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夫

星座:水瓶座
职业:导演 演员
出生地:丹东

电影导演,原名于景霖,辽宁安东(今丹东)人。少年时代对电影产生兴趣,1941年安东林科高中辍学后去日本九州鹿儿岛学养蚕,回国后,加入业余剧团。1942年考取满洲映画协会,任演员。抗战胜利后,投身到护厂工作中。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他曾任导演助理、剧务主任、音乐组副组长、译制片导演等职。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的拍摄,导演了译制片《伟大的转折》、《侦查员的功勋》等影片。  1950年1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高歌猛进》、《葡萄熟了的时候》、《沙家店粮站》中任副导演。1956年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夏天的故事》(1955)。尔后几十年导演了《芦笙恋歌》(1957)、《笑逐颜开》(1959)、《徐秋影案件》(1958)、《万木春》(1961)、《自有后来人》(1963)、《创业》(1974)、《最后八个人》(1980)、《勿忘我》(1982)、《十六号病房》(1983,合作)、《黄山来的姑娘》(1984)、《鸽子迷的奇遇》(合作,1986获第五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陆军见习官》(1987)、《金钱大裂变》(1989)、《那年的冬天》(1990)等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两项奖。  他的影片题材广泛、结构完整,生活气息浓厚,善于用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985年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主席团委员,吉林分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于彦夫于2005年11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其夫人张圆2000年8月10日去世,终年74岁。

