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不灭的火焰演员表

导演:伊琳
日期:1956-01-01
热度:3

1942年,共产党员蒋三,接受党的指示,从根据地回到家乡山西汾阳县唐兴庄,发动群众,展开抗日武装斗争。蒋三的哥哥蒋二,如今投敌当了伪军中队长,正带兵驻在唐兴庄附近的仁岩堡据点,仗着日寇的势力欺压乡民。蒋三根据上级指示,争取蒋二改邪归正。蒋二则想骗蒋三投降日寇,给自己添个升官发财的机会。在蒋母生日那天,蒋二以为能骗蒋三投降,哪知蒋三一点儿也不动摇,蒋二拔枪要逮捕蒋三,经蒋母阻拦,蒋二愤恨而去。蒋三继续组织群众,展开抗日斗争。一天,蒋三正与群众在村里开会。伪村长王立清向蒋二报告,蒋二带兵进村,却扑了空。当天晚上,王立清被镇压。蒋二千方百计想抓住蒋三,派伪军秘密查访游击队的活动。蒋三将这些伪军逮住后,经过教育,使他们转变了过来,后来暗中帮助游击队。游击队的队伍不断扩大,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汾阳县的日军司令吉田见此情况,限期蒋二一定要抓住蒋三。蒋二逼母亲供出蒋三的行踪地址,被深明大义的蒋母痛骂。蒋二为了升官发财,竟将母亲扣押。不久,蒋三的游击队接到任务:要他们不动枪炮,设法控制杏花村的岗楼,掩护一批干部通过封锁线。蒋三正在为难,恰好蒋二来信劝降,蒋三便借此机会闯进仁岩堡。蒋二以为蒋三真的来投降,忙着与蒋三商量如何投降日寇。到了约定干部通过封锁线的时间,蒋三的枪口对准了蒋二。蒋二到底怕死,只得打电话命令撤走杏花村的岗楼警戒。蒋三出了仁岩堡,发现日伪军在追赶,返身射击,乘势逃走,可他的妻子刘玉梅被敌人抓住。敌人对刘玉梅严刑拷打,但终无结果。蒋二想出鬼主意,将蒋母和刘玉梅放回去了。碉堡里的伪军给蒋三送来情报,蒋三识破了蒋二的诡计。蒋三先诱蒋二带兵包围唐兴庄,自己则带领游击队攻进防守空虚的仁岩堡,待蒋二发觉上当,回头来援救仁岩堡时,便落进了蒋三预先撒下的天罗地网。蒋三的游击队和八路军一起,高举旗帜,汾阳城头上浓烟冲天,敌人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导演(1)
演员(24)
王景芳,男,生于1928年,辽宁人。1953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扑不灭的火焰》、《昆仑铁骑》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61年离开长影。
高平,原名高顺先,1917年生于河北丰南。中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流落到东北地区的高平,在伪满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段做杂工和事务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高平加入了国民党。1946年4月,高平在齐齐哈尔铁路局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同年10月改任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演员。期间曾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1947年任东北文工一团演员。1948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易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代理过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拍摄过电影《光芒万丈》、《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葡萄熟了的时候》、《土地》、《怒海轻骑》、《党的女儿》、《古刹钟声》、《患难之交》、《两家人》、《山村会计》等十余部影片。尽管作为配角,高平所饰演的经典反面角色仍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的一批电影演员,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之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高平在1950年被评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一等先进生产者;1952年被评为东影厂级模范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手”。1952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高平向组织上隐瞒了他曾经在1945年参加过国民党并担任过国民党区分部执行委员的历史,经知情人揭发和组织调查核实后,1964年8月25日,高平因隐瞒历史被开除党籍,并受到行政降级的处分。1965年8月12日,高平去世,年仅48岁。
丁惟敏,192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原籍山东日照)。济南女子中学毕业后,参加第三集团军政训处抗日宣传队任学员,后在第五战区青年军团艺术组抗敌剧社任演员。39年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后到四川宜宾巡回演剧队、戏剧专科学校剧团任演员。演出过《少奶奶的扇子》、《原野》、《清宫外史》、《雷雨》等话剧。1949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1955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8年调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过该厂演员剧团书记。银幕角色基本上是农村老大娘,拍摄过《扑不灭的火焰》、《祝福》、《并肩前进》、《一天一夜》、《默默的小理河》、《老井》、《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并在《拜年》、《老人世界》《彭真和他的农民朋友》、《探亲》等电视剧中塑造老年妇女形象。七十岁还在拍戏,在影片《豺狼入室》中客串居民大妈。
