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山林演员表

导演:朱文顺
日期:1957-01-01
热度:2

解放初期,美国间谍组织派遣女特务李文英,借还乡照顾子女为掩护,潜入东北,利用金钱和色相,拉拢一些不法分子,组织力量接应空投特务。我侦察人员史永光冒充商人冯广发,与之周旋,并主动与她结识,以后又通过她的关系打入香港敌特巢穴。特务头子皮斯利对史永光进行种种考验,史永光从容应付,未露半点破绽,终于取得皮斯利的信任。史永光在敌特内部,又争取了对敌特有反感情绪的特务训练班学生郭大用,终于掌握了敌人空投特务的全部阴谋。不久,皮斯利准备就绪,指派史永光执行空投任务。史永光于事先与我公安部队取得联系,布下天罗地网,活捉了全部空投特务

导演(1)
中国电影导演。1920年出生于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一个雇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初小毕业后就出去工作,作过童工、店员、仆役,迫于生计,他学会了日语。1938年,他随一个日本人到长春满洲映画协会做剧务助理,从此,踏入影坛。朱文顺聪明好学,不久便熟悉了导演业务。1939年任助理导演,1940年任导演,独立拍片。他偏爱拍摄悲剧,在“满映”完成了《她的秘密》等十部影片。1945年10月,他加入东北电影公司任导演,1946年他成功地导演了舞台剧“家”,同年11月,他进入中央电影制片厂管辖下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剧务科长兼导演,还在《松花江上》中首次当演员,饰演父亲这个较重要的角色,1947年他执导了影片《小白龙》。  1948年7月,他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学习结束后,他被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先任剧务主任,代理剪接科长,后来任导演。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导演理论。1955年后,朱文顺拍摄了《神秘的旅伴》(与林农合作)、《寂静的山林》、《古刹钟声》、《草原晨曲》、《烽火列车》、《冰雪金达莱》、《南海的早晨》、《两个小八路》等十几部影片。 他喜欢拍摄惊险故事片,其中最突出的一部影片是《寂静的山林》,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悬念安排合理。他所拍摄的影片中有六部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其中《草原晨曲》、《冰雪金达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小八路》是描写儿童革命斗争题材的影片,该片荣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影片二等奖。朱文顺的导演风格朴实、自然,注重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相结合,他还精通后期剪接技巧,使影片更加流畅,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八十年代,他导演了影片《刀光虎影》、《何处不风流》、《拂晓的爆炸》、《鞘中之剑》、《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飘忽的影子》等。1995年去世,终年75岁。
演员(19)
王心刚,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同时有同名天津画家王心刚,其作品《太行魂》获得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王心刚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 在《寂静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25部影片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白玫(1921,5,13----1999,5,26)原名白玉珍。北京人。自幼喜爱京剧艺术。1938年入北平华北电影公司任演员。1939年7月1日入“满映”任演员。先后主演过《有朋自远方来》、《艺苑情侣》、《幻梦曲》、《歌女恨》、《黑痣美人》、《晚香玉》等影片,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有“妖艳美人”之誉,她和王福春是“满映”鸳鸯谱上最受人羡慕的一对。东北光复后,参加东北电影公司,后随王福春到北平。1953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长影”演出过《钗头凤》、《日出》、《自有后来人》等话剧。在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演的女特务李文英,《甲午风云》中饰演的慈禧太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她饰演的慈禧太后,弛张有度,含威不露,口蜜腹剑,准确地掌握了人物基调,人们说她把慈禧演活了。在长影期间主要从事幕后配音工作,先后参加了近200部译制片的配音,如《乌里杨诺夫一家》中的列宁母亲、《流浪者》中的拉兹母亲、《蝴蝶梦》中的女管家等。
浦克(1916年1月11日—2004年3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辽宁本溪县立中学。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真假姐妹》,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42年,主演剧情电影《迎春花》。1947年,主演剧情电影《松花江上》。1950年,出演剧情电影《吕梁英雄》。1956年,在喜剧电影《新局长到来之前》中饰演新任局长张局长。1962年,在剧情电影《甲午风云》中饰演提督丁汝昌。1964年,出演战争电影《英雄儿女》。1973年,在剧情电影《艳阳天》中饰演主任马之悦。1978年,出演剧情电影《严峻的历程》。1984年,出演剧情电影《黄山来的姑娘》。1987年,由其出演的战争电影《关东大侠》上映。1991年,浦克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1993年,由其参演的武侠电影《雪国情仇》上映。2004年3月17日,浦克逝世,享年88岁。
