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博蒙特电影

星座:水瓶座
职业:导演 、 演员 、 副导演/助理导演
出生地:

哈里·博蒙特,美国电影导演,1888年2月10日生于堪萨斯州。早年离开学校,参加一个在固定剧院演出轮换节目的无名剧团,后到纽约演出轻歌舞剧。1912年开始出现在爱迪生影片公司的影片中,短短几年中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出演了大量短片和几套连集片。其后还与人合作写过几部剧本,1915年导演了第的第一部影片《城市的召唤》。  哈里·博蒙特1916年底加入爱赛耐公司,此后为高尔温、二十世纪福克斯、米屈罗、华纳兄弟等影片公司以及米高梅影片公司,导演了多部各种风格的影片。二十年代是他从影的鼎盛时期,先后被委以导演《主要的大街》1923、《掘金女郎》1923和约翰·巴里摩尔主演的名片《博·布鲁梅尔》1924等主要影片。1928年,他导演了《我们的跳舞女儿》,这部由琼·克劳馥领衔大跳查尔斯敦舞的歌舞巨片十分成功,米高梅影片公司为此邀请他导演了该公司的第一部包括有一个彩色片断的有声片《百老汇旋律》1929,这部影片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获1928年至1929年度最佳影片奖,以后直至四十年代他一直都为米高梅影片公司效力,导演了多部有声片,但大都是一些平庸之作。

哈里·博蒙特电影全集
1929
百老汇的旋律
故事描述昆妮和汉克姐妹俩个均为歌星,在家乡演出成功后,来到纽约闯天下。她们俩加入了百老汇的歌舞团,并且姐妹俩同时爱上了歌舞团经理艾迪,发展出一段浪漫的恋情。这是米高梅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第2届)的有声片,上映当时标榜:百分之百对话,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影片的主要吸引力是其历史价值,另外歌曲依然动听、表演热情洋溢,对白幼稚而有趣,有一种早期电影的稚气。影片首次运用声画对位法,为电影艺术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歌舞场面部分采用黑白,部分采用彩色拍摄。1940年重拍为《百老汇双姝》(Two Girls on Broadway)。另外,1936年、1938年和1940年推出了《百老汇旋律》的续集。在音乐方面,负责撰写词曲的纳西欧赫伯布朗和阿瑟弗里德的表现在水准之上,插曲《你属于我》大受欢迎。《彩绘娃娃的婚礼》的歌舞场面用部分黑白、部分彩色拍摄而成,令人耳目一新。阿瑟弗里德因本片的成功为日后多部歌舞片的监制,米高梅首席制片人欧文泰尔伯格以本片的成功,开启了米高梅的歌舞片王国时代。多年来评论家们都认为:如果给历届最佳影片打分的话,那么第二届的最佳影片《百老汇之歌舞》是分数最低的一部影片。当时,有声电影刚刚问世,米高梅(MGM)公司想在影片中充分发挥声音的特点,积极筹拍以“舞台情史”为题材的新型歌舞片。制片人欧文•塔尔伯格请了两位歌词作家写了一对姐妹互让爱情的一部歌舞演出本,要求在影片中“百分之百说话,百分之百唱歌”。于是就诞生了这部《百老汇之歌舞》。该片耗资三十五万美元,花去三十天时间方告完成,上映后轰动一时。这部影片故事简单,情节老套,但片中一些歌舞曾广泛流传,例如主题歌《百老汇的旋律》以及《男朋友》、《你我心心相映》和一段芭蕾舞表演节目都被选入好莱坞歌舞集锦大全。如果从现代音乐片的标准来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认为水平不高,但在当时流行的三角恋爱剧中它已经算是出色的了。而且,影片的场面布景华丽,歌舞设计新颖,声音的运用比较成功。这些技术上的成功,使这部平庸的片子增色不少 ,以至米高梅(MGM)公司以后还陆续拍了几集续集,如《1936年的百老汇旋律》、《1938年的百老汇旋律》等。
1929
百老汇旋律
故事描述昆妮和汉克姐妹俩个均为歌星,在家乡演出成功后,来到纽约闯天下。她们俩加入了百老汇的歌舞团,并且姐妹俩同时爱上了歌舞团经理艾迪,发展出一段浪漫的恋情。这是米高梅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第2届)的有声片,上映当时标榜:百分之百对话,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影片的主要吸引力是其历史价值,另外歌曲依然动听、表演热情洋溢,对白幼稚而有趣,有一种早期电影的稚气。影片首次运用声画对位法,为电影艺术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歌舞场面部分采用黑白,部分采用彩色拍摄。1940年重拍为《百老汇双姝》(Two Girls on Broadway)。另外,1936年、1938年和1940年推出了《百老汇旋律》的续集。在音乐方面,负责撰写词曲的纳西欧赫伯布朗和阿瑟弗里德的表现在水准之上,插曲《你属于我》大受欢迎。《彩绘娃娃的婚礼》的歌舞场面用部分黑白、部分彩色拍摄而成,令人耳目一新。阿瑟弗里德因本片的成功为日后多部歌舞片的监制,米高梅首席制片人欧文泰尔伯格以本片的成功,开启了米高梅的歌舞片王国时代。多年来评论家们都认为:如果给历届最佳影片打分的话,那么第二届的最佳影片《百老汇之歌舞》是分数最低的一部影片。当时,有声电影刚刚问世,米高梅(MGM)公司想在影片中充分发挥声音的特点,积极筹拍以“舞台情史”为题材的新型歌舞片。制片人欧文•塔尔伯格请了两位歌词作家写了一对姐妹互让爱情的一部歌舞演出本,要求在影片中“百分之百说话,百分之百唱歌”。于是就诞生了这部《百老汇之歌舞》。该片耗资三十五万美元,花去三十天时间方告完成,上映后轰动一时。这部影片故事简单,情节老套,但片中一些歌舞曾广泛流传,例如主题歌《百老汇的旋律》以及《男朋友》、《你我心心相映》和一段芭蕾舞表演节目都被选入好莱坞歌舞集锦大全。如果从现代音乐片的标准来看这部电影可能会认为水平不高,但在当时流行的三角恋爱剧中它已经算是出色的了。而且,影片的场面布景华丽,歌舞设计新颖,声音的运用比较成功。这些技术上的成功,使这部平庸的片子增色不少 ,以至米高梅(MGM)公司以后还陆续拍了几集续集,如《1936年的百老汇旋律》、《1938年的百老汇旋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