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月四日演员表

导演:奥利弗·斯通
日期:1989-01-01
热度:2

朗(汤姆•克鲁斯 Tom 饰)自幼就是一个争强好胜的男孩,向往男子汉的生活。年轻的朗被总统那潘那番充满煽动性的越战演说彻底征服,一种挑战和为国牺牲的冲动在朗的内心渐渐滋长。一次摔跤比赛的失利,令一向要强的他毅然告别了恋人唐娜和大学生活,踏上了从军参战之路。然而,来到了越南的朗并没有在这里找到向往已久的英雄气概,反而目睹一出出反人类的悲剧。朗的好友威尔逊也在一次混战中死于朗的子弹,不久,朗中弹瘫痪被送回了美国。坐在轮椅上的朗仍然坚持着对美国发动的战争的信仰,但女友唐娜重遇了朗之后,痛心的认为朗的悲剧都是战争的错。噩梦缠绕着朗,朗去拜祭了战友威尔逊,反战呼声中,朗终于觉醒。

导演(1)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耶鲁大学。1974年,担任恐怖片《噩梦缠身》的编剧。1978年,担任剧情片《午夜快车》的编剧,他则因此获得了第3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编剧奖。1981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惊魂手》,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1986年,执导“越战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战争片《野战排》。1987年,凭借战争片《野战排》获得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89年,执导战争片《生于七月四日》,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执导动作片《天与地》。1995年,自导自演传记片《尼克松》。1997年,执导恐怖片《U形转弯》。2004年,执导传记片《亚历山大大帝》,该片获得第25届金酸莓奖最差影片提名。2006年,凭借执导的剧情片《世贸中心》获得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自由表现奖。2008年,执导传记片《小布什传》。2012年,在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获得终生成就奖。2015年,拍摄传记片《斯诺登》。
演员(21)
美国著名影星,成功地从饰演高中生偶像转型至饰演成人角色,成为名利双收的超级影星,而创造超1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多次荣获奥斯卡奖项。  克鲁斯不同于许多演员和明星,他并没有天赋的演技,他的成功全靠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苦练,克服自身的弱点,补充有益的经验。早年的吃苦精神对他帮助极大,终于,他凭着自己坚韧不拔、吃苦钻研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功与辉煌。 克鲁斯的第一部影片是《熄灯号》(《Taps》1982),这是一部反映军营生活的喜剧片,克鲁斯从此走上泪与汗交织的奋斗之路。随后,又演出了一些影片:《冒险事业》(《Risky Business 》1983)《局外人》、《步步登天》(《All the right moves》1983)和《黑魔王》(《Legend》1985),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克鲁斯在沉默与静寂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演技水平,他坚信有耕耘就必定有收获。果然,1986年《壮志凌云》(《Top G un》)一炮打响,克鲁斯以海军 飞行员英武俊美的形象立刻成为千百万美国青年心目中的银幕偶像。 其后,《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与《鸡尾酒》(《Cocktail》1988)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真正令克鲁斯成为影坛明星的则是《雨人》(《Rain Man》1988)和《生逢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这两部影片。《雨人》中虽然达斯汀·霍夫曼是主角明星,光芒盖过了克鲁斯,但克鲁斯在影片中的出色演技让观众与导演也大为赞赏。紧接着,《生逢七月四日》将他推上了幸运之峰,他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
Bryan Larkin是一名影视演员、副导演、助理导演、编剧、制作人,主要作品有《Outpost: Rise of the Spetsnaz》,《爱情不塞车》等。
弗兰克·威利(英文名:Frank Whaley,本名:Frank Joseph Whaley),1963年7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雪城,演员、导演、编剧。
雷蒙德·j·巴里(Raymond J. Barry),1939年3月14日出生于纽约,美国演员。主要作品《人类清除计划3》(2016)、《钻石》(2017)。
