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囚(上)演员表

导演:李文化,张郁强
日期:1981-01-01
热度:3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肆无忌惮地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掠夺。尽管世界上贩卖黑奴的活动已逐步衰退,但是贩卖华工这一罪恶行径,却在中国东南沿海兴盛起来。英国驻厦门的领事查理士,接到威廉爵士的一封密信,要他从中国运送500名华工到澳洲去开掘金矿。为将事情办成,他勾结厦门盛记洋行买办潘汝非,利用唐、潘两族世仇,挑起一场大规模的械斗,用欺骗、绑架和抢夺的卑劣手段,将一批华工秘密押上“飞鲨号”运往澳洲。

导演(2)
著名电影摄影师、国家一级电影导演。1949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师,先后拍摄纪录片50余部,并有多部优秀作品在文化部的评选中获奖;同时他还拍摄过《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海港》等观众非常熟悉的电影,成为北影厂最有名的摄影师。1972年,李文化由摄影师转做导演,《侦察兵》成为其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而后,又相继执导了《决裂》、《海囚》、《反击》等多部优秀电影。1979年,李文化导演的电影《泪痕》同时荣获第三届“百花奖”...
演员(22)
达奇,原名齐福君,1934年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电影演员、制片人,导演。1953年,达奇进入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成为专业话剧演员。1956年达奇凭借出演《边寨烽火》获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青年艺术家奖。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专业电影演员。1979年,达奇主演的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1990年,因在古装剧《封神榜》中饰演纣王一角而获得关注。1990年以后,达奇定居澳洲,并为大洋洲文联副主席。
张连文,1945年2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1960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科,学习话剧表演,开始了表演艺术生涯。1963年到山西晋中文工团参加工作。197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林农为拍摄电影《艳阳天》请他饰演萧长春。此后他又陆续拍摄了《创业》、《沸腾的群山》、《巨澜》、《婚礼》、《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敌营十八年》等影视作品。最为观众熟知的作品是《创业》,影片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经典台词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4年底,张连文遭遇车祸,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月,自此身体每况愈下,常与轮椅为伴。2019年1月4日22时因病去世,享年74岁。
邵万林,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8年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接受两年表演专业训练,1974年调入北影厂演员剧团。从影以来,曾参加过二十多部(集)影视片的拍摄。从影以来,曾参加过二十多部(集)影视片的拍摄。如《昆仑铁骑》(饰张德发)、《锦绣江山》(饰南松云)、《英雄儿女》(饰通讯排长)、《马戏团的新节目》(饰吴文清)、《南海的早晨》(饰武装部长)、《特快列车》(饰乘警)、《艳阳天》(饰马连福)、《红雨》(饰二槐)、《海上明珠》(饰崔明)、《泪痕》(饰主任)、《从奴隶到将军》(饰耿大刀)、《戴手铐的旅客》(饰苏哲)、《爱与恨》(饰商业局长)等影片,他还导演了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和《财神爷的喜怒哀乐》(合作)以及单本剧《女经理的一天》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项堃(1915年—2009年2月15日),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1936年,出演个人首部话剧《镀金》,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194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青年中国》。1947年,主演战争电影《白山黑水血溅红》。1951年,在革命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饰演国民党军官张超。1955年,主演剧情电影《湖上的斗争》。