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演员表

导演:许鞍华
日期:1994-01-01
热度:3

家住旧楼、性情火爆的孙太阿娥(萧芳芳)每日奔走于家庭、公司之间,为家人、公司处处精打细算。她家中有做驾证考官的丈夫(罗家英)、正念大学的儿子(丁子峻)、待她若亲生女儿的婆婆及军人出身的臭脾气专横公公(乔宏)。丈夫弟妹一个住在富人区,一个远嫁台湾,平日与他们疏于联络。婆婆的突然病逝令公公变作痴呆老人,他脑里只有旧事若干、眼前只识阿娥一人,所做的荒唐事一件接连一件,阿娥一家疲于应对,在家安心做主妇的弟媳又不愿伸手相帮。阿娥与丈夫试过送公公去日间老人看护所、老人院,却一样不能省心。而给阿娥带来诸多乐趣的工作也因碰上年纪轻她、能力强她的对手令她烦心。但公公亦用自己的方式对人到40日渐有心无力的阿娥表示着感激。

导演(1)
许鞍华(Ann Hui,1947年5月23日—),女导演,祖籍辽宁鞍山,她的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一名日本人。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学院攻读电影课程。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其它奖项不计其数,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三个导演之一。还于2008年9月18日荣获了第19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她也是获得此奖的首位女性导演。  电影作品涉猎多种不同范畴,包括:文学改编、武侠巨著、半自传体、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以至惊栗电影 ,曾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1983年 、1996年 、2009年).  主要作品有《 倾城之恋 》、《 书剑恩仇录 》、《 客途秋恨 》、《 女人四十 》、《 千言万语 》、《 男人四十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 天水围的日与夜 》、《 天水围的夜与雾 》、《得闲炒饭》等。
演员(21)
萧芳芳,香港电影巨星。母亲为成丰慧(刘海粟前妻),父亲为萧乃震,是一位留学德国研究化工的学者,抗战时曾出任中国实业银行常务董事。萧芳芳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到香港,不久父亲逝世,因而6岁时(1953年),她开始当上童星来解决家计。7岁那年,她接演了第一部电影文艺片《小星泪》(1954年)。1956年,她为邵氏公司演出《梅姑》,从此声名大噪。她的成名之作就是《苦儿流浪记》(1958年)。后来,萧芳芳拜京剧武旦粉菊花为师,曾与陈宝珠同台演出京剧。早期也签约邵氏。与陈宝珠、薛家燕等合称香港三大女前辈。  1960年代初期,她第一部演出的武侠片是《青城十九侠》(1960年)。当时正值香港电影火红的年代,萧芳芳在电影界拍摄了不少作品,后来拍摄的影片有:《火烧红莲寺》、《红线女夜盗宝盒》、《玉面閰罗》、《圣火雄风》、《劫火红莲》、《双凤旗》、《豆蔻干戈》、《如来神掌怒碎万剑门》等共230多部国语、粤语电影,为影坛“七公主”之一。其中在《玉面閰罗》中,她第一次当上了女主角。1966年,萧芳芳首演时装玉女片《少女心》。这部影片打破了过往造型,从此戏路更为宽广。同年,她与陈宝珠合演《彩色青春》。  1970年代电影市道陷入低潮,萧芳芳乃投身电视界,加入了无线电视。1977年她就以一身丑样貌,创造了家传户晓的喜剧人物林亚珍,在电视界红极一时。1975年凭“女朋友”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萧芳芳在八十年代港产片兴旺年代,再度创出辉煌成绩。