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大帝演员表

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
日期:1953-06-04
热度:3

这是一个布局安排精巧,野心、诡计与政治阴谋交织的古罗马故事,权力欲望熏心的元老院议员凯西斯,嫉妒凯撒大帝的名望与权力,因此策动他人刺杀皇帝,从而引起一番争斗

演员(11)
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1909-5-15~1984,血型O型,这位伟大的英国演员出生在英格兰的约克夏郡,他最早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师,不过他在剑桥学习建筑期间却被表演艺术的魅力所感染,这为他日后走上从艺之道埋下了伏笔。他因出演影片《虎胆忠魂》而被大家所熟知,《虎胆忠魂》获得第一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当然梅森的表演绝对是功不可没。  到了好莱坞之后,梅森更演出一些精心调选的角色。在一些份量很重的影片中,他在片中所散发出来的文雅的魅力比他在英国本土所饰演的那些雅痞更令人神驰,比如在《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1949)中他饰演了作家福楼拜;在中世纪的冒险故事《古堡藏龙》(The Prisoner of Zenda,1952),他一人分饰王子和村夫两角;在《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1953)中,梅森与马龙·白兰度等众多明星一起,把罗马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演绎得入木三分。《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1954)则让梅森达到另一个事业的高潮,这部重拍自1937年的同名片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而在其后的整个五六十年代,梅森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演艺状态和高出产率。  年事渐长的梅森依然没有离开银幕,除了支持一些非英语片,给他们当制片外,他同样活跃在好莱坞,在希区柯克的经典片《谍海疑云》(North By Northwest,1959)中,他的表演几乎抢了主演加里·加兰特的风头;而斯坦利·库伯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导和他的演则让《洛丽塔》(Lolita,1962)成为情色经典片;1978年他在《上错天堂投错胎》(Heaven Can Wait)中的表演让病人乔丹先生成为另一个影史上令人难忘的角色;1982年的《裁决》(The Verdict,1982)中,他扮演保罗·纽曼法庭上的死敌,一个精明残忍的律师,这个令人切齿的角色为他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两年后,詹姆斯·梅森因为心脏病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
黛博拉·蔻儿,英国著名影星。最初在戏剧学校中学习舞蹈,17岁已登台表演芭蕾舞。后来她发现自己对戏更有兴趣,于是全力争取舞台剧的演出机会。40年代初期开始在英国片中亮相,可借角色一直受到外型的局限,使得蔻儿难以伸展。直到47年主演《黑水仙》才首次受人瞩目,并有了赴好莱坞演美国片的机会。53年她在《乱世忠魂》里饰演一位难耐寂寞的军官夫人,和丈夫的属下在海边大演激情戏,才获得转型演一些有趣而具诱惑性的女性角色。她的代表作还有《国王与我》和《金玉盟》等,在69年演完《飞天英雄不了情》后退隐。  她主演过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爱情片之一《红粉佳人》。在这部1953年影片中,黛博拉漫步在夏威夷的一个海滩上,后来同合作主演伯特·兰卡斯特在波浪四起的水中深情热吻。尽管身为英国苏格兰人的黛博拉在《红粉佳人》中显得风情万种,却在好莱坞树立起端庄而文雅高尚的形象。1921年9月30日,黛博拉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附近的海伦斯堡。在“二战”期间选择电影事业前,她只是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1947年,黛博拉主演影片《黑水仙》后在好莱坞获得重大成就,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  黛博拉一生主演过许多影片,而饰演的角色也各种各样,充分表现出非凡的表演能力和才华。在1961年的《无罪的人》中,她扮演一名女家庭教师;在1957年的《荒岛仙窟日月情》中,她扮演一个修女;在1958年的《你好,忧愁》中,她扮演一个内心世界复杂的女人。另外,她还表现出喜剧天分,1967年主演了詹姆士·邦德影片《皇家赌场》。黛博拉6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提名,1994年得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英国著名多产演员,20世纪最伟大的莎剧演员。从事戏剧表演64年,1923年参加第一部影片《Who Is the Man? 