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害人道演员表

导演:李恩杰,王光彦
日期:2011-01-01
热度:2

故事发生在解放前,北平姑娘徐凤生和爸爸以开杂货店为生。在凤生十六岁的时候,封建道会一贯道的头子王继善为骗取徐家钱财,诱使凤生和爸爸徐忠厚加入了一贯道,王说凤生能做坛里的“天才”。凤生入道后,在道会头目们的影响下,沾染上了浓厚的迷信思想,逐渐沉沦。凤生的姑妈徐淑云是个寡妇,她也被骗入道,并且被继善强行占有,而丈夫留给她的财产,也被一贯道的人搜刮一空。徐淑云的儿子张健华离家投奔了革命。受了蒙骗的徐忠厚财产被悉数掠走,最后落到在“道”里打扫佛堂度日的境地。他们逐渐地认识到了:一贯道是个骗局。坛主李仙钧深恐徐淑云和徐忠厚泄露了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勾结蒋介石特务杀害了他们。解放了,解放军文工团进驻城里,已成为文工团一员的张健华找到了表姐凤生。李仙钧、王继善怕事情败露,要杀害凤生灭口。紧要关头,公安人员赶到了,一贯道头目李仙钧、王继善均被绳之以法。在控诉大会上,凤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一贯道的罪行。从此,她洗新革面,摆脱了往日的阴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导演(2)
演员(18)
姚向黎(1925-02-05—2003)原名姚品兰。原籍山东莱州,出生于辽宁沈阳。九·一八事变后随全家流亡新疆,定居乌鲁木齐。曾就读于新疆女子学院附属小学。1939年入女子学院附属中学学习。同年参加九·一八纪念日活动,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饰演香姐。后在学校业余剧团演出过《心防》、《古城的怒吼》、《打回老家去》、《自卫》、《最后胜利》、《歼灭》、《河内一郎》、《乱世男女》等话剧。1944年参加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社。1945年赴东北解放区,先后工作于沈阳和哈尔滨。1949年借调东北电影制片厂,参加故事片《无形的战线》的拍摄,饰演女特务崔国芳,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特务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0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杨静(蒙名德勒格尔玛),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古后旗人,蒙古族。大专学历。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剧协会员、电影表演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
白铭原籍河南固始,出生于北京。1948年11月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194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  1959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师资进修班学习。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台词教师。拍摄过《儿女亲事》、《一贯害人道》、《他们在相爱》、《奇异的婚配》、《边城》等片。
韩焱,1908年9月出生于河北保定。早年从事过小说及诗歌创作,后在保定、开封、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演剧活动,曾与黄宗英、孙道临等在北京组成“南北剧社”,演出过《魂归离恨天》、《甜姐儿》等剧,还曾主演过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及《北京人》等。
张勤箴(1926---1993),辽宁大连人。生平不详。原先是北影演员,1955年调入长影。参拍影片主要有《一贯害人道》姑妈徐淑云、《神鬼不灵》医生、《走向新中国》常妻、《前哨》女特务阿丽、《试航》刘妻、《太阳刚刚出山》冬梅、《再生记》工作队员罗真、《没有完成的喜剧》小妹、《悬崖》支部书记韩锦辉等。
林泱泱,男,1939年生于越南西贡,福建厦门籍。中共党员、中专、国家一级芭蕾舞编导。1943年起在越南堤岸福建中学附小及义安小学读书。1948年10月入香港中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49年随父母回国,7月在北京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少年儿童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前身)。1950年从师吴晓邦学习舞蹈。1954年考入北京舞蹈学校芭蕾舞科,得到苏联功勋演员彼·安·古雪夫亲授两年。1959年毕业后在该校附属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参加演出的剧目有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等。1960年在上海市舞蹈学校任教员、演员、编导。1965年从事编导,主要作品有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苗岭风雷》、《玫瑰》以及双人舞《光之恋》等。1984年至1992年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指导。1993年至2000年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2000年起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顾问。后曾在同济大学电影学院舞蹈专业任教。曾任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辞典 现代第五分册》)(《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
周凋(1908,4---1956,1)辽宁昌图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成年后在沈阳当英语教员。1938年5月考入“满映”第三期演员训练所,还未毕业,就参加拍片。他先后参加拍摄了《蜜月快车》、《田园春光》、《冤魂复仇》、《慈母泪》、《烟鬼》、《黎明曙光》、《情海航程》等影片,大多饰演配角,1940年在《现代日本》中开始饰演主角。此后拍摄了《患难交响曲》、《家》、《王麻子膏药》、《雪夜》、《夜未明》、《黄河》、《豹子头林冲》、《黑脸贼》、《一顺百顺》、《碧血艳影》、《求婚启事》、《燕青与李师师》、《夜袭风》、《一代婚潮》等影片。他戏路较宽,是“满映”重要男演员之一。“满映”垮台后,1946年7月参加了金山领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拍摄了影片《松花江上》。1948年夏随金山迁往北平,拍摄了《哈尔滨之夜》、《碧血千秋》等影片。北平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了《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龙须沟》、《一贯害人道》、《六号门》、《赵小兰》、《沙家店粮站》、《董存瑞》、《怒海轻骑》等影片。1956年1月因病去世,在“满映”有影响的演员中,他是去世最早的一位。
