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颂演员表

导演:张新实
日期:1960-01-01
热度:4

红军长征路过羌族地区撒下了革命种子,羌族人民对敌斗争的故事。

导演(1)
演员(16)
蔺娜,女,原名蔺桂茹,原籍河北饶阳,1929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45年入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任演员。1947年入东北文工一团任演员。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9年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广播员,随后又拍摄了《人民的战士》、《内蒙人民的胜利》、《葡萄熟了的时候》等影片。1953年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演员。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结业后回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又拍摄了《换了人间》、《锡城的故事》、《羌笛颂》、《特别快车》、《路考》等影片,还在长影演员剧团参加演出了话剧《孔雀胆》。1974年调长影宣发科任文字编辑。1977年调长影生产办公室工作。1983年调长影电视部任文学编辑。1986年离休。
1952年,郭振清进入影坛。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六号门》,在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受压迫、有觉悟的搬运工胡二的形象,使他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从此,他在创作上,如大河直泻,一发而不可止。他先后在《英雄司机》《平原游击队》《暴风雨中的雄鹰》《花好月圆》《换了人间》《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万木春》《独立大队》《英雄儿女》《严峻的历程》《济南战役》《艳阳天》《排球之花》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的重要角色。 ...
孙羽,原名孙洪纺。中国演员,导演,1934年生于吉林省抉余县。孙羽1948年进入东北文工团一团,在前方战地参加演出了《血泪仇》、《杨勇立功》等歌剧,开始其演员生涯。年底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50年,十六岁的孙羽在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的故事片《钢铁战士》中扮演了在敌人面前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小战士刘海泉的形象,崭露头角,广受好评。1951年至1953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学习,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先后参演了《翠岗红旗》、《芦笙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我们这一代人》等多部影片,虽然他扮演的大都是配角,但有些人物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青年农民二狗的质朴、风趣、诙谐的形象,被他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自1961至1975年间,他改行做副导演,1975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金光大道(中)》、《丫丫》、《花开花落(1980)》、《绿色钱包》等影片。孙羽导演的影片在选材上都注重贴近人民生活,电影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绿色钱包》细节的撷取,生活场景的重现,人物性格的转化方面颇具匠心,1982年执导了《人到中年》,将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崇高精神表现得入木三分。影片获得了多方肯定。1986年孙羽调任珠影厂导演。
毛英海(1933-1994)辽宁沈阳人,1959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曾在《羌笛颂》、《暗礁》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后调译制片厂做配音演员和制片工作。
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八岁丧父,家境困难,小学辍学。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先后与薛彦东合作导演《红牡丹》,与于彦夫合作导演《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和《黄山来的姑娘》分别获文化部1983年、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十六号病房》并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鸽子迷的奇遇》于1987年获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和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金章奖。
陈克然194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53年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员。11岁成为电影演员,他是那个时代的童星。在电影《祖国的花朵》中饰演刘小天、在《罗小林的决心》中饰高个儿同学,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1955年调至长影演员剧团,在《红孩子》中扮演男主人公。此后,他出演了《古刹钟声》、《画中人》、《羌笛颂》等多部影片。1977年任制片,兼做场记工作。1983年调导演室做副导演。电影《十六号病房》、《中国的\"小皇帝\"》、《黄山来的姑娘》都有参与,他担任副导演的影片前后有十几部。  2008年8月19日15时58分,电影《红孩子》中苏保的扮演者、长影著名演员陈克然因哮喘病发在长春逝世,享年67岁。
仉长波,1937年出生于黑龙江海拉尔,1959年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是长影二期学员。在处女作《羌笛颂》中,仉长波扮演一位军医,此后出演的20余部电影,仉长波基本是配角或龙套。曾出演《三进山城》《丹凤朝阳》《妈妈你在哪里》《帆板姑娘》《张铁匠的罗曼史》等影片。  仉长波在银幕上亦正亦邪,相对来说,反角更出彩。他在《妈妈你在哪里》中扮演地下党员,几场与宋春丽的对手戏十分精彩。在《保密局的枪声》中他演假地下党,一句“横着进来,躺着出去”使得假地下党露了真面目。在《勿忘我》、《张铁匠的罗曼史》中,他扮演坏书记、坏主任、文革造反派之类的人物,也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http://jl.sina.com.cn/news/2/2017-05-18/detail-ifyfkqiv6474063.shtml)
王春英,1932年生于黑龙江省。1948年6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三期训练班。1949年毕业后留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当演员,参加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的摄制,在其中饰演只有几个镜头和一句“组长:你太累了,你歇一会儿吧,我们都学会了!”台词的电炉工乙。东北电影制片厂从黑龙江迁往吉林,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后,王春英继续当演员。曾在《船厂追踪》、《三年早知道》、《英雄司机》、《复试》、《康庄大道》、《寻爱记》、《马兰花开》、《特快列车》、《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前哨》、《徐秋影案件》、《悬崖》、《党的女儿》、《国庆十点钟》、《达吉和她的父亲》、《艳阳天》等数十部影片中饰演配角。其中《三年早知道》中的青年农民虎子,《康庄大道》中的青年突击队长小炮,《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边防军侦察员卡拉,《党的女儿》中的红军游击队交通员小程,《五朵金花》中的炼钢技师小杨,是他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较为成功的作品。“文革”中他遭受冲击,并受到不公正待遇。1990年代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日渐衰落,王春英到北京开了家民族传统工艺公司,靠经营工艺品谋生。2005年2月17日逝世,享年73岁。
庄焰(1919-----1992年)曾用名庄端,湖北武汉(应县)人。曾在汉口读中学,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同年7月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10月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烽火剧团教员。此后在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实验剧团、延安青艺实验剧团、联政宣传队等单位任教员、演员。期间,演出过《悭吝人》(饰爱丽丝)、《太平天国》(饰洪宣娇)、《李秀成之死》等话剧,编导《母亲们》(主演母亲陈敏)等话剧。1946年入延安电影团。1949年7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3年调东影译制片科任导演。1978年7月任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参拍影片主要有《赵一曼》、《卫国保家》、《高歌猛进》、《刘胡兰》、《六号门》、《青云曲》、《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特快列车》、《雁鸿岭下》、《金光大道》、《风云岛》、《自豪吧,母亲》、《冤家路宽》等影片,基本上是镜头不多的母亲、大娘角色。导演过《缩影》、《一仆二主》、《萨特阔》、《男女并肩前进》、《太阳出来了》、《动荡的青年时代》、《美丽的一天》、《四海之内皆兄弟》、《躲藏的激流》、《静静的顿河》、《跟踪》、《人证》、《苏捷斯卡战役》、《南方铁路之战》等译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