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上海演员表

导演:王冰
日期:1959-01-01
热度:3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上海,盘踞在上海的30万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但国民党不甘心失败,妄想凭借美军的先进装备、依靠有利地形,进行垂死挣扎。我军为了保护城市建筑和六百万上海市民的生命财产,利用蒋介石军队的派系之争,先用计将蒋介石嫡系邵壮所部军队引至城外,然后...

导演(1)
童星演员,毕业于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小学初高中),大学就读Saint Mary\'s University。个人作品  2000年  《大宅门》饰少年白景琦  2001年  《我这一辈子》饰顺子童年  2002年  《大宅门2》饰少年李天意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饰历小春
演员(22)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24年出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吉林师范学校。1940年开始在东北地区从事戏剧活动,1948年参军进入辽东军区文工团,一年后调入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大小几十部舞台剧的演出,如在《李闯王》中饰演李闯王,在《莫斯科曙光》中饰演安冬,在《玛申卡》中饰演老教练,在《保卫和平》中饰演军政委等。在建国初期长影故事片《人民战士》中饰演了王政委。1958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多年来陆续参加拍摄的影视片有《打击...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人物关系有错误6400433已反馈有错误5175668已反馈纠错关闭纠错中文名张良
王润身,河北雄县人,少年时代习拳练武学唱曲艺。后来,王润身参军当了兵,因为有点文艺才能被分配到了文工团,文工团里唱念做打的训练,为他扮演杨子荣打下基础。王润身曾经回忆:“我白天上学,晚上到武术馆去练武术,练形意拳,那时候一专三会八能,我也跳舞,什么骑兵舞、马刀舞、炮兵舞、鄂伦春舞我都跳过,我的形体很受我指挥。”  从影之后,王润身以《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关敬陶等形象成名,他的表演浑厚刚毅,带着河北乡下口音的台词让观众听来朴实地道。“文革”中,王润身英雄落难,被打回原籍劳动改造。1979年,王润身凭借在长影厂拍摄的电影《北斗》中的表演重返银幕。之后,又拍摄了《不该发生的故事》,该片在1984年连续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金鸡奖特别奖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离休后王润身也没有离开演艺事业,又加盟拍摄了《光荣街十号》、《张学良将军》等电视剧。2007年9月27日19时30分,王润身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3岁。
李舒田,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1923年10月27日出生于河北完县一个农民家庭里,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曾任晋察冀军区三军分区冲锋剧社演员,1942年进华北联大文学院戏剧系学习,1945年起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二团宣传队队长、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副社长、晋冀剧社副社长兼戏剧队队长、军文工团团长,总政话剧团分队长,总政京剧团团长等职。曾在多部话剧中男扮女妆,在话剧《电线杆子》中饰青年妇女,《打鬼子去》中饰张大嫂,《劫后》、《一心堂》中饰老太太等,1952年在长影故事片《丰收》中饰主角——村支书。1956年2月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曾与人合作编导了纪录片《护航》和故事片《长空比翼》,并在《长空比翼》中饰飞行员,同时还导演了《海阔天空》,《突破乌江》(与人合作)、《蒙根花》以及《白求恩大夫》等。此外他还在影片《战上海》中饰解放军肖师长,参加了《盼》、《将军塞上曲》等剧本的改编。1988年6月4日因病逝世,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李长华(1925.9.19-)陕西丹凤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社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东北民主联军宣传队演员队副队长、第四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队队长。  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分队长,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团长、军区文化部副部长。  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主演电影《人民的战士》。在《保卫和平》中饰男主角丁大勇,1955年获全国话剧会演二等奖。合编话剧、电影剧本《我们是八路军》。
