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年演员表

导演:董克娜
日期:1975-01-01
热度:2

一九四三年,我游击队在密林中救了被日寇打伤的孤儿小松,指导员把他送到郑大娘家养伤。当孩子知道救他的是八路军游击队时,坚决要求参军为父母报仇。参军后,在指导员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迅速在长,不但完成了取情报的任务,还亲手打死了杀害他父母的黑田。战斗胜利后,他又随队出发去迎接更大的胜利。

导演(1)
董克娜(1930年12月15日—2016年3月22日),原名董文娟,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中国内地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1951年,参演剧情电影《女司机》。1958年,担任剧情电影《悬崖》的助理导演。1960年,与李秉忠联合执导戏曲电影《红花遍地开》。1962年,独立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1966年,与成荫联合执导剧情电影《女飞行员》。1975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烽火少年》上映。1980年,执导爱情电影《第二次握手》。1984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明姑娘》上映,该片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85年,执导剧情电影《相思女子客店》,该片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1988年,执导的剧情电影《黄土坡的婆姨们》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1992年,执导剧情电影《女皇陵下的风流娘们儿》。2016年3月22日,董克娜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演员(21)
出生在草原上的马精武幼年跟随父亲四方云游,直到上中学,父亲才把他送到乌鲁木齐。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首次招收表演本科班,马精武南下上海考场,通过苏联专家严格的考试,脱颖而出。1960年,马精武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并先后在影片《风从东方来》、《艳阳天》和《金光大道》中饰演角色。1981年导演影片《端盘子的姑娘》、《被跟踪的少女》等。1986年后编导电视连续剧《西厢记》、《马周艳遇》等。近年主演电影《七剑》和《夜宴》饱受关注。  他在教学之余,还积极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曾在多部故事片中担任主要角色。例如:60年代中苏第一部合拍故事片《风从东方来》、以及《停战以后》、《穿山巨龙》;70年代的《艳阳天》、《烽火少年》、《金光大道》、《火娃》; 80年代的《叛国者》、《我、你、他……》、《行窃大师》、《大惊小怪》;90年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悲喜人生》、《铸剑》、《青蛇》、《天国逆子》、《太阳有耳》、《古城童话》、《走进澳门》等。  担任导演的故事片有:《笑比哭好》、《端盘子的姑娘》、《我、你、他……》、《好女婿》、《欢乐常在》、《被跟踪的少女》、《故乡的旋律》等。  他除了在故事片中的创作之外,还参与了上百集电视剧的创作,并在其中担任主演、编剧、导演、艺术指导等。
宋戈,1932年6月出生,河北涿州人。幼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当过照相馆学徒。1949年参军,在一野战斗剧社文工团任演员兼合唱队指挥。第一次演戏是在《刘胡兰》中扮演一名八路军战士。1951年,随剧社并入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演员。1953年演出歌剧《福林》(扮演一个藏民),获西南军区文艺会演表演奖。1955年复员,翌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在《青松岭》(演一个扛梨筐群众),《阿Q正传》(县官),《桃花扇》(马士英),《结婚进行曲》(费父),《英雄列车》(采购员),《一仆二主》(博士),《小镇风情》(主编)等七十多出戏中塑造过一百多个艺术形象。创作话剧剧本《春风杨柳》、《仇恨的火焰》、《英雄列车》和电影文学剧本《瞬间》等,均获公演。  60年代开始,宋戈涉足影坛。1962年在《昆仑山上一棵草》里扮演汽车司机小姜。1974年在《烽火少年》里扮演老炊事员,后又在《锁龙湖》里扮演赵连哈。80年代后,有《点燃朝霞的人》中的万金贵、《被控告的人》中的港商、《魔力》中的胡梦龙、《情漫黄山》中的陆翰源、《商界》中的魏仲良、《情惑》中的教授、《决战之后》中的王耀武、《别墅灾星》中的安纪德、《刺客新传》中的米公公等角色。还参拍过《我的爸爸》、《超级“守门员”》、《冻土带》、《荀慧生》、《风流唐伯虎》、《谍影》、《喂,菲亚特》等多部电视剧。
于绍康原籍辽宁大连,生于沈阳。1944年毕业于留日预备学校文科。1949年入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任演员。1956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 演员。曾在《激战前夜》、《黑山阻 击战》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被 错划为右派分子,脱离影坛,下放北 大荒农场做农工。1960年参加话剧《 北大荒人》剧本创作。1961年主演影 片《北大荒人》。同年入北京电影制 片厂。后相继在《小兵张嘎》、《小 二黑结婚》、《大河奔流》、《一盘 没有下完的棋》、《夜行货车》等近 二十部影片中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演出影片  1956:激战前夜 1957:水 黑山阻击战 1961:北大荒人 1963:小兵张嘎 1964:小二黑结婚 1965:红石钟声1973:侦察兵1975:海霞烽火少年 1976:牛角石 海上明珠 丁龙镇 1978:大河奔流 幽灵 1979:喜盈门1980:三个失踪的人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3:夕照街1984:北国红豆1985:夜行货车 1986:失信的村庄1987:望春风京都球侠1988:他选择谋杀 山魂霹雳1990:别哭,妈妈1991:天出血1993:大海风。
