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谱演员表

导演:凌子风
日期:1960-01-01
热度:10

根据梁斌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深沉,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朱老忠等农民走上自觉革命道路的轨迹,并折射出我国北方农村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和斗争风貌。该片人物众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编导者将农民与地主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作为主线,并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了其他各阶层人物及其矛盾,在诸多矛盾斗争中使人物形象得以确立。崔嵬饰演的朱老巩及朱老忠父子,具有铁骨铮铮的农民英雄气派和悲歌豪壮的人物力度。他以强烈的感情体验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将朱老巩的侠肝义胆与朱老忠的耿耿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浑然天成。影片不论是音乐,美术或其他方面,都始终体现着冀中平原浓烈浑厚的乡土气息,使之有着令人感奋的“燕赵之风”的气质。吴印咸的摄影相当出色,从构图到色调,都突出地表现了影片的主调。

导演(1)
凌子风(1917~1999),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原名凌风,曾用名凌项强。生于北京。1933年考入 北平美专西画系,1934年毕业于雕塑系。1935年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舞台美术系,同时常在表演系旁听,在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等片中被邀演过角色。1938年到延安,导演了多部话剧,他编导的独幕话剧《哈娜寇》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学奖。1943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45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演员(37)
崔嵬(1912年10月4日—1979年2月7日),原名崔景文,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演员。1959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青春之歌》。1960年,与陈怀皑联合执导戏曲电影《杨门女将》,该片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2年,凭借剧情电影《红旗谱》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63年,执导抗日电影《小兵张嘎》,该片获得第2届中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迫在文艺界集中的社会主义学院讲习班“学习”。1968年,被关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后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及秦城监狱。1972年,经过审查,获得“解放”。1974年,执导京剧艺术电影《平原作战》。1978年,执导剧情电影《风雨里程》。1979年2月7日,崔嵬因肝癌在北京逝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蔡松龄,1913年1月1日出生于安徽萧县,中国话剧演员、导演,1976年12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64岁。
鲁非1945年自阿城县国民高等学校毕业,1946年入东北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任东北文工一团演员。1948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在《桥》、《白衣战士》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53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修班学习,在那里他表演的基本功得到了扎实系统的训练。1957年结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9年回北影厂任演员。 曾在《风暴》、《红旗谱》、《停战以后》、《T省的八四、八五年》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受到观众的好评。   自1980年后,转入电视剧表演,曾在电视连续剧《新星》中饰演顾荣,1986年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配角奖。1988年后编导电视剧《雾城的思念》等。 后在译制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译制电视连续剧《卡斯特桥市长》等片中为男主角配音。
俞平,女,汉族。生于1940年2月16日,原籍安徽五河,生于重庆北碚,1949年随家迁居南京。1959年高中毕业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翌年参加了影片《红旗谱》的拍摄,在片中饰演农村少女春兰。她的表演真实自然、淳朴,含蓄,人物性格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令人信服地塑造了一个二十年代我国农村新女性的典型形象。春兰形象的成功塑造,为俞平的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石。
李健,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1年,与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2年,李健选择主动退出水木年华。2003年,推出首张个人创作专辑《似水流年》。2006年,凭借专辑《为你而来》获得“第12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07年,推出第三张个人创作专辑《想念你》。2010年,凭借专辑《音乐傲骨》获得“Music Radio中国Top排行榜”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奖。2011年,获得“第18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男歌手奖。2012年,凭借专辑《依然》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内地创作歌手奖、年度最佳专辑制作人奖。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孙俪合唱歌曲《风吹麦浪》。2014年,凭借专辑《李健拾光》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最佳国语专辑奖。2015年,作为补位歌手参加湖南卫视歌唱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第三季》,最终获得总决赛亚军;同年,推出第六张个人创作专辑《李健》。2016年,获得“全球流行音乐年度盛典”年度最佳制作人奖。2017年,作为逆战阵容成功参加湖南卫视原创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歌手》,最终获得总决赛第四名;同年,担任芒果TV选秀娱乐节目《快乐男声》的音乐召唤师。2018年,担任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2018中国好声音》的导师。
凌元(1917.2.8―2012.1.20),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张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后在长春百川医院任助产士; 1937年入满洲映画协会表演训练班,同年在影片《壮志烛天》中饰演母亲一角;1946年起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1951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还曾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三角》、《甜蜜的事业》、《锦上添花》等中担任重要角色;凌元从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2012年1月20日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5岁。
葛存壮,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葛优的父亲在多年的表演工作中,用精彩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经典的反面角色,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2012年6月,葛老因瘫痪入院。1947年东北解放后,葛存壮考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演员,两年后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电影,1953年调到北 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   早年参加过电影《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的拍摄表演。后在电影《六号门...
