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虎胆演员表

导演:严寄洲,郝光
日期:1958-01-01
热度:2

1950年,广西西部十万大山地区有待解放,匪首李汉光(方辉)和妻子李月桂(胡敏英)带领一股顽匪与国民党特务勾结,将百姓骚扰得苦无宁日。根据被解放军捕获的台湾派遣副司令雷震霆提供的线索,侦察科长曾泰(于洋)假扮他的身份来到李匪内部。对眼前这位迟迟才到的“雷震霆”,李月挂夫妇自然没有掉以轻心,利用潜伏在解放军内部的特务所提供的情报,他们设多计将他考验,曾泰均惊险过关。过程之中,曾泰虽痛失战友耿浩(张勇手)等,却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铲除了对自己不利的诸多匪兵,尤其利用李月桂亲信、风情万种的阿兰(王晓棠)对他的迷恋,以攻为守逐渐取得了李月挂夫妇对他的百分百信任。

导演(2)
严寄洲,中国电影导演,1917年生于江苏常熟。曾导演多部优秀获奖影片,主要代表作品:《五更寒》、《英雄虎胆》、《哥俩好》、《二泉映月》、《再生之地》等。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多个部队艺术团体任演员、导演等。曾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团戏剧干事,八路军一二O师战斗剧社教员、戏剧股股长,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艺术训练班主任。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二至四届理事,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作为国务院特殊贡献奖金的获得者,他的电影曾获过金鸡奖和百花奖,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奖项等,并多次被评为厂里的先进生产者。  严寄洲一生导演作品达25部,类型涵盖正剧、惊险等样式。由于他执导的影片的票房都非常好,所以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有“不赔钱的导演”之称。2012年,在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已经95岁高龄的严寄洲与王为一一同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郝光,八一电影制厂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24年2月出生于山东掖县,1940年参加八路军从事文艺工作。曾在《中国人》、《群策群力》、《雨过天睛》等话剧中担任角色,创作了《千里人骑千里马》等革命歌曲。1950年郝光赴朝作战。任某部团长。
演员(16)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参演剧情电影《桥》。1953年,主演剧情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浪淘沙》。1974年,主演剧情电影《火红的年代》。197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万里征途》上映。1980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9年,出演犯罪电影《女贼》。1993年,参演剧情电影《大海风》。1998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上映。2003年,在剧情电影《惊涛骇浪》中客串军区司令员。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2012年,由其出演的爱情电影《蓝调海之恋》上映。2018年,出演都市剧《越活越来劲》。
王晓棠(1934—):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王晓棠,原籍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 王晓棠出身于京剧演员,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保留了京剧演员眼睛的表现力强的长处,又要适应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对表演加以抑制,收敛,赋予充实的内心活动,使眼睛会说话,可又不过火,走样。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博学多才。
电影作品  1957年《黑山阻击战》  1958年《英雄虎胆》饰耿浩  1958年《县委书记》  1959年《海鹰》饰海军水手长  1959年《赤峰号》饰解放军舰长铁海雄  1960年《奇袭》饰志愿军侦察连长方勇  1960年《林海雪原》饰民主联军参谋长少剑波  1962年《哥俩好》饰二班长  1964年《分水岭》  1965年《地道战》饰区长赵平原  1965年《打击侵略者》饰朝鲜人民军游击队长金哲奎  1974年《南征北战》饰解放军高营长  1976年《南海风云》饰海军政委 导演、主演,合作导演:景慕逵  1979年《二泉映月》饰老赵  1979年《啊!摇篮》饰西北野战军肖旅长  1981年《飞行交响乐》  1982年《彩色的夜》  1984年《祁连山的回声》导演、编剧,合作编剧:李茂林、张凤雏  1986年《沉默的冰山》  1997年《海之魂》饰海军少将司令员  1999年《横空出世》饰解放军上将  2001年《十月流星雨》饰梁老头  2003年《惊涛骇浪》饰解放军上将  2007年《大爱无垠》饰华益慰  2009年《寻找成龙》饰姥爷  电视作品  《柏油路上的战争》导演  1996年《水浒传》饰安道全央视  1994年《长天烽火/大空战》  2001年《省委书记》  2002年《梦断紫禁城》饰乾隆帝  2002年《啼笑因缘》饰冯司令  2002年《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饰葛定国  2003年《英雄时代》饰陆震天  2004年《后海前街》饰父亲  2004年《中国故事》  2006年《老人的故事》 饰庄老头  2007年《清官能断家务事》饰爷爷艾教授
