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演员表

导演:石一夫,李新
日期:1984-01-01
热度:6

宏伟的长江枢纽工程正值关键的一战——大江截流,各方面的领导同志都前来参战。某部副部长仲驷在人群中找到了他的老战友陆原、咸平、蒲剑秋。战友重逢,思绪万千,回忆过往。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长江边的小木屋相遇,爱国工程师仲驷和学生咸平在地下党员蒲剑秋、陆原的启发下认识了朴素的革命真理,相约一起奔赴延安,并许诺屋主人易老大将来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导演(2)
石一夫,1923年7月出生,籍河南偃师县,生于西安。早年曾在西安华隆五金行当过学徒。学徒期间参加民众剧团,演出过《打鬼子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春之曲》等戏剧。1939年到山西前线,参加前锋剧团,演出过话剧《古城的怒吼》及新编《小放牛》等。1942年入抗敌演剧二队,辗转于太行山、吕梁山一带,演出过话剧《败家子》,秧歌剧《兄妹开荒》、《一朵红花》等。导演过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秧歌剧《牛永贵负伤》等。1946年调晋冀鲁豫解放区筹建华北人民文工团,任演员、导演。导演歌剧《防旱备荒》,演出歌剧《赤叶河》(羊倌老宋)。1949年随团进入北京,演出秧歌剧《刘顺清》、《兄妹开荒》、苏联话剧《莫斯科性格》(崔采夫)等。  1954年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训练班学习,参演《桃花扇》、《一仆二主》、《柳鲍芙·娅洛娃娅》(水兵石万佳)等话剧。1956年参加中央实验话剧院筹建工作,任导演、演员。演出过话剧《同甘共苦》、《大雷雨》,分别扮演剧中的老帅和齐虹。导演话剧《刘介梅》、《不断革命》、《英雄列车》等。1958年曾借调至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任教,以苏联名剧《普拉东·格里奇特》为毕业演出剧目,送走该院第一批导演毕业生。1962年调北影任导演。1963年与干学伟联合编导电影《小二黑结婚》,获得好评。1964年与常耕民合导故事片《龙马精神》,“文革”末期独立执导影片《牛角石》。1978年,与阙文联合导演故事片《元帅之死》。1980年与李新联合导演故事片《木屋》。1984年离休后,以顾问名义为海南拍摄了艺术性纪录片《天涯海角行》,还参演过《魔力》(局长)、《家乡浪漫曲》(郝浩)、《现世活宝》(厨师)、《混世魔王程咬金》(万财)等影片。
李新,企业家,资深天使投资人,从事品牌战略研究,企业营销策划,新闻传播、青少年心理教育等工作23年, 先后兼任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品牌扩张、营销策划、新闻传播、公共关系等高级顾问,多年致力于我国企业品牌成长及中小企业品牌集群式崛起的研究,为各大机构进行的品牌扩张、营销策划、公关咨询、危机管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培训及指导等工作数百次。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品牌战略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行业资深专家;中国青少年心理教育资深专家;中国企业营销策划资深专家;中国危机管理资深专家;中国网络营销与整合传播第一人。
演员(14)
朱龙广,1939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1962年,毕业于兰州艺术学院艺术系,历任军委工程兵文工团演员队长、导演。1966年,主演电影《地道战》饰演高传宝,并在《降龙伏虎》中饰演赵大康;1985年,出演《西游记》饰如来佛祖;1992年,受聘北京电影电视学院教筹处主任和东方电影电视学院的高级顾问和副院长;2006年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饰演佟湘玉父亲佟老爹;2007年在电视剧《女人心事》中饰演朱朋石。2018年2月,参加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第三季。
翟俊杰:1941年9月生,河南开封人,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  1959年从开封考入西藏文工团当演员;1963年从西藏军区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入《解放军报》社当编辑,1976年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文学部编剧;1982年进北京电影学院编导进修班学习。开始了电影艺术之路的艰难跋涉。  1986年翟俊杰执导了影片《血战台儿庄》,这是国内第一部首次表现国民党军队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影片采用纪实风格,强调在纪实的风格中塑造出血肉兼备的人物,逼真而充分地表现出战争的惨烈,残酷和抗战军士不愿做亡国奴,誓与入侵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是一次战争影片艺术上的突破,翟俊杰在影片中还扮演了壮烈殉国的川军战将王铭章。  