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演员表

导演:谢加·凯普尔
日期:1998-01-01
热度:3

1554年,在玛丽一世血腥的统治下,英国陷入了空前的混乱。直到1558年她驾崩,她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 tt 饰)登上女王的宝座,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令伊丽莎白兴奋不已的不仅仅是登上王位, 还有幼时的心上人罗伯特-达德利(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结束流放,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暗藏的阴谋、大臣的欺骗、国家糟糕局势,无不给这位新任女王带来危机。但她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次次宫廷政变中,华丽脱身,一次次扫除异己,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并将16世纪的英格兰从岌岌可危的边缘推向昌盛的顶点。但伊丽莎白拒绝任何政治上的联姻,坚持追求真爱。这位威严、冷峻、刚毅的女王最后终生未嫁,只与国家和权利终身为伴。

导演(1)
谢加·凯普尔于1945年11月6日出生于印度,他的家世显赫,父亲是医学博士,曾任印度总统直属医生,母亲是印度国际妇联主席,还是一名记者。他的叔父和婶婶也都是印度的知名演员,受他们熏陶,谢加·凯普尔也想投身演艺界,但被父亲禁止,于是他在德里大学斯蒂温学院获得经济学学位,随后又远渡英国伦敦获得特许会计师执照,并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学校的合作伙伴。他在英国从事过多个业务顾问和策划工作。  经过几番辗转,凯普尔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兴趣,回到印度投身娱乐业,并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先是在宝莱坞的电视和电影节目中当演员,但是并不成功,随后他发现自己的才能在于执导,1983年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纯真》Masoom在印度一炮打红,并且也获得了国际影坛的广泛关注。而1994年的惊世骇俗的《强盗女王》Bandit Queen则让他备受争议。这部影片根据印度的传奇女战士弗兰·黛伊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个低种姓的女子怎样在11岁时出嫁又被丈夫遗弃,在被高种姓的流氓强奸后组织了自己的帮派血洗了二十多个村庄的故事。尽管这部影片的内容遭到了包括黛伊本人的很多人的反对,凯普尔还是使得它顺利的通过了审查并在印度上映。他也从此正式步向国际电影舞台,1998年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伊丽莎白》,这部反映伊丽莎白女王生活的传记片广受好评,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和十二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  2002年他重拍了经典的史诗巨著《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讲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英军军官哈里在苏丹战役前突然临阵脱逃,他最忠的未婚妻和三个好朋友给他寄来了四根白色的羽毛嘲讽他的怯懦。哈里又怎样在巨大的压力下找回自己的尊严和人生意义。凯普尔一向善于表现人物在庞大故事背景下的细微心理变化,对拍摄宏大场面的把握也很受好评。除了导演以外,他还监制过《性福大师》The Guru等片。此外,他还和一些好友在网上创建了一个博客,专门探讨南亚,尤其是印度的文化和政治等。
演员(27)
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1969年5月14日—),澳大利亚电影演员。原名凯瑟琳·埃利斯·布兰切特(Catherine Elise Blanchett)。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父亲是美国海军军官,母亲是澳大利亚的老师。毕业于悉尼国家戏剧学院。她饰演过的角式的形象不少都很鲜明,如伊丽莎白女王、魔戒中的凯兰崔尔及夺宝奇兵之水晶骷髅国中的艾琳娜·史帕可。  凯特·布兰切特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功是因为运气,是命运使她能得到一个又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角色。《伊莉莎白》的导演谢加·凯普尔的话也许能说明一切:“我第一眼看到凯特,就从她的脸上看出了成为一名伟大演员的天赋。”人们常爱用“闪亮”或是“晶莹剔透”来形容凯特·布兰切特的外表,她不笑的时候,看上去十分冷傲,充满神秘感调;而当她微笑时,嘴角一扬起,脸上现出一道意味深长的笑纹,让人觉得如此地富有女人味。曾与布兰切特多次合作过的澳大利亚著名演员乔弗瑞·拉什说:“凯特具有双重的性格,既富有幽默感又那么质朴纯真,之后某一刻,你会突然发觉,上帝,她竟是如此美丽!”
