷漩涡面临危机。   因浙江巡抚慕天颜的密告,清廷终于抓获真正的前明皇子、俗称“朱三太子”的朱慈焕。朱慈焕自知非死不可,但康熙因与他一局棋缘而产生的特殊友谊,答应饶赦他一家老小,未料朱慈焕家人见情形不对已先举家自尽。凑巧成为漏网之鱼的紫瑛、如玉姊妹,一个性烈如火武功高强,一个柔美似水灵秀清新,她们从当年被崇祯砍断一臂的祖姑长平公主处得知自己身世,并被长平公主赋予报仇复国的艰难任务。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胤礽钟情如玉,甚至不惜弃冠救美,如玉刚受感动欲爱
2005
明末风云 第2部
公元1627年,崇祯17岁登基,从明熹宗的手上接过了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内有权臣由魏忠贤一手把持朝政,实质上崇祯是个傀儡皇帝,政令均自魏忠贤之手,但他并非昏庸无能之辈,采取韬光养晦,以守以攻,怀柔和麻痹魏忠贤的策略,暗自培养乾练人才。待政权根基稳固之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终以漂亮乾练的手法解决了客魏(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其政治手腕之娴熟,行政调动能力之强堪与清圣祖康熙扳倒权鳌拜之手法相提并论,他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勤勉和贤能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  但大明气数已是油尽灯枯,王朝更迭的不可违之命就这样像抓阄一样抓到了崇祯的头上,他的悲剧命运就在于他不仅无法以一身之躯来阻止社稷颠覆之势,而且历史所能给予他的时间和空间也注定他成为不了一位中兴之主。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被推翻。李自成入京后,派降将唐通带白银5万两和吴三桂父亲吴襄的书信。前去招降吴三桂。为保全自己在北京的财产和地位。吴三桂意欲归顺闯王。后闻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纳为妾的消息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刻诛杀大顺使者,致书请睿亲王多尔衮,请求“合兵灭寇”,正好迎合清军进关入主中原的企望。多尔衮立刻率领清兵入关“助剿”。  李自成得天吴三桂拒抚信息,亲率大军代和吴三桂与清大军战于山海关附近“一片石”地区。2万清军骑兵从右翼闯袭农民军,农民军难以招架而溃散。战后,清军全部入关。李自成回北京后,在皇官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官员的朝见。第二天一清早就率领起义军,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  一国三帝,谁主中原……
2012
贞观之治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现在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国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