里坡,电影演员。曾在《回民支队》、《红日》、《林海雪原》、1994版《三国演义》中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他浑厚独特的声音更是家喻户晓,85版《西游记》中活灵活现的猪八戒就由他声音出演。  里坡在长达60余年的演艺生涯中,出演过几十余部影视剧,年轻时塑造了不少刚直不阿的军人形象,如《英雄岛》中饰将军、《十二次列车》中饰大校、《海鹰》中饰海军上校、《红日》中饰团长刘胜等等。但他最喜欢的角色却是电影《林海雪原》里座山雕的联络官、又坏又丑的“傻大个儿”。“傻大个儿”五大三粗外加满嘴龅牙。为了符合人物形象,化妆师给里坡装上了一排假牙,本来五官俊朗的他,马上变得奇丑无比。别人都不认得了,围着导演好奇地问:“哪儿找来这么丑的一个演员。”里坡的另一个特长是声音有特点,中央电视台当年很多优秀译制片的配音就出自他之口,包括《中途岛》、《山本五十六》等,而最为成功的经典配音作品当数85版《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了。步入花甲之年后,里坡创作不辍,他的老年形象反而更加深入人心,例如《三国演义》中出演董卓,《家有九凤》里的秦大爷等等。  2013年3月31日凌晨4时01分,里坡因病医治无效,在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5岁。
方辉,男,1928年9月出生于辽宁沈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名方城。1949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同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自1958年在《英雄虎胆》中饰演土匪司令李汉光起,以擅演反派角色而为人注目。   参加拍摄的影片有《无名岛》、《粮食》、《停战以后》、《泪痕》等。(详细资料)
李力(1923,11—1992,9)原名李连生,山西洪洞人。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山西省妇女儿童工作团、八路军115师政训班、新军决死二纵队“吕梁剧团”等单位任工作队员、学员和演员。1941年赴延安“部队艺术学院”学习。在保卫延安战斗中,获“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1942年调入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从事演员工作,与朱丹西、孟贵彬、王炎、高保成、刘锡林组成“六人剧团”。战斗剧社时期,先后在话剧《把敌人挤出去》、《敌我之间》、《九股山的英雄》、秧歌剧《大家好》、《三个女婿拜新年》、《血泪仇》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1950年任战斗文工团戏剧队副队长,曾主演话剧《在新事物面前》。1953年任总政文工团分队长。1956年10月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代行团长职务,任职十五年。先后拍摄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五更寒》、《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林海雪原》、《秘密图纸》、《苦菜花》等影片。1976年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副政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92年9月病逝。
曲云,原名曲秀云,女,1928年生,山东牟平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幼年家境贫寒无力读书。直到1940年家乡解放才读小学。在学校担任过儿童团长和姊妹会长。1944年考入胶东实验学校学习。1946年被胶东文协文工团招为演员。饰演过歌剧《白毛女》中的王大婶、《血泪仇》中的王仁厚妻等角色,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太平天国》、《故乡》等剧的演出,荣立三等功。1948年任该团政治指导员。建国后,1950年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任指导员兼演员。1954年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1956年调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参演和主演了《金铃传》、《县委书记》、《奇袭》、《突破乌江》、《哥俩好》、《英雄坦克手》、《岸边激浪》、《雷锋》、《苦菜花》、《山村新人》、《女交通员》等几十部影视剧。1980年代离休。2003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张怀志,男,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擅长塑造正、反各种角色。导演张前的父亲。1928年出生于台安县台安镇。由于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农村特有的民风乡情赋予了他乐观豁达的个性,更陶冶了他潜在的艺术情操。 194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不久,因他热爱文娱活动,所以在连队里经常参加业余文化演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快便成为一名专业的文艺战士。