常常扮演一些诸如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等文艺工作者的约瑟夫·费因斯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那的索尔兹伯里。他是演员拉尔夫·费因斯的胞弟。他的兄弟马尔萨·费因斯是一位导演,马古斯·费因斯是作曲家,姐姐玛莎·费因斯是一位音乐家兼电影导演,妹妹索菲也是一位女演员。年幼的时候,这一家人随着他们当摄影师的父亲和小说家兼画家的母亲不停的搬迁,据说搬了14次。与哥哥拉尔夫·费因斯的内敛、阴郁和深邃不同,约瑟夫显现出非同寻常的热烈、张扬。他的眼神充满了力量,这可能与他曾经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多部莎士比亚戏剧有关。 1998年这一年,他分别扮演了两个伊丽莎白时代的男性角色:《伊莉莎白》中罗伯特·达德利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的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巧合得很,这两个角色都对妻子不忠、没有告诉情人自己已婚,而两位情人都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了真相。两部电影的女主角当年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们分别是凯特·布兰切特和格温妮斯·帕特洛。而他的兄弟Ralph Fiennes也在电影《奥斯卡与露辛达》中与凯特·布兰切特有过一段情。近年多出现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影片中。费因斯擅长游泳、骑马、网球和攀岩。1999年,他被人物杂志选为全球最性感的50人之一。
杰弗里·拉什,澳大利亚著名男演员。1971年他在昆士兰大学获得艺术学位以后,签约昆士兰布里斯班戏剧公司,开始了其戏剧生涯。除了参加一些名著的演出以锻炼自己的演技以外,拉什还赴巴黎Jacques Lecoq哑剧学校学习了2年的哑剧。  回到澳大利亚以后,拉什继续了其舞台生涯,与以前的室友梅尔·吉布森合作出演了影片《Waiting for Godot》。从那以后,拉什留在国内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舞台剧演员,登台于七十多个不同的剧院,获得过诸如澳大利亚“Sidney Myer Performing Arts Award”荣誉奖等许多戏剧奖项。80年代初的大部分时间,他一直是导演吉姆·沙尔曼主办的"灯塔"(Lighthouse)剧团的一员。  后来,他开始转向电影。1981年,他拍摄了其第一部电影《欺骗》。这一期间,拉什不但在澳大利亚的电影和舞台界频频露面,扮演角色外,还执导了大量的戏剧作品。  1996年拉什受青年导演斯科特·希克斯的邀请,主演了反映当代澳大利亚著名钢琴师戴维·赫尔弗格特生平的传记片《钢琴师》。这是45岁的拉什第一次在电影中担纲主演,拉什在影片中将这位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催人泪下,拉什也从一名舞台剧演员一跃成为国际影坛响当当的人物,被认为是1996年国际影坛最重大的发现。他一举囊括了纽约、洛杉矶、伦敦和澳大利亚四地的影评人影帝奖,以及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美国演员工会奖、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等多个影帝头衔,为澳大利亚捧回了首个奥斯卡影帝奖杯。杰弗里·拉什周围充满了一片"钢琴奇才"的赞美声,于是拉什开始正式地走进大银幕,在多部人物鲜明的影片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1997年拉什在吉列恩·阿姆斯特朗执导的影片《奥斯卡与露辛达》中,扮演奥斯卡的曾孙。1998年,拉什拍摄了夏克哈·卡帕执导的英国史诗片《伊莉莎白》,扮演英国女皇伊莉莎白一世那位城府深奥、为人阴暗的密友----弗朗西斯·华星汉姆公爵,与同为澳大利亚的女星凯特·布兰切特大演对手戏,拉什对弗朗西斯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把握得相当准确,表演颇见功力,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  同年拉什又参加拍摄了约翰·马顿执导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扮演那位濒临破产的剧院老板菲利浦·汉斯劳,猬琐狡猾的形象、收放自如的演技抢尽了镜头,并再次招来了一片赞扬声。他在此片中的精彩表演为他赢得了美国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和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男配角奖,以及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金球奖和美国电影演员协会奖的提名。上述两片的成功,使拉什精湛的演技深深地印在了许多观众的脑海里。紧接着,他还在比莱·奥古斯特改编的《悲惨世界》中扮演一个“法律的维护者”贾维特警官,塑造了一个富于激情但却拒绝表达情感的人。整部影片揭示深刻、可看性颇高。  1999年,拉什转变了戏路,接拍了《神秘人》,在片中扮演那个胆怯的卡萨纳苇·弗兰肯斯坦。