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演员表

导演:林农
日期:1962-09-14
热度:4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

导演(1)
林农(1919—2002)四川省南充县人,中国导演。其导演的《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影片深入人心。  林农(原名粟多泽),191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38年9月奔赴革命圣地延 安参加革命。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考入鲁迅艺术学院学戏剧。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艺毕业后,在鲁迅艺术学校文工团当演员,曾参加《钦差大臣》、《日出》及歌剧《白毛女》的演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东北干部团奔赴解放区东北文工团,后来调到沈阳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 林农曾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讲师,解放后先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工作,在《卫国保家》、《上饶集中营》、《丰收》中任副导演。先后拍摄了《小姑贤》、《神秘的旅伴》、《边寨烽火》、《党的女儿》、《甲午风云》、《兵临城下》、《艳阳天》、《金光大道》、《闯王旗》、《大渡河》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林农的导演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刻画人物精细,并善于发掘演员。李默然、王晓棠、达奇等著名演员都是通过他的作品第一次登上银幕。  除导演作外,林农还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西安事变》等。
演员(25)
浦克(1916年1月11日—2004年3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辽宁本溪县立中学。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真假姐妹》,从而开启了他的演员生涯。1942年,主演剧情电影《迎春花》。1947年,主演剧情电影《松花江上》。1950年,出演剧情电影《吕梁英雄》。1956年,在喜剧电影《新局长到来之前》中饰演新任局长张局长。1962年,在剧情电影《甲午风云》中饰演提督丁汝昌。1964年,出演战争电影《英雄儿女》。1973年,在剧情电影《艳阳天》中饰演主任马之悦。1978年,出演剧情电影《严峻的历程》。1984年,出演剧情电影《黄山来的姑娘》。1987年,由其出演的战争电影《关东大侠》上映。1991年,浦克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1993年,由其参演的武侠电影《雪国情仇》上映。2004年3月17日,浦克逝世,享年88岁。
李默然(1927年12月21日—2012年11月8日),原名李绍诚,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原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国内地演员。1946年,主演个人首部话剧 《风雪之夜》 。1951年,凭借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获得东北地区话剧汇演优秀表演奖。1960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甲午风云》。1964年,主演战争电影《兵临城下》。1977年,主演悬疑电影《熊迹》。1981年,主演剧情电影《检察官》。1984年,在剧情电影《花园街五号》中饰演市委第一书记韩涛,他凭借该片入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8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李默然“话剧表演艺术家”称号和“话剧终身荣誉奖”。1988年,由其出演的近代剧《末代皇帝》播出。1995年,参演小剧场话剧《夕照》,这是李默然戏剧表演生涯中出演的最后一部话剧。2001年,出版自传书籍《从“初恋”到年届花甲——表演艺术探索》。2007年,李默然获得第17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去世,享年85岁。
周文彬(1907—1981)电影演员。上海人。1937年涉足演艺界。1951年任上海大光明二厂特约演员、汉口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话剧队演员。1953年任东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英雄儿女》《铁道卫士》《甲午风云》《党的女儿》等。(http://www.cfs-cn.com/Item/802.aspx)
庞学勤(1929年5月4日—2015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阜东县东坎镇,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56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边寨烽火》。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战火中的青春》。1962年,庞学勤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1971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1984年,主演剧情电影《花园街五号》。1991年,主演剧情电影《追赶太阳的人们》。2014年,庞学勤获得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5年10月12日上午,庞学勤在珠海逝世,享年86岁。
