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侦察记演员表

导演:汤晓丹
日期:1954-01-01
热度:2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后,神速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积极准备横渡长江,南下解放全中国。...

导演(1)
汤晓丹1929年到上海,结识田汉,沈西苓等戏剧电影界的重要人物。同时迷上电影,经常在电影院一呆就是一整天。1931年,经沈西苓介绍,他进入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2年,在拍摄电影《白金龙》时,导演生病,汤晓丹就顶替做导演工作,影片完成后大获成功。汤晓丹也随即开始了其导演工作,拍摄了影片《飞絮》,《飘零》。1934年起,他赴香港拍片,作品有《翻天覆地》,《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拍摄了反映国民党黑暗政治的《天堂春梦》。建国...
演员(21)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2007年12月28日上午8点59分,因心脏病突发,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社的演出,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  1941年燕京大学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并加入北平艺术馆。翌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孙道临仍扮演三弟,从此登上银幕。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银幕形象。曾为《王子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解说的影片《鲁迅传》。  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中分别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了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的电影《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齐衡原名齐梦非,原籍山东招远,1912年生于辽宁沈阳,著名电影演员。  幼年时期,生活在日军统治之下,不堪忍受屈辱。在中学读书时,因日本学生每每嘲弄侮辱中国学生,校方却从中加以袒护,他不堪忍受屈辱,愤而退学。  九一八事变后,考入上海大夏大学。越一年,因经济窘迫而辍学,旋觅得家庭教师一职,勉为糊口。后加入上海中国艺术供应社和济南山东省剧团任演员,参加了《父归》、《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义的演出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后方,先后在西安、成都等地\"旅行\"剧团、\"中电\"剧团担任基本演员,宣传抗日救亡,并在《金小玉》、《结婚进行曲》、《寄生草》、《雷雨》、《日出》等话剧中饰演重要角色。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中电三厂赴北平。1946年11月,他参加了沈浮编导的影片《圣城记》的拍摄,这是他走上电影生涯的开始。而后,他又在影片《白山黑水血溅红》和《大团圆》中饰演重要角色。 1948年,在影片《万家灯火》中饰演贸易公司经理钱剑如。他没有从外形上来加以丑化,而是着眼于揭露其灵魂的卑鄙,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  解放初期,他加入南京文工团,热情地参加了大型话剧《李闯王》的演出,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在《团结起来到明天》、《胜利重逢》、《渡江侦察记》、《为了和平》、《秋翁遇仙记》、《钢铁世家》、《金沙江畔》、《燎原》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角色。他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的老侦察员吴老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最后英勇地献出自己生命的动人形象。  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齐衡对自己演戏的要求,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他不事浮华,力戒造作,为追求形似和神似的统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于1972年去世。
在《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南岛风云》、《老兵新传》、《51号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余部电影中饰重要角色,并在话剧《家》中扮演主要角色。执导、与别人联合执导了《大庆战歌》(大型艺术性纪录片)、《火红的年代》、《三定桩》、《石油盛开大庆花》(大型艺术性纪录片)、《白莲花》等影片。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摄影家协会会员、顾问。 孙永平于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岁。
康泰,中国电影演员。1944年于北京第四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影艺学院。1945年入华北电影公司。抗战胜利后在北京业余剧社和戏剧宣传队三十队任演员。1947年起任上海国泰影业公司演员,曾主演《玫瑰多刺》等影片。  1952年后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这时候,他步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段。1954年在《渡江侦察记》中扮演侦察员周长喜。在体验生活中,深入海岛连队,摸爬滚打,观察体验,使其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以后相继参加了《李时珍》、《凤凰之歌》、《海魂》、《钢人铁马》、《小康人家》等影片的拍摄。  1959年,他在影片《青春之歌》中饰演革命青年卢嘉川的形象,他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分析情节,人物发生的时代特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加以细致的研究,真可谓将角色内心与外在研究了一个透彻,把握准人物性格特征的基调,从而使这个进步学生运动领导者的形象跃然于银幕。影片上映后,深得观众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60年代他先后参加了《摩雅傣》、《红日》等影片的拍摄,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不同人物形象。在《红日》中出任的团政委很好表达了银幕儒将风彩。  70年代在《第二个春天》、《江水滔滔》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79年主演影片《苦难的心》(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1年主演影片《第二次握手》。1982年在《特殊身份的警察》中饰演李渊风。曾于1980年获得第二届电影小百花奖优秀男主角奖。  康泰为人随和多才多艺,他除拍摄电影外,因其嗓子宏亮,音色浑厚,曾为《伊万雷帝》、《解放》、《罗马大战》等译制片配音。他还擅长歌唱,经常参加演出,备受群众欢迎。  康泰在1985年1月21日在广州拍完影片《公寓》最后一个镜头,于次日凌晨心脏病突发,猝然去世,享年55岁。
中叔皇 (1925年7月14日-2005年8月25日) ,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演员、导演。代表作独立大队,渡江侦察记,兵临城下
生于1931年6月,山东人,1946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她曾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塑造了刘四姐,而荣获1949年-1955年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一枚、影片获一等奖。她拍摄的影片还有《金银滩》(扮演看茂)、《闽江桔子红》(饰李银花)、《不夜城》(饰沈银娣)、《钢人铁马》(饰张小妹)、《春苗》(饰阿芳嫂)、《第二个春天》(饰钱玉瑾)、《飞来的女婿》(饰小兰娘)、《清水湾淡水湾》(饰宁大婶)、《波斯猫在行动》(饰柳嫂)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42年,在上海加入艺光剧团和苦干剧团任演员。1947年后,在文华影业公司出演《母与子》,《小城之春》等影片。此后他相继在《夜店》,《我这一辈子》,《关连长》等一系列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获得成功。建国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译制片演员,曾获得翻译片最高奖金。此后,他还分别在湖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其出演的重要影片有:《渡江侦察记》,《女篮五号》,《南海的早晨》等。
原名陈致通,上海人。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上影集团著名演员。陈述以《渡江侦察记》扮演敌情报处处长这一角色而扬名影坛,他的表演不仅生动的揭示了这些人物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反动本质,而且表演得真实可信,此外,他还尝试喜剧表演,在《球迷》、《老兵新传》中都有诙谐幽默的表演。 ...
