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演员表

导演:水华
日期:2009-01-01
热度:3

日寇侵华后青年学生掀起抵制日货风潮。江南古镇上的林老板贿赂上商会余会长,取得出售日货的默许。用改头换面的大拍卖,挤垮资本小的同行,同时也受到钱庄的高利盘剥,和国民党官、警、宪的敲诈。女儿明秀也险些被警察局长强占。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争斗中,林家铺子倒闭,但是张寡妇、朱三太在林家的存款却被林老板白白拐走了……

导演(1)
演员(27)
原名陈致通,上海人。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上影集团著名演员。陈述以《渡江侦察记》扮演敌情报处处长这一角色而扬名影坛,他的表演不仅生动的揭示了这些人物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反动本质,而且表演得真实可信,此外,他还尝试喜剧表演,在《球迷》、《老兵新传》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 ...
张亮,中国男演员,1978年11月18日出生于苏州,新亚洲娱乐公司签约艺人。2000年,参演首部作品《策马啸西风》。2004年,主演青春偶像剧《极速的浪漫青春》。2007年,出演《真爱之百万新娘》中的“绍康”而被观众熟知。2009年,主演了神话轻喜剧《活佛济公》系列。2011年,主演了古装喜剧片《怪侠欧阳德》。2012年,参演了古装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2013年,主演了家庭情感剧《幸福媳妇成长记》。
于蓝(1921年6月3日~ )演员,事业家,曾用名于佩文、韩地,辽宁岫岩人。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抗大和女子大学学习,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1949年开始登上银幕,主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
谢添,著名电影表演、导演艺术家,在其一生中以极大的热情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1936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夜会》,临时顶替一位因病不能演出的演员,从此进入影坛。后相继参加拍摄《马路天使》、《生死同心》、《压岁钱》、《四千金》,并主演《母亲的秘密》、《梦里乾坤》等影片。1937年,抗战爆发,加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并参加了著名的《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八
马薇,1986年9月23日出生于甘肃兰州,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5级表演系本科班。2006年参演电视剧《八兄弟》出道。2011年在关于空姐的青春偶像剧《空姐日记》中饰演林娜。2012年参演由杨幂、刘恺威主演的民国题材的电视剧《如意》。2013年主演电视剧《黑玫瑰之铁血女骑兵》。2014年出演电视剧《刑警战记》,剧中饰演女二号乐鸣。同年主演电视剧《谈判冤家》。2015年在电视剧《我爷爷和奶奶的故事》饰演美女杀手渡边纯子。2015年4月16日,参演的都市生活喜剧《我为儿孙当北漂》登陆江苏卫视黄金档剧场播出。
林彬(1925~2014) 演员。原名林孝文。北京人。1945年肄业于上海法学院经济系。曾参加联艺剧团、苦干剧团等表演团体,在《花信风》、《称心如意》、《艳阳天》、《夜店》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47年在综艺电影公司摄制的《吉人天相》中担任女主角。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护士日记》、《秋翁遇仙记》、《不夜城》、《苗家儿女》、《林家铺子》、《春满人间》、《小字辈》、《巴山夜雨》、《童年的朋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其中,因在《巴山夜雨》中饰演教师一角,于1981年与其他配角演员共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马薇薇,人称“温柔一刀”,前中山大学辩手,曾在新东方任职。 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主力三辩。2014年,参加《奇葩说》深受众多观众得喜爱,被称为“神一样的队友”,把她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获得第一季《奇葩说》第一名“奇葩之王”。
韩涛(1916—-1968,11,14)原名韩锦章,四川成都人。中学期间,就喜爱京剧,曾是成都“阳春社”的知名票友。中学毕业后,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抗战爆发后,回到成都,他和吴雪、戴碧湘等人组织成立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参加演出过《雷雨》(饰鲁大海、周朴园)、《前夜》(饰白次山)、《塞上风云》(饰郎桑)、《渡黄河》、《飞将军》、《民族万岁》、《九·一八血泪》、《群魔乱舞》、《芦沟晓月》、《铁蹄下的歌女》等话剧及京剧《四郎探母》。1939年入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0年参加拍摄了影片《塞上风云》,并在中国万岁剧团演出过《国贼汪精卫》、《雾重庆》、《大雷雨》、《两面人》、《蜕变》等话剧。1946年在上海“中电”二厂拍摄了影片《忠义之家》。