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行动队演员表

导演:弗里茨·朗
日期:1937-01-29
热度:3

乔安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是一个大城市的公共治安防卫队的秘书。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经常要与那些犯罪分子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乔安深深爱上了一个英俊潇洒的职业犯罪分子,这个犯罪分子名叫艾迪。乔安相信艾迪本质上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是因为无法克服自身的某些缺陷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强烈的爱情的驱使下,她决定要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温柔的心感化艾迪,希望艾迪能够提前释放出狱,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在乔安的爱心的...

导演(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导演、编剧,生于维也纳,1976年8月2日卒于洛杉矶。  弗里茨·朗1918年进入德克拉影片公司任编剧,也曾从事剪辑工作,后升为导演。他于1919年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混血儿》,随后他又导演了《切腹》(1919)、《蜘蛛》(1919)等片。由于《蜘蛛》上集受到观众极大欢迎,他放弃了本来准备由他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工作,于1920年拍摄了《蜘蛛》下集。所以他把后来成为电影史上的不朽杰作《卡里加里博士》的拍摄工作,让给了另外一个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巨匠罗伯特·内执导,后者把这部影片导演得十分成功。  当时在德国是表现主义的天下,因为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特别是德国,弥漫着反思人类行为的气氛,在这个思潮下,涌现了一大批表现主义作家、导演和艺术家,而弗里茨·朗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表现主义的特征是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对人性中复杂和阴暗的东西进行变形揭示,对人类社会比较悲观,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人的毁灭和挫折有关。  1921年,他执导了表现主义电影杰作《疲倦的死》,获得了成功。影片讲述了一个少女为了让自己死去的恋人复活,和死神打交道的故事,结果即使是少女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回恋人的生命,她最后也没有成功。这样的影片,它的故事清洁就充满了表现主义的思想,他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在灯光和布景上都有匠心,是他的电影艺术的一次突破,在德国电影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次年,他执导了电影《赌徒马布斯博士》,这部电影的表现主义的特征要弱一些,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描绘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现实,表现了他的现实政治态度和关心社会的姿态。  1924年他拍摄了电影《尼伯龙根之歌》,这是德国的一部民间史诗,是德国民族的英雄传奇,由于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比较好把握,他的改编拍摄十分成功,获得了欧洲观众的广泛好评。于是,趁着一股劲头,他拍摄了当时耗资巨大的影片《大都会》,这是他一生中拍摄的最重要的影片,也是德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带有表现主义和科幻色彩,通过对一个虚构的大都会的建筑的描绘,分析了未来的技术社会,而这个社会将导致人类走向毁灭。影片独特,风格怪异犀利,无可争议地使他确立了自己在德国电影史上牢固的地位。  1928年,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制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间谍》和《月亮中的女人》。这个时候,有声电影开始出现了,1931年,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M》,这是一部恐怖片,讲述了一个精神变态的人残害儿童的故事,他在影片当中出色地运用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手法,把气氛渲染得十分成功。这部影片给他带来的声誉,甚至超过了影片《大都会》,现在,有很多的电影研究专家,对他这部影片的评价仍旧非常高,很多电影导演也十分推崇这部电影,他们从中间吸取着营养。现在的一些恐怖片,仍旧有着他那部影片张扬过的元素。  时间到了1932年,这个时候正是德国纳粹在德国兴起的时候,他拍摄了影片《马布斯博士的遗嘱》,因为惹怒了纳粹,在1933年被禁止上演。从事电影艺术创作忽然变得艰难和危险了,他遭到了警告和威胁。这样的情况下,一切有良知的艺术家,在德国的处境都十分困难了,而切,他听到传说德国纳粹要委任他担任纳粹管理电影的官员,他吓坏了,他知道自己肯定不愿意从命,但是因此会丢掉性命,于是在1933年,他和妻子一起被迫离开了德国,来到了法国。  在法国流亡期间,他还继续拍摄电影,但是拍摄的唯一一部电影没有突破,后来,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他再也没有雄心拍电影了,回到德国之后几乎隐居了起来,1976年病逝了。但是,作为德国电影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
演员(8)
生于纽约布朗克斯。早期在戏剧公会学习戏剧,16岁时到华盛顿首次登台演出。1929年走上银幕,在《无头案》中出演角色。次年进入派拉蒙,相继出演了《美利坚惨史》、《十字街头》、《街头惨案》、《蝴蝶夫人》等较受欢迎的影片。40年代初始主要活跃于戏剧舞台50年代仅演出《血洒周末》等三部影片后即退出影坛,专职于舞台演出。直到1973年才重返银幕,以《夏天的愿望,冬天的梦想》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之后断续在银幕和屏幕中露面,1990年,林肯中心电影学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1992年仍以82岁高龄演出影片《被利用的人们》。1999年7月死于咽喉癌。其它主要影片还有《愤怒》、《溥命花》、《同命鸳鸯》、《穷巷之花》、《江湖艳史》、《悲惨世界》、《飞越玫瑰园》、《堕落》、《阴间大法师》等。
亨利·方达,美国著名电影、电视、舞台剧演员。方达早年参加百老汇的舞台剧演出,1935年后开始从影。在其长达将近60年的演出生涯中,方达出演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胜任正派及反派的角色。他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得主。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影星第6名,“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亨利·方达被誉为好莱坞旧日传奇,与同时代詹姆斯·斯图尔特和乔舒亚·洛根齐名,近50年电影生涯中的作品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他是荷兰移民的后代,父亲开一家油漆店,少年时代曾立志当作家,在大学时代又迷上了戏剧,经常参加业余剧团演出活动。1929年,他首次登上百老汇舞台。5年之后,他因成功地主演了喜剧《农夫娶妻》而一举成名。1905年5月亨利·方达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格兰德岛,第一次登台演出奥马哈社区剧场——一个业余剧团剧场先Cape Cod大学学习。1926年来到百老汇寻求发展开始了9年表演生涯,百老汇最初参演剧目有《New Faces of America》和《农夫娶妻》。后者于1935年被搬上大银幕仍由亨利方达担纲主演,因此开启了好莱坞表演生涯。次年和弗兰茜丝·西摩·方达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双儿女——成为电影明星简·方达和彼得·方达。  亨利·方达塑造主要银幕形象有《少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中的林肯和《愤怒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的汤姆·乔德(Tom Joad),后者为其挣得一项奥斯卡奖提名。凭借对影片《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中诺曼·塞耶(Norman Thayer)一角出神入化精彩演绎,亨利方达于198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桂冠,当时年已76岁,成为奥斯卡历史上获奖年龄最大男演员,同年8月在洛杉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