胡朋(1916年—2004年12月28日),原名初韫诚,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县,中国内地女演员。1937年,胡朋开始在上海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43年,参演话剧《子弟兵和老百姓》。1950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钢铁战士》,她凭借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53年,出演战争电影《智取华山》。1957年,主演话剧《槐树庄》,她凭借该剧在全军第二次文艺会演中获得优秀演员奖。1959年,主演战争电影《回民支队》。1965年,在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双枪老太婆。1976年,主演文革电影《反击》。1980年,出演剧情电影《山重水复》。1991年,胡朋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1995年,胡朋被广播电影电视部评为1905—1995“中华影星”。1997年,创作散文集 《敌后纪事》。2004年12月28日,胡朋逝世,享年88岁。2005年1月6日,胡朋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2009年,关于她的自传《明灯照耀一生-胡朋自述》出版。
王斑(1913,10,5----1974,9,11)原名王露,河北滦县人。北平汇文中学毕业。1932—1945年先后任大道剧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营政训处电影股、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万岁剧团演员。演出过《日出》、《蜕变》、《孔雀胆》、《国贼汪精卫》、《天国春秋》等话剧,拍摄过《青年中国》、《塞上风云》、《日本间谍》、《气壮山河》等影片。1946年到香港,任大中华影片公司、永华影片公司演员。拍摄过《某夫人》、《春之梦》、《风雪夜归人》、《国魂》、《清宫秘史》、《山河泪》、《火葬》、《春风秋雨》等影片。1950年回到北京,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演出过《方珍珠》、《西望长安》、《家》、《龙马精神》、《白鹭》、《神拳》、《记忆犹新》、《全家福》、《《万尼亚舅舅》、《文成公主》、《钦差大臣》、《天国春秋》、《中锋在黎明时死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刘介梅》、《李秀成》等话剧。又在《风暴》、《战上海》、《暴风骤雨》、《青年鲁班》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尤其在《战上海》中饰演的汤司令和《青年鲁班》中饰演的高师傅。一个是狡猾奸诈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一个是平凡朴实的老工人。这就是一个艺术家对角色的创作,对不同人物的理解,把握,和展现。他在影片中精湛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62f0550102v4x0.html)
刘季云,原名刘恩绵,曾用名刘继云,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时,刘季云被授予中校军衔,他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中被授予军衔最高的演员。  刘季云自幼喜爱京剧,早年曾跟著名京剧老旦龚云甫(刘季云的姨父)学戏。1933年又拜著名京剧老旦文亮臣为师。但不幸的是在1935年时,刘季云因嗓子意外受损被迫中止学戏。这之后,为了谋生刘季云曾做过小职员。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冬天,不堪忍受日本人欺负的刘季云离开北平前往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冀中警备旅当战士。1940年冀中警备旅转战到太行山区后,刘季云因为会唱京剧调入到太行山实验剧团当演员。同当时在剧团的京剧名流吕班、裴东篱、史若虚等人一起开创了抗日根据地京剧事业。  1945年太行山各部队剧团合并以后,刘季云奉命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1949年二野渡过长江后,刘季云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文工团团长。1950年部队挺进大西南时,带领文工团从重庆徒步行军两千五百里到达贵阳。在行进过程中曾在沿途演出过《白毛女》、《军民一家》、《血泪仇》、《赶走红毛女》等歌剧。到达贵阳后,接受整编加入贵州军区文工团,刘季云任文工团团长。1951年10月,刘季云改任贵州各民族文工团团长,带领文工团员前往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3年刘季云调往解放军总政话剧团任演员。演出过《十六条枪》(饰维持会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饰汉奸歪脖子李)等话剧。在全国话剧汇演时获得二等奖。1956年被借用至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拍摄。1957年又参与拍摄了影片《五更寒》,在剧中饰演老甲长劳良才。电影录制完成后,刘季云正式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在八一厂,他先后拍摄了《英雄虎胆》、《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夺印》、《秘密图纸》等多部影片。在影片《战上海》中,扮演国民党中将刘毅,他将刘毅将军起义时复杂的心态在大银幕上展现了出来。即表现了主人公深明大义率部起义的光明态度,又将其顾虑重重老谋深算的形象极细致的表演了出来,很符合当时起义部队军官的心理。影片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刘季云塑造的银幕角色,以反派见长。不幸的是,刘季云由于在长期工作中过度劳累,身染多种疾病,又加上受到迫害,于1971年6月24日病逝,时年60岁。