于彦夫影视作品 更多
2011
徐秋影案件
黑夜,在江心岛,徐秋影被人暗杀了。公安局某处长杜家楷,侦查科长汪亮闻讯后,立即带领公安人员出发到杀人现场进行侦查。在现场上找到一个军服纽扣,一个子弹壳……现场上找到的纽扣证明是彭放衣服上的,同时,在徐秋影被杀前后有人看到他从江心岛经过。彭放是教育局的干部,徐秋影爱过他。现在徐秋影又爱上了何彬,彭放非常气愤,曾经给徐秋影写过恐吓信。彭放是杜家楷的内弟,杜家楷决定和妻子彭聪一道去看他。彭放刚喝完酒,气色很不好。杜家楷在字纸篓里发现一张被撕坏了的徐秋影的像片,它悄悄把它拾起来。杜家楷问彭放晚上到哪儿去了。彭放撒谎说看电影去了……彭放有重大的杀人嫌疑,但是彭放有枪吗?恰好,徐秋影的干姐邱涤凡来检举彭放私藏一支手枪。果然,彭放在转业时私自留下了一支手枪和五粒子弹,现在只有四粒,枪经过化验确是杀人的凶器。根据这些材料,杜家楷确定彭放是杀人凶手,请求上级批准逮捕他。但是,侦查科长汪亮却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了不少疑点。首先,现场并无扭打痕迹,衣服纽扣从何而来?其次,他在徐秋影的日记中发现一个可疑的地址:花园街48号;还发现一个可疑的人,日记中称他为“死”而复活的人……与此同时,城内发现了一个代号P491的特务。领导上没有批准逮捕彭放,并指示杜家楷等同志应充分估计到政治谋杀的可能。公安局传讯了彭放。彭放在传讯后突然中毒,这是什么原因呢?正在这个时候,花园街48号的老看门人被齐绿匀领来,他谈到“八一五”胜利后这里曾经住过一个从重庆来的没有职业但生活很阔气的人,叫罗精达。据说,解放前这个人就突然病死了。同时,何彬也向汪亮谈到了徐秋影被害前,在江畔食堂不知遇到了什么人,使她神色大变。而这个人就是徐秋影在日记中称为“死”而复活的人。经过看门老人的辨认,证明了邱涤凡就是罗精达的外甥女。邱涤凡在彭放中毒后,就积极拉拢何彬,企图盗窃我军战勤情报,同时,还准备把盗窃来的假情报发到台湾去。就在这时她被逮捕了。在审讯中,邱涤凡供认徐秋影是他们杀害的,为了欺骗公安人员,给彭放栽了赃;枪是邱涤凡从彭放那里盗窃来的,纽扣是她布置的;彭放中毒是邱涤凡在他的酒瓶中放了毒……特务分子罗精达就是代号P491的反革命分子。朝鲜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到这里来搜集我军的战勤情报,当他知道邱涤凡被捕后,企图化妆潜逃,但在轮船码头被我公安人员逮捕了。他们为什么要杀死徐秋影呢?原来徐秋影在解放前参加过特务组织进行过反革命活动,解放后她虽然不于了,但却一直未向政府坦白。罗精达在江畔食堂遇到她后,就和邱涤凡一起对她进行威胁利诱要她继续参加反革命活动,但她一再表示不愿意再干。于是,为了灭口,他们把她杀害了。“徐秋影案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了。鼓放经过急救伤病好转,他参加了志愿军出发到朝鲜前线去了。公安人员汪亮等同志又接受了新任务,走向新的战斗。
1961
万木春
解放初期,党派秦培德到东北某林区担任林业局长。他一到林区就深入到山场和工棚了解情况,发现这里一片混乱,暗藏的敌人还在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工人们的思想觉悟不高,生活很苦。秦局长感到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人的思想觉悟,尽快地建立起新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深夜,林业局副局长姜殿文和王振声到303伐木场来迎接秦培德。王振声和秦培德在延安一起工作,两位老战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重逢格外高兴。秦局长到林场工作后,立刻把局里的三名党员都分配到林场工作,让他们发动群众建设新农场。步青云和苟长盛故意把工人的伙食搞得很坏,并让龙四海吃呕吐药呕吐,企图制造事端,煽动群众闹事,使秦培德站不住脚。姜副局长不了解情况,以为工人罗寿堂带头闹事,下令逮捕他。群众不服,步青云趁势鸣枪想扩大事态。秦局长及时赶到,判明了情况,释放了罗寿堂,并揭露了反革命分子的阴谋。这时,王振声把大批的棉衣和粮食运到了车站,秦培德立即动员工人去车站搬运。这一切,使工人们擦亮了眼睛,提高了觉悟。在党的领导和老工人的帮助下,工人们进一步发动起来了。他们积极地开展反霸斗争,清除了暗藏的阶级敌人。秦局长感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为不损坏森林骨骼并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必须解决红松的采伐与更新问题。为此,他进行了反复深入地调查研究。姜副局长却根据过去学者们的论断,坚持认为红松在阳光下人工更新行不通。整个林业局,从领导到工人都关心这个问题的解决。在秦局长和抗联老战士老栾头的帮助下,姜副局长也投入到这个工作中来,他亲自上山勘察。某晚,老栾头带着家属从“老五四”林场回303农场途中,突然记起在埋葬儿子的山上,抗联战士曾种过大片红松,这时杨政委也给秦培德来信提到这片人工红松林。姜副局长反复深入地比较研究,终于证明了红松是完全能够人工更新的,而且人工更新优于天然更新。这个新的发现,为我国森林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965
节振国
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我国大片领土惨遭日寇蹂躏。河北开滦煤矿的矿工们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罢工。赵各庄煤矿纠察队长节振国,爱憎分明,不畏强暴,与日寇和资本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煤矿总管耿三合威逼工人冯老顺上班顶债,企图涣散人心。节振国见义勇为,卖掉祖传宝剑,帮助冯老顺还债,戳穿了耿三合的诡计。时值年关,工人们的生活十分困难,耿三合借机用金钱拉拢节振国和罢工的工人,遭到拒绝和痛斥。节振国看到工人们生活困难,心急如焚。他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未征得中共地下党员胡志发的同意,私自决定带领工人们抢煤场,结果遭到日寇的武装镇压,致使结拜兄弟杨小霖和夏连凤被抓走。夏连凤经受不住敌人的威逼诱惑,成为无耻的叛徒。节振国见到工人兄弟被捕非常气愤,要和敌人拼命,地下党员胡志发对他进行启发教育,使他提高了觉悟,懂得了斗争策略,并深深体会到,一个革命者如果没有党的领导,就像黑暗中失去了指路明灯。日寇队长滨田迫于工人们的压力,一面答应工人们提出的条件,一面在叛徒夏连凤的带领下,四处搜捕工人领袖。节振国被迫逃到乡下杨小霖家中躲避。敌人抓不到节振国,便将节的妻子刘玉兰抓走。在杨小霖家,胡志发向节振国传达了上级关于举行工人暴动的指示,并让他去腰山受训。这时,叛徒夏连凤又带人前来追捕逃走的杨小霖,而节振国与杨小霖已经一同去腰山受训。结果,杨小霖的母亲杨大娘被叛徒打死。节振国在受训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组织游击队下山打击敌人。在唐家庄,他们砸了警察所,打死牛巡官;在赵各庄,大闹迎宾楼,抓走了特务组长,抢走了全部枪支弹药;在林西矿,一把火烧了拘留所,抢走了枪支弹药,放走了全部被捕的工人。游击队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节振国根据上级指示,深入矿区,积极组织工人准备举行武装暴动。滨田得到节振国回来的消息,假意释放节振国的妻子刘玉兰,企图突然袭击,将游击队一网打尽。节振国根据得到的情报,决定把暴动时间提前,并将计就计,打死了叛徒。之后,节振国又智擒汉奸总管耿三合,打死了滨田。工人暴动成功了,在矿区建立了冀东第一支工人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