193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员,1937年起先后任安泽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工作团、中共太行区委会、太行山剧团、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及军区京剧团工作,任团长等职。赵子岳以擅长扮演农民角色著称,擅长喜剧风格。除电影外还参加拍摄了《寻找回来的世界》等十余部电视剧,有口述作品《赵子岳传》存世。赵子岳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1997年因病去世。
赵万德(1929-2005)  黑龙江人,1949年随东北文工团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无名岛》、《红旗谱》、《暴风骤雨》、《汾水长流》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53年调入北影演员剧团。
于中义: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1929年12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45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1950年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当演员,195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1979年后转事电影导演。在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东风》、《林家铺子》、《红旗谱》、《耕云播雨》、《牛角石》、《如意》、《一叶小舟》、《人生》及电视剧《搏风击雨》、《闪光的奉献》中担任主演或主要角色,执导过电影《一叶小舟》、《七品芝麻官》、电视剧《水莲曲》、《搏风击雨》、《大地之鹰》及话剧《兵临城下》、《箭杆河边》、《归来》等。  参与影片:  良宵血案MURDER AT THE WEDDING NIGHT(1988)  一叶小舟A LITTLE BOAT(1983)  如意AS YOU WISH(1982)  牛角石(1976)  红色邮路(1966)  小兵张嘎(1963)  耕云播雨(1960)  东风(艺术性纪录片)(1958)  山里的人(1958)
刘春霖,生于1926年,河北肥乡人。1949年由部队调入东影演员科任演员,曾在《保卫胜利果实》、《在前进的道路上》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后调离长影。在北影历任演员、副导演、导演。
陈帆,196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现任上海电视台主持人。获得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银奖、全国百优主持人称号。
李建国,男,汉族,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曾任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梅俊,女,汉族,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安全处主任。196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1年6月至1998年,在冀州市第一实验小学工作,1998年9月在石市机场路小学任教至今,现任安全处主任。
“石头”原名石庆福,家住河北衡水,2006年读大三的他被确诊为“渐冻症”。
郑碧贤,生于重庆,长在北京,住在巴黎。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任教,1983年将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改编并导演成中国京剧,而一举成名。1991年定居巴黎,精力用于写作散文、小说、剧本和演出,长期从事中法文化交流活动。
郭书田,1917年生,河北雄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具体生平不详。这演员文革中名声不好,是个造反派。“文革”后被定性为搞刑讯逼供,摧残人身,迫害干部群众,属于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人。剧作家张海默就是被他和几个打手活活打死的。葛存壮等人也被他斗过。1984年开除党籍后,就在银幕上消失了。不说这些了,单从形象上看,跟八一厂的高宝成有点想像,当然高面相阳光,哈。郭书田演出影片主要有《一天一夜》《并肩前进》《汾水长流》《耕云播雨》《流水欢歌》《土地》《红河激浪》《昆仑铁骑》《小二黑结婚》《山村姐妹》《海上明珠》《牛角石》等,还有至少10余部客串演出。不少于30部。
80后新锐电影导演,业内人称“最懂花钱的导演”,擅长动作片、暴力美学、人性悬疑类类型电影。商业市场触觉敏锐,深谙新媒体观众娱乐化需求,有丰富的新媒体电影导演经验。导演的作品《打脸好男人[1] 》、《饥恶游戏[2] 》、《闺蜜之夏》 、《明珠三国2貂蝉攻略》 2016年导演电影作品《边境杀手》
演艺生涯:  安震江是一位以饰演反面人物见长的电影演员。1928年10月生于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上东廓村的一个家庭。六岁时,他离开乡村来到北京。那时,这些家庭都望子成龙,安震江家当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满八岁时,便被家里送到崇文门外的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安震江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随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  安震江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井对...