同年,他参加了1958年威廉姆·卡斯特尔的经典恐怖片《鬼屋》的重拍工作,该片由威廉姆·马龙执导,拉什在片中扮演一个行为反常古怪的百万富翁斯蒂芬。  2000年拉什与皮尔斯·布鲁斯南联袂主演了约翰·波尔曼执导的黑色喜剧悬念片《巴拿马的裁缝》,在剧中扮演一个英国裁缝师哈利,此片是第一部在巴拿马拍摄的好莱坞电影。  接着,拉什在好莱坞教父级的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执导的传记片《鹅毛笔》中,扮演十八世纪法国才华横溢的著名情色文学作家萨德侯爵。拉什在片中把萨德侯爵敢于挑战道德及传统伦理戒律的一生演释得淋漓尽致,将情欲与道德、创作与迫害之间的冲突发挥到最高点。这是他继《钢琴师》之后,再次倾力出演的作品,他自己认为“完美地把握了角色的精髓”。此片一经上映即受到广大影迷的关注,使杰弗里·拉什赢得了第5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和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双料提名。  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舞台表演经验,让杰弗里·拉什成为世界影坛不可多得的实力派演员。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生于英国大曼切斯特地区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在学校当过班长,有着为伟大的曼切斯特联队效力的梦想,但渐渐发现自己在演技方面比球技更有作为,这也是受到了当时BBC很多优秀电视剧集以及大导演肯·罗奇作品的影响。埃克莱斯顿的表演事业从戏剧舞台起步,25岁通过《欲望街车》正式登台。之后经历的一段挫折时期中他曾在建筑工地、超市工作以及给画家当模特等积累起丰富的人生经验。  1991年,27岁的埃克莱斯顿主演了影片《英伦小霸王》,直到两年后凭借电视剧《Cracker》才开始真正受到关注,同时又主演了丹尼·博伊尔的低成本处女作《同屋三分惊》,年轻的伊万·麦克格雷格也在这部片中展露头脚。之后埃克莱斯顿成攻出演了BBC连续剧《Our Friends in the North》,名字开始在英国家喻户晓,剧中为他配戏的则是另一位日后大红大紫的演员丹尼尔·克雷格。电影方面他同迈克尔·温特伯顿先后合作《无名的裘德》和《24小时派对狂》,与大卫·柯南伯格、裘德·洛合作《感官游戏》,与凯特·布兰切特合作《伊丽莎白女王》,还与好莱坞著名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妮可·基德曼、蕾妮·齐薇格以及卡梅隆·迪亚兹分别合作过影片《急速六十秒》、《小岛惊魂》、《自由的代价》和《不可见的把戏》 ,2002年再次携手丹尼·博伊尔,出演了《惊变28天》。电视方面他凭借《Our Friends in the North》和04年《The Second Coming》两度被提名英国电视最高奖项男主角奖,可惜分别输给老将奈杰尔·霍桑和比尔·奈利。2004年在Radio Times一次关于电视领域最具影响人物的排名当中,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被票选为19位。  2005年3月开始播出的新版科幻剧《神秘博士》中,埃克莱斯顿成为了第九任博士扮演者,这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可惜他却因害怕被定型及其他一些复杂原因而在短短一季后离开,继任者是合作过《无名的裘德》的大卫·田纳特。之后他重新回到戏剧舞台,并在06年客串热门美剧《超能英雄》,另外出演了不太成功的小说改编影片《黑暗崛起》。他的新作也将是一部好莱坞作品,《特种部队》中这位Dr.Who将如何演绎大反派Destro备受人们期待。  生活方面埃克莱斯顿有两位双胞胎兄长,本人至今未婚,是位慈善家,也是曼联队的忠实球迷和马拉松爱好者。
生于英格兰的剑桥,父亲是大学教授。十二岁己开始登台演出,於1941年获得奖学金进入皇家戏剧学院,翌年应英国大作家兼电影明星诺维卡华纳之聘,1943年应召入伍,在空军电影组服役,拍了不少纪录片。战後再度活跃影剧圈。1958年与演员兼导演的布里安福比斯合组独立制片公司,1960年由他俩制片的第一部片子《静默的愤怒》,1965年在英国片《雨天祭神》中担任男主角,获英国影艺学院最佳男主角奖及皇家影艺学院奖,获封为爵士。1968年,他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多可爱的战争》一鸣惊人。1977年应邀为好莱坞导演超级战争巨片《夺桥遗恨》。1978年应印度电影大师萨特雷伊之邀,参加印度片《奕棋者》的演出,趁机筹划《甘地》的拍摄工作。本片於1983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他导演的电影全部自任监制,且经常参加幕前演出,近年以《侏罗纪公园》最著名。
芬尼·阿尔丹在摩纳哥度过了童年。她在贵族学校读书,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16岁时在学校登台演出大受赞扬。但是父亲坚持让她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再开始艺术生涯。她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后立刻考入了戏剧班。命运之神并没有使她的演艺事业一开始便吉星高照,她不像凯瑟琳·德纳芙、伊莎贝尔·阿佳妮、苏菲·玛索等明星在青少年时便获得极大的成功。她通向成功的道路漫长又艰难,这绝不是她的才气不如上述明星,而是机遇的使然让她足足等了10年。...
