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女儿演员表

导演:凌子枫,翟强,沈西苓,凌子风
日期:1939-01-01
热度:12

剧情简介: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影展自由斗争奖。凌子风导演的抗日电影,由张铮、岳慎主演。描述在1936年的东北,年轻寡妇胡秀芝为夫报仇,参加了抗日联军,被锻炼成一名刚强的战士。在一次完成炸毁敌军列车的任务后,为牵制敌人而把他们吸引到牡丹江畔,指导员冷云不幸牺牲。在日军重重围困下,弹尽粮绝的胡秀芝和她的七个姊妹视死如归,背起冷云的尸体一齐沉没在牡丹江中。

导演(4)
翟强(1917---1966年),天津人。1927年入私立天津第二模范小学。1932年入河北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考入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1936年又转入天津汇文中学读书。1937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3月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同年8月调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实验剧团任导演。1939年5月调回延安,到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任戏剧教员。到1945年9月,先后任延安艺术学校戏剧系主任、延安青艺实验剧团团长、联政宣传队创作科副科长、前线工作队长等职。期间,创作过《治病》、《打狗》、《徐海冰除奸》、《王木匠进城》、《裴金章回家》等歌舞剧。导演《秋瑾》、《悭吝人》、《太平天国》、《李秀成之死》(兼饰李秀成)等话剧。此外,编导《无敌红军》、《开辟第二战场》、《七七活报》、《加强团结,准备反攻》等活报剧。1946年7月参加延安电影制片厂,曾担任《边区劳动英雄另的副导演。1947年5月到1949年7月,先后在陇东军区、华北军区和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电影队政治协理员、电影处军代表、副处长等职,1949年7月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同年底与凌子风联合执导《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1953年任东影副厂长。1956年任贵州省文联戏剧部部长、副主席。1964年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导演过《南海长城》、《豹子湾战斗》(与肖汀合作)等话剧。1966年6月含冤去世。
凌子风(1917~1999),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生于北京。1933年考入 北平美专西画系,1934年毕业于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同时常在表演系旁听,在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1938年到延安,导演了多部话剧,他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3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演员(33)
柏李,1917年生,原名周尔贤,北京市人,演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十二队,后在上海剧艺社、重庆中国艺术剧社任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福利会第三儿童福利站站长。曾先后在《明末遗恨》、《夜上海》、《上海屋檐下》等二十多出话剧演出中饰演主要角色;导演过《小丈夫》、《哑妻》、《梅萝香》等话剧;写过《玛利》、《圣女像前》等话剧剧本。1949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中华儿女》、《海上风暴》、《三年》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并发表了《空白的艺术》等论文。50年代中期后转向行政工作,历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上影演员业余剧团支部书记、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中共上影厂文学部支部书记。
杜德夫(1918---1983,3,13)原名杜德溥,陕西咸阳人。早年在西安省立二中读中学。1937年5月参加西北青年文艺工作者协会旅行剧团,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察东之夜》、《浮尸》等剧目。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延安鲁艺实验剧团任演员。1945年9月随东北干部团第八中队奔赴东北,同年11月到达沈阳,该队改为东北文工一团,仍任演员。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9年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饰演老工人席卜祥,后相继拍摄了《中华女儿》、《赵一曼》、《钢铁战士》、《人民的战士》、《辽远的乡村》、《内蒙人民的胜利》、《葡萄熟了的时候》、《沙家店粮站》、《平原游击队》等影片。195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学习。1957年结业后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1959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过《粮食》、《青春之歌》、《水上春秋》、《革命家庭》、《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红色背篓》、《红色邮路》等影片。1965年调回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又拍摄了《山村会计》、《锁龙湖》、《北斗》、《花开花落》等影片。1983年,在拍摄电影《不该发生的故事》时突然晕倒,紧急送院抢救,最后不治去世.,他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多年来在银幕上一直甘当“绿叶”,默默无闻,他的表演真实、淳朴、自然、厚重,仿佛就是从生活里直接来的,因此具有炉火纯青而又不着痕迹的艺术性。他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饰演的侯大章,给观众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电影作品:  1949:《桥》(东影)饰老工人席卜祥;《中华女儿》(东影)饰老农。  1950:《赵一曼》(东影)饰张老头;《钢铁战士》(东影)饰炊事员老王;《人民的战士》(东影)饰万良材父;《辽远的乡村》(东影)饰倔老头;《内蒙人民的胜利》(东影)饰穷喇嘛。  1952:《葡萄熟了的时候》(东影)饰合作社主任丁老贵。  1954:《沙家店粮站》(东影)饰民兵石永公。  1955:《平原游击队》(长影)饰游击队员侯大章。  1959:《粮食》(北影)饰农民老好子;《青春之歌》(北影)饰王老增;《水上春秋》(北影)饰看门人老王。  1960:《革命家庭》(北影)饰地下工作者老陈;《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北影)饰药店党支书田忱。  1963:《汾水长流》(北影)饰农民郝同善。  1965:《红色背篓》(北影)饰贫协主席杨田;《红色邮路》(北影)饰邮局党委书记郭林;《山村会计》(长影)饰农民周老实。  1976:《锁龙湖》(长影)饰老农民黄满囤。  1979:《北斗》(上下集,长影)饰农民谢福祥。  1980:《花开花落》(长影)饰老农民万耕田。