孟庆芳,1928年生于辽宁丹东。高中毕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宣传队演出过《白毛女》、《刘胡兰》、《东海前线》等话剧。部队整编后,先在军区文工团,后在兵团文工团工作,1957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先后演出过《水》(饰演敌班长)、《黑山狙击战》(饰演中饰演国军团长),《英雄虎胆》(饰演崔阿龙)、《永不消逝的电波》(饰演日本鬼子小仓)、《回民支队》(饰演白富贵)、《海鹰》(饰演机枪班长)、《友谊》(敌翻译官)、《鄂尔多斯风暴》(饰演孟克)、《岸边激浪》(陌生人)等影片,基本上饰演的都是反面角色。  文革中,孟庆芳被迫转业到山西话剧团任导演。后一度又被下放到雁北文工团,不久后又调回省话剧团。期间导演过《洪湖赤卫队》、《喜事烦恼》、《枫叶红了的时候》、《法庭内外》等剧目。1976年后,又在银屏中再现,在《蒙根花》、《二十二昼夜》、《新星》、《尹灵芝》、《唐王开基》、《攻克太原》、《临汾攻坚战》、《晋中战役》、《元帅的思念〉、《当代愚公》、《关公》等影视剧中扮演不同类型角色,还导、制了影片《贺龙将军》、《柯棣华大夫》、电视剧《风云黄沙岭》等。1980年代末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离休。
刘季云,原名刘恩绵,曾用名刘继云,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授衔时,刘季云被授予中校军衔,他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中被授予军衔最高的演员。  刘季云自幼喜爱京剧,早年曾跟著名京剧老旦龚云甫(刘季云的姨父)学戏。1933年又拜著名京剧老旦文亮臣为师。但不幸的是在1935年时,刘季云因嗓子意外受损被迫中止学戏。这之后,为了谋生刘季云曾做过小职员。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冬天,不堪忍受日本人欺负的刘季云离开北平前往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冀中警备旅当战士。1940年冀中警备旅转战到太行山区后,刘季云因为会唱京剧调入到太行山实验剧团当演员。同当时在剧团的京剧名流吕班、裴东篱、史若虚等人一起开创了抗日根据地京剧事业。  1945年太行山各部队剧团合并以后,刘季云奉命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1949年二野渡过长江后,刘季云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文工团团长。1950年部队挺进大西南时,带领文工团从重庆徒步行军两千五百里到达贵阳。在行进过程中曾在沿途演出过《白毛女》、《军民一家》、《血泪仇》、《赶走红毛女》等歌剧。到达贵阳后,接受整编加入贵州军区文工团,刘季云任文工团团长。1951年10月,刘季云改任贵州各民族文工团团长,带领文工团员前往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3年刘季云调往解放军总政话剧团任演员。演出过《十六条枪》(饰维持会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饰汉奸歪脖子李)等话剧。在全国话剧汇演时获得二等奖。1956年被借用至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影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的拍摄。1957年又参与拍摄了影片《五更寒》,在剧中饰演老甲长劳良才。电影录制完成后,刘季云正式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在八一厂,他先后拍摄了《英雄虎胆》、《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夺印》、《秘密图纸》等多部影片。在影片《战上海》中,扮演国民党中将刘毅,他将刘毅将军起义时复杂的心态在大银幕上展现了出来。即表现了主人公深明大义率部起义的光明态度,又将其顾虑重重老谋深算的形象极细致的表演了出来,很符合当时起义部队军官的心理。影片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刘季云塑造的银幕角色,以反派见长。不幸的是,刘季云由于在长期工作中过度劳累,身染多种疾病,又加上受到迫害,于1971年6月24日病逝,时年60岁。
张璋是八一厂演员。原名张占文,内蒙古人,出生年月不详。早年从事声乐表演,大约抗美赴朝期间参军,在志愿军文工团从事话剧表演。回国后曾驻防张家口,后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文革中转业到北京齿轮厂,2001年去世。八一厂期间,参拍影片主要有《秘密图纸》金大夫、《东进序曲》李广文、《海鹰》敌舰长、《红鹰展翅》教官蔡杰飞、《回民支队》马大壮、《柳堡的故事》何金标、《怒潮》周参谋、《青年鲁班》技术员、《英雄虎胆》奸细田参谋、《南海长城》特务零九、《蒙根花》日本特务户田等。银幕上多扮演反角或有阴暗面的正角形象,几乎全是配角。如《东进序曲》《怒潮》两个国军角色,属于可以教育过来的反角,《红鹰展翅》教官、《青年鲁班》技术员属于有阴暗面的正角形象,《回民支队》马大壮这类真正的正角不多。
谢万和(1928—1986)艺名万河,河北保定人,回族。1946年18岁开始演艺生涯,历任北京天鹅剧团、演剧廿三队演员。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文工团,1956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电影演员。先后拍摄过《激战前夜》、《英雄虎胆》、《渡江探险》、《回民支队》、《赤峰号》、《奇袭》、《打击侵略者》、《地道战》、《苦菜花》等影片。文革期间转业到云南省话剧团,也曾写过剧本。1986年逝世,享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