法国演员,父亲Jean-Pierre Cassel同样是一名演员,擅长扮演有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文森特17岁上过马戏学校,毕业于纽约的表演学院,22岁开始出演电视剧,但父母都不希望他从事演艺行业。尽管如此,他还是在1991年进入演艺圈。文森特拍第一部电影时就与马修·卡索维茨相识了。两人后来成了老搭档,多次合作。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里,文森特扮演了一个小混混,而这部当年名震戛纳的电影也成就了这两个年轻人。1996年,他出演了四部影片:《吻我,巴斯加里诺!》、《学生》、《多伯曼》、《非常公寓》。1997年出演《地中海》;1998年出演《快乐和它的小麻烦》;1999年出演《圣女贞德》;2001年出演《狼族盟约》,该片为法国目前最上座的四部影片之一。在法国电影界的顺利发展,为他打开了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影迷开始关注他,他也顺利成章地出现在好莱坞大制作影片中,如《十二罗汉》。文森特在选择角色上刻意地寻求多样性,他扮演的人物,有《学生》里的家庭教师,有《太保密码》里的强盗,也有《狼族盟约》里的贵族和《暗流》里的青年警探。这些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他都敢于接受,努力尝试。在这些动作悬念片中,法国评论界也给于他一定的肯定,2001年的《唇语惊魂》让文森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凯撒奖提名。另一个关于文森特的话题,就是他的妻子——意大利大美女莫妮卡·贝鲁齐...。两人先后曾在5部电影中合作过,多数出演情侣,例如1996年的《非常公寓》,2002年加斯帕尔·诺埃参加戛纳影展的《不可撤消》里,文森特和莫妮卡在银幕上都有过不同寻常的爱情。两人1999年结婚,2013年协议离婚。
凯西·伯克(Casey Burke)女演员,代表作品有《左右不逢源第六季》等2014年,在美剧《左右不逢源第六季》剧中饰演布里克·赫克的女友Cindy,所观众人们所知。
文森特·卡索(Vincent Cassel ),男,1966年11月出生于法国巴黎。父亲让-皮埃尔·卡索(Jean-Pierre Cassel)是演员。由于家庭影响,文森特17岁上过马戏学校,毕业于纽约的表演学院,22岁开始出演电视剧,在1991年正式进入演艺圈。文森特·卡索拍第一部电影时就与马修·卡索维茨相识了。两人后来成了老搭档,多次合作。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里,文森特扮演了一个小混混,而这部当年名震戛纳的电影也成就了这两个年轻人。1996年,他出演了四部影片:《吻我,巴斯加里诺!》、《学生》、《多伯曼》、《非常公寓》1997年出演《地中海》;1998年出演《快乐和它的小麻烦》;1999年出演《圣女贞德》;2001年出演《狼族盟约》,该片为法国目前最上座的四部影片之一。在法国电影界的顺利发展,为他打开了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影迷开始关注他,他也顺利成章地出现在好莱坞大制作影片中,如《十二罗汉》。  文森特·卡索外型粗犷,演技富有爆发力,他在选择角色上刻意地寻求多样性,对任何类型的角色都游刃有余。他扮演的人物,有《学生》里的家庭教师,有《太保密码》里的强盗,也有《狼族盟约》里的贵族和《暗流》里的青年警探。这些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他都敢于接受,努力尝试。在这些动作悬念片中,法国评论界也给于他一定的肯定,2001年的《唇语惊魂》让文森特·卡索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凯撒奖提名。  文森特·卡索的美女老婆莫妮卡·贝鲁奇一直是他的一大话题之一。文特森和莫妮卡两人先后在多部电影中合作过,多数出演情侣,例如1996年的《非常公寓》,2002年加斯帕尔·诺埃参加戛纳影展的《不可撤消》里,文森特和莫妮卡在银幕上都有过不同寻常的爱情。外界虽然风传两人已因感情不和离婚,但他们扑朔迷离的关系依然是各八卦媒体捕捉的对象。
1. 生平  坎通纳早年出身于法国俱乐部欧赛尔、效力过马赛等多家法国俱乐部。1991年坎通纳转战英国加盟利兹联队,第一季便赢得联赛冠军。于是1992年11月,坎通纳以一百万镑的转会费由利兹联队转会曼联。  坎通纳加入标志着曼联王朝的开始,在坎通纳的精湛球技及领军能力下,曼联1993年、1994年两夺英超冠军,其中1994年更成为双料冠军(联赛、足总杯),坎通纳联赛34场首发攻入18球。当时曼联基本上是由坎通纳带起全队,但坎通纳火爆脾气也是众所周知的。1995年坎通纳以飞脚踢向一个水晶宫球迷,除了被罚停赛十个月外,还被判坐监两星期,后来才改为社会服务。这事件不但影响了坎通纳,还连累曼联在1994-95年赛季失去英超冠军,由布莱克本流浪者取走。  