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保家演员表

导演:严恭
日期:1950-01-01
热度:2

描写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翻身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保卫胜利果实的故事。

导演(1)
演员(28)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参演剧情电影《桥》。1953年,主演剧情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浪淘沙》。1974年,主演剧情电影《火红的年代》。1977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万里征途》上映。1980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戴手铐的旅客》。1989年,出演犯罪电影《女贼》。1993年,参演剧情电影《大海风》。1998年,由其出演的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上映。2003年,在剧情电影《惊涛骇浪》中客串军区司令员。2010年,于洋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2012年,由其出演的爱情电影《蓝调海之恋》上映。2018年,出演都市剧《越活越来劲》。
中国电影演员。生于辽宁开源。1945年起在解放军辽西军区文工团任演员。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光芒万丈》(1950)、《赵一曼》(1950),《革命姻缘》中扮演角色。1952年在影片《六号门》中演工人李俊华。随后接连拍摄了《沙家店粮站》(1954)、《董存瑞》(1955)、《平原游击队》(1955)等影片。其中因在《董存瑞》中扮演赵连长于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同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
潘德民,生于1925年,吉林怀德人。1949年随东北文工团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鸿雁》、《马》、《金光大道》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58年调长影乐团任团长,后调任制片主任。
车毅(1920—2014)话剧演员。辽宁辽阳人。1949年任东影演员。1957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毕业后历任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演员、编导主任、业务副团长等职。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丰收》《槐树庄》《自有后来人》《猎字99》等。(http://www.cfs-cn.com/Item/882.aspx)
庄焰(1919-----1992年)曾用名庄端,湖北武汉(应县)人。曾在汉口读中学,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同年7月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10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教员。此后在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实验剧团、延安青艺实验剧团、联政宣传队等单位任教员、演员。期间,演出过《悭吝人》(饰爱丽丝)、《太平天国》(饰洪宣娇)、《李秀成之死》等话剧,编导《母亲们》(主演母亲陈敏)等话剧。1946年入延安电影团。1949年7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3年调东影译制片科任导演。1978年7月任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参拍影片主要有《赵一曼》、《卫国保家》、《高歌猛进》、《刘胡兰》、《六号门》、《青云曲》、《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特快列车》、《雁鸿岭下》、《金光大道》、《风云岛》、《自豪吧,母亲》、《冤家路宽》等影片,基本上是镜头不多的母亲、大娘角色。导演过《缩影》、《一仆二主》、《萨特阔》、《男女并肩前进》、《太阳出来了》、《动荡的青年时代》、《美丽的一天》、《四海之内皆兄弟》、《躲藏的激流》、《静静的顿河》、《跟踪》、《人证》、《苏捷斯卡战役》、《南方铁路之战》等译制片。
贺汝瑜(1920—1987年)祖籍湖北省江陵县,原是“满映”第三期训练班演员。第一次登上银幕,是表现艺人落魄的悲剧片《晚香玉》中扮演一个在戏台后管演员们的老板角色。接着他又在科幻喜剧片《征服天界》中饰科学家助理的角色。在一个近似闹剧的影片《夜半钟声》(浦克,凌元主演)中饰店住客。在表现伐木工人生活的影片《大森林》中饰一个伐木工人。此外,曾在话剧《太平天国》中饰秀才(浦克饰洪秀全)、《阿Q正传》中饰赵府师爷(主要演员浦克、凌元等)。在独幕话剧《姜家老店》中饰店小二(主演莽一萍,张望)。在话剧《国家至上》中饰一回民(主演浦克)。  1946年秋,贺汝瑜在金山编导的描写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的苦难遭遇,愤起反抗并走上抗日道路的影片,由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饰一矿工。1947年初,在朱文顺导演的描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影片《小白龙》中饰一伪兵。1948年5月参拍金山导演的影片《飞红巾》(莽一萍主演),8月影片停拍。1949年1月北平解放,贺汝瑜被派到华北大学第一部(政治系)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北影。 9月16日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当演员。  解放后,他在银幕上创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多为反角),主要有故事片《红旗歌》里的厂长,《平原游击队》里的地主狗腿、《云雾山中》的灶神爷、《(虎穴追踪》里的小特务、《红孩子》里的伪兵、《花好月园》里的小具、《刘三姐))里的管家莫进财、《冬梅》的传令兵,《车轮滚滚》里的伪军、《北斗》里的财主管家,《丹凤朝阳》中的小店主、《春归红楼》中的老光棍、《绝代名姬》(即杜十娘)中妓楼的绿豆、《武当》中的酒保、《玩猴的人》里的豆腐老七、《侠女十三妹》(立体电影)里的脚夫等等,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安琪(1932.5-)黑龙江省依兰县人,中共党员。电影演员,表演系教员。1947年参加东北鲁艺文工二团,1948年7月被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三期训练班,同年10月被分配到演员科作演员。开始拍摄《白衣战士》、《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等影片。1951年被组织调入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进修。1954年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1969年文革后被送入上海市机电二局所属的松江县二所任仓库保管员。1978年到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一方面教学,同时又参加了《车水马龙》、《我在他们中间》、《邻居》等影片的拍摄,并参演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娜日沙和她的母亲》等多部电视剧。  安琪电影作品  1949年《白衣战士》…护理员郑元屏(东影)  1950年《赵一曼》…护士韩勇义(东影)  1950年《卫国保家》…赵小兰(东影)  1951年《鬼话》 …妹妹周小荣(东影)  1953年《草原上的人们》…乌尔莎娜(东影)  1955年《夏天的故事》…农村姑娘田爱珍(长影)  1956年《春节大联欢》…女报幕员(新影)  1957年《寻爱记》...百货公司收款员赵惠(长影)  1958年《帅旗飘飘》…爱莲子(长影)  1958年《服务员》…旅社服务员苗玉青(长影)  1962年《槐树庄》…黑妮(八一)  1964年《分水岭》…李云龙妻孙桂兰(八一)  1981年《邻居》…喜大嫂(北京电影学院青影)  1981年《车水马龙》…菜花娘(上影)  1982年《我在他们中间》…织袜厂李厂长(峨影)  1986年《望子成龙》…刘半仙(八一)  1987年《我只流了三次泪》…教务主任(童影)