汤姆·贝伦杰1949年5月31日生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时代于密苏里主修新闻学、教育及戏剧,在校期间曾演出过舞台剧,毕业后赴纽约参与日间肥皂剧《One Life to Live》表演,并在外百老汇登台。他最擅长粗暴和稍带反派的角色,1977年在银幕处女作《寻找顾巴先生》中饰演杀人狂魔就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1979年汤姆以《虎豹小霸王前集》跃升为主角,1986年以越战名片《野战排》荣获奥斯卡男配角提名,虽最终空手而归,但演艺事业却正式起飞。1989年在《大联盟》中尝试喜剧演出,且反映不俗。近年多在片中担任配角,曾与Barbara Wilson和Lisa Williams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1997年与现任妻子Patricia Alvaran再婚。
1966年,鲍德温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纳苏县,鲍德温是家中最小的,他的兄弟有著名演员亚历克,丹尼尔和威廉,有时被称为“鲍德温兄弟”。[3] 鲍德温出生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他们具有爱尔兰,英格兰和法国血统。[4] 鲍德温还有2个姐妹,一个叫伊丽莎白,一个叫简萨。  身高:1.78米.,名气不如亚历和威廉两位兄长,论演技可毫不逊色。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毕业後,担任内衣模特儿,其後被星探发掘进入电视界,以影集《原野飙龙》崛起。88年以《铁拳浪子》步入影坛,其後不计角色大小遍尝各种戏路,逐渐当上主角,在《神魂颠倒三人行》和《亡命悍将》等片均有不俗表现。
Kyra Minturn Sedgwick (born August 19, 1965)[2] is an American actress. She is best known for her starring role as Deputy Chief Brenda Leigh Johnson on the TNT crime drama The Closer. Sedgwick\'s role in the series won her a Golden Globe Award in 2007 and an Emmy Award in 2010. The series ended on August 13, 2012,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its seventh season.
汤姆·伯兰吉尔,1949年5月31日生于美国芝加哥, 演员,制片,编剧。大学时代于密苏里主修新闻学、教育及戏剧,在校期间曾演出过舞台剧,毕业后赴纽约参与日间肥皂剧《One Life to Live》表演,并在外百老汇登台。
威廉·达福生于美国威斯康星一个外科医生的家庭,他是父母8个孩子中的倒数第二。虽然都被称为达福,但只有威廉·达福进了演艺圈,其他兄弟姐妹就像他父母那样成为了专业人士:律师、医生、护士,等等。虽然达福在威斯康星大学学的是戏剧专业,但书本教学却让他感觉极其沉闷,结果大学未毕业他就加入了巡演剧团,到美国各地甚至欧洲作巡回演出。这一方面丰富了他的表演经验,也增长了他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达福的电影处女作是1981年在导演迈克尔·西米罗广受抨击的影片《天国之门》里出演一个小角色。幸运的是,在影片正式公映时,达福的戏被剪掉了,从而避免了相应的一些负面影响。此后,达福1983年出演了《千年血后》,1985年出演了《威猛奇兵》,1986年达福的表演生涯达到第一个高峰――《野战排》带给他第一个奥斯卡提名,1988年主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又引起巨大的争议,作为一名演员,早期的达福总是与有争议的影片联系在一起。日渐成熟的他出演了无数一级好莱坞大片,有《燃眉追击》、《蜘蛛侠》、《英国病人》,在2005年他出演了一部高品质的影片《曼德勒》。近几年陆续有新作推出,属于多产的演技派。  威廉-达福不是好来坞那种红得发紫的超级巨星,也许正因如此,外表有些凶狠而实际上却为人谦卑的他才在影坛广结了人缘。在其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演绎了数量众多而性格迥异的角色,与奥里弗-斯通(《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马丁-斯科塞斯(《基督最后的诱惑》)等大师级导演以及汤姆-克鲁斯(《生于七月四日》)、麦当娜(《身体的证明》)、朱丽叶-比诺什(《英国病人》)、桑德拉-布洛克(《生死时速2》)等巨星均有过合作。在好莱坞,很少有人能够像达福这样自如地游走在剃刀边缘。他穿梭在主流与边缘之间,既胜任大制作中的小角色,更能演小制作里的大角色。虽然达福饰演的某些角色一直不乏争议甚至非议,但其角色的丰富多彩却成为好来坞影星们莫不追求的梦想。达福还是一位非常勤奋的演员。