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尤三姐
本片取材于曹雪芹所著古典小说《红楼梦》。宁国府贾珍的妻子有两个容貌美丽的妹妹。一个叫尤二姐,一个叫尤三姐。因为家里贫穷,和母亲一同寄住在宁国府的偏院里,依靠贾府过活。贾珍和他的隔房兄弟贾琏,常常找机会调戏这两位小姨。贾珍的儿子贾蓉,虽是小辈却也色迷心窍,夹在中间混水摸鱼。有一天,依靠贾府发迹的赖大做寿唱戏,尤氏姐妹也随母亲前去应酬。这天正好由柳湘莲串演《宝剑记》,柳湘莲原是破落的世家子弟,不愿意依附豪门权贵,他学剑串戏,生活飘泊无定。尤三娟对他的人品才貌大为欣赏。正在这时,贾珍父子和贾琏,却厚着脸皮与尤三姐纠缠。尤三姐讨厌这三个坏蛋,便离开戏场到花园散步。凑巧柳湘莲也因嫌恶薛蟠的胡闹,独自在花园中解闷,两人相见之下,谈得十分投机。不料薛蟠又追到花园胡闹,柳湘莲十分恼火,就把薛蟠痛打一顿,然后逃到外乡避祸。自从花园相会以后,尤三姐已爱上了柳湘莲,并抱定非柳湘莲不嫁的决心。贾珍父子为达到玩弄尤三姐的目的,由贾蓉穿针引线,用哄骗手段,帮了贾琏偷娶了尤二姐作偏房,并在花枝巷租了新房。本来尤三姐一直反对姐姐嫁给贾琏,但姐姐和母亲只希望生活有所依靠,不听她的劝告。尤三姐无可奈何,只得随同一起搬到花枝巷居住。一夜,贾珍探知贾琏不在花枝巷,便乘机溜进尤二姐的内房,对她调戏。尤二姐吓得逃到花厅向妹妹求救,尤三姐痛骂贾珍的无耻行为,要把他赶出去。恰巧贾琏回来,察情观色,已知贾珍来意,但又不敢得罪,反而吩附摆下酒菜,要尤三姐陪他们兄弟两人饮酒,想乘机劝诱尤三姐作贾珍的偏房。但尤三姐不像尤二姐性格懦弱,她性情高傲、性格倔强,此时此地看穿了贾琏的心计,忍住一肚子气,假意答应作陪,却借着酒意,把贾府的肮脏丑事,统统揭开,弄得贾珍、贾琏狼狈不堪、啼笑皆非。从此,他们把尤三姐看作多刺的玫瑰,再也不敢对她轻薄。贾珍、贾琏知道不能把尤三姐弄到手,留在家里又怕她闹出事来,便合计要将她嫁出去。尤三姐遂说出了她已爱上了柳湘莲,并折断玉簪,表示要嫁柳湘莲的决心。不久,贾琏因公外出,在途中的酒店里遇见了柳湘莲和薛蟠。原来薛蟠此次到外地做生意,遇到强盗,幸亏湘莲搭救性命,遂消除了被湘莲痛打一顿的仇恨。贾琏便向柳湘莲表达了尤三姐爱慕他的心意,愿替他们做媒。柳湘莲从见过三姐后,也常常思念她,就定了亲事,并将所带的“鸳鸯剑”作为聘礼。贾琏走后,薛蟠谈起贾府许多不肯相信。尤三姐有口难辩,内心万分痛苦,为表白她是清白之身,就在交还“鸳鸯剑”时,抽剑自刎,用死控诉了这个吃人的封建制度。
1960
红鹰
1935年秋,红军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河草原时,遭到蒋马匪帮的阻击。在一次夜间战斗中,红军女医生林华负伤昏迷,待她苏醒后,方知红军已胜利突围继续前进了。林华决心追赶队伍,当她经过达克伦部落,看到了当地的牧民们贫困艰难,深受盘踞在大西北草原上的蒋马匪帮的欺凌的境况。于是,她决定留下来帮助他们反抗压迫。起来斗争。蒋马匪帮火烧寺院、帐圈,嫁祸红军,制造藏民对红军的仇恨,再借口保护草原,以达到长期霸占白河草原的目的。马匪想长期霸占草原就和部落千户的利益有了冲突。当马匪团长知道部落里藏着女红军时,想以此要挟千户。正在此时,千户的儿子生病,千户叫大管家告诉牧民们说这是红军妖魔降的灾,要牧民每人交六块大洋做布施,请活佛念经驱鬼。马匪团长收买大管家要他请林华去治病,以便抓林华。千户的使女加木错把这个阴谋告诉了牧民,老藏民阿布卡把林华藏了起来。敌人没抓到林华,却在阿布卡家发现了红军的斗笠,于是将他的儿子华洛桑抓走。华洛桑是个热血青年,开始他受敌人欺骗,要杀尽红军,以雪火烧寺院的耻辱,后来他看到林华处处为牧民着想,对红军有了新的认识,他在被抓后,宁死不屈。林华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大干户,为搭救华洛桑,挺身走险,去给小千户治病,和千户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并且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救国的方针,揭穿蒋马匪帮不顾民族存亡的卖国罪行和想长期霸占草原的阴谋。迫于林华的义正词严和牧民们的要求,大干户不得不释放华洛桑,并免去一半布施。可为了向马匪有所交待,又命牧民们在三个月内伐齐马匪要的十万根木料。在森林里,牧民们受尽折磨,终于认清蒋马匪帮是藏族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牧民们忍无可忍,杀死放火犯和杀人凶手冯二狗,迫使千户和“马官家”决裂。在这场斗争中,林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当马匪要血洗草原时,林华机智地把部落带到南山。在林华的领导下,一支藏民的游击武装成长起来。千户终于叛变投敌,牧民们在阿布卡和林华的率领下,趁敌不备,杀出敌人的包围。这支藏民的骑兵队伍,为了人民获得自由,将继续斗争下去。