同年到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先后拍摄过《圣城记》、《白山黑水血溅红》、《追》、《郎才女貌》、《甦凤记》等影片。1948年入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任演员。拍摄过《欢天喜地》、《哑妻》、《几番风雨》、《望穿秋水》等影片。上海解放初期,参加过话剧《怒吼的中国》的演出。1950年到北京,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演出过话剧《钦差大臣》。1954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宋景诗》、《李时珍》、《家》、《不夜城》、《羊城暗哨》、《老兵新传》、《聂耳》、《林家铺子》、《桃花扇》等影片。还在上影演员剧团参加演出过《两兄弟》(饰丁有财)、《南海长城》(饰何从)、《家》(饰高克明)等话剧。曾为《奇婚记》、《水堤》、《战斗的乡村》、《伊万雷帝》、《华沙首次演出》等译制片配音。提起他,大多数影迷会觉得陌生。名字陌生,形象应该不至于太陌生。我说两个,一个是《李时珍》里的包乡绅,一个是《羊城暗哨》里的陈医生。想起来了吧,哪部戏里,他都是攒眉苦脸的样子,很少见他开心的笑上一次。论演技,那是一点都不含糊,可以称作“硬里子”了。在《羊城暗哨》中饰演的陈医生,准确而又细致地体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陈医生思想转变的过程,也富有层次,令人信服。这一人物的设置与准确处理,有助于丰富这部惊险片的文化内涵。1964年在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中扮演一位法官。龙套角色,演员表上名都没有。《舞台姐妹》后,他再也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过。这样一位优秀表演艺术家,文革中遭受迫害,英年早逝。
1941年生于四川,7岁时被艺术大师黄佐临选中,在电影《表》中出演重要角色。解放后,到北京上学。1953在《鸡毛信》中饰演小海娃,广受好评。196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到长影工作。 八十年代初,他和哥哥蔡安安成立了蔡氏兄弟影业(珠海)公司。他指导拍摄的主要作品有《刑场上的婚礼》、《大辫子的诱惑》、《夜盗珍妃墓》等,后者创造了1989年全国第2位的销售纪录。
80后新锐电影导演,业内人称“最懂花钱的导演”,擅长动作片、暴力美学、人性悬疑类类型电影。商业市场触觉敏锐,深谙新媒体观众娱乐化需求,有丰富的新媒体电影导演经验。导演的作品《打脸好男人[1] 》、《饥恶游戏[2] 》、《闺蜜之夏》 、《明珠三国2貂蝉攻略》 2016年导演电影作品《边境杀手》
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1937年起先后任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任团长等职。赵子岳以擅长扮演农民角色著称,擅长喜剧风格。除电影外还参加拍摄了《寻找回来的世界》等十余部电视剧,有口述作品《赵子岳传》存世。赵子岳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1997年因病去世。
于中义: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1929年12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45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1950年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当演员,195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1979年后转事电影导演。在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东风》、《林家铺子》、《红旗谱》、《耕云播雨》、《牛角石》、《如意》、《一叶小舟》、《人生》及电视剧《搏风击雨》、《闪光的奉献》中担任主演或主要角色,执导过电影《一叶小舟》、《七品芝麻官》、电视剧《水莲曲》、《搏风击雨》、《大地之鹰》及话剧《兵临城下》、《箭杆河边》、《归来》等。  参与影片:  良宵血案MURDER AT THE WEDDING NIGHT(1988)  一叶小舟A LITTLE BOAT(1983)  如意AS YOU WISH(1982)  牛角石(1976)  红色邮路(1966)  小兵张嘎(1963)  耕云播雨(1960)  东风(艺术性纪录片)(1958)  山里的人(1958)
邸力(1914,4,21---2004,3,2)原名邸俊容,回族,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27年,在绥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求学时,开始了文艺宣传活动。参加演出《少奶奶的扇子》、《一片爱国心》等话剧。在学生群众中起到宣传鼓动作用。1932年在北平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演出了《二房东老太太》、《反刀》等话剧,还自编、自演小话剧《婆媳》,在其中扮演一个受气的儿媳妇。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参与演出话剧《八百壮士》、《游击队的母亲》、《兄弟们拉起手来》等,1938年4月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在鲁艺实验剧团、鲁艺文工团、晋察冀军区120师战斗剧社、张家口华大文工团任演员及宣传干事。在革命根据地的几年中,她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的舞台上。