高平,原名高顺先,1917年生于河北丰南。中学毕业后,为生活所迫流落到东北地区的高平,在伪满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段做杂工和事务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高平加入了国民党。1946年4月,高平在齐齐哈尔铁路局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同年10月改任齐齐哈尔铁路文工团演员。期间曾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1947年任东北文工一团演员。1948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2月易名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代理过长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先后拍摄过电影《光芒万丈》、《赵一曼》、《卫国保家》、《鬼话》、《葡萄熟了的时候》、《土地》、《怒海轻骑》、《党的女儿》、《古刹钟声》、《患难之交》、《两家人》、《山村会计》等十余部影片。尽管作为配角,高平所饰演的经典反面角色仍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的一批电影演员,也是新中国最早的电影演员之一。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高平在1950年被评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一等先进生产者;1952年被评为东影厂级模范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红旗手”。1952年11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高平向组织上隐瞒了他曾经在1945年参加过国民党并担任过国民党区分部执行委员的历史,经知情人揭发和组织调查核实后,1964年8月25日,高平因隐瞒历史被开除党籍,并受到行政降级的处分。1965年8月12日,高平去世,年仅48岁。
车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生于1914年,卒于1995年。  车轩1949年华北大学结业后,进入东影任配音演员,曾为长影译制的《攻克柏林》、《我的大学》、《我的童年》、《优秀党员》等200余部外国影片中主要角色配音,还曾在《寂静的山林》、《金玉姬》、《复试》等多部国产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亦曾参加多台话剧演出。
王景芳,男,生于1928年,辽宁人。1953年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扑不灭的火焰》、《昆仑铁骑》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61年离开长影。
陈汝彬,一名演员,代表作品有《昨日的承诺》。
郑晓君,1921年1月出生,长春南关人。少年时,随武术教师周星武习武,通晓刀棒。1937年毕业于西安县(现辽源一带)女中,在西安县税捐局当打字员。1937年11月12日考入“满映”,是“满映”演员训练所一期学员。1938年主演“满映”第一部影片《壮志烛天》中女主角(未婚妻瑞坤),一举成名。此后在影片《大陆长虹》(未婚妻刘秀娟)、《真假姊妹》(真女儿周郁芳)、《都市的洪流》(林太太)、《家》(大女儿)、《花瓶探案》(姐姐李瑞霞)、《胭脂》(胭脂)、《雁南飞》(船女钱玉华)及纪录片《航空之旅》中均任女主角。有“满洲之花”、“古典美人”等雅号之称。  1942年离“满映”到上海,入顾兰君剧团。参演《雷雨》、《日出》等话剧。后入上海电影公司。解放初在北京从事话剧活动,1952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曾为《不,我们要活下去》、《没落之家》、《天堂里的笑声》、《共产党员》等数十部译制片配音。参演过《扑不灭的火焰》(王妻)、《寂静的山林》(大嫂)、《红孩子》(野鸡婆)、《锡城的故事》(四姨太)、《金玉姬》(日旅长太太)、《马戏团的新节目》(李桂君)等影片,均为戏不多的配角。1978年10月离休,1998年去世。
柏瑞桐,193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18岁时,被长影选中,饰演《平原游击队》中的“翠平”一角,从此成为长影的一份子。在《平原游击队》之后,她又主演和出演了包括《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英雄儿女》《草原晨曲》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角色大都是俊俏活泼的少女形象。80年代后,逐渐淡出影坛,在家相夫教子,为丈夫孙敖的译制片配音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1954年,孙敖和柏瑞桐结婚,直到2002年孙敖去世,两人的婚姻走过了49年。  柏瑞桐夫妇膝下育有一对子女,儿子是长影配音演员孙佳禾;女儿孙柏现从事电影制片工作,中国著名制片人。  195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前身)的柏瑞桐,以其清新的外形被苏里导演一眼相中,并让她出演了《平原游击队》中的翠萍。这一银幕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年轻的柏瑞桐小有名气,并由此结下了与苏里父女般的深厚情谊。回忆起当初岁月,柏瑞桐说:“苏里两口子把我当干女儿看,正是有了他‘不要演戏,要真实地生活’等诸多教诲,我才能进步飞快。”苏里导演看中的正是柏瑞桐认真演戏,没戏还要帮别人配戏的执著劲儿。  因为苏里,1956年,柏瑞桐和孙敖不顾众人反对安身长春,投奔长影。论名气,柏瑞桐远不及孙敖。虽然先后在近50部影视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可柏瑞桐却并不看重名气。孙敖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时年50岁的她毅然决定退隐。“当时孙敖的工作非常忙,要配音、出任译制片导演,还要出演故事片。他的配音可都是真功夫,有时不睡觉他也要把台词背下来。他生病以后,我每天去长影接送,中午还要给他送饭,同志们都笑话我从电影演员变成保姆了。”默默地为爱人付出,不计回报地支持孙敖的事业,柏瑞桐的爱与坚持无愧于那一年决定奔赴长影时孙敖说下的那句“你去哪我就跟你去哪。”