在好来坞,明星们一年能拍两部影片就算不错,而达福却曾有过一连接拍四部影片的记录,且凭借《吸血鬼的阴影》(Shadow of the Vampire)一片而获得了“洛杉矶影评家协会”的最佳男配角奖,并继1986年的《野战排》之后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1946年9月15日,伟大的奥利弗-斯通在美国纽约出生,少年时期的斯通受到了布努埃尔和戈达尔的深刻影响,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早年生活也成为他后来电影拍摄的主要源泉和题材。  他的父亲路易斯-斯通是一名普通金融职员,父亲在华尔街的起起伏伏成就了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耶鲁大学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梦想天堂,但对于斯通来说却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物,在耶鲁仅仅读了一年之后,他就前往越南“支教”,在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之后,斯通经墨西哥辗转回了美国。  1967年,斯通又回到了他熟悉的越南,但这一次不是来教书,而是因为战争。两次天壤之别的越南之旅也把这个贫穷而美丽的国家深深地烙在斯通身上,他后来拍摄的“越战三部曲”成为别人难以复制、逾越的鸿篇巨制。  和大多数心怀电影梦想的青年一样,斯通在越战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系统的学习阶段,他在老师马丁-斯科西斯的带领下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电影圈,其后他出任了一些编剧和剪辑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奥利弗-斯通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他凭借《午夜快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斯通默默无闻的电影生涯结束了,1981年的导演处女作《手》接踵而来。  1986年对于奥利弗-斯通来说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波尔多的庄园为世界奉献了若干美酒,而斯通带给世界的则是一部《野战排》。获得2项奥斯卡提名并不奇怪,让评论界奇怪的是如此角度偏颇的战争片竟然在当年的卖座榜上排名第三,奥利弗-斯通的电影被喜欢、被厌恶的阵容旗鼓相当,对奥利弗-斯通及其电影的争论由此开始。  在《萨尔瓦多》(1986)、《华尔街》(1987)、《脱口秀》(1988)未获好评的情况下,奥利弗-斯通又在1989年推出了“越战三部曲”之《生于七月四日》,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在其他14项电影节提名中获得10项大奖,奥利弗-斯通一举树立的好莱坞一流导演的地位,并把对政治和战争的鲜明观点打造成自己的性格标签。  奥斯卡的小金人给了斯通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在“越战三部曲终结篇”《天与地》之前,他还执导了《大门》和《刺杀肯尼迪》,前者不仅成为“大门乐队”的“官方传记”,更是后来许多摇滚电影学习的榜样;后者将斯通的政治片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的旁敲侧击,《刺杀肯尼迪》换成了一副直接拷问的架势,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经络分明的剖析,给观众呈现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黑幕,《刺杀肯尼迪》也因此成为美国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在近日宣布将按照官方的“华伦报告”拍摄一部正说“肯尼迪之死”的电影。  似乎所有禁忌的主题都能让奥利弗-斯通产生兴趣,1994年暴力题材的《天生杀人狂》虽然在奖项上收获寥寥,但对于暴力的过分表现,还是在电影界掀起了 轩然大波。  《大门》的经验,让对于政治深感兴趣的奥利弗-斯通执导人物传记得心应手,从《尼克松》开始涉及著名政治人物的传记。而斯通独立电影的巨大影响也为他赢得了众多政治人物的友谊,《尼克松》反映平平并不能阻碍斯通政治情结的膨胀,纪录片《指挥官》和传记片《卡斯特罗》给全世界重塑了一个活生生的古巴反美英雄形象。  独立电影的精华已经深入奥利弗-斯通的骨髓之中,外界的评论对他完全不起作用,在巨星云集却应刚愎自用而大败的《亚历山大大帝》之后,斯通重新操起了赖以成名的政治电影老行当,这一次他缅怀的是9·11中的平凡人,虽然他一直宣称这是一部很“单纯”的纪录片,但影片《世贸中心》的上映还是受到了重重阻挠,令所有人不解的是,同题材的《93号航班》却顺利通过审查。 令人欣慰的是,这点挫折并没有消磨独立战士奥利弗-斯通的斗志,相反可能会令他越战越勇。近期的消息显示,斯通有计划为伊朗领导人内贾德拍摄一部纪录片,而且已经得到了内贾德的同意。更令影迷们振奋的消息是,斯通有意拍摄他的第四步越战片,4000万美元的预算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加盟,值得每一个“斯通迷”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