1988年她以《不是冤家不聚头》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1995年她凭《女人四十》(1995年)获得同一殊荣,并获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柏林影展银熊奖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亦为她赢得亚洲电影人协会颁赠“最高成就奖”,而《虎度门》则获亚太影展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因着多年来演出成就,1997年萧芳芳获颁英女皇MBE勋衔及香港艺术家年奖。  2000年后萧芳芳受耳患困扰,使身体状况欠佳,因而减少演出专注进修,取得了儿童心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她创立了护苗基金,积极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的讯息。2009年,萧芳芳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奖,以表扬其善用天赋的才华为香港电影界作出杰出贡献。
乔宏(1927年3月16日-1999年4月14日),香港著名资深演员,曾获得1996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乔宏于192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西临汾,其父乔义生(1883-1956)为国民党元老,按冯自由所著《革命逸史》载,曾参与潮州黄冈起义,后曾任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在国民政府财政部工作。乔宏年青时代曾在上海的一家美国学校读书,由于熟悉英语,他曾于韩战时出任翻译。  乔宏早于1949年已在台湾参演由张彻所执导的《阿里山风云》,但未正式入行。至1956年在东京得到女星白光邀请,拍摄《鲜牡丹》一片成名后,才正式从影。1960年代,乔宏已是独当一面的影星,因其俊朗外表及健硕身型而被称为“雄狮”和“铁公子”。  整个电影生涯乔宏一共参演超过60部电影,多数是60年代作品。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西太后与珍妃》、《董夫人》和《侠女》等等;《港澳渡轮》是外国投资拍摄;李小龙作品《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他也有份参演。早期他多饰演国语片中的硬汉小生,后期则以多变的形象演出。1984年更曾在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魔宫传奇》中,饰演上海大亨一角。1970年代乔宏曾在电视台演出剧集,参与过丽的电视剧集《人在江湖》、《骤雨中的阳光》,无线电视剧集《老虎甩须》、《第三类房客》之演出。  乔宏一生曾遭遇过不少意外。早在抗战时在重庆就遇上过翻船,全船乘客跌入江里,只有他与一位游泳好手生还。1951年他遇上车祸折断手骨、髀骨。1977年他驾驶小型飞机时失事,撞向山边爆炸,幸及时逃生只伤及毛发。到1990年后他更曾三度遇上心脏病,其中1995年驾车第三次心脏病发,接受生死一隔的手术后,再一次走过死荫的幽谷,很快就康复。  自1990年代起乔宏作品产量已有所减少,但仍有代表作,包括1996年与萧芳芳主演的《女人四十》,和与周星驰合演的《97家有喜事》。1996年乔宏凭《女人四十》,获得该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项。  最后遗作是福音电影《天使之城》。  1999年4月15日晚上10时30分于美国西雅图驾车回家途中,第四度心脏病发,享年72岁。
罗家英,香港知名演员。出身粤剧世家。1949年跟随父亲罗家权(罗仕干)往香港定居。8岁时跟随父亲罗家权、伯父罗家树学习粤剧基本功架,师随粉菊花、吕国铨、刘洵、李万春等京剧大师,红裤出身,由兵仔开始,21岁便担当演出文武生。1973年正式担正,演出《蟠龙令》,自此参与不少大戏,如《章台柳》、《万世流芳张玉桥》、《曹操与杨修》等,刘德华曾拜他为师学习粤剧。其间1982年至1984年在香港电台任全职节目主任,也曾参加港台节目《香江岁月之萧先生》,及演出电视剧《怒剑笑狂啸》、《共饮长江水》及《阿Sir早晨》。第一部电影是《重案组》,成绩理想。自此接拍不少搞笑影片,成为笑片新星。 在《大话西游》饰演啰嗦的唐僧一角而名声大噪,成为内地观众熟知的香港演员。