1995年下旬坎通纳再次复出,当时外界均纷纷质疑坎通纳的作风,但坎通纳却能抛开过去,专心比赛,凭著无懈可击的演出、沉着以及勇气,嬴到外界一致好评。1996年1月,纽卡斯尔联队联赛领先曼联多达12分,但是曼联随后连战连捷,坎通纳更多次在1-0的关键胜利中入球,包括1996年足总杯决赛。球队最终夺得1996年的联战平足总杯双料冠军,坎通纳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捧起足总杯的外籍(指非英国)队长。坎通纳在1996年当选英格兰足球先生,成为自1968年的佐治贝斯后,首个获得这个崇高殊荣的曼联球员。  1997年5月,曼联卫冕英超冠军,也是坎通纳率队第四次赢得英超冠军和个人第五个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但就在坎通纳31岁生日前夕,在未解释原因的情况下坎通纳突然宣布退休。坎通纳的离去令曼联再一次失去重心,单在翌季曼联便四大皆空。除了一些主将如杰斯和坚尼受伤长期缺阵外,缺少像坎通纳一样的重心人物,也是重要原因。  2. 退休后的生活  虽然坎通纳没有解释他退休的原因,但由于坎通纳在曼联的地位深远地影响了足球界,故坎通纳退休后也花了不少时间在足球事业,除此之外还包括演戏与及组织沙滩足球比赛等等。2004年六月英国太阳报更报道,坎通纳将可能回到曼联担任教练工作,而一名接近曼联官方的经理人亦表示:“现在有两名人选(担任教练工作),其中一个会是坎通纳。”于2006年,坎通纳为耐克拍制了一系列的足球广告,并在全球多个地方播放。  3. 拍摄电影  * Le bonheur est dans le pré - 1995(Lionel)  * Eleven Men Against Eleven - 1995  * 《伊丽莎白》(Elizabeth) - 1998(Monsieur de Foix)  * Mookie - 1998(Antoine Capella)  * Les enfants du marais - 1999(Jo Sardi)  * La grande vie! - 2001(Joueur de pétanque 2)  * L\'Outremangeur - 2003(Séléna)  * La vie est à nous - 2005  * Une belle histoire - 2005  * Lisa et le pilote d\'avion - 2007  * Le Deuxième souffle (English title: Second Wind) - 2007  * Jack Says - 2008  * French Film - 2009  * 《寻找坎通纳》(Looking for Eric) - 2009
银幕上的艾米莉·莫迪默总是显得优雅十足而充满勇气,每当她扮演一些戏份不多但是对剧情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角色出场时,这样一位黑发、瘦弱的英国女演员就会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2006年同伍迪·艾伦合作《赛末点》之后,艾米莉·莫迪默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准一线明星,此外她在戏剧舞台的事业也颇为有声有色。  艾米莉·莫迪默1971年出生英国伦敦,是推理小说约翰·莫迪默的大女儿,莫迪默先生代表作《法庭的鲁波尔》曾经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评选出的100最佳推理小说的第26位。获得牛津大学英文和俄文学位之后,艾米莉找了一份在报社作专栏记者的工作;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表演装是她在成长过程中装做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大学期间她出演过一些校园剧目,由此被制片人发掘,在根据Catherine Cookson书作改编的影片《The Glass Virgin》出演一个龙套角色,此后她登上了电视荧屏。1996年,艾米莉·莫迪默在惊悚片《黑夜幽灵》中扮演瓦尔·基尔默的妻子,贡献片中唯一一抹亮眼的女性色彩,之后得到爱尔兰浪漫爱情片《The Last of the High Kings》中更加重要的角色,扮演杰瑞德·莱托得不到的梦中女孩,1997年则通过《圣徒》中再次和瓦尔·基尔默合作。  1998年,艾米莉·莫迪默担任美国A&E电视台特别制作侦探剧集《漂流的杀人獾》(The Killings at Badger\'s Drift)的主角,此后又出演PBS“杰作剧场”的《萝西与苹果酒》(Cider With Rosie)中命运坎坷的美丽女子再次和美国观众见面,这两部作品同是根据经典小说改编,后者的编剧也正是她的父亲约翰·莫迪默;接下来则是NBC制作的《诺亚方舟》中以斯帖王后的角色将艾米莉·莫迪默介绍给了更多的观众。此外1999年她还出演了后来成为经典的爱情片《诺丁山》以及一部英国独立影片《Killing Joe》。  