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与特吕弗演员表

导演:肯特·琼斯
日期:2015-01-01
热度:2

这部纪录片展现特吕弗于1966年所著的《希区柯克论电影》如何影响了后辈导演们。该片受访者包括斯科塞斯,大卫芬奇,斯皮尔伯格,韦斯安德森,林克莱特,帕尔玛,阿萨亚斯,格雷等等。

导演(1)
演员(8)
韦斯·安德森,美国著名导演。母亲曾是位考古学家,父亲在广告领域工作。他曾就读于德克萨斯大学哲学专业,在那段结识了后来出演其多部作品的欧文·威尔逊。两人合作的一部短片引起了制片人詹姆斯·L·布鲁克斯的兴趣,在他的帮助下得以参展圣丹斯电影节并最终拍摄成正式长片,这就是安德森的处女作《瓶装火箭》。  安德森是一位全才型的导演,通常还会参与到自己作品的编剧、摄影以及配乐等各个细节,奉献出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他的第二部影片《青春年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评论界称其能够令人联想起让·雷诺阿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那些悲天悯人而又充满了智慧的作品,并看好韦斯·安德森未来成为美国影坛独树一帜的代表性导演,就连风格迥异的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对他不吝赞美之词。  之后韦斯·安德森又凭借《特伦鲍姆一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网罗了几位大明星的本片也是他一部获得商业成功的作品。然而在2004年的《水中生活》兴行失败之后,韦斯·安德森的个人风格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被指出作品的质量在不断下降,但这并不妨碍韦斯·安德森在欣赏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影迷们心中的地位,2007年最新推出的《穿越大吉岭》也被称为是一部能令粉丝满意但没用太大突破的作品。  近年,他编剧和执导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改编自罗纳德·达尔的同名儿童书,使用定格动画技术拍摄,由乔治·克鲁尼、梅丽尔·斯特里普联袂献声主演。2012年最新执导的影片《月升王国》不仅入选主竞赛单元,而且荣获第65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的殊荣。
法国导演,属于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锐派,曾经为《电影笔记》杂志影评人,研究美国恐怖片和香港电影,奉布烈松、伯格曼、塔可夫斯基为偶像。作品中经常向这些前辈致敬。曾拍摄关于侯孝贤的纪录片。曾与华人女星张曼玉结婚,并凭《清洁》将她推上戛纳影后的宝座。作品在法国及国际影展颇受欢迎。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1939年7月30日生于纽约州金斯敦。曾参加几次全美和纽约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表演,1959年导演外百老汇戏剧和夏季轮换剧目。六十年代初期,为现代艺术博物馆研究和论述一些著名电影导演的创作,后来出版了关于阿·希区柯克1963、弗里茨·朗格1967等的电影创作剖析的专著,并为《老爷》杂志写有关电影的文章。1966年进入电影界,是罗杰·科尔曼的影片《野天使》的副导演兼编剧。1968年,他编导了第一部影片《目标》。然后拍摄了纪录片《由约翰·福特导演》,该片参加了1971年威尼斯电影节。翌年,他拍摄了《最后一场电影》,开创了七十年代初期盛行的怀旧影片拍摄浪潮。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最佳男女配角等八项金像奖提名,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还授予他最佳电影剧作奖。  博格丹诺维奇把自己看成是好莱坞富有经验的导演霍克斯和福特的电影传统的热情捍卫者,在影片《爱的大追踪》1972中,他试图恢复霍克斯三十年代喜剧的活力,带有怀旧色彩的《纸月亮》1973在某种程度上企图恢复福特的美国田园般的梦幻世界。此片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的影片《戴西·米勒》1974和《永恒的爱》1975则是为他的伴侣西比尔·谢泼德拍摄的。博格丹诺维奇有几部影片是由导演人公司拍摄的,导演人公司是他与另外两个有才华的导演威廉·弗里德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起创办的制片机构。
法国导演。从小酷爱文学和电影,15岁在巴黎发起电影俱乐部。1953年进入法国农业部电影处,后在《电影手册》和《艺术》杂志任编辑和撰稿人,成为著名影评家。《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1954)被视为新浪潮运动的纲领与宣言;《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1957)预告了“第一人称”影片的到来。  他的电影名作有《四百击》、《朱尔与吉姆》、《日以继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隔墙花》等。特吕弗终身难忘他的童年生活,早年的坎坷经历,被他一遍遍用非常真切自然,而又十分忧郁的影象形式再现出来。这些电影作品呈现了一个叛逆传统、反抗次序的电影艺术家,以及他的心路历程。跟别的新浪潮导演相比,特吕弗避免了政治化倾向,风格雅俗共赏,显示出雷诺阿等人的影响。他欣赏的好莱坞影人包括希区柯克、霍克斯、约翰·福特和奥逊·威尔斯。