香港资深舞台剧、电影、电视剧演员,戏剧导师。前香港话剧团首席演员,曾参与及演出近一百部舞台剧,均担演主要角色。在电影方面,因其精湛演技也多次获提名角逐香港电影金像奖、金紫荆奖及台湾金马奖之最佳女配角。
夏萍(英文名:Teresa,Apple,1937年10月6日-2019年8月5日),原名盧少萍,香港甘草演員,無綫電視合約女演員。  夏萍是在1937年生於香港,二次大戰時曾逃至內地居住,至戰後回港。1955年她投考了電影公司成為演員,其後她一直都在粵語長片裡亮相。1970年她加入邵氏電影拍片13年,至1982年加入無綫電視參演各類配角至今。  夏萍的名字,據她本人說,是六十年代參演電影時,由電影導演吳回幫她改的。她在電視劇幾乎全部都有她的份兒;而電影方面,則有逾200部。  1964年 曾與演員江一帆閃電訂婚,然而在1965年3月意見相阻,協議解除婚約[1]。  夏萍在1970年結婚,丈夫樂師張雲於1991年過世,無子女,她有一乾兒子,是演員林家棟。
刘洵,香港演员。京剧演员出身,现为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课程统筹及艺术指导。有“千面如来”之称。 演艺生涯 戏曲 刘洵六岁突袭学习京剧,进入专门教京剧的科班,在当时没有正式的学校的背景下,只是跟师傅学京剧。其间还受李万春、尚和玉、张德俊、李少春、盖叫天等前辈教导。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并任教,1980年刘洵到香港发展,原因是不满当时实质的官僚主义风气。赴港后刘洵在香港演艺学院任讲师,从事粤剧研究。尤声普、罗家英、李奇峰、陈好逑、李龙、尹飞燕、陈嘉鸣等都曾受他指导。 1986年徐克的电影《刀马旦》中刘洵被聘为戏曲指导。回到大陆后,刘洵进入电影界。1987年他拍摄了层次第一部电影《僵尸至尊》,后来又多次与徐克等合作,在近百部电影中饰配角。有多年戏曲舞台经验的他在文武戏中都可以发挥,正邪两面亦都可出演。 进入21世纪后刘洵主要与各粤剧剧团共同改编及导演舞台戏曲。
冯德伦(Stephen Fung),1974年8月9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导演、影视演员、歌手。1995年,与雷颂德组成了DRY乐队以歌手身份出道;同年在“劲歌金曲”获得最受欢迎新人铜奖。1998年,主演同性题材电影《美少年之恋》。1999年主演电影《特警新人类》。2004年首次作为导演拍摄了电影《大佬爱美丽》,凭此入围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最佳新导演奖;2005年自编自导自演《精武家庭》。2007年凭借执导歌曲《天下大同》MV获得第18届台湾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像带导演奖。2011年和吴彦祖一起创立突围电影制片公司。2012年自导自演“太极三部曲”系列;2015年,执导并监制的美国AMC电视台剧集《荒原》开播,成为秋季新剧集收视冠军。2017年,自编自导冒险动作片《侠盗联盟》。2019年执导武术题材剧《五行刺客》,成为首位独立执导Netflix美剧的中国导演。
原名王文俊,香港著名影视人,1957年出生,现为资深影视 广播、出版人,曾参与的影视作品超过一百部,近年以监制、编剧及经理人工作为主。曾监制及策划的主要电影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风云》、《中华英雄》、《百分感觉》、《古惑仔》系列 、《停不了的爱》、《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美丽乡愁》等。
丁子峻,香港艺人,小时候的第一志愿是要为人师表,却意外加入了影视圈。丁子峻从广告公司做杂活打工到成为香港影视歌三栖新星,他出演过二十几部电影和电视剧集,199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女人四十》,随后又拍摄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国际刑警1997》、《亲密爱人》等电视连续剧。