2006
大山无言
接到妹妹曹玉的电话,定居美国多年的曹军带着女儿田田回到了成都。但曹军没有径直回到垂危父亲的身边,而是在酒店住了下来,然后告诉妹妹曹玉,等忙完手头的生意就回家。曹军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没有勇气面对年逾八旬的父亲。因为,三十年前发生在曹家的一件事情,至今让曹军对父亲耿耿于怀。三十年前,从红军队伍中走出来的父亲在中央身居要职。文革那会儿,曹军的父亲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因为这个原因,当曹军提出当兵的要求时,被父亲粗暴地阻止。原因很简单,别人的孩子都上山下乡接受劳动再锻炼,红军的后代更要带头听从党的召唤。尽管后来曹军还是当了兵,但那是上山下乡回来以后的事情。想起这些让自己难以释怀的往事,曹军就更迈不动回去看望父亲的脚步,倒是女儿田田独自找到爷爷家,见到了爷爷和焦急的姑姑。田田回到酒店开始不理解爸爸为什么不回到爷爷的身边,但田田哪里知道,一件比阻止爸爸当兵更大事情,是爸爸和爷爷之间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曹军当兵后,赶上在乡下的堂哥曹长春因为一个叫兰丽的年轻寡妇而卷进一起凶杀案。曹军下乡那阵子,长春救过他的命。长春身陷囹圄后,父亲正好回家乡省亲。原本就是父亲一句话的事,但父亲的倔强没有救堂哥长春于不死。结果,父亲不仅把当时县委林湘书记委婉表露出来的救长春的办法置之一边,还因此而得罪了曹家所有的人。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的隔阂和记恨折磨着曹军,更折磨着曹军作为儿子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如今,垂危的父亲就在咫尺。在父亲的回忆中,当侍奉左右的曹玉开始读懂父亲时,曹军也走出了隔阂和记恨的困囿,在一个雨后的清晨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让父亲在自己的怀里走完了光荣战斗的生命历程。
1964
箭杆河边
根据刘厚明的同名曲剧改编。1962年6月底,正是麦收的大忙季节。河东人民公社佟各庄生产队的社员忙着收割,整个村庄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生产队党支部副书记、模范饲养员庆奎老汉规劝着游手好闲的二赖子下地劳动,从他那里听到有人在散布反动的谣言,说是“蒋介石要回来了,谁越积极谁就越倒霉”。庆奎立刻警惕起来。他与妇女主任玉芳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谣言出自地主佟善田,建议撤掉佟善田的车把式。但生产队长玉柱思想麻痹大意,只看到地主分子假装积极和伪装老实的一面。这时,庆奎的孙女夏花又发现地主的儿子小龙偷麦穗,地主还曾把“变天账”说给儿子听。玉柱听到这些情况,半信半疑,他找到佟善田询问原由,佟善田几句花言巧语,将玉柱蒙骗。尽管老庆奎坚决主张立即撤换佟善田所担任的赶车任务,但他一再强调生产,并借农忙为由,不接受这个意见。生产队党支部及时开会对这件事进行了研究,大家批评了玉柱只顾生产、忘记阶级斗争的错误思想。玉柱虽然服从了撤换赶车人的决定,但思想仍然不通。赶车的任务交给了老庆奎,使佟善田更加怀恨在心。他因为13年前曾杀死贫协主席佟大庆,而且只有庆奎了解内情,一直心有余悸。他一直寻找机会,欲置庆奎于死地。佟善田赶大车的职务被撤换以后,他就下决心做垂死挣扎,策划将庆奎赶马车经过的桥梁破坏,然后唆使二赖子在马车快到小桥时,用木杠打惊驾辕的牲口,妄图使牲口惊奔,造成车毁人亡。但是,就在他准备动手时,被玉柱和二赖子发现,玉柱连忙让二赖子通知民兵,自己与佟善田展开了生死搏斗。在佟妻准备向玉柱下毒手时,武装部长、民兵队长和群众及时赶到,将佟善田逮捕。开始,佟善田妄图狡辩,破坏桥墩只是对撤换他赶车职务的不满,经过刀壳对证,庆奎揭发了他在13年前杀害贫协主席佟大庆的罪行,才使佟善田锯桥墩的险恶用心大白于天下。佟大庆是玉柱的父亲,玉柱听罢十分气愤,并痛心地向庆奎表示对不起党的教导,忘记了阶级斗争。佟善田罪恶滔天,人民公社召开批斗大会,使其受到了应有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