1942年她在延安聆听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她响应《讲话》号召,积极参加新秧歌与革命戏剧的演出活动,在歌剧《自毛女》的首演中成功饰演了善良、纯朴的王大婶,随后又参加了歌剧《周子山》、《农村曲》、《大丹河》及话剧《重圆》、《粮食》《带枪的人》、《十九号》等剧的演出,开创了中国革命戏剧的新纪元。她在表演上,一贯要求自己准确的理解分析剧本人物,追求真实,朴实无华的表演风格。1949年她任北京文管会文艺组组长,1950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吕梁英雄》、《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结婚》、《祝福》中扮演角色。曾在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一年多时间里,随中国青年文工团任歌剧队副队长参加在东德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出访社会主义八国,演出歌剧《白毛女》,向国际介绍新中国革命戏剧.1955年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此后,她就把毕生精力放在了电影表演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她先后参加与主持过表55干修班、表56班、表59师资班、表60乙班、表62乙班、表78师资班等班的教学,先后任过教员、教研组长、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教学中她严格要求、诲人不倦,注重教师对教学规律的研究,重视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关心中青年教师在思想与业务上的成长,团结党内外新老教师、倡导教学集体的“贵在人和”的风气,促使表演系形成了同志之间和睦相处,师生之间融洽亲近的系风。在教书育人中她身体力行地做每一件事,她极重视表演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她从在1955年任教到1983年离休,又先后在影片《林家铺子》、《少年彭德怀》、《老乡》、《人鬼情》、《女贼》、《荧屏奇遇》、《天地人心》中担任配角。虽然在影片中扮演的都是份量不重的老人,但在几个人物性格上有鲜明区别,都有一定深度,表演质朴,真实,把人物质塑造的真实可信,深刻有力。还拍摄过《银屏传奇》、《片警》、《喻杰》、《明月几时圆》等电视剧。1986年因在影片《老乡》中扮演王奶奶一角,获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获八一厂最佳女配角奖。1991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荣誉奖”。1992年荣获北京电影学院“金烛奖”。
韩焱,1908年9月出生于河北保定。早年从事过小说及诗歌创作,后在保定、开封、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演剧活动,曾与黄宗英、孙道临等在北京组成“南北剧社”,演出过《魂归离恨天》、《甜姐儿》等剧,还曾主演过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及《北京人》等。
邵华(1919---1991年),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37年高中毕业,到上海环球打字所工作,业余演戏。1938年正式从艺,加入唐槐秋领导的上海中国旅行剧团。1947年任上海沪剧团、越剧团导演。至解放前,演出过近80部话剧。主要有《水仙花》(饰陶宪甫)、《洪宣娇》(杨秀清)、《阿Q正传》(假洋鬼子)、《林冲夜奔》(高俅)、《绿窗红泪》、《岳飞》等,其中《日出》、《雷雨》、《原野》三剧中的男性角色,除去周冲、福生、小顺子之外,几乎全都演过。还在天一、国华等影片公司参拍过《洪宣娇》(杨秀清)、《美艳亲王》(舅舅莫昌盛)、《马路英雄》、《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影片。在上海沪剧团、越剧团期间,改编、导演过《妇女心》、《白毛女》、《九伴衣》等剧目。  1949年12月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1950年到1964年,在剧院35个剧目中,塑造了27个神采各异的角色。主要有《西望长安》(栗晚成)、《钦差大臣》(勃布钦斯基)、《尤利乌斯·伏契克》(纳粹军法官)、《伽里略传》(大主教)、《法西斯细菌》(秦正谊)、《抓壮丁》(姜国富)、《家》(五老爷)、《上海屋檐下》(黄父)、《红色风暴》(领事顾弗、魏老太爷)、《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拍卖人)、《沙恭达罗》(小丑摩达威耶)以及《保尔柯察金》、《屈原》、《记忆犹新》、《杜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远方青年》等等。从1976年到1985年退休,他又塑造过《曙光》(地主刘雨霁、国军旅长副官)、《东进东进》(欧阳紫石)、《猜一猜淮来吃晚餐》(瑞恩主教)、《红鼻子》(董事长彭孝柏)、《金子》(赵父)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其中重演版话剧《上海屋檐下》获1983年文化部表演一等奖。  一生演出话剧120多部,绝大部分是配角,以细致刻划人物而著称,被人称为廿演配角的艺术家。解放后,参拍影片主要有《黄花岭》富农宋福山、《林家铺子》钱猢狲、《青春之歌》魏老三、《抓壮丁》佃农姜国富、《南征北战》敌李军长、《烽火少年》椎木、《二泉映月》钟师傅、《孔雀公主》巫师、《远离人群的地方》教授杨泽泗、《金鞋》白眉毛老汉等。电视剧主要有《四世同堂》祁老人、《家、春、秋》高老太爷、《团圆恨》杜知府、《红红的雨花石》车夫等。其中《四世同堂》和《家春秋》众口皆碑,是其影视代表作。
