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回家吧

导演:李炎
地区:大陆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电影网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1965
打击侵略者
根据宋之的话剧《保卫和平》改编. 毛主席语录: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等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一九五三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团长崔凯,为了打乱美、李伪军的作战计划,奉命带领一个加强营执行穿插任务。出发前,祖国慰问团的分团长梅嫂子把一面锦旗授给穿插营,并勉励儿子丁大勇狠狠打击敌人。在通过敌封锁线时,敌人的炮弹打着了潜伏区的蒿草,执行潜伏任务的丁大勇,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烧伤的疼痛。他们在朝鲜人民军地下工作者尹玉善的协助下,出其不意地歼灭了伪军主力白虎团指挥所,救出了被捕的朝鲜游击队长金哲奎和其他朝鲜群众。之后,他们又插入鹰峰,截断敌军退路。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崔凯身负重伤,阵地上只胜下丁大勇、尹玉善和金哲奎三人,在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主攻部队赶到,把敌人消灭在鹰峰脚下。
2011
诺言
根据长篇小说《沉船》改编,由实力派演员于震、王挺、施雨、隋俊波主演的30集现代动感悬疑大片《诺言》(又名《真实谎言》)即将在1月14日登陆广州电视台。  该剧讲述的是一艘考古勘探船在发现一批价值连城的海底文物之后意外沉没,十多位工作人员葬身大海,彭湖和王辞在队友的帮助下侥幸生还。为了给死去的兄弟讨个说法,为了揭开沉船的真正原因,二人和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女记者萧娅一起在一部连载小说的暗示下,踏上了疑云丛生、杀机四伏的追凶之路。剧中两位主人公王辞、彭湖正是力量、速度、枪法、机智、镇定相结合的“未来战士”,一场正邪对立、悬念万分的复仇大战,必定能满足观众挑剔的胃口。  2006年底,南海水下考古队“06”号勘测船开赴南海海域,对一艘满载着瓷器的宋代沉船进行最后的勘察定位。  当晚,“06”号勘测船在目标海域停泊时,被一艘不明国籍的货轮撞毁,12名队员中,只有王辞和彭湖两人在海上漂泊多日后获救,其余船员均不幸遇难。  王辞和彭湖认为事故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便联手遇难者杨雄的女友,记者萧娅在一本小说的指引下展开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与事件有关的人一个一个进入他们的视线:徐福、黄炳、尤利、阮佑龙、马怀山……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然而,总有人在暗中监视他们的行踪,每一个为他们提供线索的人都离奇地死亡,更有人布置下天罗地网想要置他们于死地,危机四伏的追凶之路上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却也更加坚定了三人查清事实真相的决心。  剧中情、义、利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叉,剧情悬念不断、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沉没的人性、热烈的爱情、凛然的大义,令人扼腕顿足、荡气回肠。为了情,萧娅几乎葬身山谷;为了义,彭湖远走海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王辞毅然自我毁容,打入走私集团内部;为了利,马怀山和尤利竟然撞沉儿子所在的勘探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死而复生的勘探队长徐福幡然悔悟,在一系列的复仇完成之后,坠崖身亡。  一次次的功亏一篑、一次次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中,有为金钱的背叛、有为爱情的牺牲、也有种种爱恨情仇的纠葛……最后,正义之剑终于架到了真凶马怀山的脖子上……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马怀山一世阴谋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另一个悲剧故事……
1973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了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小说发表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斯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故事情节是: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两个班的女高射机枪手驻扎在一个小车站旁的村子里。车站周围是战略要地,敌机经常来轰炸或骚扰。一天,班长丽达在邻近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寇。于是,瓦斯柯夫带领一支由丽达、冉妮娅、丽萨、迦尔卡、索妮娅等五个姑娘组成的小分队到林中去搜捕德寇。在与敌人交战中,姑娘们一个个都牺牲了。班长丽达受重伤后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托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儿子,随即开枪自杀。瓦斯柯夫满腔仇恨地直捣德寇在林中的扎营地,他缴了敌人的械,押着四个德国俘虏朝驻地走去。途中,他见到以少校为首的援兵迎面奔来,欣慰地因伤口流血过多而晕倒了。许多年之后,已白发苍苍、左手截去后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带着已成长为青年军官的丽达的儿子来到当年战斗过的树林里,找到了当年这五个女兵的坟墓,给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没有经历过战争、到当地来旅游的欢乐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对着墓碑肃立致哀。影片要表达的思想是:战争本来不该是姑娘们的事,姑娘们应该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是,可诅咒的法西斯逼着一些柔嫩的姑娘在战争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影片采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导演用一组虚幻的彩色画面来表现女机枪手们曾经有过或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幸福,又用另一组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战士们现实的战斗生活。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使观众认识到:如果没有法西斯的侵略争,这些姑娘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残酷的德寇使她们的生活完全变了样子。影片谴责战争与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影片中,回忆与现实这两组画面的汇合,既表现了女主人公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歌颂了她们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来自它的真实性。小说作者鲍瓦西里耶夫、导演斯罗斯托茨基、摄影师维舒姆斯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他们对战争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罗斯托茨基到北京电影学院讲课时,曾说:像他这样1922年出生的人,经历过这次战争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幸存者,他是这百分之三中的幸运儿,但他失去了一条腿,后来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残废军人。战后他才从事电影,他拍摄的影片有《土地与人们》《临风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届(1995)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又作为嘉宾参加了第3届(1997)上海国际电影节。通过本片,导演罗斯托茨基发掘了一批新演员,这批扮演女战士的青年女演员虽然没有参加过卫国战争,但在亲自参加过战争的原作者兼编剧、导演和摄影师的启发帮助下,她们感受到了卫国战争的气氛,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她们上辈人的形象。如今,扮演丽达的依舍夫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