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中演员表

导演:黄野
日期:2011-01-01
热度:3

描写1950年,我解放军某部进剿盘踞在云雾山区的顽匪吴八军的地方封建势力的故事。

导演(1)
演员(16)
白英宽,1928年出生,内蒙古宁城县人。8岁那年,父母双亡。自幼放牛,没念过一天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首长见他英气,选去做了警卫员。后参加抗美援朝战士演出队,文工团发现了他的表演才能,一纸调令,就成了文工团演员。武汉演出时,又被华南军区文工团发现,调入该文工团,后转入中南部队艺术剧院任演员。1954年,白英宽在空军部队学习期间,来到长影厂参观,本是走马观花的过路客,却被当时的张望副厂长一眼看中,1955年9月就来到了长影厂。白英宽除了《患难之交》中的金永俊、《云雾山中》里的田冬生、《康庄大道》中的社长(此片是主演)等少数影片中演过重要角色外,基本上演的是配角,如《芦笙恋歌》中的王排长、《古刹钟声》中的牛生海、《严峻的历程》中的伍奇、《创业》中的龙富贵、《不该发生的故事》中的赵广林等,扮演了不同民族、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角色。其中《不该发生的故事》中扮演的一个自私狭隘的农民形象,深受好评。
刘增庆(1933—1985)电影演员。辽宁大连人。1954年考入北影演员剧团。1955年任长影演员。1962年任大连市话剧团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如此多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http://www.cfs-cn.com/Item/834.aspx)
张延(1921-1995)吉林省长春市人,1949年由野战部队调入东影演员科。曾在《黎明的河边》、《红孩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七天七夜》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吴必克(1928年—2007年12月28日)吉林榆树人。1947年参加东北文工一团,1948年5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拍摄过《平原游击队》、《地下尖兵》、《芦笙恋歌》、《云雾山中》、《金光大道》等影片。为多部译制片配音。1958年任长影第三创作组党支部书记,1960年任长影演员剧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1977年任制片主任。2007年12月28日上午因车祸身亡。
薛彦东,生于1930年,辽宁省人。1948年考入东影四期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分到演员科任演员。曾在《海上神鹰》、《云雾山中》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并任《青春的脚步》的编剧。1964年做导演,执导了《红牡丹》、《老君寨奇闻》、《春归红楼》、《跨国劫杀》等影片。
马世达(1930----1991)安徽芜湖人。1950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改为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演员。1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平原游击队》、《国庆十点钟》、《三年早知道》、《工地青年》、《战火中的青春》、《云雾山中》、《换了人间》、《神秧手》、《烽火列车》、《冬梅》、《炉火正红》、《南海的早晨》、《车轮滚滚》等影片。在银幕上一直担当配角,塑造的多为工农兵的正面人物形象,表演朴素、真实、生动、自然。1976年后从事导演工作。先后执导了《希望这不是真的》、《爱珠》、《八卦莲花掌》等影片。  电影作品:  1955:《平原游击队》(长影)饰游击队员孙长清。  1956:《马》(长影)饰农民大个子;《国庆十点钟》(长影)饰司机胡进。  1958:《新的一课》(长影)饰工人大李;《三年早知道》(长影)饰农民大龙;《工地青年》(长影)饰工人金丕烈。  1959:《战火中的青春》(长影)饰一班长;《云雾山中》(长影)饰解放军团长;《换了人间》(长影)饰矿工何正纲。  1960:《烽火列车》(长影)饰人民军师长;《太阳刚刚出山》(长影)饰黄经理;《神秧手》(长影)饰田支书。  1961:《冬梅》(长影)饰陈排长。  1962:《炉火正红》(长影)饰工人陈玉良;《七天七夜》(长影)客串敌军官。  1964:《南海的早晨》(长影)饰张参谋长。  1975:《车轮滚滚》(长影)饰解放军团长。  1977:《延河战火》(长影)副导演。  1978:《女交通员》(长影)副导演。  1979:《保密局的枪声》(长影)副导演兼饰地下工作者。  1980:《情天恨海》(长影)副导演。  1983:《希望这不是真的》(长影,黑龙江公安厅)导演。  1985:《爱珠》(长影)导演。  1987:《八卦莲花掌》(长影)与刘中明联合导演。
张健佑,辽宁省人。1949年任东影演员科演员,曾在《上甘岭》、《列兵邓志高》、《烽火列车》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63年调导演室工作,曾执导《严峻的历程》等影片。