》的拍摄,2000年拍摄《大灾难》(Catastrophe),从事电影表演前后跨度77年。1904年4月14日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以擅长扮演莎士比亚戏剧闻名于世。  1924年初登银幕,26岁第一次扮演哈姆雷特,创下了40岁以下英国演员扮演哈姆雷特的戏剧史纪录,成功塑造了大量莎剧人物,迅速树立起英国莎剧名角的地位。受吉尔古德舞台表演的启发,英国女作家戈尔登·戴维奥特专门为他量身创作了戏剧剧本《Richard of Bordeaux》,吉尔古德自导自演了这部戏剧影片,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入,从而使他跻身欧美名流的行列。吉尔古德还是有名的革新家,他发起创建了剧院公司制度。他还积极鼓励劳伦斯·奥利弗等新一代演员大胆创新,在表演方面取得更好成绩。二战结束后,吉尔古德仍然热情指导新一代演员的成长,理查德·伯顿就是靠着他出品的《The Lady\'s Not for Burning》而一夜成名的。  吉尔古德做事专注是出了名的。1939年底,英国已经对纳粹德国宣战,吉尔古德有一天从乡下一个村子返回,带着一大摞报纸,满脸愁容。朋友比弗利·尼古拉斯问他是否知道英国政府已经对德宣战,吉尔古德回答:“噢,我什么也不知道,不过格拉迪斯·库珀所得到的评价极差。”1953年6月,吉尔古德因为表演成就突出,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吉尔古德先后演砸过几个莎剧主角,直到70年代中期才重新赢得观众的喜爱。尽管一生演了大约80部影片,但他在影片中傲慢自大的人物塑造风格,并没有使他成为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演员,或是特别著名的演员。  1964年,吉尔古德以《雄霸天下》(Becket)获奥斯卡提名,1981年凭喜剧电影《阔少爷》(Arthur)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在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除拍摄大量影片外,吉尔古德还有很多著书,光自传就出了4本,另外还写有3部小说。  吉尔古德是个同性恋者,1953年曾因同性恋行为被警方逮捕。但他一生中很少公开谈论自己的性爱生活,因此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同性恋身份。  2000年5月21日,吉尔古德无疾而终,享年96岁。英国《泰晤士报》这样评价吉尔古德的一生:“约翰·吉尔古德爵士是这样一名演员,他比其他任何演员都更进一步弘扬了英国古典精神。他漫长的职业生涯始终和另外两位伟大舞台剧爵士相互缠扰--劳伦斯·奥利弗和拉尔夫·理查德森……他们在古典王国里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如果说奥利弗是这个王国的一名士兵,理查德森就是这个王国的一名平民,吉尔古德则是这个王国的牧师。”
1924年4月3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自小顽皮好动,性格倔强,从不好好学习。中学毕业后他到纽约,进了一家戏剧学校攻读表演艺术。“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欲望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自杀的情妇;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他和战争与军旅的关系倒不是由于他的青春时代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早先家人把他送往军校结果竟然是不欢而散---他被军校开除!当家人给他经济支助让他受教育时,他选择了戏剧。显然他自己的选择来得比较高明,并且他还懂得选地点--纽约。  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早就看出白兰度是块演戏的材料,并预言他不出几年定会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演员。他的预言极快便应验了,1943年他在纽约首次登台献艺,1944年在百老汇崭露头角,成为一位颇受瞩目的人物。以后几年他演了不少出名剧,主角配角都当过。  20世纪50年代进入电影界后,他曾饰演过许多不凡的角色。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The men》,在片中饰演主角;但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1951年马龙·白兰度异军突起, 出演影片《欲望号街车》,他以其独特的厚实沉稳,粗野遒劲的表演风格成功地塑造了流氓无产者斯坦利的形象。他的出色表演使他获得他的第一次奥斯卡奖提名。  接着,在《柴巴达万岁》中饰演墨西哥革命领袖,获第五届嘎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国男演员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3年,在《恺撒大帝》中扮演安东尼,再次荣获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国男演员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4年在《码头风云》中扮演一位孤身与黑社会抗争的码头工人,为此他还亲身去体验生活,真正当起一个码头搬运工。