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电影

星座:摩羯座
职业:演员
出生地:辽宁省大连市

王心刚,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同时有同名天津画家王心刚,其作品《太行魂》获得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王心刚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 在《寂静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25部影片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王心刚电影全集
2005
小小的我
故事梗概:栗欣,六岁,一个到了上学年龄却因为肢体残疾而被学校拒收在门外的小女孩,表达对校园的无限向往,只能是趴在自家阳台上,对着和自己年龄一般大小的同学们,流露着羡慕的眼神。造成小栗欣失去双手、双腿又不能长时间站立的,是她三岁时的一次车祸。骑摩托车的肇事者当场死亡,小栗欣顽强地活了过来,从此却失去了原本活泼、健康、淘气、美丽的童年。到现在,小栗欣每天晚上都浑身疼痛。医生暗地里跟栗欣的爸爸妈妈说过:这孩子活不长。活不长,也得活着,因为多活一天,能给爸爸妈妈多带来一天快乐。幼小的栗欣这么想着,越这么想着就越想上学。任何一个有爱心的老师,都不能逃避小栗欣为了上学流下的泪水。一年级(2)班班主任李老师顶着自家的困难,把小栗欣背进了自己的教室,介绍给全班的同学。栗欣的到来,最初除了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以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老师和同学们慢慢发现,栗欣的顽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这种变化在栗欣的同桌祖威——一个家庭豪富却缺乏家庭温暖的同学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祖威开始专心学习,开始变得有爱心。栗欣不仅改变着祖威,还用顽强的生命挽救了祖威的叔叔——一个处于运动巅峰却不慎下肢瘫痪的运动员。顽强的生命,让认识栗欣的每一个人为之感动;学习的刻苦,每每让妈妈不忍卒睹,流下歉疚的眼泪;善良的心灵,让来自河南农村、靠捡废品维持生计的父亲将儿子送回了学校……。像萤火虫一样,小栗欣用短暂的生命照亮着怕黑的伙伴,自己却变成了一道虹。生命的最后时刻,小栗欣勇敢地面对,让每一个有权利活着、还将幸福快乐地活下去的人们,深受鼓舞、永远铭记。精彩视点:如果我们执著于生命的痛苦,我们的生命就会痛苦不堪,如果我们专注于生命的喜悦,我们的生命可能就会充满愉悦,重要的不是我们的生命中经受了多少痛苦和喜悦,而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影片《小小的我》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关于“对待生命态度”的主题,让每一个拥有生命、渴望生命的人去珍惜生命、扳靓生命,让生命为之感动。影片根据吴晓林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该小说曾两度被录制为广播小说在电台播出;影片中两位小演员的表现都得到导演王心刚的高度称赞。 “栗欣”的扮演者林静5岁开始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姐妹》中扮演老四“齐妙”(儿时);“祖威”的扮演者白小英楠小小年纪就在《爸爸味道》、《21天》、《决不饶恕》、《香气迷人》等影视剧中都有出彩的表现。跟大明星演而优则“广”一样,名声在外的白小英楠还是很多知名产品的广告代言人。为了表现人物、强化主题,影片创作主创人员还专门创作了两首儿歌:片头插曲《悄悄享受幸福》和主题歌《别说再见,萤火虫》。片头、片尾的动漫和音乐,因此而成为构成影片精彩华章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 4月19日 8:05 CCTV-6播出
1981
知音
辛亥重九,云南起义将领蔡锷自调京以来,目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郁悒于心。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心已久,他一面令人对蔡严加防范,一面诱之以利,并把京都有名妓小凤仙介绍给蔡,妄图使其沉溺于声色。当时,日本出兵山东,逼袁签订“二十一条”条约,蔡锷力主拒约应战,袁世凯为获日帝支持,屈从签约。全国掀起抗日爱国运动,袁世凯派兵血腥镇压。蔡锷认清袁的面目,秘密联络,筹备讨袁起义。袁对其猜疑,蔡锷遂用韬晦之计,麻痹他们。蔡锷的名声虽早使小凤仙倾倒,但由于相互猜疑和不解,两人虽朝夕相处,却相隔如山。在天津,小凤仙不露痕迹地掩护了蔡锷,随后在“高山流水”的琴曲中,小凤仙吐露了悲惨身世和除国贼之心愿,彼此终于觅到知音。袁世凯登极前夕,起义迫紧,小凤仙掩护蔡锷离开北京,自己被投入监狱。蔡锷借道日本到云南,打响讨袁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不到半年袁世凯病死,护国讨袁战争胜利结束。蔡锷却操作劳成疾,在日本就医时逝世。小凤仙静坐船头,痛拨瑶琴,思念知音。影片在蔡锷同袁世凯的冲突和蔡锷同小凤仙的纠葛两条线索中,加强蔡锷与小凤仙之间富有传奇性的纠葛,渲染整个影片的传奇色彩,从而体现和突出蔡、袁和政治斗争,体现“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知音遍天下”的主题。该片力求保持高格调,把传奇性故事置于真实性的历史背景之上,又通过蔡锷与小凤仙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反映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它在时代气氛的把握、传奇手法的运用、情绪组接、意境渲染、场景设置告示方面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1965
