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演员表

导演:石挥
日期:1950-01-01
热度:2

安分守纪的良民想谋个生而不可得,生却不如死。

导演(1)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1915--1957),天津市人。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话剧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演员(34)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1915--1957),天津市人。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话剧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1934年入艺华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马路天使》。从影同时,他亦参加舞台剧演出。1946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出演《追》等多部影片。1949年,在昆仑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建国后,先后在国泰,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出演《人民的巨掌》等。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代表作品有《祝福》。
1942年,在上海加入艺光剧团和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年后,在文华影业公司出演《母与子》,《小城之春》等影片。此后他相继在《夜店》,《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获得成功。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译制片演员,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还分别在湖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姜修,中国演员,20世纪30-50年代,参加演出影片近三十部。
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中学。1940年起,从事话剧活动,1946年起开始其电影演员生涯。在《夜店》、《艳阳天》、《我这一辈子》等著名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同期,她还出演了《三毛流浪记》、《欢天喜地》等影片。解放后,林榛的作品有《女篮五号》等。
梁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电影制作高级硕士学位(MFA)。在美曾创办华夏电视台任台长、总编导。1997年回国从事创作。1999年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作为摄影师曾拍摄电影路、远古猎歌、黑眼睛、女帅男兵、棒球少年背水一战、两个人的芭蕾、荷香等;作为导演拍摄过电影黑楼孤魂、假期,电视连续剧城市边缘人、热血痴心、生活的一课等。现主要从事影视创作的教学与研究,同时作为摄影师和导演参...
沈扬(1917—1964)男,原名沈庆曾,别名杨育英,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吉林延吉。1935年考入北平东北中山中学。1937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40年在江安毕业后,在江安,重庆,成都等地从事进步戏剧活动。曾在剧专剧团、中华剧艺社、青年剧社、中电剧团、怒吼剧社以及上海的观众演出公司当演员,演出过《北京人》、《山城故事》、《蜕变》、《以身作则》、《万世师表》、《棠棣之花》、《愁城记》、《清宫外史》等五十个剧目。1946年从影,在中电一厂以及文华、昆仑等影业公司拍摄的《春残梦断》、《终身大事》、《万家灯火》、《艳阳天》、《哀乐中年》、《母亲》、《表》、《太平春》、《我这一辈子》、《江南春晓》、《有一家人家》、《光辉灿烂》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加入华东文工二团(1950年改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演出过《思想问题》、《在新事物面前》、《曙光照耀着莫斯科》等话剧,并参加拍摄电影《上饶集中营》,扮演老教授。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患眼疾和肺癌,双目失明。1958年后重新登上舞台,扮演了《关汉卿》中的王实甫、《步步紧跟毛主席》中的乌恕尔、《借妻》中的知县、《第二个春天》中的老梁爷爷等。还导演了喜剧《求婚》。并在科教片《知识老人》中扮演知识老人。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64年1月10日病逝。(《中国电影年鉴1982》)(《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第五分册》)
李纬(1919年10月25日—2005年8月21日),原名李志远,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祖籍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内地演员。1937年,参演个人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40年,出演剧情电影《长空万里》。1948年,在剧情电影《小城之春》中饰演章志忱。1951年,与张莺合作主演爱情电影《只不过是爱情》。1956年,凭借剧情电影《我这一辈子》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二等奖。1961年,主演战争电影《51号兵站》。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飞刀华》。1965年,在剧情电影《舞台姐妹》中饰演唐经理。1975年,由其参演的爱情电影《热浪》上映。1981年,主演剧情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3年,主演剧情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他凭借该片入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1987年,出演剧情电影《菊豆》。1989年,李纬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荣誉奖。1993年,凭借电视剧《神禾塬》获得第1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表演荣誉奖。1997年,参演电视剧《风雪夜归人》。2005年8月21日10时,李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
