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日演员表

导演:安德鲁·马顿,肯·安纳金,伯哈特·维奇,达里尔·F·扎努克
日期:1962-10-04
热度:2

影片描绘的是登陆诺曼底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所谓最长的一天是该片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以及双方在此期间的重要反应,手法平实,场面逼真,让整个事件在观众眼前重现。并且粗中有细,无论是决策的将军还是登陆的士兵都写得栩栩如生:英军战机低空飞过攻击;美国特种部队遭德军射击;一群法国修女冒着枪林弹雨抢救联军伤兵……备战实况规模之伟大,叫人印象深刻;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错误決定及各项导致这场历史上其中一场最浩大战爭的大小事件,影响深远。

导演(4)
伯哈特·维奇(Bernhard Wicki),1919出生于奥地利,导演、演员、编剧、制作人,代表作有《Verst?rung - und eine Art von Poesie. Die Filmlegende Bernhard Wicki》、《我的妹妹玛利亚》、《Erfolg》等。
演员(13)
埃迪·艾伯特( 1906 – 2005),1906年生于伊利诺斯州罗克艾兰市,演员。曾在明尼苏达州大学求学,进入影坛前在马戏团当空中飞人演员,还演过广播剧和舞台剧。1938年与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签订拍片合同,第一次上银幕的影片是《军校风光》,之后参加了很多影片的演出,多为次要角色。
法国著名女演员,中文名阿莱缇
Jean-Louis Barrault (8 September 1910, Le Vésinet, Yvelines – 22 January 1994) was a French actor, director and mime artist, training that served him well when he portrayed the 19th-century mime Jean-Gaspard Deburau (Baptiste Debureau) in Marcel Carné\'s 1945 film Les Enfants du Paradis (Children of Paradise).  Jean-Louis Barrault studied with Charles Dullin in whose troupe he acted from 1933 to 1935. At 25 years of age, he met and studied with the mime ?tienne Decroux. From 1940 to 1946 he was a member of the Comédie-Fran?aise, where he directed productions of Paul Claudel\'s Le Soulier de satin and Jean Racine\'s Phèdre, two plays that made his reputation.  Over his career, he acted in nearly 50 movies including Les beaux jours, Jenny, L\'Or dans la Montagne and Sous les Yeux d\'occident.  In 1940, he married the actress Madeleine Renaud. They founded a number of theatres together and toured extensively, including in South America.  He was the uncle of actress Marie-Christine Barrault and sometime sponsor of Peter Brook. He died from a heart attack in Paris at the age of 83. Jean-Louis Barrault is buried with his wife Madeleine Renaud in the Passy Cemetery in Paris.  Jean-Louis Barrault, Reflections on the Theatre:  \"In fact it is the simplest things that are the most tricky to do well. To read, for example. To be able to read exactly what is written without omitting anything that is written 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out adding anything of one\'s own. To be able to capture the exact context of the words one is reading. To be able to read!\"
他在纽约下东城长大,12岁时在布朗克斯区一家酒馆一身二任,既当侍者又当歌手,并以奇装异服招徕顾客。后在卡兹基尔山区疗养胜地供职,并参加杂耍戏演出。1942年跻身百老汇,在《维基》一剧中饰演配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服役于陆军。曾参加舞台剧《胜利女神》演出,后又参加拍摄该剧改编的电影。1953年因主演自编电视节目成为电视明星。1957年被选中在影片《樱花恋》中扮演空军军士乔·凯利,因生动刻划了这一悲剧角色,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此后,又演了不少其他影片。