梁音,1926年9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第一次上银幕,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1959年,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片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绰号“七十三行”的青年农民曹茂林,表演开始进入成熟期。1963年,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扮演杨排长,获得长影小百花奖优秀演员奖。1965年,在《三进山城》中饰演侦察英雄刘宏志;同年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木匠茂林。1981年,在电影《药》中饰演华老栓。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活动中,荣获“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15年1月26日凌晨,梁音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于中义: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1929年12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45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1950年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当演员,195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1979年后转事电影导演。在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东风》、《林家铺子》、《红旗谱》、《耕云播雨》、《牛角石》、《如意》、《一叶小舟》、《人生》及电视剧《搏风击雨》、《闪光的奉献》中担任主演或主要角色,执导过电影《一叶小舟》、《七品芝麻官》、电视剧《水莲曲》、《搏风击雨》、《大地之鹰》及话剧《兵临城下》、《箭杆河边》、《归来》等。  参与影片:  良宵血案MURDER AT THE WEDDING NIGHT(1988)  一叶小舟A LITTLE BOAT(1983)  如意AS YOU WISH(1982)  牛角石(1976)  红色邮路(1966)  小兵张嘎(1963)  耕云播雨(1960)  东风(艺术性纪录片)(1958)  山里的人(1958)
任伟民(1929--1993年)原名任虎城,河北景县人,从影前是学徒工,53年毕业于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影坛上耕耘40余年,扮演配角闻名。 无论是工、农、兵、学、商,还是鬼子、汉奸、军阀、党棍、地痞,他都演过。处女作是《一场风波》中的杨根生。一生大约拍过近60部影片 ,其中象《寻爱记》中的小青年、《列兵邓志高》中的战士、《战火中青春》中的胖战士、《 我们村里年轻人》中的会计,《 甲午风云》中的清军炮手、《平原游击队 》 ( 重拍片 ) 中的敌翻译官,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王建,演员,代表作有《长征》《建国大业》。
赵宝华(1931–2005)北京人。1950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1955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扑不灭的火焰》、《国庆十点钟》、《并肩前进》、《帅气飘飘》、《笑逐颜开》、《海上神鹰》、《换了人间》、《再生记》、《炉火正红》、《英雄儿女》、《神医扁鹊》、《鞘中之剑》等影片。期间,还参加演出过《雷雨》、《红旗谱》、《月亮湾》等话剧。拍摄过《老牛与小牛》、《吉星高照》、《彩色河流》、《哑巴西施》等电视剧。
郑晓君,1921年1月出生,长春南关人。少年时,随武术教师周星武习武,通晓刀棒。1937年毕业于西安县(现辽源一带)女中,在西安县税捐局当打字员。1937年11月12日考入“满映”,是“满映”演员训练所一期学员。1938年主演“满映”第一部影片《壮志烛天》中女主角(未婚妻瑞坤),一举成名。此后在影片《大陆长虹》(未婚妻刘秀娟)、《真假姊妹》(真女儿周郁芳)、《都市的洪流》(林太太)、《家》(大女儿)、《花瓶探案》(姐姐李瑞霞)、《胭脂》(胭脂)、《雁南飞》(船女钱玉华)及纪录片《航空之旅》中均任女主角。有“满洲之花”、“古典美人”等雅号之称。  1942年离“满映”到上海,入顾兰君剧团。参演《雷雨》、《日出》等话剧。后入上海电影公司。解放初在北京从事话剧活动,1952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曾为《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天堂里的笑声》、《共产党员》等数十部译制片配音。参演过《扑不灭的火焰》(王妻)、《寂静的山林》(大嫂)、《红孩子》(野鸡婆)、《锡城的故事》(四姨太)、《金玉姬》(日旅长太太)、《马戏团的新节目》(李桂君)等影片,均为戏不多的配角。1978年10月离休,1998年去世。
马明,女,生于1928年,辽宁省锦州市人。1954年由部队调入东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谁带这朵花》、《兵临城下》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曾任剧团培训班教员。
韩焱,1908年9月出生于河北保定。早年从事过小说及诗歌创作,后在保定、开封、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演剧活动,曾与黄宗英、孙道临等在北京组成“南北剧社”,演出过《魂归离恨天》、《甜姐儿》等剧,还曾主演过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及《北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