任伟民(1929--1993年)原名任虎城,河北景县人,从影前是学徒工,53年毕业于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影坛上耕耘40余年,扮演配角闻名。 无论是工、农、兵、学、商,还是鬼子、汉奸、军阀、党棍、地痞,他都演过。处女作是《一场风波》中的杨根生。一生大约拍过近60部影片 ,其中象《寻爱记》中的小青年、《列兵邓志高》中的战士、《战火中青春》中的胖战士、《 我们村里年轻人》中的会计,《 甲午风云》中的清军炮手、《平原游击队 》 ( 重拍片 ) 中的敌翻译官,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著名导演。曾执导过《古惑仔情义篇之洪兴十三妹》《古惑仔之山鸡的故事》等一系列颇受欢迎的港产片。2007年与陈可辛联合导演的《投名状》更是成为该年度票房破亿、获奖无数的优质古装商业大片。  2010年6月,由文隽监制,叶伟民执导,王宝强、徐峥等主演的喜剧电影《人在囧途》上映。本片虽然在众多国内外大片的夹击下,却创造了5000万的惊人成绩,被看做“小片立大功”的典范。  近年来,叶伟民为《投名状》、《十月围城》做执行导演,对内地了解愈发深入。他认为,好看的电影一定是要为观众服务的,“我们必须要回到观众中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曾经他要打动的只是香港的观众,现在,他所渴望拍摄的是属于华人的电影。
王秋颖(1924年-1984年1月),话剧演员,吉林长春人。1945年后任长春星火剧社、辽吉军区分区宣传队演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西话剧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
李颉,电影演员。北京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后任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神秘的旅伴》《甲午风云》及电视剧《红楼梦》等。(http://www.cfs-cn.com/Item/852.aspx)
孙笑非(1925--1991年)原名孙克忠,黑龙江肇东人。1947年参加东北文工一团,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任演员。四十多年从影生涯中,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大多是龙套角色,不少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宋雪娟,电影演员。辽宁开原人。1951年任阜新煤矿文工团演员。1956年任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芦笙恋歌》《甲午风云》《铁道卫士》《苦难的心》等。(http://www.cfs-cn.com/Item/819.aspx)
张巨光(1929—1968)电影演员,别名张哲伦,张浩然,回族,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人,1929年夏历五月初五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系音乐科学习。1950年后历任东影演员、长影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平原游击队》《刘三姐》等。  张巨光的父亲张德纯,字子文,是我国近现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和回族教育家,曾在保定、北京、沈阳等地担任清真寺教长和沈阳回教文化学院院长。  张巨光为艺刻苦,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塑造的一些身分、性格、年龄各不相同的银幕艺术形象,个性鲜明,颇具光彩。生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吉林影协会员、吉林剧协会员。
方化 (1925年10月17日—1994年11月7日),辽宁大连人。电影演员。1944年进入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制作部录音科作勤杂工。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60年6月,出演的战争电影《铁道卫士》上映。
金林(1924—1995),男,上海人,1956年由上海调入长影演员剧团。曾在《三进山城》、《海上神鹰》、《冬梅》、《平原游击队》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
靳维民,1931年出生,吉林长春人。1949年6月加入长春文艺工作团(1953年改为长春话剧团,1961年改为长春话剧院)。不久随团奔赴朝鲜战场,参与演出《参军报仇》、《鸭绿江边》、《抓舌头》、《董存瑞》、《战斗里成长》等剧目。1953年8月曾进京演出舞蹈《红绸舞》(主演之一)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文革前,参拍过影片《甲午风云》汉奸罗皮尔,演出过《新事物面前》、《父子挑战》,《是谁在进攻》、《咱们工人有力量》,《跟谁走》、《识时务者》、《控诉》、《一贯害人道》、《友与敌》、《两条路》等剧目。文革中,曾参拍影片《向阳院的故事》反革命胡守礼,《黄河少年》汉奸孙元臣;演出话剧《吉鸿昌》(饰张德标、松田两角)等。1979年从长春话剧院调入长影演员剧团。80年代以来,参拍影片主要有《血沃中华》抗日将领武耀宗、《玉碎宫倾》总管大臣托日罕、《智斗美女蛇》保安司令何通、《八卦莲花掌》饰恶霸罗远圃兼副导演、《东厂喋血》太监李永祯、《怪侠》何成仁、《外滩龙蛇》胡伦、《王府刀客》前朝阁老钱炳章、《索命飞刀》管家、《金客·商客·镖客》把头黑山豹等。
