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杯演员表

导演:张彻,袁秋枫
日期:1965-01-01
热度:4

江夏县令之子为渔家女之父抱不平,误杀总督之子而惹祸.

导演(2)
香港导演。原名张易扬。原籍浙江青田,生于杭州,长于上海。1940年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借此在台湾执导电影。1949年与人合导《阿里山风云》,揭开战后台湾电影的帷幕;该片传唱至今的插曲《高山青》,就是由他作词的。1957年赴港,编导《野火》。其后一度专业写稿,笔名沈思,并以何观为笔名撰写影评。1960年加入电懋,先后编写了《无语问苍天》、《贼美人》、《游戏人间》(1961...
演员(11)
生于湘江南岸一富裕家庭,从小娇生惯养,走遍北京、上海、重庆,并成长于香港。中学就读于圣玛利英文书院,毕业后加入由王元龙主持的「中国电影戏剧学校」,接受电影演技的基础训练。1957年邵氏招考演员,丁红从二千人当中脱颖而出,随即被安排跟随大导演岳枫,担任《嬉春图》的场记。她的处女作是与陈厚合演的《丈夫的情人》,之后一炮而红,与杜娟、范丽及丁宁同被捧为邵氏「四小」。69年离开邵氏,71 年与旅美侨商结婚,在美国定居息影。
罗烈,著名动作片演员。原名王立达,籍贯广东,1940年生于印尼。十多岁来到香港。年少时略学过功夫,喜爱电影。1962年,考入邵氏“南国实验剧团”一期培训班,毕业后成为邵氏公司演员。80年代初期,罗烈离开邵氏,1988年罗烈加入亚洲电视为艺员。
高宝树父亲高键清为前清秀才满载她十三岁那年去世,家道中落,她被逼离开即将毕业的徐州师范,到安徽蚌埠的“正道报”担任当地新闻记者。后来加入剧团演出,曾随团到南京、上海、越南、缅甸等各地表演,与同团的男演员姜南认识并结为夫妇。1951年到香港做电影演员,第一部演出的作品是《天翻地覆》,同时担任播音员和配音员。1952年加入永华电影担任基本演员;1955年永华电影结业,转投新华电影,曾远赴日本拍摄香港第一部彩色电影《海棠红》(李丽华主演),同时也为其他电影公司拍片。1958年加盟邵氏任基本演员,演出电影中不同角色,可谓戏路纵横,被成为千面演员。同时她也参加了不少幕后工作,担任配音领班,还跟随程刚和岳枫担任副导演。1970年,她首次执导电影《凤飞飞》,由何莉莉、南京勋主演。1971年离开邵氏,与第二任丈夫柏文琪合组宝树电影公司,集监制、导演、演员于一身。进入八十年代,开始淡出影坛。
井淼,港台著名演员。其子井洪为台湾电视演员,其女为演员井莉。  亲戚曾于济南开设山东大戏院(现中国电影院),自幼对戏剧有浓厚兴趣。1930年高中毕业后曾组织话剧团在山东一带从事话剧演出。1933年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院就读,同期加入邵氏公司前身之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电影。中日战争爆发后,转往济南组织救亡演技队,于徐州、陕西一带演出《保家乡》、《还我故乡》等鼓吹抗日救国之舞台剧。后至重庆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并参加中国万岁剧团、兼演员和化妆主任两职。  抗战胜利后,井淼回到上海先后参加《人海妖魔》、《森林大血案》等多部影片之演出。1949年受聘担任台湾社会剧团团长之职,训练剧艺人才,并于各地演出话剧,此外亦曾参加演出《血战保中华》、《翠岭长春》、《情报贩子》等片。  1963年赴港加盟邵氏公司基本演员,并任南国实验剧团讲师。期间演出近百部电影,以《新啼笑姻缘》(或名《故都春梦》)和《烽火万里情》两部影片,先后于1964年和1967年荣获第三届及第六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1980年代中期息影,1989年于台湾病逝。
1931年,在复旦影片公司参演影片《巾帼须眉》。此后相继在天一,强华等影片公司主演影片《美人恩》,《沦落》等。1950年赴香港,主演的影片有《雾香港》等。李英从40年代开始担任影片编导,其代表作品包括:《澳门大血案》,《狗凶手》。
李影,港台早期男演员。青少年时期参与话剧演出,不论街头剧、舞台剧均能使观众深为感动,奠定了他终生从事表演艺术的决心,也引起剧界先辈的赏识,先后应邀参加剧团、艺社,不断的公演世界名剧。中学毕业后,李影即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部的歌咏队话剧队,后转入中华剧艺社演戏。磨练成为一位正反派皆能,且老少咸宜的全能演员。  1938年李影随着《阿里山风云》的外景队来到台湾,其后即留在台湾拍摄电影,为早期性格红星。《阿里山风云》是台湾第一部国语剧情长片,由张彻、张英联合导演,李影饰演吴凤,十分成功。接下来在台北市中山堂公演话剧《文天祥》,由张英导演,顾毅美术设计,而他所饰演的文天祥更是无懈可击,如果说《阿里山风云》是造成台湾电影的高潮,《文天祥》则是开启台湾舞台剧的高潮。  1963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公司,担任基本演员。1970年起兼任导演,并重回台湾拍片。1947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参加演出《蝴蝶梦》、《天罗地网》。1948年随着《阿里山风云》的外景队来到台湾,其后即留在台湾拍摄电影,为早期性格红星。2005年去世。
顾文宗(1909—1981)男,江苏无锡人。北平育英中学毕业后,入读八艺戏剧学校。学成后赴上海工作,先在商务印书馆担任教科书注音符号校对,后到天一公司任职国语校正员,同时兼任场记、助理导演、编剧、剪辑等工作。抗战期间到香港,加入南洋片场。1949年进入邵氏担任导演,1950年代初为邵氏开始拍摄《方世玉》系列,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他是也是非常出色的性格演员,所出演的影片不胜枚举,是邵氏较为资深的工作人员。1961年邵氏开办南国实验剧团,顾文宗出任邵氏南国实验剧团团长,悉心管理剧团开设的演员训练班,栽培了李菁、岳华、罗烈、潘迎紫、郑佩佩、午马、狄龙等众多人才。
李昆(1930年2月18日-2008年3月12日),原名李心亮,生于天津,后来到台湾继续演出电影与电视剧。曾为香港邵氏国语片演员,2001年以《逆女》中的演出荣获第三十六届金钟奖单元剧最佳男配角。其他作品有《黄金部队》《鬼马双星》《精武门》等。
1928年6月4日出生,原名田毓锟,河南郑州出生,是香港著名演员,擅长忠奸角色之实力派演员,1960年由台湾到香港,加入电影圈,从影四十多年,共拍了118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武打片,形象深入人心。70年代开始,田丰初执导筒,执导了电影《金印仇》。直至90年代,田丰开始减少幕前演出。90年代初期还参演过金超群版《包青天》。
金峰,原名方锐,生于1928年,其父是香港名化装师方圆,有“袖珍小生”之称。重庆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舞台剧演员,并与同台演出的女演员沈云结婚。1949年赴港,1952年从影并改艺名“金峰”。加入新华公司的第一部作品是歌舞剧《葡萄仙子》(1956)。1962年加入邵氏,在邵氏的十二年间拍摄了近三十部电影,初演小生,后转走谐星路线。他凭《哑巴与新娘》(1971)获第九届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七十年代仍活跃影坛,八十年代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