与此同时,艾米莉·莫迪默在戏剧舞台上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代表作品有伦敦皇家宫廷剧院的《The Lights》、爱丁堡Lyceum剧院的《威尼斯商人》等等。接下来莫迪默颇为出人意料地接拍了恐怖片《惊声尖叫3》,在片中片《刺戳3》中出演一个并不讨好的角色,这部作品除了向老观众展现艾米莉的勇气以及将她介绍给一些新领域的观众之外,角色本身并无可发挥之处。同样是在2003年,由Kenneth Branagh执导的歌舞版本莎士比亚经典喜剧《Love\'s Labour\'s Lost》当中,被要求开口唱歌的艾米莉·莫迪默令一些影迷感到了失望,好在不久后和布鲁斯·威利斯合作的《还我童真》(Disney\'s The Kid)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英伦美女的迷人魅力。此外这段时期她还出现在了吴宇森的《风语者》当中。  2002年,艾米莉·莫迪默同塞缪尔·杰克逊合作《51号公式》,公式化的动作片没能带来惊喜,此后是喜剧小品《美丽与动人》以及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殖民地时期的《字典情人》。2003年,莫迪默在黑色喜剧片《两个兄弟一个新娘》(A Foreign Affair)中扮演给来到俄国的两兄弟作翻译的电视女记者,表演清新贴切,流利的俄文水平也是她出演这个角色的必备。同年带有色情色彩的惊悚片《少年亚当》中,莫迪默扮演了伊万·麦克格雷格的死去的前女友。2004年为来自日本的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配音之后,莫迪默主演影片《法兰基,我的爱》,这是一部简单而又温馨的作品,她饰演的年轻妈妈为了保护失聪的9岁儿子远离父亲的虐待而带着他四处飘泊,并且谎称孩子的父亲是在远方的大海上航行。2005年,伍迪·艾伦再次呈现巅峰创作状态带来《赛末点》一片,艾米莉·莫迪默在当中饰演的富家小姐单纯而又善良,误以为在网球教练身上找到真爱的她不过是对方进入上流社会的工具。2006年,莫迪默出演了新版《粉红豹》并且和卢夫斯·塞维尔携手出现在《巴黎我爱你》之先人祠(Père-Lachaise)部分当中,后者的导演也正是和莫迪默合作过《惊声尖叫3》的韦斯·克雷文。
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英国著名多产演员,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从事戏剧表演64年,1923年参加第一部影片《Who Is the Man? 》的拍摄,2000年拍摄《大灾难》(Catastrophe),从事电影表演前后跨度77年。1904年4月14日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以擅长扮演莎士比亚戏剧闻名于世。  1924年初登银幕,26岁第一次扮演哈姆雷特,创下了40岁以下英国演员扮演哈姆雷特的戏剧史纪录,成功塑造了大量莎剧人物,迅速树立起英国莎剧名角的地位。受吉尔古德舞台表演的启发,英国女作家戈尔登·戴维奥特专门为他量身创作了戏剧剧本《Richard of Bordeaux》,吉尔古德自导自演了这部戏剧影片,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入,从而使他跻身欧美名流的行列。吉尔古德还是有名的革新家,他发起创建了剧院公司制度。他还积极鼓励劳伦斯·奥利弗等新一代演员大胆创新,在表演方面取得更好成绩。二战结束后,吉尔古德仍然热情指导新一代演员的成长,理查德·伯顿就是靠着他出品的《The Lady\'s Not for Burning》而一夜成名的。  吉尔古德做事专注是出了名的。1939年底,英国已经对纳粹德国宣战,吉尔古德有一天从乡下一个村子返回,带着一大摞报纸,满脸愁容。朋友比弗利·尼古拉斯问他是否知道英国政府已经对德宣战,吉尔古德回答:“噢,我什么也不知道,不过格拉迪斯·库珀所得到的评价极差。”1953年6月,吉尔古德因为表演成就突出,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吉尔古德先后演砸过几个莎剧主角,直到70年代中期才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尽管一生演了大约80部影片,但他在影片中傲慢自大的人物塑造风格,并没有使他成为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演员,或是特别著名的演员。  1964年,吉尔古德以《雄霸天下》(Becket)获奥斯卡提名,1981年凭喜剧电影《阔少爷》(Arthur)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在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除拍摄大量影片外,吉尔古德还有很多著书,光自传就出了4本,另外还写有3部小说。  