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澎电影

星座:
职业:演员 导演
出生地:饶阳

杜澎(1921—2010年)河北饶阳县人,原名王润泉。1927年随家迁居北京定居,曾在北平美术学校师从国画大师李苦禅习国画。学生时代爱好曲艺、戏剧。1949年初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1954年随团并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他在古今中外的著名剧目中,创作出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夏衍《上海的屋檐下》中作为矛盾焦点的核心人物匡复,田汉《文成公主》中出使大唐、力主迎亲的首席大臣禄东赞,易卜生名剧《娜拉》中引发娜拉情感波澜的朗克医生,布莱希特《伽利略传》中已被杜澎染上中国人思想感情特色的主人公伽利略,老舍名剧《西望长安》中的公安处长唐石青;此外,还可以历数《丽人行》、《红色风暴》、《降龙伏虎》、《中锋在黎明时死去》等剧中许多角色。75岁高龄后,还主演了话剧《谁都不赖》、《冰糖葫芦》、《找不着北》等剧目。执导过话剧《泥人常》和曲剧《曹雪芹》等剧目,创作了众多荟萃众说的曲艺作品,形成了活泼、诙谐、真挚、深邃的艺术风格。如:《四枝枪》、《双窝车》、《一盆儿饭》、《不打自招》等,成为曲艺作品中的精品。  舞台生涯的同时,涉足影视。相继参加拍摄北影的《上海姑娘》(饰王技师),《青春似火》(饰范志平),《巨澜》(饰章若川),《知音》(饰梁启超),《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饰关子周)及上影《非常大总统》、《开天辟地》(皆饰徐世昌)等影片,还有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饰钱默吟)、《紫气东来》(饰文物鉴赏家)等角色。  杜澎曾在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艺术学校教授表演和台词课程。多次主持大型至国家、中型至部委、小型至单位的文艺晚会,如《奥林匹克颂》和《庆香港回归》等。荣获过“老教授事业贡献奖”、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工作50周年金质奖章”、中国话剧研究会颁发的“最高终身荣誉金狮奖”。”

杜澎电影全集
1981
知音
辛亥重九,云南起义将领蔡锷自调京以来,目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郁悒于心。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心已久,他一面令人对蔡严加防范,一面诱之以利,并把京都有名妓小凤仙介绍给蔡,妄图使其沉溺于声色。当时,日本出兵山东,逼袁签订“二十一条”条约,蔡锷力主拒约应战,袁世凯为获日帝支持,屈从签约。全国掀起抗日爱国运动,袁世凯派兵血腥镇压。蔡锷认清袁的面目,秘密联络,筹备讨袁起义。袁对其猜疑,蔡锷遂用韬晦之计,麻痹他们。蔡锷的名声虽早使小凤仙倾倒,但由于相互猜疑和不解,两人虽朝夕相处,却相隔如山。在天津,小凤仙不露痕迹地掩护了蔡锷,随后在“高山流水”的琴曲中,小凤仙吐露了悲惨身世和除国贼之心愿,彼此终于觅到知音。袁世凯登极前夕,起义迫紧,小凤仙掩护蔡锷离开北京,自己被投入监狱。蔡锷借道日本到云南,打响讨袁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不到半年袁世凯病死,护国讨袁战争胜利结束。蔡锷却操作劳成疾,在日本就医时逝世。小凤仙静坐船头,痛拨瑶琴,思念知音。影片在蔡锷同袁世凯的冲突和蔡锷同小凤仙的纠葛两条线索中,加强蔡锷与小凤仙之间富有传奇性的纠葛,渲染整个影片的传奇色彩,从而体现和突出蔡、袁和政治斗争,体现“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知音遍天下”的主题。该片力求保持高格调,把传奇性故事置于真实性的历史背景之上,又通过蔡锷与小凤仙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反映当时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它在时代气氛的把握、传奇手法的运用、情绪组接、意境渲染、场景设置告示方面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