麦小琴,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84班。麦小琴上了电影学院后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初曾出演的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后在史蜀君导演的电影《燃烧的婚纱》中饰演女一号苏灿云;《两宫皇太后》饰演嘉顺皇后。90年代初麦小琴和姐姐麦文燕远走异国他乡的美国。1999年末在美国参加了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与演员吕丽萍的婚礼。
陈立中,1916年出生,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陈青竹。生于河北深泽。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学校的话剧演出。1938年加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解放前夕,年仅三十岁的她就开始扮演老中年妇女的形象。1956年扮演总政文化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李大娘,获演员一等奖。之后又在同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这一形象。1958年转业任安徽话剧团团长。
闪增宏,男,回族。198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现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
演艺生涯:  安震江是一位以饰演反面人物见长的电影演员。1928年10月生于北京昌平县沙河镇上东廓村的一个家庭。六岁时,他离开乡村来到北京。那时,这些家庭都望子成龙,安震江家当然也不例外。在他不满八岁时,便被家里送到崇文门外的一家私塾学堂读书。1942年,安震江毕业于北平私立德新小学。随后,他在北平市立九中、北平汇文中学、北平私立辅仁大学附中度过中学时代。  安震江天性活泼,自小爱说好动,在读小学时便接触到电影和话剧,井对...
邵华(1919---1991年),祖籍浙江定海,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37年高中毕业,到上海环球打字所工作,业余演戏。1938年正式从艺,加入唐槐秋领导的上海中国旅行剧团。1947年任上海沪剧团、越剧团导演。至解放前,演出过近80部话剧。主要有《水仙花》(饰陶宪甫)、《洪宣娇》(杨秀清)、《阿Q正传》(假洋鬼子)、《林冲夜奔》(高俅)、《绿窗红泪》、《岳飞》等,其中《日出》、《雷雨》、《原野》三剧中的男性角色,除去周冲、福生、小顺子之外,几乎全都演过。还在天一、国华等影片公司参拍过《洪宣娇》(杨秀清)、《美艳亲王》(舅舅莫昌盛)、《马路英雄》、《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影片。在上海沪剧团、越剧团期间,改编、导演过《妇女心》、《白毛女》、《九伴衣》等剧目。  1949年12月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1950年到1964年,在剧院35个剧目中,塑造了27个神采各异的角色。主要有《西望长安》(栗晚成)、《钦差大臣》(勃布钦斯基)、《尤利乌斯·伏契克》(纳粹军法官)、《伽里略传》(大主教)、《法西斯细菌》(秦正谊)、《抓壮丁》(姜国富)、《家》(五老爷)、《上海屋檐下》(黄父)、《红色风暴》(领事顾弗、魏老太爷)、《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拍卖人)、《沙恭达罗》(小丑摩达威耶)以及《保尔柯察金》、《屈原》、《记忆犹新》、《杜鹃山》、《霓虹灯下的哨兵》、《远方青年》等等。从1976年到1985年退休,他又塑造过《曙光》(地主刘雨霁、国军旅长副官)、《东进东进》(欧阳紫石)、《猜一猜淮来吃晚餐》(瑞恩主教)、《红鼻子》(董事长彭孝柏)、《金子》(赵父)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其中重演版话剧《上海屋檐下》获1983年文化部表演一等奖。  一生演出话剧120多部,绝大部分是配角,以细致刻划人物而著称,被人称为廿演配角的艺术家。解放后,参拍影片主要有《黄花岭》富农宋福山、《林家铺子》钱猢狲、《青春之歌》魏老三、《抓壮丁》佃农姜国富、《南征北战》敌李军长、《烽火少年》椎木、《二泉映月》钟师傅、《孔雀公主》巫师、《远离人群的地方》教授杨泽泗、《金鞋》白眉毛老汉等。电视剧主要有《四世同堂》祁老人、《家、春、秋》高老太爷、《团圆恨》杜知府、《红红的雨花石》车夫等。其中《四世同堂》和《家春秋》众口皆碑,是其影视代表作。
方辉,男,1928年9月出生于辽宁沈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名方城。1949年入华北大学戏剧系学习。同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自1958年在《英雄虎胆》中饰演土匪司令李汉光起,以擅演反派角色而为人注目。   参加拍摄的影片有《无名岛》、《粮食》、《停战以后》、《泪痕》等。(详细资料)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1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1941年在伪满映画协会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而且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张桂兰(1934年9月—2001年7月7日)女,辽宁省金县人。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组任配音演员。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员专修班学习,毕业后曾在《生活的浪花》、《红日》、《伤疤的故事》等影片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1963年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解说组副组长。1973年调北影任译制片导演。1982年任童影厂导演室副组长。40余年来为200多部中外影片、电视片和广播剧主角配音,其中有两三岁的幼儿、男女少年、中青年乃至老年妇女。《埃及艳后》中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海霞》中的小海霞、《刘三姐》中的刘三姐、《五朵金花》中的金花,都是她的配音作品。1985年为电视连续剧《父女之间》女主角查里多配音,获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1986年为电视连续剧《阿信》主角少年、青年、中年阿信配音,获第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配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