吉尔古德是个同性恋者,1953年曾因同性恋行为被警方逮捕。但他一生中很少公开谈论自己的性爱生活,因此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同性恋身份。  2000年5月21日,吉尔古德无疾而终,享年96岁。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价吉尔古德的一生:“约翰·吉尔古德爵士是这样一名演员,他比其他任何演员都更进一步弘扬了英国古典精神。他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和另外两位伟大舞台剧爵士相互缠扰--劳伦斯·奥利弗和拉尔夫·理查德森……他们在古典王国里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如果说奥利弗是这个王国的一名士兵,理查德森就是这个王国的一名平民,吉尔古德则是这个王国的牧师。”
杰姆斯·弗莱明,英国演员,1968年出生于约克郡的利兹,在埃塞克斯长大,现居洛杉矶。从东安格利亚大学获得了戏剧学位,并从伦敦的中央演说和戏剧学校毕业。  作为8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出生于约克郡的利兹,在埃塞克斯长大。从东安格利亚大学 获得了戏剧学位,并从伦敦的中央演说和戏剧学校毕业。在那里,被理查德-安腾博拉夫所发掘,并在其《影子大地》(1993)一片中受其指导,这是他的处女作。随后,继续刻画了几个令人记忆深刻的角色,较著名的有《锁住的天空》(1995)(该电影译名是采用官方意译——译者注)中的肯尼,他因此获得了199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提名,《伊丽莎白一世》(1998)中的阿尔瓦罗-德-拉-奎德拉,以及《希拉里和杰琪》(1998)中的丹尼尔-拜伦鲍姆。他也出现在了伊斯特凡-斯杂波的《阳光》(1999),朱丽叶-泰摩尔的《提多》(1999)中,在《心何所归》(2000)中与娜塔丽-波特曼搭戏,并且参演《基督山伯爵》(2002)。他还在《人人安好》(2009)中与凯特-贝金赛尔以及罗伯特-德-尼罗演对手戏。他最近多出现在美国电视剧《反恐24小时》(2001)、《罪案终结》(2005)中,并在“好戏上演”电视台的《都铎王朝》(2007)中扮演托马斯-克伦威尔一角。除了大荧幕上成就之外,他在舞台剧表演方面的成就也值得自豪。他出现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戏剧作品以及美国百老汇舞台剧《回家》(2007)中。现居于洛杉矶。
凯莉·麦克唐纳,现在好莱坞,1976年出生,是苏格兰著名女演员。美丽迷人,演技卓著。第一部影片是后来被奉为经典的《猜火车》。之后参演过多部电影均 受到好评,曾获得金球奖提名和一座艾美奖。2000年与同样来自苏格兰的乐队Travis成员Dougie Payne相识,三年后结为夫妻并于08年迎来第一个孩子。...
1968年丹尼尔·克雷格生在英格兰的柴郡切斯特,1972年父母离异后,丹尼尔和姐姐一起在利物浦被抚育成人。  1985年进入英国青年剧院学习表演,1990年进入伦敦音乐与戏剧学院。除母语英语之外,他能流利地讲法语、德语,而且对其他语言也很有天份。年近四十的他之前多演小成本独立制作,2001年的两部影片《古墓丽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和《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让克雷格扬名国际。  2005年,他在《皇家赌场》中取代皮尔斯·布鲁斯南成为新一任007。这是他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他坦言,当初决定演占士邦是为了名利双收,“我希望能够主演有影响力的电影,同时也可以赚到很多钱,演007让我一箭双雕。我知道讲钱很俗气,但我不介意告诉大家,演这部片我的片酬很高,同时也让我很有满足感。”
童自荣先生于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73年入上海电影译制厂担任配音演员直至2004年退休,近四十年中,为《佐罗》、《黑郁金香》、《苔丝》、《国家利益》、《伦敦上空的鹰》、《啊,野麦岭》、《虎口脱险》、《茜茜公主》、《红衣主教》、《铁面人》、《砂器》、《蒲田进行曲》、《机组乘务员》、《靡菲斯特》、《新干线大爆破》、《追捕》、《风尘三千里》、《木棉袈裟》、《胭脂》、《少林寺》、《少林小子》...
Edward Cedric Hardwicke (7 August 1932 – 16 May 2011)[1][2] was an English actor, who had a distinguished career on the stage, as well as being known for his portrayal of Dr. Watson in the Granada TV series Sherlock Holmes.
