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千电影

星座:巨蟹座
职业:导演,演员,编剧,副导演
出生地:中国,北京

陈方千原名陈方骞,祖籍靖安县香田顾山,1920年7月10日出生于北京市。 陈方千自幼家道中落。曾先后就读于北平梁家园小学和私立中华中学,高中二年级辍学。1936年以后,先后在北平市第二烈性毒品戒除所、河北省大兴县公署当录事、办事员。1940年任华北广播电台新闻编辑。1945年,他与友人在北平组织了铁马剧团,任副团长。1946年参加北平剧社,在话剧《日出》、《原野》、《雷雨》中扮演主要角色。  1947年他组织拓荒剧艺社,自编自演过歌剧《还乡曲》。同年10月,陈方千等人考入前中央电影制片厂第三厂,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青梅竹马》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及其他角色。1949年4月陈方千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并在《英雄司机》等影片中担任角色。1956年陈转为导演,和著名导演谢添合作,先后共同编写和导演过《洪湖赤卫队》、《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花儿朵朵》、《锦上添花》、《春暖花开》、《小铃铛》等影片。  他单独导演的,有故事片《幽灵》,戏曲片《包公误》、《背靴访帅》、《李天保娶亲》、《红娘》、《嫁不出去的姑娘》,宽银幕戏曲艺术片《哪叱》等,除十年动乱时期被迫中断工作外,他参加拍摄执导的各种类型的影片共有36部,其中如《洪湖赤卫队》、《锦上添花》、《花儿朵朵》等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儿童故事片《小铃铛》曾获1982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编导一等奖。儿童小歌剧《小熊请客》获作曲一等奖。  陈方千十分珍惜自己的晚年,常以“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为丹”、“老牛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诗句自勉,1978年至1985年间就改编、导演了10余部各类影片,还帮助河北、河南电影制片厂培养了不少人才,河北电影厂称他是“河北电影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导演影片《泪洒姑苏》拍摄后期,他曾一度卧床输液,但病情一好转,又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85年3月21日,人民艺术家陈方千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陈方千多才多艺,除编导、表演外,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音乐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能演奏多种乐器,特别擅长于钢琴、手风琴的即兴演凑。晚年担任了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家传记》中有其传记。

陈方千电影全集
1962
锦上添花
1950年代,国内某个偏远小火车站上有这样一群人:绰号“老解决”(赵子岳)的老站长,工作、生活经验丰富,车站与附近公社的大小事务,基本没有能难倒他的;外号“老怀表”(田烈)的老站务员,即将退休却不舍得退休,对于要来接替他工作的年轻同事,他是一百个不放心;兼管职工福利的站务员“秦广播”(陈志坚)人如其名,一天到晚播报着头条新闻;人称“小发明”(曹昌焕)的搬道员工作之余爱鼓捣小创造,他正和姐姐铁英(李长乐)计划着在小河边建个小发电站,好让车站和公社用上电,不过这事是瞒着“老解决”偷偷进行的。此外,车站附近的生产队上有一位人送外号“胖队长”(凌元)的妇女队长,她跟“老解决”已互相喜欢了很长时间,但双方都羞于表白。要接“老怀表”班的是原铁路业余学校的青年教员段志高(韩非)。满怀一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时,书生气十足的段志高由于经验不足闹了许多洋相,惹得“老怀表”摇头叹气,对他颇为不满,但“老解决”很看重他这股子热心劲,认为假以时日他会有大作为。——段志高的能力,也的确如“老解决”所预言,他在筹建发电站一事上帮了“小发明”和铁英许多大忙。不久,筹建发电站一事被“老解决”得知,众人本以为他会生气,哪想他竟大加赞叹,而发现“万事俱备,只缺一个发电机”时,如何筹到一个发电机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一旁的“老怀表”也在听过段志高的方案讲述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夜半“老解决”自言自语,所念叨的发电机被隔墙的“秦广播”理解成“胖队长”,于是次日天不亮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胖队长”广播这条大新闻,巧的是,“老解决”刚好准备向“胖队长”借用发电机。两人随后的碰面令人捧腹。而段志高和铁英在朝夕相处中,也不知觉互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