《血战台儿庄》成为翟俊杰成功的起点,1988年,他编、导并出演了反映四川省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  1989年,中国电影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摄制组——《大决战》摄制组,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翟俊杰奉命担任第五摄制组——国民党统帅部的导演,他认为,真实地表现出决战之际国民党统帅部的情景特别是蒋介石的形象是他这个摄制组的主要任务,为此,他负出了艰辛的工作。影片公映后,国民党统帅部特别是蒋介石的形象刻划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这部影片的成功再次证明了翟俊杰卓越的艺术功力;后又拍摄了《金沙水拍》、《长征》等电影和电视连续剧《赵丹》等。  翟俊杰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他是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05年12月,获国家人事部和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翟俊杰创作拍摄或创作发表的电影剧本有《望海寺之梦》(合作)、《风雨人杰》等。与人联合编导了电视剧《深深的爱》;创作上演的话剧剧本有《台湾儿女》等,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文章数十篇,出版了散文集《艺术的翅膀在古城起飞》。
影视演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市崇文区第五十中学。大学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深造。中国荧幕上的第一任包公(1986年《包公》)。
董骥(1928-2009.11.26),著名表演艺术家,编剧、导演,青岛市话剧院离休干部,曾在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扮演王朗而为大众熟知。2009年11月26日16时39分,董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1岁。2015年9月,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诸葛亮的演员唐国强在接受哔哩哔哩网站采访时透露,饰演王朗的演员董骥一生嗜酒抽烟,并已经去世多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董骥在山西襄汾剧团担任戏剧作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董骥曾在青岛话剧团任导演兼演员。
吴竞,1950年出生,上海人,电影、电视剧演员。吴竞的妈妈曾是新四军文工团员,受母亲的影响, 她从小就想去搞声乐,当一个歌唱家。 少年时代,吴竞多次报考文艺单位,专业全部通过,但当时是“文革”期间,因父母都是“走资派”,所以吴竞因政审一次一次地被刷了下来,直到1979年,调入江苏南通歌舞团,才算踏上了艺术之途,此时她已年近30岁,《决裂》是她的第一部影片,后来又在《一个美国飞行员》、《雾都茫茫》、《夜幕下的黄色幽灵》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她扮演...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52年10月出生,河南人,1975年调到上影厂演员剧团当演员。他从影15年来,先后拍摄近二十部影片,七部饰主角,同时拍摄主演了二十余部电视剧,是青年演员中戏路较广、表演修养较高的一位。能演正面人物、也能演反面人物。他主演或扮演重要角色的影片有《曙光》、《特殊任务》、《飞吧,足球》、《绞索架下的交易》、《滴水观音》、《等到满山红叶时》等。参与影片:《十七 Seventeen(2008)》《大丈夫的私房钱 》
卢桂兰,女,1941年生,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59年开始,她在长影厂任演员,先后拍摄了《昆仑铁骑》、《冬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女跳水队员》等许多影片,成为长影厂女演员中的佼佼者。1978年调北影厂任演员,相继拍摄了《熊迹》、《女交通员》、《暗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北京)》等影片。1978年曾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与赵丹、丁峤到朝鲜参加“中国电影团”活动。
