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皮埃罗演员表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日期:1965-01-01
热度:3

菲尔迪南是一位年轻的父亲,有点看破红尘又还丢了工作。而他的岳父母却都是上流社会人士。一天晚上,他从岳父母家那令人烦心的聚会上回到自己家,才发现请来照看小孩的女孩玛丽安娜以前就认识。他决定放弃现有的一切和她一同出走,于是开始了一场狂人游戏:一具扔不掉的尸体,黑帮的纠缠,接着又被人绑架。一系列黑色荒诞把他引上了死亡不归路……

导演(1)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编剧、制作人,毕业于索邦大学。1960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从而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而他也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1962年,凭借剧情片《随心所欲》获得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1965年,执导犯罪片《狂人皮埃罗》,该片获得第3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69年,执导爱情片《爱情与愤怒》。1972年,执导剧情片《万事快调》。1980年,执导剧情片《人人为己》,该片获得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83年,执导爱情喜剧片《芳名卡门》,该片获得第4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1987年,执导音乐喜剧片《华丽的咏叹》,该片获得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1993年,执导剧情片《悲哀于我》。1998年,获得第23届法国电影凯撒奖荣誉凯撒奖。2001年,执导爱情片《爱情研究院》,该片获得第54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2004年,执导战争片《我们的音乐》。2010年,执导剧情片《社会主义》,该片参加了第63届戛纳电影节展映。2014年,执导剧情片《再见语言》,该片获得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演员(21)
生于丹麦,18岁来到巴黎。她遇见Coco Chanel和皮尔·卡丹,之后成为一名超级名模。1960年,她被邀出演戈达尔的《筋疲力尽》,但因其中有裸露镜头被她拒绝。一年后,她与戈达尔结婚,成为“新浪潮”电影的一个符号。戈达尔、雅克·里维特和安涅丝·瓦达的影片中常常可以看见她的身影。  1967年,塞吉·甘斯布受著名导演Pierre Koralnik邀请,创作电视音乐剧《安娜》(1967),词曲全部由甘斯布独力创作, 由甘斯布,卡里娜和Jean-Claude Brialy演唱, 其中由安娜演唱的《Sous le soleil exactement》成为流行榜大热歌曲。之后她去往好莱坞拍了一些电影,又回到巴黎。1973年,她与Pierre Fabre离婚后自己编剧并导演了影片《Vivre ensemble》。
让·保罗·贝尔蒙多(法语:Jean-Paul Belmondo,又译杨波·贝蒙,1933年4月9日—),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纳伊,法国电影演员,动作片演员;他的演艺生涯是法国电影的一个缩影,他塑造的形象代表着法国人的面孔。也曾被称为“法兰西最丑的美男子”。  让·保罗·贝尔蒙多生于巴黎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画家。年纪稍长,他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并考入音乐戏剧学校进行专门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后,曾随地方业余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开始涉足影坛,并成功地主演了现代派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摄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尽》(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维妙维肖地扮演了一个偷汽车、枪杀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国影坛一举成名。 60年代又主演了一大批新浪潮导演的影片,如《法国女郎与爱情》《消遣》《两个女人》《可敬的年轻人》《疯狂的比埃洛》《再次相爱》等,扮演了一系列性格气质各异的角色,尤擅扮演活泼开朗的角色,并能在影片中表演一系列惊险动作而不用替身。
富勒被誉为“美国B级片、黑色电影、独立电影——三线教父” 。他还对战争电影这一类型作出了独到贡献。富勒的战争电影采用反英雄的手法,用小成本和小制作,善于通过简单而富于象征意义的画面来反映士兵的真实心理和处境以及战争的残酷,并通过电影中的对白进行社会政治批判和对人性的反省。  塞缪尔.福勒在美国乃至世界独立制片界都享有极高的地位,他的影片受到戈达尔的高度赞扬, Dennis Hopper曾指导过以他为题材的影片《最后的电影》, Jim Jarmusch、Quentin Tarantino等年轻导演也一直把他视为偶像.
Henri Attal,是一名演员,主要作品有《心碎之花》、《安全通行证》等。
让-皮埃尔·利奥德当然不会受所有人的欢迎,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名字在影史上的重要位置。作为一个演员,他受到的欢迎和厌恶多数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是那种导演放心让他自由发挥的人,在使一部分观众不爽的同时却迷倒了其他的观众。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个性化的特点:非常有特点的谈吐,以及标志性的将手指穿过长发的动作。无论你对他怎么看,这些都将给你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将他从其他演员中区别开来。  作为女演员Jacqueline Pierreux和编剧兼副导演皮埃尔·利奥德的儿子,让-皮埃尔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在电影中扮演角色。他第一次做演员是在经验丰富的导演Georges Lampin的影片la Tour, prends garde!1957中扮演一个小角色,当时他13岁。一年后,14岁的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寻找年轻演员扮演一个问题少年Antoine Doinel的广告,这份广告是由弗朗索瓦·特吕弗刊发的,当然,这部电影正是他的处女作《四百下》。让-皮埃尔以自己清水芙蓉般自然而又极其天才的气质从数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片的主演 ——以及接下来的四部特吕弗自传体电影,包括1978年的终结篇《爱情长跑》。  特吕弗帮助他认识了新浪潮中的其他明星,尤其是让-吕克·戈达尔——他参加了戈达尔的八部电影以及一部电视电影,逐渐的成为了他们的标志。  出于对自己表演才能的不自信,他也曾打算改行做导演实际上只做过一次或者做特吕弗、戈达尔等人的副手,但是作为特吕弗在电影中的替身,以及左派电影的代言人形象最终鼓励他坚持了下来。戈达尔的《男性女性》1966使他在当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影帝称号。  作为一名激进的左派份子,他不仅和国内导演合作,也参加了大量的国外左派导演的电影,包括意大利帕索里尼的《猪圈》1968,波兰的史可里姆夫斯基的Dialog 20-40-601968,巴西Carlos Diegues的Os herdeiros1970,沙·格劳贝尔的《七首雄狮》1971。贝托鲁奇也曾在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启用他与白兰度对戏后者太敬畏他以至于不能与他一起表演。  在Jean Eustache经典的法式艺术电影的《母亲与娼妓》中做了精湛演出之后,让-皮埃尔忙碌的拍摄生涯结束了。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中,让-皮埃尔减少了出镜的次数,而且大多是在电视上。偶尔也会在某个主流电影中表演,像Josianes Balasko的犯罪喜剧Les keufs,这个电影给了他一次恺撒奖的提名。在90年代,当新锐派新新浪潮导演们向自己的偶像们致敬的时候,让-皮埃尔在他们的影片中开始了令人激动的回归。这些导演包括奥利维耶·阿萨亚斯,Danièle Dubroux,Serge Le Péron,贝特朗·波尼洛以及国外导演们:芬兰的阿基·考里斯马基,台湾的蔡明亮。一个永远年轻的,反叛的,不甘平静的,固执讨厌的,魅力四射的让-皮埃尔·利奥德,从他的圆脸出现在《四百击》中开始,就注定了永远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