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哈达

导演:柴飞
地区:大陆 

年轻的女记者汪琳接受了报社总编交给的任务,把已故优秀共产党员张国庆的先进事迹编写成专稿。张国庆的一切,似乎一幕幕地在她的眼前闪过。张国庆成为了藏族同胞心目中共产党人的楷模,而他自己却不得不为因自己常年在外,照顾不到家庭倍感遗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张国庆在实践着党章中共产党员的誓言,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共产党人,因为经受不住物欲横流的侵袭,不断地落下马来呢?一个平凡的共产党人,在汪琳的心目中渐渐地高大了起来。在深入了解张国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过一系列的对比以后,汪琳也逐步地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她由衷地感叹道: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不一样!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抖音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当前资源由西瓜视频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1999
破网而出
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位女性拳击裁判员冲破重重阻力应运而生。同一时期,次中量级拳手Sugar Ray Robinson在其201场职业拳击赛中取得了19负的佳绩,且从未被击倒过! 枯燥的文字叠加是对拳坛历史的引述,也是本片官方网站首先昭示给广大影迷们的创作定位。剧本并非来自杜撰,如同黑暗背后那终究能照亮大地的那一缕阳光,它取材于北美拳击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女性经纪人杰姬·凯伦(Jackie Kallen)的真实经历。 人到中年的犹太妇女杰姬(梅格·瑞安饰)来自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聪颖而意志坚决的她勇于打破宿命与传统,开始尝试涉足拳击经纪人这一始终为男人所统治的职业。新鲜事物有时也是异类的代名词,历来女性涉足男性地带所遇到的困苦与艰辛不言而喻,而只有勇于接受挑战且毅力出众的人才是最后的胜者,值得庆幸的是杰姬就是这样的女性。 遇到次重量级拳手卢瑟(奥玛·埃普斯饰)使杰姬找到了事业上的支撑点。深邃的眼神,凶狠的击拳动作,灵活的步伐,只有阅历丰富的伯乐才能从草芥中慧眼识英雄。一次街头斗殴中的相识,使杰姬发现了卢瑟草莽粗鲁背后蕴涵的作为一名拳手所具备的理想潜质。而资深拳击教练菲里克斯(查理斯·达顿饰)的如愿加盟成就了拳坛新的力量组合。勇往直前的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也一同陪伴他们走向事业的高峰。 幕后 一个白人女孩儿自小对拳击的痴迷与激情非但没有随着年龄增长有丝毫减退,反而在人到中年之时宣泄迸发,抛开家庭的束缚只身前往洛杉矶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奇迹。苍天不负有心人,这种在外人眼中近似疯狂的痴迷最终假借一名黑人拳手的成功铸就了第一位女性职业拳击经纪人的新篇章,进而又以国际女性拳击协会会员的公众认可度再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这一切就是杰姬·凯伦的人生写照。果敢而散发着女性魅力的杰姬曾先后为包括四位世界拳击冠军在内的众多职业、半职业拳击手担当过拳击经纪人,而次重量级拳手卢瑟无疑在杰姬的职业发展中起到了某种关键的促进作用,故此成为了编剧们的首选主人公。 梅格·瑞安的甜美外形伴随着浪漫爱情影片早已深入人心,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单身母亲的责任加重以及戏路的变窄,使这位昔日美国影坛的头牌大姐大深感不安,《裸体切割》的残暴色情虐待演出无疑是这位外表沉稳而内心躁动的“美国甜姐”迫切转型的力争之举。甭管它成效如何,最起码美国影迷多少为这位瘦骨嶙峋的大姐惊呼过一次,这对梅格来说也许就足够了。 杰姬这个活生生的传奇人物对梅格毫无疑问是拓宽戏路的另一种尝试下的产物。由于是初次在电影里与拳击沾上边,梅格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知识力求理论补充,而且还特地参加了拳击训练课程,实际演练拳击动作,以求尽量贴近现实。不过,或许因为《西雅图不眠夜》、《当哈利碰上莎莉》等影片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意想中的转型总是充斥着艰辛与挫折。 前有《裸体切割》的黯淡不明,本片的上映也是
1939
列宁在1918
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各方敌人的武装干涉,国内的白俄势力企图突袭克里姆林宫杀害列宁,打入敌人内部的马特维也夫将敌人准备杀害列宁的消息及时通知瓦西里,但因布哈林的阻挠,列宁还是被害受伤,斯大林率领红军英勇打击敌人,敌人节节败退。1917年11月7至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1917年11月-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1918年1月,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批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宣布俄国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实行土地国有化,消灭民族压迫,废除等级划分、等级特权和等级限制,废除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宣布所有居民统一称为公民,保证了无产阶级对国家和教育的领导。电影《列宁在1918》表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在电影里我们看见了上个世纪初的“政治”、“风土人情”,我们验证了无产阶级革命之初期的稚嫩与原始,我们感受着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命运。这里面就涵盖了关于苏联为何解体的信息。u003eu003eu003eu003e创作背景电影创作时期斯大林掌权,所以电影中有很多为斯大林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历史修正主义内容。在1930年代初,斯大林把国内大量的富农等富裕人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电影中就有列宁斥责富农的情节。另外电影把斯大林的政敌布哈林描写成列宁遇刺的原因之一,电影中还有列宁批判布哈林的情节。还有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红军的最高指挥官其实是斯大林的另一个政敌托洛斯基。有一种说法说最后让苏联渡过难关的并非俄国富农,而是高尔基等文化名人向美国呼吁来的大量的美援,总金额达7,800万美元(购买力在今日超过100亿),至少有一千万以上的俄国人获救[2]。但考虑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联军占领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后被苏联红军击败)并且美国给白军邓尼金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这种说法可能性很低。在电影中,高尔基的情节是向列宁呼吁对敌人仁慈,被列宁批评,之后在列宁遇刺的血的事实面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