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大地顿时狼烟四起,哀鸿遍野。12月13日,日军侵入南京城,旋即发动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一家伤病医院中,中国医生展涛(翟乃社 饰)不顾死亡威胁,奋力抢救伤员。不久,日军公然践踏国际公约,大肆侵入国际红十字会所在的安全区,对毫无抵抗能力的伤员和士兵进行屠杀。展涛亲眼见到一幕幕惨剧的发生,悲愤交加。日本兵佐佐木拍摄了一组显赫“战功”的恶行照片,被照相馆的人转交给了展涛。展涛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底片,势要将日军的罪行公诸于世……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电影网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1999
挺进中原
故事梗概: 挺进中原1947年,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歼敌九个半旅,继续向大别山挺进。敌军长白建业三次电呈蒋介石欲与我军决战,他分兵两路在汝河两岸北追南截。为了争取时间,我军决定炸掉过河时极为累赘的大炮。太行旅炮团团长周大明不明战略意图拒绝炸炮,被旅长方军撤职。一夜血战,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与当地游击队会师,建立了人民政权,军中一个叫来弟的姑娘当上了方家坪的区长。方军找到了分别15年的母亲,得知妻子已死于白匪手中,女儿红伢也被反动派抓去卖了。白建业下令封山,企图在冬季把我军困死在大别山上。在刘邓首长的带动下,我军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在大别山扎下根来。周大明在方军的批语指导下,逐步理解了毛主席的战略思想。1948年春,大反攻的时刻到来了。在来弟动身侦察敌情前,方妈妈意外地发现她就是红伢,可未及相认,来弟就出发了。我军节节胜利,白建业临阵退缩。他假意命亲信郑奇元抵挡我军,自己却率部逃跑。来弟识破白建业的诡计,立即赶回部队报信,途中身负重伤。弥留之际,她向周大明报告了敌情,并拿出15年前妈妈临就义前留给她的一只耳环。周大明猛地想起长征时自己救过的一个叫红伢的小女孩,此时才明白来弟就是方军的女儿。他刚想把这些告诉来弟,来弟已含笑瞑目。周大明率部直插白建业撤退时必经的黑狮口,他们炸断悬崖,以一个团的兵力截住了敌人两个机械师。这时,方军率大部队及时赶到,全歼了敌军。白建业狼狈地化装后钻进棺材逃走了。方军抑制住无数战友和亲人的牺牲给他带来的巨大悲痛,豪迈地说:“我军挺进大别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我们胜利了!”
2006
摔跤少年
故事梗概抗战是一名退休的摔跤教练。过不惯退休后清闲日子的他来到大山里的林场,和老朋友一起做起了义务护林员。一次护林巡视中,抗战偶然看见一个年龄约摸十六、七岁的男孩竟然能将一头正在发疯的水牛驯服,甚为钦佩,觉得少年应该是一个摔跤运动员的好苗子。经过打听,抗战后来得知,那个孩子是落雁村的,名叫墩子。墩子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给墩子找了个后妈。因为墩子特别能吃,后妈不怎么喜欢他。大山脚下的落雁村人有着悠久的摔跤传统。民风剽悍的落雁村人常听老人讲,早在宋朝的时候,浪子燕青在打擂中把当时有名的任原摔下了擂台,夺得了头彩。从此以后,跤王任原隐姓埋名,游走江湖,四处学艺,寻机报仇。然而,任原至死也没寻到机会,倒是带着徒弟定居落雁村,留下打擂摔跤的风俗。历史走过了上千年的足迹,落雁村人把打擂摔跤的传统一直沿袭到今天。寻着悠远的传说,抗战来到墩子家,说明来意。当墩子的父母得知不仅管吃管住,还不用给钱后,墩子的父母欣然同意。艰苦的训练随即开始。在抗战的指导下,墩子从基本功练起,尽管器材和场地都是就地取材,有些简陋,但墩子练起来特别认真。训练中,抗战对墩子要求非常严格,但在生活上却格外关心。墩子的父亲在偷伐林场树木中被刮伤腿后,墩子面临着家里没有劳力而被爹叫回去的尴尬。为了墩子的训练,抗战在墩子家的地头找到墩子的父亲,并愿意花钱给墩子爹雇人干活。当墩子发现父亲也参与盗伐林木后,悄悄地把砍伐的林木送回了林场。几个月的训练结束后,抗战意识到光靠自己教授墩子肯定不行,毕竟自己离开摔跤场时间长了,训练中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没有接触过。再者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光在大山里练不行,这样不利于差距的发现和技术的提高。为此,抗战带着墩子来到省城,找到自己的学生、如今已是省队教练的高成,希望能让墩子参加省运动会。让高成为难的是,墩子因为没参加过选拔赛,绝对不能直接参加省运动会。在抗战的激将下,高教练最后约定,如果墩子能赢省队的队员,就把他留在省队。几场比试下来,墩子都输了。抗战带墩子回到了落雁村,正赶上村里一年一度的摔跤擂台赛开始。墩子连摔七场,场场获胜。此时,高教练慕名而来,领着墩子告别大山,踏上职业摔跤的人生征程。精彩视点:本片讲述了一个退休体育人与一个山里穷孩子偶遇的事故。在人物设置上,“抗战”偶然发现山里娃墩子的天赋后,雄心重新被点燃,不顾自己年迈和伤病,力图再创辉煌,表现体育人永不放弃的执着与信念。对墩子的定位和刻画,编导安排了一个艰苦的环境磨练意志的成长故事,让观众领悟故事主人翁“墩子”从无知的学习到有知的感悟,从活着到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去打拼,实现人生的第一次飞跃的不易。在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影片追求平实和可信,达到了人物、环境、影像和主题的完美统一。本片的两个主演李思远和王北龙对各自人物的解读都独到好处,一老一少的配合,达到高度的默契,使得影片没有了娇柔做作,自始至终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