孙凤琴,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李唐(1928--2008年)原名李念堪,河北深县人。16岁参加八路军,先是在深县抗日宣传队,后调到冀中军区第六分区前线剧社任演员,能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歌剧,又能说快板、跳秧歌等,总之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李唐艺名来历,有一说法:抗战胜利,他患了当时叫“砍头疮”之症,离开部队去天津姐家养病。当时中电三厂招考电影演员(主考官是谢添),姐夫给他起了个好听上口的名字“李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苏凤记》,和陈方千、路明等人合作拍摄的。  北京电影学院成立,李唐当教员,一边教学,一边演戏。参加拍摄过影片《吕梁英雄传》、《神鬼不灵》、《林家铺子》、《龙须沟》、《红旗谱》、《早春二月》等。期间在中央戏剧学院兼讲语言课程。63年正式调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79年又回到北影厂当演员。参演过《甜蜜的事业》、《骆驼祥子》、《李四光》、《仗义小伙儿》、《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小铃铛续集》、《冒冒风险》、《高楼边》、《红楼梦》、《血案疑踪》、《爱情麻辣烫》等影片。新世纪还在拍片,如《新甜蜜的事业》、《夺子》、《九九艳阳天》、《泥鳅也是鱼》等,一生至少演出30余部影片。还在电视剧《不速之家》、《春回渔乡》、《野天冬草》、《秘方》、《林巧稚》、《将军的世界》中担任导演或主角。另,参演过十多台话剧,演播过广播剧,为十多部外国片担任译制配音,撰有数十篇专业理论文章。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曹增银,1923年6月生,笔名洛曹,河北曲阳人。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声乐两年。离休前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制片主任、工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等。离休后任北京市海民影视学校校长,北京市钓鱼协会委员。创作歌曲《打倒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等60余首;出版并主演老山妖的《小红帽脱险记》大型歌舞剧演出80余场等。获创作和表演奖共30余项。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周森冠,男,1920年生于江苏常州,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在常州民丰纱厂当过学徒,抗战初期相继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民众视察指导团任职。1940年代初,先在浙江省中心剧团任演员,后在国民政府财政部税务署任职,还当过税务局长。1947年到南京,任首都汽车公司调度股长。1949年调任北京汽车公司车务股长。1951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表演班。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参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上影故事片《一场风波》演单身农民,跟舒绣文扮演的立福嫂相爱,最后冲破封建族法结婚。以后饰演的角色几乎全是配角。有名有姓的约30部影片,主要有《夏天的故事》王大成、《国庆十点钟》张大力、《平原游击队》看沟老汉、《洪湖赤卫队》胡子爹、《暴风骤雨》刘德山、《粮食》发成、《小兵张嘎》杨大爸、《小花》区委书记何向东、《泪痕》何诚等。在北影演员剧团演过《兵临城下》(饰赵崇武)等话剧。1994年逝世。
1928年9月生,北京人,1948年革命,入华北大学文工团当演员,不久考入中央电影局电影研究所所属电影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1959年回到北影演员剧团,之后曾到青海工作,1973年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76年再度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先后参加过影片《土地》、《心连心》、《五朵金花》、《耕云播雨》、《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汾水兄弟》、《红河激流》、《红色背篓》、《山村姐妹》、《停战以后》、《红旗谱》、《红岩》及《金镖黄天霸》等的拍摄工作并扮演不同角色。同时演过一些电视剧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1959年,开始银幕生涯。从影二十多年,先后出演影片20多部,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1965 年,参加故事片《白求恩大夫》的拍摄,在片中饰演方兆元。1979 年,参加故事片《啊!摇篮》的拍摄,较成功地塑造了解放军老战士罗桂田的形象,并凭借该片荣获1979年上海“文汇电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1980年,在农村生活喜剧片《冤家路宽》中扮演农民高广乐。除了从事表演艺术创造外,还与人合作改编创作了话剧《红旗谱》、《邢燕子》及电影文学剧本《鲜花下的阴影》等。曾任河北省话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和河北戏剧家协会理事。90年代,先后在影片《烦恼家庭》、《男婚女嫁》、《大喜之家》中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以其70岁的高龄在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极光》一片中出演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