理查德·贝梅尔,美国电影演员、导演。1938年2月20日生于衣阿华州阿沃卡。在北好莱坞中学求学,十二岁就参加了洛杉矶儿童游艺电视节目的表演,十四岁在德·西卡导演的《终点站》1953中扮演了第一个银幕角色。此后他又在一系列影片中扮演青少年角色,包括《安妮·弗朗克的日记》1959,又译《甩断奈何天》、《西区故事》1961等。他以《西区故事》中的表演,为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授予金球奖,并选他为1961年最有前途青年男演员。1963年,理查德·贝梅尔离开好莱坞,在纽约表演研修所进修,次年又积极地投身于密西西比州的黑人投票选举活动,并拍摄了有关这个活动的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联邦德国曼海姆电影节上得过奖。接着,他导演了短故事片《非常特殊的一天》。197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长故事片《不随俗的观点》。
Hans Christian Blech是一名演员,代表作品有《夕阳下的玫瑰》、《雷德尔上校》等。
理查德·伯顿,英国电影巨星,尤其善演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他是一名矿工的儿子,但发奋向上,获牛津大学学位。在学期间已在伦敦演出舞台剧,48年进入电影界。其后活跃于英、美两国的表演圈,53年以《圣袍千秋》一片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在好莱坞打响知名度。62年波顿参加二十世纪福斯的超级巨制《埃及艳后》演出时,和女主角伊丽莎白·泰勒的恋爱轰动了整个影城。他们曾两度结婚又离婚,成为60年代轰动一时的花边新闻。波顿曾六度提名奥斯卡,均名落孙山。1984年8月5日逝世。
康纳利1930年8月25日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工人家庭,小时家庭生活十分贫困,全家靠着父亲每周两英镑的收入和母亲给人家当女佣的微薄补贴度日。清贫的家境使得他13岁就辍学开始谋生,16岁进入皇家海军服役,但严重的胃溃疡却使他从军不到三年就被迫退伍,返回了故乡爱丁堡。由于是低学历,也不可能找到个理想的工作,他先后做过泥瓦匠、货车司机、棺材匠、私人保镖、美术用模特儿、救生员。  1961年英国影界计划拍有关情报员007詹姆斯·邦德的系列片,这是根据弗莱明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的一个庞大计划。身材高大,体质健壮,加上性格上如出一致,康纳利很快被确定为庞德的扮演者。1962年,007第一部《007: 诺博士》(《Dr. NO》)完工上映,收到了空前的成功和票房。康纳利也因此而一举成名,受到好莱坞的极大重视。在60-70年代作为007的第一任扮演者,康纳利共主演了六部正式 007系列片。其后在1983年再多演一部非正式007片。他凭1987年主演的 The Untouchables 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奖.  近年颇热衷于政治活动,积极参与苏格兰公民投票脱离英国,令英国当局不悦。
亨利·方达,美国著名电影、电视、舞台剧演员。方达早年参加百老汇的舞台剧演出,1935年后开始从影。在其长达将近60年的演出生涯中,方达出演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胜任正派及反派的角色。他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得主。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影星第6名,“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亨利·方达被誉为好莱坞旧日传奇,与同时代詹姆斯·斯图尔特和乔舒亚·洛根齐名,近50年电影生涯中的作品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是荷兰移民的后代,父亲开一家油漆店,少年时代曾立志当作家,在大学时代又迷上了戏剧,经常参加业余剧团演出活动。1929年,他首次登上百老汇舞台。5年之后,他因成功地主演了喜剧《农夫娶妻》而一举成名。1905年5月亨利·方达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岛,第一次登台演出奥马哈社区剧场——一个业余剧团剧场先Cape Cod大学学习。1926年来到百老汇寻求发展开始了9年表演生涯,百老汇最初参演剧目有《New Faces of America》和《农夫娶妻》。后者于1935年被搬上大银幕仍由亨利方达担纲主演,因此开启了好莱坞表演生涯。次年和弗兰茜丝·西摩·方达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双儿女——成为电影明星简·方达和彼得·方达。  亨利·方达塑造主要银幕形象有《少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中的林肯和《愤怒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的汤姆·乔德(Tom Joad),后者为其挣得一项奥斯卡奖提名。凭借对影片《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中诺曼·塞耶(Norman Thayer)一角出神入化精彩演绎,亨利方达于198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桂冠,当时年已76岁,成为奥斯卡历史上获奖年龄最大男演员,同年8月在洛杉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