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少爷演员表

导演:张刚
日期:1993-01-01
热度:2

香港阔少爷阿满只身来大陆旅游,不慎将衣物丢失,连宾馆中的行李也被人提走。进不了宾馆,阿满只好四处流浪。正当他举目无亲万般无奈之时,四川妹子彩云来到了他身边,帮他找到了临时工作,并照料他的生活。在真诚的接触和交往中,两人相爱了。阿满在工地勤奋工作,挣到钱后努力与家中取得联系。阿满的父亲为寻找失踪的儿子来到了工地,一转眼,阿满由小临时工成了阔少,彩云转身离开,阿满追了上去:“我不是香港阔少!”

导演(1)
张刚(1933~2006),原名张文凯,喜 剧艺术家,张刚创作并塑造了善良、真 诚、执著的小人物“阿满”这一喜剧形象。先 后编导了阿满喜剧系列片二十余部。  生于1933年12月。  1950年参加解放军文工团。1953年任江西 省话剧团演员。曾参与创作话剧剧本《八 一风暴》等。  1981年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女大当 婚》。  1985年任南昌电影电视剧创作研究所所长 并且兼任导演工作。  1984年开始,张刚创作了喜剧人物“阿 满”。并塑造了善良、真诚、执著的小人 物“阿满”这一喜剧形象。先后编导了阿满喜 剧系列片二十余部。1988年编导并主演了 阿满喜剧之九《笑出来的眼泪》。  1986年时曾出版了《张刚电影剧本选》。  张刚从少年时代就立志投身喜剧,历经坎 坷,善于攫取社会生活中的喜剧性素材, 有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 1983年到1990年。8年创作了12部阿满喜 剧系列,不仅编、导,还主演,张刚和他 领导的“南昌电影电视创作研究所”在创作上 和经营管理上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 些影片全部自己投资。  中国的喜剧片从50年代到70年代呈现萎缩 状态。阿满系列以12部之众加入喜剧行 列,无疑加入了新鲜血液,这些片子,以 阿满作为主角来贯穿。但“阿满”这个人物并 没有一个或两个造型相近的演员来扮演, 这部分丧失了亲切感。这个形象为广大观 众所喜爱,但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影 片在制作和人物刻划上还存在一些薄弱之 处。
演员(5)
沈伐,1942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邓井关镇,谐剧表演艺术家、演员。1959年沈伐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1962年沈伐进入省歌舞团舞蹈队。1976年沈伐拜谐剧表演艺术家王永梭为师。1985年获得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1986年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出谐剧《零点七》;同年出演首部电影《多情的帽子》。1988年再次登上央视春晚会的舞台,与岳红搭档演出方言小品《接妻》。1989年出演喜剧片《大惊小怪》。1998年出演剧情片《百万彩票》。2000年出演四川方言剧《假打外传》。2005年出演战争喜剧《王保长歪传》。2008年主演励志喜剧《兄弟姐妹》。2010年出演电视电影《黄雀》。2012年出演川味电影《笑过2012》。2013年参与拍摄电视剧《鲜花盛开的村庄》。2014年出演电视剧《傻儿传奇》。2015年出演喜剧电影《我是乡下爷》。
熊伟,北京人,汉族。  在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中饰演黄金标,虽为反面人物且是配角,却在剧中独领风骚,与剧中的头号汉奸贾贵有多场精彩对手戏,竟然意外地成了该剧的最大看点,把主角和正面人物的戏都抢了去,比主角还出彩,令人过目不忘,效果意外。  《地下交通站》中最出彩的当属侦缉队汉奸头子贾贵的扮演者颜冠英,但熊伟所饰演的黄金标在戏中丝毫不落下风,每次与之对戏都能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情景喜剧中的经典场景,经典对白~  但令人意外的是,熊伟并没有因这部剧火起来,可能生不逢时吧,如果这部剧放在今天,想必他必然会红遍全国~!  其演艺生涯开始的蛮早——  电影作品:  1983年饰演《哥们儿发财记》中金满山 ;  《香港少爷》饰演:大路。  《少女穆然》饰演:大勇。  电视剧:  《针眼警官》饰演:演摇滚歌手——绿色英雄  40集《伴你一生》饰演:刘卫国  《党员马大姐》、《东北一家人》、《中国餐馆》  《地下交通站》饰演:黄金标  《2号交通站》饰演:黄金标  舞台剧:  《多情的河》饰演:赵大龙(青年优秀表演奖)  《骆驼祥子》饰演:刘四  《红岩诗魂》饰演:“黑牢诗人”蔡梦慰  获奖情况:  电视电影《家有轿车》获百合一等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演员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19集戏曲连续剧《包公传奇》。
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的女儿,现居北京。1980年,她从成都川剧院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拍《车水马龙》(饰菜花),又先后在《黄桥决战》中饰张琪,《十五的月亮》中饰丽丽《丫鸭情话》中饰仙露,《拦灵车的人》中饰刘娜,《黄色别墅》中饰于萍,《淘金王》饰金草,《古筑传奇》中饰妖姬,《避难》中饰胡醉花。除以上影片外,她还在《经理室的空座位》等41部电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1985年,她从成都川剧院正式调到峨嵋电影制片厂成为一...
黄浩义,引领香港戏剧界近二十个春秋,有香港舞台剧之父之称。1997年移居英国,现居上海。他于1983年在香港创办了“浩采制作”和“香港青年剧团”,“浩采”为中国话剧史上首个个人经营的剧团,由此开创了个人经营剧团的新纪元并带动了香港、台湾乃至中国大陆的独立剧团的新浪潮。通过“香港青年剧团”,他为香港培育了多届戏剧专业人才,包括现时香港戏剧界多名首席演员及顶尖灯光设计师。由他编写、翻译、监制、导演的舞台剧超过40多部,包括2部音乐剧和3次与香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他从八十年代初首次在香港演粤语版百老汇音乐剧《爱海高飞》(FANTASTICKS)到2000年的《国王与我》,多次与音乐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演员、编剧,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戏剧家,更是一个公认的全方位音乐剧权威。   早在1992年,他就与中国内陆合作剧目。他为上海庆祝宋庆龄一百周年导演了《夫人与友人》,随后他又监制及导演了首个“民办”舞台剧《以牙还牙》,此外他还主演电视连续剧《聊斋》和电影《香港少爷》。   80年代初,黄浩义主演了多部香港亚洲电视制作的剧集,包括《少女慈禧》中演咸丰皇帝,因而影响和改变了影视作品中皇帝的演绎方式。作为影、视、舞台三栖演员,黄浩义以其在舞台和荧幕上的表演实力影响了演艺界几代人。
倪媛媛,2010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