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演员表

导演:何兆璋
日期:1947-01-01
热度:3

周璇的演唱的确无与伦比。

导演(1)
演员(17)
周璇(1920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电影演员、歌手。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团,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关注。1932年发行个人首张唱片《特别快车》。1934年凭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同年她在上海《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中名列第二。1935年进入电影圈。1937年主演的剧情片《马路天使》成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华人地区流行。1938年签约上海国华影业公司。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周璇在当选后婉拒了“电影皇后”的荣誉。1946年赴香港发展。1947年主演爱情片《长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为华语歌坛的代表作品之一。1950年从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因突发精神病而被送入医院治疗。1957年9月22日,在上海病逝。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舒适(1916年4月19日——2015年6月26日),男,原名舒昌格,浙江慈溪人。持志大学肄业。1938年后任青鸟剧社、上海大同摄影场、金星影片公司演员和编导。1952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曾主演《林冲》、《水上春秋》,在《红日》中饰演张灵甫而家喻户晓。导演过《绿海天涯》等影片。2015年6月26日,舒适去世,享年99岁。
颜碧君,女。电影化妆师。江苏镇江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毕业于上海金星影业公司训练班。曾任上海金星影业公司、中华联合影片公司、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化妆师。建国后,历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干事、场记、化妆员、化妆师,中国电影电视化妆研究中心第一届副理事长。发明硫化胶乳化妆新工艺。曾担任《永不消逝的电波》、《闪闪的红星》、《血战台儿庄》等影片的化妆造型。《风雨下钟山》的化妆造型设计(与人合作),1983年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妆奖。
白沉(1922年5月22日—2002年11月5日),原名田祖恒,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祖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1949年,与欧阳予倩联合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渔夫恨》。1950年,担任剧情电影《花姑娘》的编剧。1955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南岛风云》上映,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1957年,白沉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被安徽农村劳动教养。1980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十天》上映。19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大桥下面》上映,该片入围第4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1986年,执导的剧情电影《秋天里的春天》获得广电部优秀影片奖。1990年,执导的剧情电影《落山风》获得哈尔滨冰雪节优秀影片奖银杯奖。2002年11月5日,白沉逝世,享年81岁。
黄宛苏,女,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祖籍湖北汉阳,1923年7月14日出生于辽宁四平,早年从事进步戏剧表演。1938年参加抗日演剧7队,先后在励志剧社、实验剧团、重庆中国艺术剧社等团体任演员,曾在《原野》、《风雪夜归人》、《家》、《大马戏团》等话剧中出演主要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艺术剧社演员,同年至香港,先后参加大中华、大光明、南国等影业公司摄制的《长相思》、《恋爱之道》、《水上人家》、《静静的嘉陵江》、《冬去春来》等影片的拍摄。1950年返回广州,在广州人民话剧团、南影剧团任演员。旋至上海,在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参演《夫妇进行曲》、《两家春》。1953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了《天罗地网》、《不拘小节的人》、《如此多情》、《不夜城》、《护士日记》、《平凡的事业》、《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的种子》等著名影片。1962年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晚年又在影片《梅花巾》、《乡情》中出演重要角色。2005年2月15日病逝,享年82岁。(刘澍,黄宛苏逝世,大众电影2005年第06期)
陈焕文,男,1971年3月出生,江西兴国人,无党派,2001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教授。主要从事复杂基体样品快速质谱分析基本理论、关键部件及典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简称“杰青”)。现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
江苏镇江人,1942年毕业于家乡的弘道中学,后进上海一家电影院做领票员,利用职业之便,偷学表演技艺,刻苦自励,终于在1945年走上话剧舞台,在《家》、《满庭芳》、《清宫怨》等剧中扮演群众角色,翌年转到电影界,先后在香港大中华、建华影片公司和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的《长相思》、《怨偶情深》、《二百五小传》等十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  1947年改任场记。建国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在1955年前仍任场记,后在《谁是凶手》、《今天我休息》等6部影片中任助理导演。1960~1963年8月,执教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导演系,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人尽了心力。此后,她做了《北国江南》、《李善子》两部影片的副导演。1965年升任导演,作品有《小足球队》、《失去记忆的人》、《爱情啊,你姓什么?》和《笔中情》等7部。其共同的特点是比较细腻,并注意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在她身患绝症的最后几年中,仍顽强地参加电视连续剧《结婚进行曲》的改编。
香港男演员。安徽安庆人。生长在北平(今北京)。北平辅仁大学肄业。抗战时期曾入桂林艺术馆研习剧艺。抗战胜利后随剧团到香港公演。1952年入永华为基本演员,先后在《拜金的人》等影片中饰要角,并曾多次任副导演。
海涛,男,1986年出生,江西九江人。原Games TV游戏风云频道主持人,现imbatv创办者。
陶由,中国电影男演员。抗战时期,进入国华影业公司任演员,后到中联任演员。抗战胜利后,在国泰、大中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解放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中国电影导演、演员。1920年代进入天一影片公司任演员、导演。1930年代中期转到天一港厂继续任演员。1937年天一港厂改名南洋影片公司。此后他在香港的南洋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导演。其间曾接拍上海的艺华、新华、华新等公司的影片。抗战胜利后,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演员。后任香港艺华等公司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