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情长谊深》。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停战以后》。1965年,在革命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徐鹏飞。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张军长。1978年,主演革命电影《大河奔流》。1982年,主演剧情电影《佩剑将军》。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奇迹的再现》。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项堃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项堃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2月27日上午9时,项堃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厅告别室举行。
庄则敬(1927,4,17---1993,4,27)原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1932年入学读书。父亲热爱京剧艺术,专请教师为其教唱京戏,十岁时在吉祥剧院演出《捉放曹》,扮演陈官。考入中学后曾排演过话剧《雷雨》。1943年随母亲到上海。1944年入同茂剧社任演员,在话剧《家》中扮演仆人,后因母亲的反对,退出剧社回到北平。1946年考入沈阳中国银行,并派到本溪办事处任办事员,辽沈战役打响后,返回北平。1947年考入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改为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话剧表演系。其间演出过《天外边》(饰大哥)、《家》(饰觉新)、《大榆树》(饰恶霸地主)等话剧,并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与人共同创作反映国统区学生运动的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扮演主要角色。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1951年起转入该校戏剧工作团任演员。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任苏联专家库里涅夫的助教。1956年由孙维世借调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并兼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演出过《在新事物面前》(饰薛志刚)、《尤里乌斯·伏契克》(饰日丹涅克)、《罗森堡夫妇》(饰格林格拉斯)、《小市民》(饰别斯谢苗诺夫)、《一仆二主》(饰巴达龙)等话剧。1958年调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演出过《烈火红心》(饰许国清)、《上海战歌》(饰老俞)、《关汉卿》(饰阿合马)、《智取威虎山》(饰座山雕)、《胆大妈妈》(饰牧师)等话剧。1960年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任教,其间扮演了话剧《渔人之家》中的老渔民姚  努兹)、《第二个春天》中的格尔索斯。1962年回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黄佐临的助手。曾在话剧《激流勇进》中饰演王刚(此剧参加1963年第二届华东地区话剧会演,获演出奖)、《丽人行》中饰演岛田少尉、《叶尔绍夫兄弟》中饰演普拉东等,并担任了黄佐临导演的话剧《乌云难遮月》及《一千零一天》的副导演。1976年以后导演过《第二个春天》、《让青春更美丽》、《于无声处》、《为了幸福,干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嵇启明合作)、《灵与肉》、《真情假意》(应邀为江苏省话剧团导演)、《清宫外史》(任副导演,并扮演李莲英)、《女市长》(与葛乃庆合作)等话剧。1978年应邀在上影拍摄的影片《东港谍影》中扮演外国少将,1981年在北影拍摄的影片《海囚》中扮演英国领事查理士,1983年在华文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追索》中扮演外国文物贩子,1988年在北影拍摄的影片《大侦探》中扮演外国商人鲁斯。作为话剧导演,他继承民族传统,在艺术实践中努力探索体验与表现相结合的途径。1963年后他得了“肢端肥大症”,致使面貌变得丑陋。这种病在人体骨骼,软组织增长的同时,还有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他的晚年饱受病痛折磨。1993年4月27日去世,终年66岁。
