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纳·赫尔佐格

星座:处女座
职业:导演 、 编剧 、 制作人 、 演员 、 剪辑
出生地:德国,慕尼黑

他十二岁时与母亲迁居慕尼黑,十五岁写出第一个剧本,并在十七岁时放映了一部监狱改革题材的电影。他曾在德国的大学学文学、戏剧、历史,并获得过奖学金。他青少年时期酷爱旅行,遍游英国、希腊、墨西哥等地,十八岁时到过苏丹旅行,丰富的旅游经验为他的电影带来独特的景观色彩。 荷索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且都在很少的预算下完成,由他自己兼任制片和编剧。他很早就在慕尼黑铁厂打工挣钱,并用偷来的35mm摄影机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短片。1963年,他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拍摄了《荷拉克勒斯》、《沙上游戏》等三部短片。据说1966年还在太空总署赞助下拍摄电视作品。 第一部剧情长片《生命的讯息》(1967),描写纳粹在被占领的希腊的暴行,但影片并不仅限于对历史的如实描绘,而留下更多的篇幅将这种暴行寓言化、普遍化。这种对人类历史政治的终极思考,是影片呈现出一种非凡的品质,因而获得68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 1972年执导著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影片再一次将历史事件寓言化,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略美洲的冒险在片中成了一个激情而孤独的狂想者的疯狂行为。历史背景被从影片中剥离出来,而人类的本性才是导演最为关注的主题范围。影片被英国《Sight and Sound》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佳片之首,他也成为国际影坛最受瞩目的德国青年导演。  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谜》(人人为自己,上帝反众人),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国际影评人联合会特别奖。影片通过19世纪一个欧洲广为人知的弃儿的故事,展现出人性、宽容等现实和历史问题。1977年的《玻璃精灵》又是一个近似寓言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个狂热的玻璃工厂厂主的故事。1977年的《史楚锡流浪记》反映了德国流亡者在美国的命运及普通人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里难以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的悲剧。1978年他重拍了德国电影表现主义默片杰作、穆瑙的《吸血鬼》,1981年又拍摄了一个狂想家在南美“陆上行舟”的疯狂故事《费兹卡拉度》1984年在澳大利亚拍摄了《绿蚁安睡的地方》,描绘了澳洲原住民与国外资本矿业公司的斗争,公司要破坏的不仅是他们的家园,更是“绿蚁安睡的大地”。此后有《哭泣的石头》等等名作。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热、孤独的狂想者为主人公,强调人力与天意的对抗,很多作品有寓言性质。他是新德国电影运动中几位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与法斯宾德、文德斯、施隆多夫等人齐名。

沃纳·赫尔佐格影视作品 更多
2016
侠探杰克:永不回头
派拉蒙正筹拍《侠探杰克》续集,汤姆·克鲁斯和前作导演克里斯托夫·迈考利回归。新片根据“杰克·雷彻”系列原著作者李·查德今秋刚推出的《永不归》(Never Go Back)改编。这部最新小说里,除了主人公杰克外,还有一个“聪明、超早熟”的少女。虽然小说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主要角色,但外媒猜测,基于对当下青少年观众市场的考虑,制片方可能要求编剧把女孩的角色写大,让硬汉特工身边多个个性少女,这样更有看点,也更方便发展续集。续集故事继续围绕杰克展开,他重回弗吉尼亚州的军事基地和苏珊·特纳少校会面,要解决一些个人问题。此时,特纳却意外被捕。杰克同时也陷入谜团,因为他被诬告犯有重罪,而且牵涉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知道的小孩。这些,杰克都记不起来了。他要客服重重困难,去寻找特纳,最终解决问题。克里斯托夫·迈考利本职是编剧,曾写过《非常嫌疑犯》、《行动目标希特勒》、《致命伴旅》等片。作为导演,他此前只拍过《糊涂绑架事件》,后获派拉蒙和阿汤哥赏识,编剧并执导了《侠探杰克》。接下来,他还要给派拉蒙拍《碟中谍5》和《侠探杰克:永不归》。《侠探杰克》预算5700万美元,全球票房2.18亿美元,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但是,该片并没有收到好口碑,不少评论认为,“故事老套、虎头蛇尾、逻辑不够严密。”到第二部续集,制片方希望找新编剧来写剧本。李·查德以杰克为主人公的小说有十多部,如果第二部能抓住更多观众,派拉蒙就可以继续把这个系列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