李亚林(1931--1988)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53年毕业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笑非(1925--1991年)原名孙克忠,黑龙江肇东人。1947年参加东北文工一团,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任演员。四十多年从影生涯中,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大多是龙套角色,不少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张帆原名张执中,上海浦东人,1935年才13岁的她进了由黎锦晖一手创办的“明月歌舞团”,由黎锦晖改名张帆,随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巡回表演。由此,开始了她长达50多年的演员生涯。  在这50多年里,她先后在上海明月歌剧社、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联、华影公司、上海益华、大风、兰心电影厂、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担任演员。1958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旧社会的演员转变为新中国的文艺战士,张帆的人生可谓一段传奇!  上世纪40年代初,张帆出演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改编的电影《四姐妹》,她在片中演老三,结果这部电影一放便一炮打响,片中的四个女主角,享誉上海影坛。  从影几十年,张帆塑造银幕、荧屏形象60余个,在影视片《四姐妹》中饰主角三妹秀华,《天外笙歌》中饰女主角阿莲,《哭声泪痕》中饰女儿,《子夜歌》中饰女主角,《重负》中饰王大妈,《继母》中饰姥姥,《四世同堂》中饰马老寡妇等。其中《重负》中所饰的王大妈和《继母》中所饰的姥姥被提名第三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候选人,《四世同堂》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她生前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帆1938年开始灌录唱片,她的首张留声唱片便是在百代的副牌丽歌出版的《满场飞》。她曾灌录过约十几张个人留声唱片,都是1949年前的录音,分别由“百代”及“丽歌”厂牌出品,包括《臭虫歌》﹑《桃花朵朵红》﹑《我还有一线希望》﹑《朦胧月》﹑《苏堤春晓》﹑《贺新年》﹑《我要梦见你》﹑《我的心》﹑《荒野的花朵》﹑《水上鸳鸯》﹑《新月上草原》﹑《家乡》﹑《满场飞》﹑《夜里厢》﹑《暖昧的爱》﹑《村姑之恋》﹑《针线本相连》﹑《叹烟花》﹑《故乡曲》及《唯一爱的路》等。  2000年,张帆正式退休。  2001年,张帆曾和黄飞然接受“老歌俱乐部”邀请到新加坡会见歌迷。时隔约60年再度到新加坡,知道南洋一代仍有她的支持者,倍感安慰。  2007年10月22日,张帆在家中接受记者电话采访,回忆周璇时,突然发病,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李林(1920—1992)电影演员。黑龙江巴彦人。1937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的李林考入“满映”,1938年开始银幕生涯。抗战胜利以后,他在“中制”管辖下的“东影”工作,1946年在张瑞芳主演的《松花江上》中扮演一个凶狠残暴的日本工头,1948年2月来到北平,不久成为北影演员。 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钢铁战士》《虎穴追踪》《党的女儿》等。
陈汝斌(1932---2012)北京人,珠宝商家庭。从小是个京戏、曲艺和电影迷。在北平志诚中学和中大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进步剧团。1950年初,考入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年底又考入北京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选送到东影演员科任配音演员。1957年,因批评长影领导“官僚主义”,被扣上“右派”帽子,下放到制景车间干杂活,后被赶到长白县修路。1974年调任译制片室演员兼译制片导演,1983年初任长影演员剧团团长,1984年任长影译制片分厂厂长。后曾任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参与《夏伯阳》配音开始,几十年来,为20多个国家近500部影片的男主角和重要配角配录中文台词。如观众熟悉的《夏伯阳》、《复活》、《茹尔宾一家》、《疯狂的贵族》、《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大家庭》、《蝴蝶梦》、《侦察英雄》、《一个国王在纽约》、《舞台生涯》、《神秘的黄玫瑰》、《战地浪漫曲》等。他的戏路子宽,配音对象广,古稀老人、年幼稚音、王公大臣、庶民百姓、叛徒特务、流氓小偷,都能熟练掌握。担任主配的《舞台生涯》,导演并配音的《神秘的黄玫瑰》分别获得1980年和1983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此外,完成了40余部译制片导演工作,参加了百余部外国电视系列片的配音工作。其中为巴西电视剧《女奴》中莱昂休配音,获电视“飞天奖”最佳男配音演员奖。影视表演方面也较出色,相继参演《寂静的山林》、《地下尖兵》、《兵临城下》、《钢铁巨人》、《济南战役》、《保密局的枪声》、《黄英姑》、《残雪》、《大渡河》、《灯》、《女人的力量》、《冒名顶替》、《解放》、《昨日的承诺》等20多部故事片及《长夜春晓》《光荣街十号》《太阳滴血》等上百集电视剧。角色多为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