他认为电影应该模仿生活,但比真实生活更浪漫化。在某些作品中他也会亮相在银幕上担任演员。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1920年以字幕设计员的身份进入电影界。1922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第十三号》。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26年自编自导的悬疑片《房客》成为奠定其拍片风格的作品。1929年执导的惊悚片《讹诈》成为英国首部有声电影。1935年执导的悬疑片《三十九级台阶》为间谍惊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8年凭借爱情悬疑片《失踪的女人》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奖。1939年赴美国发展电影事业。1940年执导的悬疑片《蝴蝶梦》奠定其在好莱坞的地位,并获得第13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1941年拍摄惊悚片《深闺疑云》,影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电影奖。1948年独立制作个人首部彩色片《夺魂索》。1954年拍摄惊悚片《电话谋杀案》,并首度采用立体电影技术。1955年凭借悬疑片《后窗》获得第27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58年自导自演的悬疑剧《希区柯克剧场第一季》获得第15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剧集奖。1959年执导悬疑片《西北偏北》,该片获得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银海贝奖。1960年执导的惊悚片《惊魂记》标志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1968年获得第40届奥斯卡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1971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79年获得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1980年被授予爵士封号。2007年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选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一位”。
马丁·斯科西斯的双亲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人,移民至纽约后,在皇后区生下马丁。斯科塞斯从小在纽约的小意大利(Little Italy)区成长,影响到他未来的创作生涯。 斯科塞斯念布朗克斯区的 Cardinal Hays School 中学,然后在1960年进入知名的纽约大学念电影系。1966年斯科塞斯拿到电影硕士,在1968年到1970年之间斯科塞斯留在纽约大学电影系任教。在这段期间,斯科塞斯曾经在1969年担任传奇演唱会伍兹塔克(Woodstock)的纪录片助理导演。  1974年弗朗西斯·科波拉介绍斯科塞斯进入华纳兄弟片厂,斯科塞斯得以执导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剧情片《大篷車博莎》(Boxcar Bertha)。  1976年斯科塞斯以《出租车司机》夺下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的一句台词“在跟我说话吗?你在跟我说话吗?你真的在跟我说话吗?”(You talkin\' to me? You talkin\' to me? You talkin\' to me ?)成为知名经典台词。  1980年斯科塞斯再找来男演员劳伯·狄尼洛增肥演出拳击名将 Jack La Motta的故事《愤怒的公牛》,为劳伯·狄尼洛拿下一座1981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1988年斯科塞斯改编希腊作家尼可斯·卡山札基(Nikos Kazantzakis)的小说《基督的最后诱惑》成同名电影,影片引起轩然大波,全世界基督教团体扬言抵制。位在法国巴黎的圣米歇(Saint-Michel)戏院因上映《基督的最后诱惑》遭人割破银幕并纵火。  1990年参演日本导演黑泽明的《梦》,饰演荷兰画家梵高。  1997年美国电影学会颁AFI终身成就奖给斯科塞斯。  1998年斯科塞斯担任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当年虽将金棕榈奖颁给希腊导演泰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永远的一天》,但最惊人的影像莫过于当评审团大奖颁给意大利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时,罗伯托·贝尼尼先是在舞台上向斯科塞斯下跪,然后再抱起斯科塞斯转一圈的动人画面。  2006年的影片《无间行者》乃翻拍自香港《无间道》系列之第一部,并令其得到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10年1月18日,马丁·斯科塞斯荣获第67届美国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马丁·斯科西斯在进行剧情长片的同时,也拍了几部跟意大利移民、意大利新写实主义、音乐(爵士乐、蓝调)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