出生于书香门第,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能拉会唱。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身舞台。从1944年起,先后在新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等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人》、《名优之死》、《文天祥》、《林冲》、《俄罗斯问题》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文华影片公司,在《假凤虚凰》中饰演5号理发员,后又参加了《夜店》、《艳阳天》、《哀乐中年》、《腐蚀》、《我这...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导演。1921年8月生于浙江省崇德县。1941年进上海天风剧社当演员,以后在上海艺术剧团、天津银星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等当演员。1950年进上海文化影片公司后到联合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当副导演、导演。他从事表、导演艺术事业四十多年。他曾多年担任黄佐临拍片时的副导演。他先后执导和联导的影片有:《老李师父》、《刘介梅》、《雪青马》、《武松》、《怎么谈不拢》、《小保管上任》等。他与杨小仲联合执导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王敏(王佩芸)回族,出生于1988年2月2日,籍贯:河北沧州。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曾参演《青春中国》、《声屏之友》、《李献计历险记》、《美丽与勇敢》、《茅台白金酒广告》 等各类演艺。
田太宣,影视演员,主要作品有《姐姐妹妹站起来》等。
石灵(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员。幼时曾随堂兄石挥活跃于舞台。1940年于天津商业中学毕业,后当过商店学徒、电话局练习生。1944年在北平华北电影公司拍摄影片。后在职业话剧团任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文华影业公司,在影片《表》、《腐蚀》、《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角色。
田振东 ,男,总参通信部司令部原顾问(正军职)。
高笑鸥,男,天津人,中国话剧及电影演员。1930年代中期开始演艺生涯,在华北喇叭剧团演话剧。1938年李保罗牵头,与周楚、高笑鸥、谢添等人共同创建天津职业剧团,该剧团存在时间不长。大约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高笑鸥到上海,先后参加上海苦干剧团、艺光剧团。演出过《天罗地网》、《吝啬人》、《雷雨》、《归魂记》、《正在想》、《结婚十字街》、《捉鬼传》、《茶花女》、《蜕变》、《大马戏团》、《秋海棠》、《梁上君子》、《金小玉》、《夜店》、《复活》等话剧。同时还唱京剧、昆曲,说相声。后又进入文华影业公司,并在国泰、中电等影业公司参加演出,主要电影作品有《深闺疑云》、《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夜店》、《我这一辈子》、《江南春晓》、《江村游侠传》、《妇女春秋》、《碧血千秋》、《神出鬼没》、《生命交响曲》、《仇深似海》、《粉墨筝琶》、《只不过是爱情》、《关连长》等20多部。解放后,高笑鸥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64年拍了《家庭问题》(饰王主任)、《血碑》(饰书记官)后,再未上过银幕。1971年在天津病逝,享年57岁。  1944年高笑鸥与同为天津人且同为演员的王敏结婚,第二年生儿子高沛绛。
宏霞,生于1931年11月,河北省饶阳县人,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44年毕业于北平影艺学院,涉足话剧表演、电影、电视、译制片等多种表演领域,是个多面手的演员。1944年从事表演艺术,共拍了43部电影,主演4部: 《羊城暗哨》 (1986年被选为上影厂10部优秀影片之一,本人被提名为观众喜爱的女主角候选人), 《小康人家》 、《谁是被抛弃的人》、《春催桃李》。在16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如《自由天地》 、《我这一辈子》、《聂耳》、《摩雅傣》、《七月流火》、《泉水叮咚》等,参加话剧演出共40多个剧目,其中扮演女主角近20个,参加过5部电视剧的拍摄并执导了其中的两部。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刘慈航,悦活教育科技创始人,希悦科技首席执行官。2011年创办悦活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涉足教育信息化与互联网教育行业。2013年加入北京希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CEO,带领公司设计并研发了希悦教务教学SAAS平台,以及iChalk社区,为更多的中小学提供了创新的教育信息化方案。2014年起开始担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技术顾问以及中学教育信息化委员会总干事。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童年》栏目记者、《大风车》主持、《公德行动》记者、主持人,主持央视六一晚会、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等电视节目并参演过《大宅门》等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