周森冠,男,1920年生于江苏常州,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在常州民丰纱厂当过学徒,抗战初期相继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民众视察指导团任职。1940年代初,先在浙江省中心剧团任演员,后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税务署任职,还当过税务局长。1947年到南京,任首都汽车公司调度股长。1949年调任北京汽车公司车务股长。1951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表演班。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参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上影故事片《一场风波》演单身农民,跟舒绣文扮演的立福嫂相爱,最后冲破封建族法结婚。以后饰演的角色几乎全是配角。有名有姓的约30部影片,主要有《夏天的故事》王大成、《国庆十点钟》张大力、《平原游击队》看沟老汉、《洪湖赤卫队》胡子爹、《暴风骤雨》刘德山、《粮食》发成、《小兵张嘎》杨大爸、《小花》区委书记何向东、《泪痕》何诚等。在北影演员剧团演过《兵临城下》(饰赵崇武)等话剧。1994年逝世。
李唐(1928--2008年)原名李念堪,河北深县人。16岁参加八路军,先是在深县抗日宣传队,后调到冀中军区第六分区前线剧社任演员,能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歌剧,又能说快板、跳秧歌等,总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李唐艺名来历,有一说法:抗战胜利,他患了当时叫“砍头疮”之症,离开部队去天津姐家养病。当时中电三厂招考电影演员(主考官是谢添),姐夫给他起了个好听上口的名字“李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苏凤记》,和陈方千、路明等人合作拍摄的。  北京电影学院成立,李唐当教员,一边教学,一边演戏。参加拍摄过影片《吕梁英雄传》、《神鬼不灵》、《林家铺子》、《龙须沟》、《红旗谱》、《早春二月》等。期间在中央戏剧学院兼讲语言课程。63年正式调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79年又回到北影厂当演员。参演过《甜蜜的事业》、《骆驼祥子》、《李四光》、《仗义小伙儿》、《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小铃铛续集》、《冒冒风险》、《高楼边》、《红楼梦》、《血案疑踪》、《爱情麻辣烫》等影片。新世纪还在拍片,如《新甜蜜的事业》、《夺子》、《九九艳阳天》、《泥鳅也是鱼》等,一生至少演出30余部影片。还在电视剧《不速之家》、《春回渔乡》、《野天冬草》、《秘方》、《林巧稚》、《将军的世界》中担任导演或主角。另,参演过十多台话剧,演播过广播剧,为十多部外国片担任译制配音,撰有数十篇专业理论文章。
李林(1920—1992)电影演员。黑龙江巴彦人。1937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考入“满映”,1938年开始银幕生涯。抗战胜利以后,他在“中制”管辖下的“东影”工作,1946年在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扮演一个凶狠残暴的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来到北平,不久成为北影演员。 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钢铁战士》《虎穴追踪》《党的女儿》等。
李健,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2年,李健选择主动退出水木年华。2003年,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似水流年》。2006年,凭借专辑《为你而来》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07年,推出第三张个人创作专辑《想念你》。2010年,凭借专辑《音乐傲骨》获得“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11年,获得“第18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男歌手奖。2012年,凭借专辑《依然》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内地创作歌手奖、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奖。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孙俪合唱歌曲《风吹麦浪》。2014年,凭借专辑《李健拾光》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最佳国语专辑奖。2015年,作为补位歌手参加湖南卫视歌唱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最终获得总决赛亚军;同年,推出第六张个人创作专辑《李健》。2016年,获得“全球流行音乐年度盛典”年度最佳制作人奖。2017年,作为逆战阵容成功参加湖南卫视原创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歌手》,最终获得总决赛第四名;同年,担任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的音乐召唤师。2018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2018中国好声音》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