马树超,  马树超(左)与于洋[1]  1954年出生,河北人,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1976-197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1978年毕业后被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曾在近30部影视片中饰演主要和重要角色,其中主要作品有:《十五的月亮》、《峨嵋飞盗》、《苏小三》、《戴手铐的旅客》、《海囚》、《双雄会》、《婚礼》、《枪从背后打来》、《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巴陵女侠》、《青龙剑》、《天涯月正圆》、《并非白色》等。  称作“第五代电影人”的马树超先后在导演的电影《远山姐弟》获得1993年度电影“政府奖”、“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童年奖”;1994年荣获第三十一届国际亚广联大奖“京都奖”;其导演和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马本斋》获1994年度“飞天奖”一等奖,年度“五个一工程奖”。  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为国家一级导演。
你看,他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黄眉毛,身量,肤色,都像个道地的外国人吧?其实,他是中国人,而且还是汉族哩。  他父亲是河北武清人,母亲是俄国人,所以外形不少地方像白种人,但和银幕上的形象却不尽一样,例如,他头发,眉毛就都是乌黑的。  1928年,庞万灵出生在一个杂技艺人的家里,父亲年轻时即去国外演出,回国后,改行在黑龙江海拉尔一带赶马车,母亲养奶牛,生活刚能糊口。庞万灵上完初中就当了学徒,学的是汽车修理。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路局送他进哈工大进修俄文,一个穷孩子成了外事翻译。  庞万灵从小喜欢唱歌表演,土改时扭秧歌,参加《血泪仇》《白毛女》的演出,但从来没想过拍电影。1953年,他在中长路局当翻译,有好几天,都发现一个戴法兰西小帽的人暗中跟踪他,注视他,他警觉起来,让门岗扣住了这个人。不一会儿,政治部主任叫庞万灵去,一进屋,发现那个戴小帽的人也在座。主任介绍这是导演吕班,庞万灵上去握手,吕班却拉住不放,说:“很好,还有毛呐!”庞当时十分反感,把手抽了回来。一听,要他拍电影,演《英雄司机》中的苏联专家,他余怒未息,坚决不干。最后主任下了命令,才勉强去了。没想到这一去竟使他们成了忘年好友,吕班比庞万灵整整大二十岁呢!  庞万灵更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个戴法兰西小帽的人,改变了他生活的进程。一心想当个好翻译的庞万灵,从此以后,几乎成了专职的电影演员。成为银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外国人”。  也许有的观众以为演外国人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外形,动作像,最多再掌握一些西欧人,俄国人或者不同阶层外国人的习惯动作也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一个饰演外国人的演员,光会端肩,合手,或者学会英国人的绅士派头,那是不能称为好演员的。演外国人和演其他角色一样,同样要演出“这一个”。这就需要对角色有深入的理解,就同样需要生活积累,需要案头功夫。演外国人又往往只能间接体验生活,这就更需要长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除了平常需多看外国小说,外国历史,每接受一个角色,还需要做许多艰苦工作。如看文字材料,研究这些材料。有了理解,才能生动准确地塑造人物。  为什么许多摄制组竞相邀请庞万灵参加拍摄,为什么老庞能演好这么多角色,这和他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具有多方面的素养很有关系。  老庞是北京小有名气的猎手。狩猎,不仅锻炼出他灵活,健壮的体魄,也培养了他机警,决断,耐久力以及不畏艰苦的素质。  他年轻时,是中长路局代表队的田径运动员,曾夺过中长系统运动会上四百,八百,一千五百米的冠军。他还是游泳能手,各种姿势都很熟练。这使他能更得心应手地演好几位海军舰长和外国运动员。他不仅会开汽车,开摩托,还会开火车,这对他演好《英雄司机》《英雄坦克手》不无裨益。此外,他还会骑马,溜冰,滑雪,跳舞,包括宫廷舞以及踢踏舞。对一个电影演员来说,具备这些技能和素养是多么必要,有多么大的好处呵!  庞万灵还喜欢音乐和京剧,你能想到这个“外国人”是个马连良迷,自己还会哼几句老生戏吗?
李连生,男,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43年10月出生,河北省人。毕业于北影电影学校表演专业,并留任北影厂演员剧团演员。从影近40年,在数十部影视片中饰演角色,主要有《硬骨头六连》、《红色邮路》、《小二黑结婚》(饰乡文书)、《海霞》(饰陈小元)、《决裂》(饰杨志豪)、《反击》(未发行)、《甜蜜的事业》(饰田五宝)、《伤逝》(饰小东西)、《李四光》(饰杨秘书)、《神秘的大佛》(饰小和尚)、《海囚》(饰潘阿炳)、《夕照街》(饰陈先生)、《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饰翻译官)等影片以及《落榜以后》、《丁笑生》、《蔚蓝色的迪斯科》等电视剧。其中,《甜蜜的事业》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此外,他还参加过数部话剧的演出。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长春电影制片厂老电影演员。