金峰,原名方锐,生于1928年,其父是香港名化装师方圆,有“袖珍小生”之称。重庆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舞台剧演员,并与同台演出的女演员沈云结婚。1949年赴港,1952年从影并改艺名“金峰”。加入新华公司的第一部作品是歌舞剧《葡萄仙子》(1956)。1962年加入邵氏,在邵氏的十二年间拍摄了近三十部电影,初演小生,后转走谐星路线。他凭《哑巴与新娘》(1971)获第九届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七十年代仍活跃影坛,八十年代淡出。
孙月枝,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1929年11月生,1946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在东北文艺工作团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5月至1972年5月先后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办公室秘书、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委员职务。1975年5月至1979年2月任洗印厂党委副书记。1979年12月至1983年9月任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1983年9月至1991年8月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1980年被评为北京电影学院优秀党员。曾在故事片《中华女儿》和《陶铸西行》等电视剧中任演员。(http://www.bfa.edu.cn/xygk/2006-09/25/content_4941.htm)
香港演员、导演,生于北京。于上海高中毕业后,张铮前往香港发展。1952年加入长城影业公司,曾主演《鸣凤》、《雷雨》、《玫瑰岩》、《渔光恋》、《绝代佳人》、《血染少女心》、《英雄儿女》、《屈原》等影片。他是当时国语电影的全能演员,戏路甚广,能演绎的角色包括小生、帝王、少数民族、英雄豪杰等等。   其后,张铮开始参与编导等幕后工作,凭《新疆奇趣录》、《中国民族体育奇趣录》等几部“奇趣”纪录片打响名堂,获得“奇趣导演”称...
岳慎,曾用名岳宪兰,女,汉族,1917年11月生,籍贯河南杞县,中国内地电影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37年9月到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进入鲁艺学习,曾调中共中央组织部短期训练班学习。历任鲁艺研究室、艺术工作委员会、校基金委员会秘书。1939年7月随鲁艺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三个月行军到晋察冀。进入戏剧研究室工作,在少年队、教育学院上课、排戏。1942年冬调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演员。1944年春随该服务团回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工作。1946年到张家口联大戏剧系做教员,戏剧系、音乐系支书。1947年冬参加土改。1948年冬到燕京大学和学生们一起准备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文艺节目。1949年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54年到中央戏剧学院苏联专家短期训练班学习。1956年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当演员,负责训练、学习等具体工作。
周苏菲,原名周素珍,艺名苏菲,女,1919年5月19日生于浙江舟山。1935年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同年夏天考入上海正风中学高中文科班,边读书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苏菲随艺术供应社部分同志撤离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8月经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介绍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带枪的人》等话剧演出。1940年3月在延安与国际友人马海德结婚。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军进入北平城。此后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1960年起曾导演和参与导演多部电影,如《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1988年起,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1989年将马海德留给她的3万美元养老金兑换成人民币,成立了奖励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工作者的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
1932年生于齐齐哈尔市,1948年随东北文工一团入东影演员科。同年与部分同志去前线做宣传工作,1949年回厂后曾在《中华女儿》、《白衣战士》、《光荣人家》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后调入机关工作。