莉莉·艾伦(Lily Allen,全名Lily Rose Beatrice Allen;1985年5月2日-)是英格兰创作歌手、脱口秀主持人,以歌曲《Smile》、《LDN》、《Oh My God》、《The Fear》、《FuckYou》而为人熟悉。她于2008年主持自己的节目《Lily Allen and Friends》。  莉莉·艾伦在她15岁时辍学,并专注于提升她表演及作曲的技巧。2005年,她于社交网站MySpace公开她部份的歌曲,后来更于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上播放,亦与英国Regal Records签了合约。她第一首单曲《Smile》于2006年7月攀升至英国单曲排行榜的首位。在2007年,她的专辑《Alright, Still》曾获提名全英音乐奖的“最佳专辑奖”。2008年,此专辑亦获得第50届格莱美奖的“最佳另类音乐专辑”提名。现时,此专辑于全球售出越260万张。  2009年,第二张录音室专辑《It\'s Not Me, It\'s You》发布,并取得了更大的商业成功。专辑首支主打单曲《The Fear》成功打入美国公告牌 Hot 100。随后她宣布将抽身于乐坛暂作休息。 沉寂3年后,莉莉于12年发推表示正在录制她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消息称该专辑约于2014年正式发布。2013年8月,莉莉宣布新专辑音乐“即将”发行。2013年11月,艾伦录制了Keane(基音乐队)歌曲《Somewhere Only We Know》的翻唱版本作为约翰·刘易斯百货商场圣诞广告的背景乐。这支单曲在iTunes上以数位下载形式发行,并迅速登上英国iTunes下载榜第一名。2013年11月12日,新单曲《Hard Out Here》的音乐录像在艾伦的官方YouTube账号上发行。并在同月18日于iTunes上公开发售。
让-皮埃尔·利奥德当然不会受所有人的欢迎,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名字在影史上的重要位置。作为一个演员,他受到的欢迎和厌恶多数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是那种导演放心让他自由发挥的人,在使一部分观众不爽的同时却迷倒了其他的观众。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个性化的特点:非常有特点的谈吐,以及标志性的将手指穿过长发的动作。无论你对他怎么看,这些都将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将他从其他演员中区别开来。  作为女演员Jacqueline Pierreux和编剧兼副导演皮埃尔·利奥德的儿子,让-皮埃尔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在电影中扮演角色。他第一次做演员是在经验丰富的导演Georges Lampin的影片la Tour, prends garde!1957中扮演一个小角色,当时他13岁。一年后,14岁的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寻找年轻演员扮演一个问题少年Antoine Doinel的广告,这份广告是由弗朗索瓦·特吕弗刊发的,当然,这部电影正是他的处女作《四百下》。让-皮埃尔以自己清水芙蓉般自然而又极其天才的气质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片的主演 ——以及接下来的四部特吕弗自传体电影,包括1978年的终结篇《爱情长跑》。  特吕弗帮助他认识了新浪潮中的其他明星,尤其是让-吕克·戈达尔——他参加了戈达尔的八部电影以及一部电视电影,逐渐的成为了他们的标志。  出于对自己表演才能的不自信,他也曾打算改行做导演实际上只做过一次或者做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副手,但是作为特吕弗在电影中的替身,以及左派电影的代言人形象最终鼓励他坚持了下来。戈达尔的《男性女性》1966使他在当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影帝称号。  作为一名激进的左派份子,他不仅和国内导演合作,也参加了大量的国外左派导演的电影,包括意大利帕索里尼的《猪圈》1968,波兰的史可里姆夫斯基的Dialog 20-40-601968,巴西Carlos Diegues的Os herdeiros1970,沙·格劳贝尔的《七首雄狮》1971。贝托鲁奇也曾在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启用他与白兰度对戏后者太敬畏他以至于不能与他一起表演。  在Jean Eustache经典的法式艺术电影的《母亲与娼妓》中做了精湛演出之后,让-皮埃尔忙碌的拍摄生涯结束了。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中,让-皮埃尔减少了出镜的次数,而且大多是在电视上。偶尔也会在某个主流电影中表演,像Josianes Balasko的犯罪喜剧Les keufs,这个电影给了他一次恺撒奖的提名。在90年代,当新锐派新新浪潮导演们向自己的偶像们致敬的时候,让-皮埃尔在他们的影片中开始了令人激动的回归。这些导演包括奥利维耶·阿萨亚斯,Danièle Dubroux,Serge Le Péron,贝特朗·波尼洛以及国外导演们:芬兰的阿基·考里斯马基,台湾的蔡明亮。一个永远年轻的,反叛的,不甘平静的,固执讨厌的,魅力四射的让-皮埃尔·利奥德,从他的圆脸出现在《四百击》中开始,就注定了永远的辉煌。
Daisy Carmen Bevan (born 23 March 1992) is an English actress. She is the daughter of actress Joely Richardson and film producer Tim Be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