他将这个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为美国中下层工人的光辉代表。他第三次荣获电影学院最佳外国男演员奖和二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这四部影片奠定了马龙·白兰度在美国影坛的地位。  在此期间,他在1954年《野性骑手》的表演被认为是“喊出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心声”。  马龙·白兰度的戏路非常宽广,1957年他在《再见》中扮演一位美军少校,1958年在《幼狮》中扮演一位纳粹军官,1959年在《流浪者》中扮演一位流浪汉,他在这些影片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20世纪六十年代,他的事业出现了滑坡。一场电影官司使他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几乎于世隔绝。他变得顽世不恭,成为好莱坞最出名的“浪子”。期间,只有《叛舰喋血记》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创办的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他几乎在影坛销声匿迹。  他虽未必是“叛逆”角色的先驱,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发扬光大的人物。他为自己,也为观众建立一种风格,一种特性,一种典范。它就是以那独树一帜的“反英雄”格调,突破传统,超越常规,在影坛辉煌了十年。很少人能像他那样,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徵,又有令人称道的出色演技。因此他就在影坛“不可一世”般地闪亮了十年。当人们以为他的一蹶不振终将万劫不复时,他却一如传说中的火鸟,神话般地从死亡中复活,由灰烬里再生,以新的荣耀,新的璀璨,新的震惊开始了他影艺生涯的第三个十年。  此后,他又因《萨巴达》、《朱利斯·凯撒》和《狂野的人》而获得三次奥斯卡奖提名。  1970年,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马龙·白兰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部反映美国黑手党家族事业的影片一经上映,立刻引起社会的巨大轰动,被称为是继《公民凯恩》后最伟大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创下非凡的票房收入。白兰度把老一代教父维多.柯利昂演绎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充分展现他惊人的才华。为此他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像奖。随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现代启示录》和《干燥的白色季节》等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其中,《干燥的白色季节》又一次让他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年迈的马龙·白兰度依然演出了颇具水准的影片《唐璜德马科》和《人魔岛》,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那炉火纯青的演技。 2004年7月1日6点20分马龙·白兰度逝世。享年80岁。根据UCLA医学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葛丽亚,著名女演员,幼年时全家迁至伦敦。在伦敦大学读过文学,曾想当一名教师,整个学生时代她都是高材生。大学毕业后,葛丽亚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1934年,她在伦敦一家剧院演出,被当时已成名的英国戏剧、电影演员劳伦斯·奥立弗发现,与她签订了合同。从此,葛丽亚开始了演员生涯。幸运的葛丽亚在一次舞台与电视的综合节目里,又被好莱坞制片人发现,应聘到了美国。起初她当配角。有一次,剧团的女主角因病不能出场,嘉逊临时被指派代替主角演出,不料一举成名。后来,她又转入电视界,与劳伦斯·奥立弗合演过《罗密欧与朱丽叶》。  1938年,米高梅公司老板梅耶在一次戏剧演出中,发现了嘉逊端庄的外型和表演才能。认为她适合演夫人类型的角色,便以500美元的周薪与嘉逊定了合同,嘉逊就这样来到了好莱坞。当时在影坛上走红的女明星虽然有琼·克劳馥、爱琳·邓等人,但与嘉逊的类型不同。因此,她便以独有的魅力、高贵的风度、富有才华的气质和精湛的演技应运而起。她的戏路本来很宽,但公司总让她演夫人角色,使她定了型,未能发挥出塑造不同类型人物的才能,这是很遗憾的事,就连她自己也曾自嘲地说:“我是米高梅的光荣夫人。”
Paul Guilfoyle是一名演员,导演,代表作品有《男孩和海盗》等。
路易斯·卡尔亨(1895–1956),好莱坞早期电影演员,默片时代开始出演电影,有声电影出现后在好莱坞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