秘密图纸
科学工作者李化思想麻痹,不遵守制度,随身带着秘密图纸外出开会。不料,在火车站将装有秘密图纸的公文包丢失了。公安女侦查员石云正在医院养病,得知情况后,立即出院接受任务。经多方调查,得知在李化乘的那列火车到站前半个小时,曾有个胖胖的、戴眼镜的、有点口吃的、拎着画有火箭图样的帆布包的人,匆匆而来;火车到站后,这个人在旅客的拥挤中又仓惶而去。就在石云苦思默想分析情况时,忽然传来消息,公文包找到了。原来老中医古仲儒和他的学生金大夫,常到李化的母亲陆文惠家中看病。这天夜里,在来陆家的路上,看见有个人鬼鬼祟祟地扔掉一包东西,他们捡起来带到陆大姐家,陆大姐一看,正是李化丢的那个公文包。里面的钱和粮票虽然没有了,可图纸仍在包里。侦查员小崔断定是一般盗窃犯干的,而石云认为在没有抓到罪犯以前,下结论为时过早。石云的丈夫陈亮是军区保卫部干事,根据领导指示,“他结识”了一个可疑的音乐工作者方丽。不久,石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在郊区的火车轨道上抢救了一个人。被救的正是她要找的一位三轮车工人。由此肯定是敌人发觉不妙,企图杀人灭口。根据三轮车工人提供的线索,石云以派出所人员身份,到龙家酒家的西餐厨师叶长谦家进行了观察,并机智地套出了他口吃的特点,根据许多迹象,证实叶长谦就是犯案人。次日下午,叶长谦准备与方丽在东山酒家门前接头,刚刚在人群中露面就被古仲儒师生发现,被当场扭送公安局。在审讯中叶长谦百般抵赖,还企图毁掉拍有秘密图纸的胶卷,结果被石云机警地识破。到此,盗窃秘密图纸案告一段落。石云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向丁局长汇报。这时,陈干事来电话说方丽又邀他去听音乐,石云感到案件并未最后破获,断定方丽的背后一定有人指使,便对拾到公文包和揭发作案人的古仲儒产生怀疑。丁局长带领石云来到陆大姐家。陆大姐想起古仲儒大夫给她看病时,她曾去里屋打过电话,当时图纸就在桌子上。经过分析断定案件背后的操纵者就是老奸巨猾的古仲儒。于是他们立即进行了周密的布置。此时,方丽对陈干事倍加殷勤,而且借口姐姐病危,要陈干事越过禁区连夜送她到深圳,并说中途有位老大夫同往,陈干事一一同意。行至中途,古仲儒企图甩掉陈干事,到渔村寻访老关系,趁夜偷渡潜逃。这时,石云带领早有埋伏的公安人员和民兵将古仲儒和方丽逮捕。古仲儒企图趁黑夜毁掉证据,机警的石云从古仲儒鞋帮里搜出拍有秘密图纸的另一个胶卷,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1963
野火春风斗古城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末期,日寇控制下的沦陷区兵力空虚。某游击队政委杨晓冬根据党指示,在武工队梁队长和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的护送下,进入华北某城市,通过党的外围组织中的青年高自萍搞到了证件,落脚在地下党员韩燕来的家里。根据有关材料判断,伪治安军某团长关敬陶,存在着矛盾和苦闷,而关敬陶团在伪军中战斗力又较强,因此,如能瓦解关团,对日寇军事部署和整个伪治安军将是致命的打击。遵照上级批准的行动计划,杨晓冬组织地下工作者启发教育下层士兵,双管齐下,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游击队在一次伏击中,俘获了关敬陶和特务队长兰毛等。但是乔装的兰毛乘夜色朦胧逃脱,为惶恐中的日寇提供了线索。他们发动了疯狂的大搜捕,将金环和杨晓冬的母亲等相继逮捕。高自萍也在敌人威胁面前,堕落为叛徒。关敬陶被我游击队教育之后释放,这引起了敌人的诸多怀疑,日本顾问多田和伪治安军司令高大成安排了一场阴险的对质。当被软禁的关敬陶突然见到金环时,惊慌失措;而机智干练的金环将计就计,巧妙地避免了一场风险,为关敬陶卸脱了责任,自己则英勇就义。银环忍受着姐姐牺牲的悲痛,又急于搭救杨母,不慎在高自萍面前暴露了和杨晓冬接头的地点,当银环发觉,奔往相告时,杨晓冬已被特务逮捕了。高大成想利用母子的骨肉之情,软化杨晓冬,从而将我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深明大义的杨母,为让儿子坚决斗争,完成民族重任,堕楼身亡。银环请示了上级,严密组织了越狱的行动。在武工队和地下组织的配合下,救出了杨晓冬。但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在武工队冲出城外的同时,杨晓冬依然隐蔽下来,继续领导地下工作。有一次正巧关敬陶的部下前来搜查,在千钧一发之际,关敬陶出面解脱了危险。杨晓冬见时机成熟, 与银环亲自登门拜访关敬陶,申明民族大义,批驳了曲线救国论的反动本质,并指出光明前途,提高了关敬陶的觉悟。党的耐心争取,金环、杨母的舍身就义,使关敬陶深受感动,他决心跟着共产党走。乘高大成命令伪治安军出城抢粮的机会,带出全部人马;在武工队的配合下,消灭了前来监督的特务队;关敬陶终于率部起义。杨晓冬完成了任务,与战友银环告别时,留给她一件礼物,那是杨母一直盼望戴在儿媳妇手上的一枚红心戒指。银环手托戒指,深情地遥望杨晓冬的身影消失在灿烂的霞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