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放牛班快乐颂
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继处女作《放牛班的春天》之后再次演绎合唱团的故事, 怀旧的情绪,热情洋溢的人物,竖立起了一座法式平民电影的丰碑,甫一上映,再创票房佳绩。   本片发生的背景为1935年至1937年的法国。当时正是法国“人民前线”(popular front)运动高峰时期,法国国际工会(SFIO)第一次带领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的合法政权。在一批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的领导下,当时的法国社会上上下下开始了一系列的工人权益斗争运动。劳资关系变得空前的紧张。在普遍的罢工和呼吁改革的压力下,许多工人确实得到了福利及待遇的提高。但是,在很多地方,工人的待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因为工厂的倒闭以及当时的经济大萧条而陷入了更加艰苦的境地。   本片的主人公剧院舞台经理辟谷(杰拉尔·朱诺饰演)便是深受打击的一位。而祸不单行的是他的老婆也在这个时候背叛了他,跟着别的男人跑了,只留他和儿子相依为命。谁知,儿子因为上街拉手风琴卖艺,自己指控无抚养能力,儿子也因此被行政机关强制带走。同时,辟谷所在的剧院也被当地的官员查封,他彻底的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若是辟谷在这个时候选择一死了之故事也就没什么说的了,戏剧性的是他在遭受打击之后并没有选择就此沉沦,相反他重新鼓舞了斗志,并且想要自己组织一场戏剧演出以此来振奋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找来了同样已经失业的古怪的歌舞男杰克·杰克特和理想主义的革命青年埃米尔。随后他们开始自己动手修缮了破败的剧院,组织了一群失业青年来共同加入他们。并且还意外的找到了色艺俱佳的女演员杜丝。所有参加这场演出的人都没有收到任何的报酬,可是大家的热情同样十分高涨。因为这场演出,让许多人的生命中重新有了希望。
2014
玛丽和修女
如果生命的风景注定漆黑一片 让我们牵著彼此的手勇敢迈步向前。天生看不到、听不见也无法言语的玛莉,从小举动如野兽般粗暴,十四年来父母无能为力,连专收聋哑的修道院都拒她于门外。善良的玛格丽特修女独排众议收留玛莉,日复一日地细心教导玛莉手语,伴她走出寂静与黑暗的灵魂牢笼。两人间的羁绊日益加深,修女的身体健康却突然恶化,在剩馀不多的日子裡,她必须教导玛莉人生的最后一堂课。 改编自真人真事,描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郊区一家专门收容聋哑女孩的拉内修道院所传颂的奇蹟故事。坎城导演尚皮耶亚莫斯,为了寻找电影灵感四处走访,得知这段传奇故事感动不已,决定将它改编电影。天生听不到也看不见的玛莉贺旦,以顽强的生命力对抗先天条件的不足,际遇犹如法版「海伦凯勒」,比《走出寂静》(Beyond Silence)与《听见天堂》(Red Like the Sky)更励志感人。 法国凯萨奖影后伊莎贝卡蕾继《爱情的完美配方》(Romantics Anonymous)再度与导演合作,一甩过去法国浪漫女人的形象,穿上修女袍演出不畏生死的坚强女性玛格丽特。而主角玛莉贺旦则是从失聪机构海选找到爱莉亚娜芮娃,以素人之姿挑战失聪、失明及失语的角色,与经验老道的影后对戏,展现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惊豔演出,完美诠释这段美丽缺陷的真实人生,获得法国凯撒奖最具潜力女演员提名,成为该奖首位提名的听障演员。 导演细腻刻划角色之间的成长蜕变,以时间的匮乏当作经度,把生死学的衡量当作纬度,诱发整部电影的情感逐渐昇华,剧情潜移默化地把学习进步的细节层层堆高,将剧情前半段隐忍的情感一次在结局爆发,除了细腻描写两大主角之间的师生情,也在最后用生死之间複杂难懂的课题留给观众映后自行思考体悟,强化了整部电影成为更加激励人心的故事。本片选在卢卡诺影展著名的露天广场首次亮相,受到万人催泪感动推荐,经过评选获得卢卡诺影展广场之夜单元特别奖殊荣。而国际权威媒体更是佳评如潮,〈好莱坞报导〉(Hollywood Reporter)盛讚:「情感完美觉察,赚人热泪。」〈综艺报〉(Variety)同样给予极大的好评:「真切、深情而饱满的法式浪漫」,而〈银幕〉(Screen)杂志更预言此片将会是一部撼动人心的经典之作,成为世界各个奖项的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