方育平,香港导演。毕业于香港浸会学院物理系。1971年赴美,先就读于乔治亚大学新闻系兼修广播、电影与电视,1975年入南加州大学主修电影。返港后入香港电台电视部,任助理编导,1977年升为正式编导,电视作品包括几集成绩优异的《狮子山下》,其中《野孩子》、《元洲仔之歌》受到好评,曾应邀在伦敦电影节放映;前者获得1977年亚洲广播协会最佳青年导演奖。1979年入凤凰电影公司任导演。  1981年执导电影《父子情》,写情真挚朴素,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1983年执导《半边人》,再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1986年执导《美国心》,获第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意大利都灵电影节评审团大奖。1990年执导《舞牛》,深受青年喜欢。  此后继续从事电视制作,拍过实况戏剧与纪录片,并编导舞台剧《美国酒店》等。他还参与过城市当代舞蹈团的多媒体演出,提供录影作品。1997年在福建拍摄影片《一生一台戏》,后在福建、西藏两地拍摄纪录片《藏道》(2000)。方育平几乎是香港电影圈中唯一坚持走非主流路线的导演,其作品经常起用非职业演员参演,富实验性及创新意味,是新浪潮的代表作者之一。  方育平经常深入到香港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去观察生活,因此无论是他的电视剧或是电影的主题和题材都来自生活,并着眼于揭示社会基层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其影片《父子情》和《半边人》先后获得第一、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奖,并多次参加英、美、德、法、印度等国际电影节的影展。现任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主席。 首届金像奖是以影评人的角度直接选出最佳影片,那个年代的方育平,相当于今天的王家卫,是香港影评界眼中的名牌。
谭倩红 ( Tam Sin Hung,1931年8月28日 - ),乳名:丽荷,粤剧艳旦,她拜京剧名师粉菊花及吴惜衣的徒弟;因此是陈好逑的师姐。谭倩红为“花旦皇”芳艳芬的副车,公认是勤力及易于相处。
鲍方生于富裕家庭,父亲为江西地区的海关税务官。1934年于南昌百苑洲小学毕业后进入省立一中就读,1941年考进广西大学法律系。1942年在桂林入广西省立艺术馆,抗战期间演出不少宣传抗日的话剧,演出话剧包括《大雷雨》、《裙带风》等。1947年法律系毕业后翌年至香港,先后在永华、泰山、艺文等公司演出,后来加盟左派的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凤凰影业公司任演员,1959年与陈静波联合导演《有女初长成》,1963年后独立导演《假婿乘龙》、《画皮》、《密杀令》等影片,其中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颇获好评。总计曾演出电影超过一百部,执导电影30多部,电影编剧十多部。  1978~1983年任凤凰影片公司编导室主任。  1980年获邀参演无线长剧《京华春梦》,于1983年正式加入无线电视,主要演出父亲、长辈、武林高人等类型的角色。1999年拍摄《茶是故乡浓》在广西拍摄外景时突然中风入院,并昏迷三个月,由次女鲍起静代其宣布退休。后来又辗转送往深圳及香港继续治疗,同年他获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终身成就奖。2006年9月22日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因肺功能衰退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鲍方与话剧演员刘甦(艺名)于抗战时期结婚,妻子于1999年2月上旬因感冒引起肺炎并发症而病殁。  鲍方夫妇育有两女一子,其中次女鲍起静是香港电视及电影演员,其子是著名电影摄影师鲍德熹(鲍起鸣),女婿方平(鲍起静丈夫)为香港电影导演及监制。
