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独家修复版)演员表

导演:陈西禾,叶明
日期:1956-01-01
热度:2

辛亥革命的春风,让宛如一潭死水的华夏大地有了宝贵的生机。僵化的封建体制土崩瓦解,新的思想在萌芽,而古旧势力不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激烈的碰撞与冲突随处可见。在江南某座城市,官僚地主家庭的高公馆,年轻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和缠绕在身上千百年的枷锁作斗争。长房长孙高觉新忠厚懦弱,他遵照父亲安排的人生之路前行,如同没有灵魂的木偶,没有爱情的婚姻,令他对人生充满绝望。相对于哥哥,两个弟弟觉民和觉慧似乎更为果敢,他们积极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向一切反动势力发起抵抗。觉慧和婢女鸣凤相恋,但为了理想奔忙而忽略了爱人心中的苦楚。觉民则为了爱情,不惜与父辈决裂。新旧的冲突,更是时代的乱流激荡

导演(2)
叶明,电影导演,原名王怡名。北京人,大同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国风话剧团、上海剧艺社演员。1946年后任文华影业公司演员、导演。1952年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导演,影协第四届理事、四川分会副主席。导演的影片有《家》(合导)、《宝莲灯》、《张家少奶奶》等。叶明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可以看到他独到的蒙太奇处理,他是我国电影导演史上,一位硕果累累的艺术家。
演员(8)
1934年入艺华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马路天使》。从影同时,他亦参加舞台剧演出。1946年至北平,任中电三厂演员,出演《追》等多部影片。1949年,在昆仑影业公司出演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建国后,先后在国泰,文华,大同等影片公司出演《人民的巨掌》等。1952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代表作品有《祝福》。
蒋锐, 生于1921年4月 逝世于2006年3月,江苏省泰州人,江苏大学原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大学专科毕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曾任镇江市拖板桥小学教务主任,1952年来到北京,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在建厂初期参与电影制片厂各项筹建工作,后被安排到录音车间任。
出生于书香门第,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能拉会唱。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身舞台。从1944年起,先后在新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等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人》、《名优之死》、《文天祥》、《林冲》、《俄罗斯问题》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文华影片公司,在《假凤虚凰》中饰演5号理发员,后又参加了《夜店》、《艳阳天》、《哀乐中年》、《腐蚀》、《我这...
戴耘(1971-)西安人,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任教;现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雕塑家。
马骥从影60多年,曾在《夜深沉》、《渡江侦察记》、《今天我休息》、《李双双》、《女理发师》、《北国江南》和《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扮演角色。虽屡与周璇、张瑞芳、王丹凤、秦怡、孙道临、仲星火、谢芳等大牌明星合作,但因多饰配角,常是一晃而过。所以,马骥自谦是“一个被人遗忘的演员”。  马骥其实是资深好演员,拿《今天我休息》说,她饰演的风风火火、热心为媒的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大姐,把她在喜剧方面的表演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倍感亲切。  《今天我休息》的续集《今天我离休》中马骥仍演姚大姐,那年她78岁,已多年不演重要角色,此番要扮作六十出头之人,她有些畏难。导演江平陪她先去把满头白发染黑,再烫时髦阿婆发型,她对着镜子乐得开怀,兴奋之下几天睡不好觉。一激动,下楼时不慎一跤,手臂骨折。她急得哭了,快八十的人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江平心里也急,但仍安慰她,并请服装师为她选择了一件长袖衫遮住手臂上绑的石膏。有一场与马天民争执的戏,很多人为马骥要说大段台词捏一把汗。岂料实拍时,老太太表现惊人,把一张纸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且情绪饱满,一气呵成,令人叹服。谁知,她入戏太深,一巴掌拍在墙上,疼得她钻心满头是汗,衣服湿透,半天都没缓过劲来。江平劝她赶紧休息,她却急切地问:“江平老师,戏可以吗?”  马骥总把导演通称为“老师”,而不论其年龄和资历。正因为这种谦逊,使她在《今天我离休》中表演到位,节奏准确,人物塑造相当可爱,和《今天我休息》中姚大姐的个性一脉相连。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男,电影演员、导演,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有《红与白》《浪蝶》《最后的太阳》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徐汇区第三、四、五、六届人民代表
黄宗英,中国当代女演员和作家。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30年入京师第一蒙养园。1932年随父移家青岛,进江苏路小学。1934年父丧,孤儿寡母去天津投亲,进土山子公园附近的树德小学就读。1941年初秋,应长兄黄宗江信召到上海,在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打杂,不久在话剧《蜕变》中代戏上场,从此走上戏台。  1942年与音乐指挥异方(本名:郭元彤)结婚,18天后郭病逝。黄返回北京。半年后应南北剧社社长程述尧(黄宗江的同学)邀请,加入剧社,往返于京沪之间。1946年与程述尧结婚。1947年夏,为中央电影二厂拍摄《幸福狂想曲》,与赵丹、顾而已合作,并与赵丹相恋。同年11月,与昆仑影业公司签定基本演员合同。1948年初与程述尧离婚,与赵丹结婚。1949年出演影片《乌鸦于麻雀》。1980年10月10日赵丹离世。  1982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入藏,参观藏南藏北后,留藏全程跟随女生态学者徐凤翔做野外考察。1984年,随中央电视台《小木屋》摄制组再度入藏。1985年《小木屋》电视记录片获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上,获电视记录片铜奖。1993年赴北京与作家翻译家冯亦代结婚。2005年初,冯亦代先行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