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演员表

导演:黄佐临
日期:2011-01-01
热度:5

本性良善者在时代浊水漩涡下的挣扎。

导演(1)
黄佐临,知名中国电影导演。1925年毕业于新学书院。1925年至192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商科,住在郊区的林溪学院。在该院的学生同乐晚会上,黄演出自编自导的独幕剧《东西》。  1929年黄佐临回到中国,在天津任新学书院名誉校长。1935年,他与夫人金韵之(丹尼)再度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院向法国著名导演米·圣丹尼学习导演。1937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  1938年,他任教于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结合教学排演《阿Q正传》。1939年抵沪,先后在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上海艺术剧团任导演。1942年,以“齐心合力,埋头苦干”为信约,与黄宗江、石挥等人创办了苦干剧团,后改为“苦干戏剧修养学院”,导演了《梁上君子》、《夜店》等话剧。  1946年秋,参加创建文华影片公司,任编导。他执导第一部影片是讽刺喜剧片《假凤虚凰》,他用浓烈的喜剧表现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盛行欺骗风气。他还将该片译成英语,制成中国第一部英语拷贝,输出国外。后又导演《夜店》、《腐蚀》等影片。1949年,黄佐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表》,该片一改以往传统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在演员的选用上,使用了非职业演员和没有名气的演员,其中还有孤儿院的孤儿,街头流浪儿,这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都可称得上是首屈一指。该片被法国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列为世界电影通史中为数不多的中国名片之一。1948年底,参加地下影剧工作者协会的筹备工作。1950年参与创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长达四十四年。  1962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写意戏剧观”,倡导创立中国当代的、民族的、科学的演剧体系。1989年,他曾写道:“我之所以主张‘写意戏剧观’,乃是根据五六十年来的舞台实践、世界戏剧界发展史的苦心钻研和以下几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而形成的:虚戈作戏,真假宜人,不像不成戏,是戏又是艺;画有三:绝像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此亦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者,此乃真画;比普通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情与理,形与神,不可分割。”  黄佐临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格鲁托夫斯基等戏剧流派介绍给中国戏剧工作者,共导演了话剧、电影百余部,并培养了大批戏剧、电影工作者。1988年,他获中国话剧研究所颁发的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
演员(13)
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原名石毓涛(1915--1957),天津市人。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话剧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他还写过话剧剧本《云南起义》,导演过《福尔摩斯》等话剧,被人们誉为\"话剧皇帝\"。1941年进入电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乱世风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挥在文华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间,他主演了12部影片,导演了3部影片,其中《我这一辈子》是他根据老舍的原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作品,此片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3年以后石挥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含冤逝世。
丹尼,本名金韵之,舞台银幕双栖明星,戏剧家黄佐临的夫人。她的女儿是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外孙是著名电影导演郑大圣。  辛亥革命后一年,金韵之(1912-1995)出生于天津的一个职员家庭(金韵之,或写成“金润之”、“金润芝”)。据黄蜀芹介绍,金韵之的祖上为安徽婺源(现属江西)的茶商,很早就到了天津。其父金俊轩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花旗银行天津分行襄理。虽然任职于“外企”高管,但“他只穿长衫,未穿过西服。他一生勤恳而谨慎,做了多年襄理后再也不愿升为经理,便自动退休,当时还不足六十岁。”金韵之的母亲洪静娥祖籍苏州,因裹过小脚,极少出席天津租界里的社交活动。  金韵之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中、北平燕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法国著名导演米歇尔·圣丹尼创办的伦敦戏剧学馆。据黄蜀芹介绍,“为了答谢恩师,母亲后来取艺名丹尼。她是班里唯一的亚洲学生。”
1942年,在上海加入艺光剧团和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年后,在文华影业公司出演《母与子》,《小城之春》等影片。此后他相继在《夜店》,《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获得成功。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译制片演员,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还分别在湖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导演。1921年8月生于浙江省崇德县。1941年进上海天风剧社当演员,以后在上海艺术剧团、天津银星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等当演员。1950年进上海文化影片公司后到联合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当副导演、导演。他从事表、导演艺术事业四十多年。他曾多年担任黄佐临拍片时的副导演。他先后执导和联导的影片有:《老李师父》、《刘介梅》、《雪青马》、《武松》、《怎么谈不拢》、《小保管上任》等。他与杨小仲联合执导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宏霞,生于1931年11月,河北省饶阳县人,上海电影制片厂二级演员。1944年毕业于北平影艺学院,涉足话剧表演、电影、电视、译制片等多种表演领域,是个多面手的演员。1944年从事表演艺术,共拍了43部电影,主演4部: 《羊城暗哨》 (1986年被选为上影厂10部优秀影片之一,本人被提名为观众喜爱的女主角候选人), 《小康人家》 、《谁是被抛弃的人》、《春催桃李》。在16部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如《自由天地》 、《我这一辈子》、《聂耳》、《摩雅傣》、《七月流火》、《泉水叮咚》等,参加话剧演出共40多个剧目,其中扮演女主角近20个,参加过5部电视剧的拍摄并执导了其中的两部。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出生于书香门第,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能拉会唱。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身舞台。从1944年起,先后在新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等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人》、《名优之死》、《文天祥》、《林冲》、《俄罗斯问题》等剧的演出。1947年进文华影片公司,在《假凤虚凰》中饰演5号理发员,后又参加了《夜店》、《艳阳天》、《哀乐中年》、《腐蚀》、《我这...
茂路,男,北京人, 中国电影演员,1914年4月22生。中学肄业后在津浦、湘桂铁路工作。茂路因病于1999年3月21日逝世。主要作品有演出《红楼梦》、《秋海棠》等话剧。
田振东 ,男,总参通信部司令部原顾问(正军职)。
何剑飞,影视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有《秋翁遇仙记》《鲁班的传说》《草木皆兵》等。
苏芸(1929--2007)上海人。1943年入上海苦干剧团任演员。1946年任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演员,拍摄过《假凤虚凰》、《太太万岁》、《迎春曲》、《万象回春》、《腐蚀》等影片。1952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9年调湖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61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过《独立大队》、《三进山城》、《金光大道》等影片。退休后定居广州。  电影作品:  1947:《假凤虚凰》(文华)饰秀华;《太太万岁》(文华)饰马琳琳;《迎春曲》(大业)饰二姨太;《浮生六记》(实电)饰王氏;《风月恩仇》(万方)饰小娟;《舐犊情深》(“中电”一厂)饰黑牡丹。  1948:《万象回春》(中制)饰小玉兰;《无语问苍天》(大地)饰奶妈;《血溅姊妹花》(五华)饰陈妈;《子夜歌》(大风)饰周太太。  1949:《饿人行》(嘉年)饰殷太太。  1950:《腐蚀》(文华)饰舜英;《太平春》(文华)饰姨太太。  1951:《有一家人家》(文华)饰嬷嬷;《姊姊妹妹站起来》(文华)饰月仙;《太阳照亮了红石沟》(文华)饰四太太。  1956:《谁是凶手》(上影)饰云卿婆娘。  1964:《独立大队》(长影)饰地主婆。  1963:《满意不满意》(长影)饰刘太太。  1965:《三进山城》(长影)饰王太太。  1975:《金光大道》(上集,长影)饰冯少怀妻。  1976:《金光大道》(中集,长影)饰冯少怀妻。  1980:《花开花落》(长影)饰刘三妻。  1993:《高朋满座》(长影)饰薛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