翟强(1917---1966年),天津人。1927年入私立天津第二模范小学。1932年入河北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考入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1936年又转入天津汇文中学读书。1937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3月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同年8月调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实验剧团任导演。1939年5月调回延安,到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任戏剧教员。到1945年9月,先后任延安艺术学校戏剧系主任、延安青艺实验剧团团长、联政宣传队创作科副科长、前线工作队长等职。期间,创作过《治病》、《打狗》、《徐海冰除奸》、《王木匠进城》、《裴金章回家》等歌舞剧。导演《秋瑾》、《悭吝人》、《太平天国》、《李秀成之死》(兼饰李秀成)等话剧。此外,编导《无敌红军》、《开辟第二战场》、《七七活报》、《加强团结,准备反攻》等活报剧。1946年7月参加延安电影制片厂,曾担任《边区劳动英雄另的副导演。1947年5月到1949年7月,先后在陇东军区、华北军区和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电影队政治协理员、电影处军代表、副处长等职,1949年7月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同年底与凌子风联合执导《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1953年任东影副厂长。1956年任贵州省文联戏剧部部长、副主席。1964年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导演过《南海长城》、《豹子湾战斗》(与肖汀合作)等话剧。1966年6月含冤去世。
王莹(1913年3月8日-1974年3月3日),原名喻志华,又名王克勤,乳名桂贞,是安徽的穷苦女孩,做过童养媳,又做过护士,17岁加入共产党,在上海演话剧、拍电影,是镁光灯下的热血少女。中国话剧及电影演员、作家。
赵丹,1992年6月7日出生于陕西咸阳,华语女演员。毕业于同济大学表演系 ,此后,她因拍摄多条广告 而在上海崭露头角。2011年,在日本电影《RED COW》中首次触电。2014年,她在古装历史剧《书圣王羲之》中饰演角色“卫镕”得到平江锁金导演的好评。2015年,在电影《花落梦深处》中首次担任女主角,该片于2017年4月1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同年,拍摄电视剧《朋友圈儿》,在剧中突破以往形象饰演反面人物张艳艳。2016年11月,出演电视剧《武动乾坤》,饰演苏柔。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参演剧情电影《桥》。1953年,主演剧情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浪淘沙》。1974年,主演剧情电影《火红的年代》。197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万里征途》上映。1980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9年,出演犯罪电影《女贼》。1993年,参演剧情电影《大海风》。1998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上映。2003年,在剧情电影《惊涛骇浪》中客串军区司令员。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2012年,由其出演的爱情电影《蓝调海之恋》上映。2018年,出演都市剧《越活越来劲》。
周莹箴,电影剪辑师、演员。1932年生,黑龙江省阿城县人。1947年进入东影二期训练班,后分配到东影音乐科、演员科,1950年调东影洗印车间剪接组担任剪接。1975年与丈夫徐连凯一同调峨眉电影制片厂,任剪辑师直至离休。  剪接译制片《大音乐会》、《金星英雄》等,剪辑故事片《风从东方来》、《甲午风云》、《党的女儿》、《自有后来人》、《兵临城下》、《寄托》、《孔雀飞来阿瓦山》、《为什么生我》等。(https://www.cfa.org.cn/tabid/532/InfoID/6074/frtid/529/Default.aspx)
金风,1927年10月出生,黑龙江宝清县人。满族。1947年入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学习。结业后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任训练班干事、剧务、演员。在影片《留下他打老蒋》任剧务时,曾客串过龙套角色。1953年调到北影厂任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重返影坛。从影以来,参拍影片主要有《桥》军事代表、《中华女儿》小队长、《祝福》仆人老孔、《泪痕》姜大牛、《知音》仆人、《边城》杨马兵、《生财有道》弯人、《小刺猬奏鸣曲》爷爷、《银杏树之恋》县委书记、《九千六百万双眼睛》赵师傅、《碧血宝刀》管家、《古墓荒斋》老和尚、《都市和尚》鼓铃和尚、《黄土坡的婆姨们》乡长、《谁是第三者》文化馆长、《野狼谷》槽头肥、《追命夺魂枪》刘春和、《不能没有爱》赵父、《花姊妹风流债》钟大农等。这位老演员跟封顺、陈志坚类似,扮演的都是几个镜头的小角色,影片《生财有道》老农,戏比较多。跑龙套的影片不少。另外,参拍过《为了孩子》、《县委大楼里的主人》、《人间重晚晴》、《寻找回来的世界》、《面向大海》、《哀乐江湖》、《明月几时圆》、《雨点儿》、《生死之间》等电视剧。还为多部影视及广播剧配音、演播。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研员 副编审;著有电影剧本《血火雄风》、《渡江!渡江!》;《诺言》、《明天更美好》等。
我国著名演员。
葛存壮,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葛优的父亲在多年的表演工作中,用精彩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经典的反面角色,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2012年6月,葛老因瘫痪入院。1947年东北解放后,葛存壮考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演员,两年后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电影,1953年调到北 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   早年参加过电影《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的拍摄表演。后在电影《六号门...
杜凤霞(1929--2000年)是梁音原配夫人,出生于辽宁鞍山一个工人之家。1948年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银幕上第一次亮相是《中华儿女》中扮演一名抗联战士,1950年拍《卫国保家》中与梁音相识。在银幕上扮演的大都是配角或龙套角色,如《白毛女》、《结婚》、《一件提案》、《朝霞》等有她演出身影。演出过不少舞台剧,如《罗汉钱》、《霓虹灯下的哨兵》、《红旗谱》、《海上公园》、《于无声处》、《报春花》等,同时还参加译制片的配音工作。
齐兴家,1930年生,辽宁开原人,中国影视导演。1948年在齐齐哈尔文工团任演员、导演。1949年随团入东影演员科。后改做导演。处女作影片《吉鸿昌》获1980年第三届全国电影百花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解放军首届文艺奖及吉林省小百花奖。《张铁匠的罗曼史》、《街上流行红裙子》均获吉林省小百花奖。工业题材影片《解放》获1987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电视剧《荒野》获1986年飞天、金鹰、飞虎三项大奖。1987年荣获影视十佳导演提名。《誓言》获1991年飞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