山东省人,男,1923年生,1938年入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建国初期调入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1992年调入汕头军区任政治部主任,主要抓地方部队建设和民兵工作。 参加部分电影拍演工作,如《战上海》、《岸边激浪》等十余部影片,其中《岸边激浪》在汕尾拍摄,此片为推动民兵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石存玉,男,1922年6月出生,辽宁省营口市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1948年9月入伍,曾任部队文工团组长、分队长等职。1957年应八一电影制片厂邀请在故事片《黑山阻击战》中扮演敌军长,从此走上银幕。  1958年8月正式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三十多年来曾在几十部影片扮演主角和配角。其中主要有:《破除迷信》饰老工人、《狼牙山五壮士》饰敌军官、《江山多娇》饰割眼艺人、《烈火真金》饰医院院长、《战上海》饰敌军长、《突破乌江》饰渔民、《碧海丹心》饰渔民老汉、《夺印》饰老农、《打击侵略者》饰朝鲜支前老汉、《苦菜花》饰四大爷、《秘密图纸》饰瞎老头、《激战无名川》饰朝鲜老大爷、《雷雨之前》饰老汉等。1978年5月不幸病逝。生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言小朋(1925-1992),男,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蒙族,1925年5月(农历乙丑年)出生,系京剧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年仅十岁即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话剧团体中参加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京剧团、话剧团中当演员。言小朋拍的第一部影片是1944年的《新生》,在该片中饰配角,之后又在影片《天桥》中饰主角天桥艺人穆小楼。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
王孝忠(1928—2016),原八一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28年5月29日出生在沈阳,1942年,就读于“奉天铁路学院”电讯专科。1943年,王孝忠在锦州铁路局供职。1949年,王孝忠入伍后进入东北军区政治部哈尔滨青年干部教导团。同年,王孝忠加入东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后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抗敌话剧团任演员,与后来在电影界享有声誉的著名演员王心刚、张良、田华、邢吉田等人,都同属一个部队文艺团体。2016年1月22日15时2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演艺生涯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1956年八一厂的《战斗里成长》,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处女作开始,他在银幕上的角色,便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反派”定型。于是,《赤峰号》中的敌舰长、《战上海》中的敌参谋长、《打击侵略者》中的伪团长、《回民支队》中的叛乱分子、《突破乌江》中的匪营长、《岸边激浪》中的“大金牙”、《南海长城》中的敌特匪首"王中王"……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且与方化的《平原游击队》中的日本鬼子松井并驾齐驱的角色,当属王孝忠的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像《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特高科处长中村、《地道战》中的中队长山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情报顾问多田、还有后来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美国飞行员》中的宪兵队长坂田等等,细数起来这些著名影片中王孝忠的日本鬼子形象,几乎占据了他所有出演角色的二分之一。这些同属是日本鬼子,但角色定位却各不相同,因为这其中的日本鬼子,既有诡计多端的特务,又有行伍出身的军曹,王孝忠从整体角色的一体化中,又找出了各自角色中的不同表演区域。这主要是得益于他青少年时代,人生成长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黄焕光(1935,11----2000,7,24)广西贺州人。1950年参加革命,在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五师宣传队任宣传员,配合剿匪反霸和抗美援朝,参加舞蹈、话剧、歌剧等剧目演出。1954年考入华北军区文工团宣传队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还担任过特技舞蹈演员。1956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他努力学习表演艺术,刻苦钻研表演理论并勇于实践。先后在舞台剧《夜店》、《保卫和平》、《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演角色。还在《海鹰》、《奇袭》、《红鹰展翅》、《客从何来》、《琵琶魂》等影片中饰演各种角色。特别是在《打击侵略者》中饰演小豆豆,以生动活拨的小战士形象深受广大指战员和观众的喜爱,至今还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83年起,担任副导演工作,刻苦钻研电影导演理论和创作技巧,努力熟悉电影工艺流程和创作规律。曾在《再生之地》、《陈赓蒙难》、《陈赓脱险》、《柳菲的遗书》、《敦煌》等影片中担任副导演工作,在历史巨片《大决战》中担任总导演助理。还导演过电视剧《小楼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