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1937年起先后任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任团长等职。赵子岳以擅长扮演农民角色著称,擅长喜剧风格。除电影外还参加拍摄了《寻找回来的世界》等十余部电视剧,有口述作品《赵子岳传》存世。赵子岳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1997年因病去世。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李雨农,1924年1月出生,辽宁省八面城人。1942年考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科。1945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及北京等地从事演剧活动,演过《风雪夜归人》(饰学生)等剧。1950年入北影厂演员剧团。期间,一度转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编导过《优选法》、《汽车节油》、《群钻》等多部科教片。还与崔嵬等人担任过大型话剧《冰川春水》指导。北影期间,参拍过30多部影片,主要有《一贯害人道》(铁匠)、《英雄司机》(小赵)、《停战以后》(司机)、《虎穴追踪》(地下党老钱)、《粮食》(康成)、《智取华山》(侦察员朱开富)、《汾水长流》(周和尚)、《寻爱记》(售货员李勇)、《红色背篓》(马经理)、《青春之歌》(教师赵毓青)、《祝福》(小伙子)、《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司药王文明)、《浪涛滚滚》(胡士信)、《柳暗花明》(大队书记李长峰)、《孔雀公主》传旨官、《血,总是热的》(胖经理)、《他们在相爱》王慧父、《四个小伙伴》胖司机、《碧血宝刀》(船头)、《白衣侠女》(高老实)等。除《寻爱记》等少数影片,大多是配角。看片中发现,至少在10余部影片中客串龙套角色。如《北国红豆》中的校长、《红楼梦》中的和尚等。此外,参演过《感情》、《红线记》(祁老炳)、《都市的记忆》(主角李爷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贫协主席李宝堂)及《进贡》(编导)等电视剧。
郑保民,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江苏连云港市人,1926年12月生。40年代毕业于日占区开封铁路学院日语系,1943年在连云港做地下工作,1944年参加新四军,1950年转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由于日语水平较高,多次扮演日本军官等日籍角色。在影片《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三个战友》、《平原游击队》、《粮食》、《青年鲁班》、《知音》、《跳动的火焰》、《你的微笑》、《死去活来》中扮演过主要角色,并在电视剧《面向大海》、《圈套》、《珍泉》中扮演重要角色。业余创作过歌曲及秧歌剧,并爱好绘画。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史宽,男,1922年生,中共党员,辅仁大学西语系毕业,1946年进入北平中电三厂,曾主演《甦凤记》、《花落水流红》等影片。  1955-1977年到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任苏联专家助手,后留校任教,主授电影表演艺术,曾任表演59班、表演61班主任教员、担任过教研组副组长、院务委员、海淀区人民代表。专著论著有《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谈电影演员的语言问题》、《真挚、贴切是演员表演的必经之路》等。  1949年为北影演员期间,在《民主青年进行曲》、《龙须沟》、《青春之歌》等片中饰演主要角色 。翻译的作品有:中外合拍片《五行战士》电影剧本,《演郝思嘉的最佳人选——记英国名演员费雯丽》。(http://www.bfa.edu.cn/yx/2008-10/20/content_21885.htm)
李健,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2年,李健选择主动退出水木年华。2003年,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似水流年》。2006年,凭借专辑《为你而来》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07年,推出第三张个人创作专辑《想念你》。2010年,凭借专辑《音乐傲骨》获得“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11年,获得“第18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男歌手奖。2012年,凭借专辑《依然》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内地创作歌手奖、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奖。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孙俪合唱歌曲《风吹麦浪》。2014年,凭借专辑《李健拾光》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最佳国语专辑奖。2015年,作为补位歌手参加湖南卫视歌唱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最终获得总决赛亚军;同年,推出第六张个人创作专辑《李健》。2016年,获得“全球流行音乐年度盛典”年度最佳制作人奖。2017年,作为逆战阵容成功参加湖南卫视原创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歌手》,最终获得总决赛第四名;同年,担任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的音乐召唤师。2018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2018中国好声音》的导师。
李景波,中国早期电影演员。1933年,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后辍学。1935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任演员。1939年先后在民华,新生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参演影片《孔夫子》等。后赴香港拍摄影片《孤岛天堂》。1942年重返话剧舞台,先后在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影人剧团等剧团任编导和演员。1948年,在中电三厂所摄《碧血千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解放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主要作品有:《儿女亲事》、《一贯害人道》、《新儿女英雄传》、《新局长到来之前》、《祝福》等。
李林(1920—1992)电影演员。黑龙江巴彦人。1937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考入“满映”,1938年开始银幕生涯。抗战胜利以后,他在“中制”管辖下的“东影”工作,1946年在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扮演一个凶狠残暴的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来到北平,不久成为北影演员。 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钢铁战士》《虎穴追踪》《党的女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