庄静而,香港女演员,常出现于1980年代的香港电视剧,多演女学生、校花等。曾任职于丽的电视、无线电视及亚洲电视。成名作有香港新浪潮电影之《山狗》(1980年电影)、1982年新艺城的电影《彩云曲》、1981年丽的电视校园爱情轻喜剧《IQ成熟时》、1981年无线电视青春剧《突破》、1982年无线电视民初剧《香城浪子》等。庄静而曾移民加拿大温哥华。现已返回香港,开办汽车服务公司。  庄静而出演的电影有:  1980年《有你冇你》  1980年《山狗》  1981年《煲车》  1982年《彩云曲》  1982年《鲨鱼烧卖》  1984年《行错姻缘路》  1984年《公仆》  1987年《夺命佳人》  1995年《女人,四十》  庄静而出演的电视剧有:  1981年《青春三重奏》饰 孙的儿(阿的)  1981年《IQ成熟时》饰 汤家棣(花洒)  1981年《前路》饰 庄乐天  1981年《突破》饰 郭婉君  1982年《孤城客》饰 蝶衣姑娘  1982年《花艇小英雄》饰 楚楚  1982年《香城浪子》 饰 潘晓彤  1983年《天降财神》 饰 张思敏  1983年《老洞》 饰 甄素心  1983年《赖布衣妙算玄机》 饰 孔慈  1984年《黄金约会》饰 蓝雪儿  1984年《为人师表》饰 叶静珊  1984年《青锋剑影》饰 萧泪血  1985年《吕四娘》饰 庄小蝶  1985年《江湖浪子》 饰 管素儿  1985年《碧血剑》 饰 温青青  1985年《拆挡拍挡》 饰 谢丽红  1985年《杨家将》 饰 潘妃  1986年《黄大仙》 饰 天凤公主  1986年《贼公阿牛》 饰 春梅  1986年《圣剑天骄》 饰 童婴  1989年《天堂梦》饰 阮芸  1990年《代代平安》  1990年《还看今朝》饰 谭紫珊  1991年《暴雨燃烧》饰 程嘉丽  1992年《冲出校园》  1995年《包青天》  1995年《飘零燕》  1996年《剑啸江湖》饰 楚心如  1997年《天长地久》饰 万秋风
谭淑梅,影视演员。1995年,参演恐怖片《回魂夜》;同年,参演动作片《怒海威龙》 ;同时还参演过动作片《公仆Ⅱ》和黎继明导演过的剧情片《整容》 。
尹光,原名吕明光,是香港著名的歌手,一代民众经典、有“庙街歌王”之称,香港高胡大师冯华的徒弟(一代宗师吕文成的契仔),在越南长大,其父亲是粤剧迷,开设戏剧院常推荐省港剧团到越南为华侨演出,耳濡目染使尹光从小就喜爱粤剧粤曲,歌唱事业超过50年,歌路与郑君绵相似,歌曲比较市井及另类,所唱的粤语流行曲诙谐鬼马、讽刺时弊,充分代表了香港七八十年代本土大众文化。由尹光自己创作的歌词更是抵死精警、幽默惹笑、谐而不谑,深受市民欢迎。
周志辉,男,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景观社会学》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
香港演员、导演,生于北京。于上海高中毕业后,张铮前往香港发展。1952年加入长城影业公司,曾主演《鸣凤》、《雷雨》、《玫瑰岩》、《渔光恋》、《绝代佳人》、《血染少女心》、《英雄儿女》、《屈原》等影片。他是当时国语电影的全能演员,戏路甚广,能演绎的角色包括小生、帝王、少数民族、英雄豪杰等等。   其后,张铮开始参与编导等幕后工作,凭《新疆奇趣录》、《中国民族体育奇趣录》等几部“奇趣”纪录片打响名堂,获得“奇趣导演”称...
黄莎莉(1949年5月9日-2008年),丽的电视著名女艺人。  黄莎莉为邵氏公司南国实验剧团学员。毕业后成为邵氏公司粤语片演员,她在戏中多饰演反叛时代女性。1974年加入丽的电视,成为当年电视台颇具经验的花旦之一,直到1976年电视剧《大家姐》的出现,她在剧中扬眉吐气,角色深入民心,成为其最佳代表作。黄莎莉在出演《大家姐与大狂魔》、《大白鲨》、《鳄鱼泪》、《天龙诀》等电视剧后结婚退出。1990年黄莎莉再次复出拍摄电视剧。期间塑造过不少角色,如《胜者为王》中饰演华姐,《银狐》中饰演男主角段绍祥的母亲,《洪熙官》中饰演五梅师太等等。 黄莎莉晚年移居美国,于200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