凌元(1917.2.8―2012.1.20),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张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 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还曾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三角》、《甜蜜的事业》、《锦上添花》等中担任重要角色;凌元从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2012年1月2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梁音,1926年9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第一次上银幕,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1959年,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片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绰号“七十三行”的青年农民曹茂林,表演开始进入成熟期。1963年,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扮演杨排长,获得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演员奖。1965年,在《三进山城》中饰演侦察英雄刘宏志;同年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木匠茂林。1981年,在电影《药》中饰演华老栓。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活动中,荣获“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15年1月26日凌晨,梁音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曲伟,女,1931年出生,辽宁大连人。原来是东北文工团演员,1948年随团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任演员,拍摄过《赵一曼》、《高歌猛进》、《东风》、《国庆十点钟》等影片。1960年代初开始从事行政工作,曾任长影演员剧团书记。后来主要是制片工作,制片主要有《刀光虎影》、《飞来的仙鹤》、《客从何来》、《刑场上的婚礼》、《十三号地区》等。
孙晓雯,长影配音演员。曾为《最高奖赏》、《在十月的日子里》、《乌里扬诺夫》、《姐妹》、《二十四只眼睛》、《天堂里的笑声》、《伟大的战士》等数十部译制片主角或重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卫国保家》、《白毛女》、《英雄儿女》等国产影片中饰演了角色。在剧团多台话剧中参加演出。
杨静(蒙名德勒格尔玛),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古后旗人,蒙古族。大专学历。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剧协会员、电影表演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北京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
1932年生于齐齐哈尔市,1948年随东北文工一团入东影演员科。同年与部分同志去前线做宣传工作,1949年回厂后曾在《中华女儿》、《白衣战士》、《光荣人家》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后调入机关工作。
高平,原名高顺先,1917年生于河北丰南。中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流落到东北地区的高平,在伪满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段做杂工和事务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高平加入了国民党。1946年4月,高平在齐齐哈尔铁路局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同年10月改任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演员。期间曾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1947年任东北文工一团演员。1948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易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代理过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拍摄过电影《光芒万丈》、《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葡萄熟了的时候》、《土地》、《怒海轻骑》、《党的女儿》、《古刹钟声》、《患难之交》、《两家人》、《山村会计》等十余部影片。尽管作为配角,高平所饰演的经典反面角色仍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的一批电影演员,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之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高平在1950年被评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一等先进生产者;1952年被评为东影厂级模范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手”。1952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高平向组织上隐瞒了他曾经在1945年参加过国民党并担任过国民党区分部执行委员的历史,经知情人揭发和组织调查核实后,1964年8月25日,高平因隐瞒历史被开除党籍,并受到行政降级的处分。1965年8月12日,高平去世,年仅48岁。
高均,中国电影男演员。1947年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参加了东北文艺工作团第一团(东北文工一团),先后参演歌剧《白毛女》、歌剧《评工记账》等剧目。1948年,东北文工一团并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高均随之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主要作品有《桥》、《白衣战士》等。还曾担任配音演员。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研员 副编审;著有电影剧本《血火雄风》、《渡江!渡江!》;《诺言》、《明天更美好》等。
杜凤霞(1929--2000年)是梁音原配夫人,出生于辽宁鞍山一个工人之家。1948年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银幕上第一次亮相是《中华儿女》中扮演一名抗联战士,1950年拍《卫国保家》中与梁音相识。在银幕上扮演的大都是配角或龙套角色,如《白毛女》、《结婚》、《一件提案》、《朝霞》等有她演出身影。演出过不少舞台剧,如《罗汉钱》、《霓虹灯下的哨兵》、《红旗谱》、《海上公园》、《于无声处》、《报春花》等,同时还参加译制片的配音工作。
贺高英,女,生于1927年,四川岷江人。1949年由部队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科任演员,曾在《钢铁战士》、《卫国保家》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曾在该厂演员剧团培训班任教员,后调离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