白玫(1921,5,13----1999,5,26)原名白玉珍。北京人。自幼喜爱京剧艺术。1938年入北平华北电影公司任演员。1939年7月1日入“满映”任演员。先后主演过《有朋自远方来》、《艺苑情侣》、《幻梦曲》、《歌女恨》、《黑痣美人》、《晚香玉》等影片,塑造了众多的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有“妖艳美人”之誉,她和王福春是“满映”鸳鸯谱上最受人羡慕的一对。东北光复后,参加东北电影公司,后随王福春到北平。1953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长影”演出过《钗头凤》、《日出》、《自有后来人》等话剧。在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演的女特务李文英,《甲午风云》中饰演的慈禧太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她饰演的慈禧太后,弛张有度,含威不露,口蜜腹剑,准确地掌握了人物基调,人们说她把慈禧演活了。在长影期间主要从事幕后配音工作,先后参加了近200部译制片的配音,如《乌里杨诺夫一家》中的列宁母亲、《流浪者》中的拉兹母亲、《蝴蝶梦》中的女管家等。
王健华(1924.9.21—1976.5.10)原名王喜凤,河北馆陶人。4岁丧父,家境贫困,从小随母务农。9岁时在本村读小学,14岁时因抗战爆发而失学。1939年参加八路军,在冀南地区第三专署群众剧团任演员。1940年入晋东南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入冀南军区三分区八旅先锋剧团任演员。1943年调冀南军区联合宣传队任演员。演出过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二流子转变》等,在秧歌剧《模范家庭》饰演演母亲,获得好评,从此在艺术上便以塑造老年妇女形象为特长。1945年调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平原剧社任分队长。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1948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军文工团任戏剧队长。  1950年3月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人事科干事。5月入演员科任演员。1953年参加了从影后的第一部故事片《结婚》的拍摄,之后又拍摄了《土地》、《夏天的故事》等。1955年10月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进修班学习。1957年8月结业后回长春电影制片厂。此后参加了多部影片的拍摄。此外,还参加过话剧《红旗谱》和《我是一个兵》的演出。还曾兼任长影第一、二期表演训练班教师。1969年被下放到浑江市六道沟公社上乱三队插队落户,1972年抽调回厂。之后参加了《艳阳天》、《创业》等影片的拍摄。
杨启天,1931年出生,江苏常州人。 出身书香门弟的杨启天,少年时代就喜欢戏剧、在苏州教会学校上学时,常跑到上海看剧黄佐临、丹尼等戏剧家的作品深深感染了他。
张冲霄(1928,9,3----)河北张家口人。成年后曾在张家口新华书店工作,工作之余参加活报剧、独幕话剧演出,是一位活跃在舞台上的业余文艺爱好者。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训练班。1959年在影片《昆仑铁骑》中扮演侦察排长魏刚,从此开始银幕生涯。之后他又相继扮演了影片《冬梅》中的游击队长大光、《炉火正红》中的徐队长、《甲午风云》中的“致远舰”舵手、《冰雪金达莱》中的游击队长张景财、《兵临城下》中的大个子兵、《路考》中的司机大于、《特快列车》中的餐车主任等角色。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他都以那质朴、自然,富有激情的表演把他们塑造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在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他因成功地塑造了机智、沉稳、勇敢的一班长,而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此片可称其代表作,角色质朴、和蔼,智于心而憨于外,血肉丰满。1974年在影片《创业》中塑造了老一代石油工人周老大的形象。“文革”之后,被调做制片主任工作。有时遇到合适角色也兼做演员。他参加了《自豪吧,母亲》(饰赵司令员)、《人到中年》(饰张大爷)、《赤橙黄绿青蓝紫》(饰孙大头)、《花园街五号》(饰乔厂长)等影片的拍摄。尤其是在影片《吉鸿昌》中,他以那富有激情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诚、憨厚、视死如归的老卫士的形象,得到观众一致好评。还曾在译制片《看不见的战线》中为裴明魁配音。多年来,他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质朴自然、富有激情的表演活跃在银幕上。扮演的多是配角,默默无闻,甘当“绿叶”。  电影作品:  1959:《昆仑铁骑》(长影)饰一排长魏刚。  1961:《冬梅》(长影)饰游击队长大光。  1962:《炉火正红》(长影)饰徐队长;《甲午风云》(长影)饰舵手;《七天七夜》(长影)饰我军指挥员。  1963:《冰雪金达莱》(长影)饰游击队长张景财;《冰山上的来客》(长影)饰一班长。  1964:《兵临城下》(长影)饰大个子兵。  1965:《路考》(长影)饰司机大于;《特快列车》(长影)饰餐车主任。  1974:《创业》(长影)饰老周师傅。  1976:《锁龙湖》(长影)饰石玉堂。  1977:《延河战火》(长影)制片主任兼饰张大爷。  1978:《瑶山春》(长影)制片主任兼饰司令员。  1979:《吉鸿昌》(长影)饰老周。  1980:《自豪吧,母亲》(长影)饰赵司令员。  1981:《沙漠宝窟(长影)制片主任兼饰喜子爷爷;《马可·波罗》(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饰翁将军。  1982:《人到中年》(长》影)饰张大爷;《赤橙黄绿青蓝紫》(长影)制片主任兼饰孙大头。  1983:《爱并不遥远》(龙江厂)饰罗忠;《流泪的红蜡烛》(长影)制片主任。  1984:《花园街五号》(长影)制片主任兼饰乔厂长。  1985:《倔公公犟媳妇》(戏曲片,长影)制片主任;《女人的力量》(长影)制片主任。  1986:《母老虎上轿》(戏曲片,长影)制片主任。  1989:《百色起义》(广西厂)制片主任。  1990:《你好!太平洋》(深影)制片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