王枫,男,1931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曾经担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88年辞去台长职务。建国后曾于1953年去捷克学习,195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北京广播录音器材厂、全国彩电会战办公室等单位从事技术及领导工作,曾一度进党校、援阿尔巴利亚专家组学习、工作,并完成了尼克松、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的电视采访转播任务。1973年从欧洲五国考察归来便调入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主管技术工作,1976年担任副台长,1982年担任台长,1983年担任彩电中心的工程总工艺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是中共十三大代表。
孙笑非(1925--1991年)原名孙克忠,黑龙江肇东人。1947年参加东北文工一团,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任演员。四十多年从影生涯中,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大多是龙套角色,不少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李晓功,女,1946年毕业于安东国民女子学校,后加入丹东青年文工团,1948年加入辽东军区文工团,1949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0年首次在影片《光荣人家》中饰二儿媳,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结业后回长影演员剧团,1981年调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任演员,1988年离休。
李万城,1924年生于辽宁海城。1949年由野战军文工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结业后回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在三十多年从影生涯中,甘当绿叶。其表演朴素、真实、自然。《平原游击队》中的区委书记孟考、《刘三姐》中的罗秀才、《冬梅》中的老四哥等银幕形象,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1983年,李万城因病离世,年仅59岁。
贺汝瑜(1920—1987年)祖籍湖北省江陵县,原是“满映”第三期训练班演员。第一次登上银幕,是表现艺人落魄的悲剧片《晚香玉》中扮演一个在戏台后管演员们的老板角色。接着他又在科幻喜剧片《征服天界》中饰科学家助理的角色。在一个近似闹剧的影片《夜半钟声》(浦克,凌元主演)中饰店住客。在表现伐木工人生活的影片《大森林》中饰一个伐木工人。此外,曾在话剧《太平天国》中饰秀才(浦克饰洪秀全)、《阿Q正传》中饰赵府师爷(主要演员浦克、凌元等)。在独幕话剧《姜家老店》中饰店小二(主演莽一萍,张望)。在话剧《国家至上》中饰一回民(主演浦克)。  1946年秋,贺汝瑜在金山编导的描写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的苦难遭遇,愤起反抗并走上抗日道路的影片,由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饰一矿工。1947年初,在朱文顺导演的描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影片《小白龙》中饰一伪兵。1948年5月参拍金山导演的影片《飞红巾》(莽一萍主演),8月影片停拍。1949年1月北平解放,贺汝瑜被派到华北大学第一部(政治系)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北影。 9月16日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当演员。  解放后,他在银幕上创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多为反角),主要有故事片《红旗歌》里的厂长,《平原游击队》里的地主狗腿、《云雾山中》的灶神爷、《(虎穴追踪》里的小特务、《红孩子》里的伪兵、《花好月园》里的小具、《刘三姐))里的管家莫进财、《冬梅》的传令兵,《车轮滚滚》里的伪军、《北斗》里的财主管家,《丹凤朝阳》中的小店主、《春归红楼》中的老光棍、《绝代名姬》(即杜十娘)中妓楼的绿豆、《武当》中的酒保、《玩猴的人》里的豆腐老七、《侠女十三妹》(立体电影)里的脚夫等等,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张巨光(1929—1968)电影演员,别名张哲伦,张浩然,回族,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人,1929年夏历五月初五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系音乐科学习。1950年后历任东影演员、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  张巨光的父亲张德纯,字子文,是我国近现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回族教育家,曾在保定、北京、沈阳等地担任清真寺教长和沈阳回教文化学院院长。  张巨光为艺刻苦,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塑造的一些身分、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银幕艺术形象,个性鲜明,颇具光彩。生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吉林影协会员、吉林剧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