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砚

星座:双子座
职业:演员
出生地:中国浙江桐庐分水县

舒砚,1982年6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2002班,中国内地女演员。2000年,舒砚首次出演电视剧《红楼梦》。2002年,主演王小帅执导的电影《二弟》。2003年,主演反映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电影《青春的忏悔》。2007年,在电视剧《成长》中饰演贝蕾一角。2008年,出演抗战剧《狼烟北平》 。2009年,在都市情感悬疑剧《最熟悉的陌生人》中一人分饰两色。2010年,领衔主演时尚爱情网络剧《非常爱情狂》。2012年,在婚姻生活剧《七年不痒》中饰演高宁。2013年,出演都市情感剧《我爱男闺蜜》中白洁一角。

舒砚影视作品 更多
2008
狼烟北平
给琉璃厂“聚宝阁”古玩铺子拉包月的人力车车夫文三儿,爱喝酒、贪小便宜,总忍不住吹牛吹得天花乱坠,人虽然本质不坏,但骨子里自甘堕落,是个彻头彻尾的奴才命。文三儿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吃饭睡觉以外的事情,他以为,他这一辈子也就这样混过去了。   1937年的北平,狼烟骤起,日军铁蹄踏足中原。“七七事变”爆发,驻守宛平的29军将士英勇的抵抗。浩浩荡荡的北平市民、学生组织游行,声援29军抗战。学生们激昂的口号声中,文三儿脑袋一热捐出了一块钱,那可是他一个月工钱的一半。当时文三儿心里觉得打仗真好,能让他一个臭拉车的也在北平老少爷们儿面前露了脸。可没想到,紧接着就遭遇了日本的飞机轰炸,文三儿忽然想明白了一些重大问题,像抗日这么大的事儿轮到谁也轮不到自己操心,遂打定主意,从今往后就是天塌下来他也不会再凑热闹了。其实在文三儿意识到“国家出了大事情”之前,很多爱国人士早已经迅速投入到抗日斗争的各个环节之中去了。战场上枪炮的明争与各势力谍报机关之间的暗斗同时展开。国民党老牌谍报人员徐金戈在执行监视日本“笠原商社”的任务过程中,认识了管辖那个区域的巡警方景林。徐金戈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小警察另眼相看,但他并不知道,方景林的真实身份是潜伏在警局的中共地下党员。虽然身处不同阵营,却冥冥中惺惺相惜,两个为了国家放弃个人选择的男人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家世没落的八旗子弟白连旗坐吃山空,只好把祖上存下来的最后一件宝贝也以五十块大洋的低价卖了出去。文三儿的雇主——“聚宝阁” 古玩店掌柜陈明泽收了这幅字画《兰竹图》,转手就以三千块的高价卖给了“笠原商社”总经理佐藤英夫。这些交易跟文三儿都无关,他只记恨去送画的时候,自己被佐藤打了几巴掌。《京城晚报》娱乐版记者陆中庸向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他从文三儿的嘴里套出了字画买卖的详情,立刻发了一篇文章说“聚宝阁将国宝字画卖给了日本人,见利忘义罪不可赦”。当时市民们反日的情绪正在风头浪尖上,聚宝阁的铺子就瞬间被砸了个稀巴烂。文三儿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了东家,结果却丢了饭碗,自己也落得无处安身的下场。   文三儿投靠了天津人孙金发开办的“同和车行”,和其它同样底层的车夫们住到了一起。孙金发人称孙二爷,他们是天津卫的一伙地痞,因为惹了日本人,混不下去了才来了北平。孙二爷本性难改,照样用无赖的方式管理着车行,车夫们本来生活就苦,还要忍受被他压榨。文三儿没觉得苦,不过,他在被佐藤打了之后,嘴上一直显得难平怒火,在土霸肖建彪手下的流氓怂恿下,竟然相约一起去笠原商社找佐藤报仇,抄他的家,劫钱劫色。昏头昏脑的文三儿并不知道,自己只是彪爷这次的掠财计划中用来栽赃嫁祸的一粒棋子。巧合的是,“笠原商社”其实是日方的情报站点,徐金戈和方景林暗中分别对佐藤调查很久了,谁料到他们都还没来得及动手,佐藤一家就被灭了门,刚买到手的那幅宝贝《兰竹图》也随之下落不明...
2008
新情义无价
三十年代上海。   回上海休假的南京警官学校大学生韦康和美丽的青年女子何雨晴在街边邂逅,两人都对对方留下了好感。不料,几天后,何雨晴的父亲竟成了韦康的杀父仇人。一对正直而善良的年轻人经历着情感的煎熬。   何雨晴是个红歌女,初识为她解围的亚福公司的大公子钟凯强。他的侠义、潇洒,给何雨晴留下印象。   钟凯强一个很特别的富家子弟。表面看来他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实际上他内心善良热情,珍惜亲情和友情。他爱何雨晴,但是他的爱情理念是“爱她,就是要使她快乐”,因此,当他发现何雨晴和韦康之间的情感由恨渐渐转变为爱后,他主动克制自己的感情,选择退出。他本来视韦康残疾的妹妹韦云如自己的妹妹,对她同情关怀,但是当韦云深深地爱上他以后,为了彻底斩断与何雨晴的情丝,他毅然决心和韦云结婚。   钟凯强和韦康本该是情敌的关系,但由于这两个男人都有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经过一次次磨难,反倒产生了深厚而感人的情谊。   林雅如和吴建飞母子由于两代的冤仇,视钟凯强为眼中钉,用尽手段,要搞垮钟家。   韦康最大的特点是尽忠讲义气,他有勇有谋,聪明机智,很早就察觉到林雅如和吴建飞的阴谋。最后,为了彻底揭开黑幕,也为了保护钟凯强,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歌颂年轻人之间“情”和“义”的感人故事,情节曲折紧张,人物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