程学钦,男,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38年10月生,湖北省人。1960年至1963年在北影电影学校表演班学习,学成留厂演员剧团。从影以来,在二十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主要有:《洪湖赤卫队》(饰号兵小刘)、《停战以后》(饰报务员)、《小兵张嘎》(饰战士小陈)、《小二黑结婚》(饰铁蛋)、《南征北战》(饰柱子)、《侦察兵》(饰小胡)、《沸腾的群山》(饰郎金奎)、《黑三角》(饰小虎)、《泪痕》(饰司机水成龙)、《神秘的大佛》(饰小吴)、《海囚》(饰吴添水)、《非常岁月》(饰四旺)、《大清炮队》(饰吴永升)、《魔力》(饰满天飞)等。此外还参加过数部话剧的演出。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王康,1992年9月15日出生于湖北荆州,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  2015年参演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由此正式出道。同年,在电影《追球》中饰演男二号张志伟。  2016年,参演舞台剧《左耳》。同年,主演网剧《开启我的数字人生》。参加东方卫视综艺《我的新衣》。  2017年王康参加安徽卫视综艺节目《家有厨神》,网络综艺《吐司联盟》。
李孟尧(1926年4月-2012年10月19日),原名李锡孟,出生于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潞灌乡李庄村。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曾在电影《红孩子》中饰演黄静波,《小兵张嘎》中饰演老村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10月19日,李孟尧因病逝世,享年86岁。
隋永清,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之养女,新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知名艺人,中国极高规格的当代收藏艺术家。作为一代具有特殊背景的艺术家,隋永清女士继承了宋庆龄女士独有的艺术品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艺术的成就和人文的品质。其独特的艺术品质、藏品之罕有,是当代中国极高规格的收藏艺术家。
袁思达(1921—2013),陕西西安人。早年就读山西太原平民中学,1936年6月参加革命,加入山西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6月转入红军宣传队,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38年3月入延安抗大(第四期),毕业后到八路军129师宣传队。1939年初,入延安鲁艺(第一期)学习,演出过话剧《老三》、活报剧《打倒汪精卫》、《锔大缸》、喜剧《梨膏楼》等。毕业后到冀鲁豫支队(后分别改名为南进纵队二支队、新四军三师第八旅)宣传队任戏剧教员。1943年,任八旅宣传队队长。演出、组织《红灯》《良民》《锁着的箱子》《李秀成之死》《李闯王》。等剧。1946年初,任吉林扶余县城乡区区长兼党委书记。同年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卫生部宣传队队长(后改名第四野战军后勤文工团,任团长)。组织、排演《牛永贵负伤》《抓壮丁》《王三宝转变》《上当》《反翻把》《火》《升官图》等剧,参拍东影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二辑。  1949年10月,组织调他任总政武警文工团团长,他自己提出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最初任译制片导演,不久喜欢表演任演员。至1956年,参拍过《钢铁战士》(敌师长)、《刘胡兰》(地主吕善卿)、《猛河的黎明》(管事王文贵)、《祝福》(阿德)等影片。1957年被打成反革命极右分子,押送到北大荒853农场2分场6队 ,当了三年“右派”队司务长。1960年调北影,文革中又被批挨打,遭受非人磨难,直到1985年才真正摘帽,前后历时28年。也许因这原因,北影期间尽演些几个镜头的小角色。参拍过《边城》长年、《孔雀公主》勐板扎国大臣、《海囚》陈烟木、《木屋》易根柱、《双雄会》张勤、《相思女子客店》钱师傅、《酸辣姻缘》王老厚、《到青山那边去》四公公、《野狼谷》半条枪、《夺虎连环计》王槐等影片。另,在《伤逝》《长征》等影片跑过龙套。
马林发,男,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30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进入文华影业公司当摄影练习生,参与过《我这一辈子》、《有一家人家》等影片的拍摄。1953年进上影厂,1955年被保送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修班进修。1957年在影片《不夜城》中担任副摄影,他独立拍摄的影片有《长虹号起义》、《追鱼》、《斗诗亭》、《红日》、《白求恩大夫》(与寇纪文合作)、《爱情啊,你姓什么》、《张衡》(与任志新合作)等影片十余部。1984年后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委员、银星假日酒店董事长、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