袁思达(1921—2013),陕西西安人。早年就读山西太原平民中学,1936年6月参加革命,加入山西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转入红军宣传队,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38年3月入延安抗大(第四期),毕业后到八路军129师宣传队。1939年初,入延安鲁艺(第一期)学习,演出过话剧《老三》、活报剧《打倒汪精卫》、《锔大缸》、喜剧《梨膏楼》等。毕业后到冀鲁豫支队(后分别改名为南进纵队二支队、新四军三师第八旅)宣传队任戏剧教员。1943年,任八旅宣传队队长。演出、组织《红灯》《良民》《锁着的箱子》《李秀成之死》《李闯王》。等剧。1946年初,任吉林扶余县城乡区区长兼党委书记。同年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卫生部宣传队队长(后改名第四野战军后勤文工团,任团长)。组织、排演《牛永贵负伤》《抓壮丁》《王三宝转变》《上当》《反翻把》《火》《升官图》等剧,参拍东影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二辑。  1949年10月,组织调他任总政武警文工团团长,他自己提出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最初任译制片导演,不久喜欢表演任演员。至1956年,参拍过《钢铁战士》(敌师长)、《刘胡兰》(地主吕善卿)、《猛河的黎明》(管事王文贵)、《祝福》(阿德)等影片。1957年被打成反革命极右分子,押送到北大荒853农场2分场6队 ,当了三年“右派”队司务长。1960年调北影,文革中又被批挨打,遭受非人磨难,直到1985年才真正摘帽,前后历时28年。也许因这原因,北影期间尽演些几个镜头的小角色。参拍过《边城》长年、《孔雀公主》勐板扎国大臣、《海囚》陈烟木、《木屋》易根柱、《双雄会》张勤、《相思女子客店》钱师傅、《酸辣姻缘》王老厚、《到青山那边去》四公公、《野狼谷》半条枪、《夺虎连环计》王槐等影片。另,在《伤逝》《长征》等影片跑过龙套。
中国影视、话剧演员。曾名”管叔”,1927年生于山东平邑。1942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任文工团团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三十五军政治部文艺宣传大队任副队长。曾演出歌剧、话剧、京剧近二十部。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主演《包氏父子》、《良宵血案》等影片。还参加拍摄《浪迹天涯》、《黄粱梦》、《大饭店小故事》、《武生泰斗》等电视连续剧。著有《电影疯人》、《表演艺术生涯四十五年》等。 ...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河南籍人,1945年9月生甘肃天水。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学习。1973年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参加过影片《青春之歌》、《战船台》、《405谋杀案》、《革命军中马前卒》、《爱情啊,你姓什么》、《木屋》、《大海在呼唤》、《普通人家》、《最后一个镜头》及电视剧《不平静的银杉湖》、《花园街五号》、《南江之花》、《未必都是爱》、《爱新觉罗·浩》等的拍摄并饰主要角色。同时为50余部国产影片和译制影片及电视剧配过音,演播过广播剧。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郑保民,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江苏连云港市人,1926年12月生。40年代毕业于日占区开封铁路学院日语系,1943年在连云港做地下工作,1944年参加新四军,1950年转业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由于日语水平较高,多次扮演日本军官等日籍角色。在影片《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三个战友》、《平原游击队》、《粮食》、《青年鲁班》、《知音》、《跳动的火焰》、《你的微笑》、《死去活来》中扮演过主要角色,并在电视剧《面向大海》、《圈套》、《珍泉》中扮演重要角色。业余创作过歌曲及秧歌剧,并爱好绘画。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吴云芳,1935年出生,上海市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6年毕业于上海幼儿师范学校。1957年进上海工人文工团任舞蹈演员,1958年底进上影厂任演员。曾在《半生缘》、《聂耳》、《乔老爷上轿》、《枯木逢春》、《喜盈门》、《笔中情》、《失踪的女中学生》、《少男少女》等近二十部影片中任配角,在《爱情啊、你姓什么》、《奇迹会发生吗?》、《悠悠故人情》、《月光下的小屋》、《女人国的污染报告》、《古堡小夜曲》等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
袁苑的名字,很多观众都很熟悉。他在影片《夕照街》中扮演的那个“嗓音嘶哑的大大咧咧的外号叫‘大头’的社会青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很深。袁苑属蛇,1953年出生,他给人第一眼的印象:一头花白相间的杂毛,满脸凶相外露的横肉,难怪人们总对他的这副尊容不敢“ 恭维”,原因在于他“总是演坏人”。一日,袁苑半靠在沙发上,满脸苦恼地对我说:“你说这人们干么老是以一个人的外貌长相取人?我在影片中演坏人,那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可我确实是个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