王钧,男,汉族,1971年10月生,甘肃武都人。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甘肃省定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石灵(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员。幼时曾随堂兄石挥活跃于舞台。1940年于天津商业中学毕业,后当过商店学徒、电话局练习生。1944年在北平华北电影公司拍摄影片。后在职业话剧团任演员。1948年在上海参加文华影业公司,在影片《表》、《腐蚀》、《我这一辈子》中饰演角色。
郑敏,1914年2月出生,别名厚崑,回族,江苏南京人。1935年从艺,参加话剧演出。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后转到重庆,相继入上海影人剧团、中电剧团、中青剧社任演员。  1980年1月23日,病逝于上海。
马骥从影60多年,曾在《夜深沉》、《渡江侦察记》、《今天我休息》、《李双双》、《女理发师》、《北国江南》和《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扮演角色。虽屡与周璇、张瑞芳、王丹凤、秦怡、孙道临、仲星火、谢芳等大牌明星合作,但因多饰配角,常是一晃而过。所以,马骥自谦是“一个被人遗忘的演员”。  马骥其实是资深好演员,拿《今天我休息》说,她饰演的风风火火、热心为媒的派出所所长爱人姚美贞大姐,把她在喜剧方面的表演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倍感亲切。  《今天我休息》的续集《今天我离休》中马骥仍演姚大姐,那年她78岁,已多年不演重要角色,此番要扮作六十出头之人,她有些畏难。导演江平陪她先去把满头白发染黑,再烫时髦阿婆发型,她对着镜子乐得开怀,兴奋之下几天睡不好觉。一激动,下楼时不慎一跤,手臂骨折。她急得哭了,快八十的人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江平心里也急,但仍安慰她,并请服装师为她选择了一件长袖衫遮住手臂上绑的石膏。有一场与马天民争执的戏,很多人为马骥要说大段台词捏一把汗。岂料实拍时,老太太表现惊人,把一张纸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且情绪饱满,一气呵成,令人叹服。谁知,她入戏太深,一巴掌拍在墙上,疼得她钻心满头是汗,衣服湿透,半天都没缓过劲来。江平劝她赶紧休息,她却急切地问:“江平老师,戏可以吗?”  马骥总把导演通称为“老师”,而不论其年龄和资历。正因为这种谦逊,使她在《今天我离休》中表演到位,节奏准确,人物塑造相当可爱,和《今天我休息》中姚大姐的个性一脉相连。
李季,1990年5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2015年参演年代热血励志剧《偏偏喜欢你》);2015年出演民国爱情剧《锦绣缘华丽冒险》;2016年主演民国玄幻惊悚电影《阴阳画师》;2017年参演年代情感剧《万水千山总是情》,同年参演都市情感剧《彼岸花》,随后主演玄幻古装剧《玄门大师》;
1997年《十七岁不哭》 17岁,刚刚考入艺术学院的李晨,还没有开始系统的表演学习,便经过数千人的竞争,主演了《十七岁不哭》。当年,这部电视剧一播出,就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本色朴实的演出,引起了众多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共鸣。时至今日,帅帅酷酷的“简宁”形象仍停留在如今已长大成人的影迷心中,成为青春岁月回忆中的一抹靓丽。  1998年《刑警本色》 剧中,李晨饰演一位引领剧情纵深发展的线索人物(梅英),这是一个情感复杂、内心矛盾冲突强烈的角色。当姐姐因他身故后,在悔恨与愧疚中他洗心革面,成为警方线人。并为最终摧毁犯罪集团付出年轻的生命。该剧集合了王志文、李幼斌、刘威等众多实力演员倾力演出,这也为李晨的演技成熟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十三格格》 《十三格格》是孙树培继执导《还珠格格》后的又一部力作。由李晨与李小璐共同主演。憨厚帅气、文武双全但却传统古板的七贝勒与娇俏可人、精灵古怪,有着西洋思想的十三格格之间的不断磨擦引出一连串啼笑皆非、洋相百出的故事。该剧深受青少年们的喜爱,已成为各地电视台每年寒、暑期必播电视剧。  2004年《危情24小时》 该剧由华谊公司投资拍摄,专为当红小生任泉与李晨量身定做。剧中李晨首次饰演一位精明干练、经验丰富的反恐特警,在暗战丛生、环环相扣的剧情中与 “任泉”并肩作战,该剧在各地收视率一路飘红,也使得广大观众见识到李晨对角色的塑造及把握功力增强。  2005年《一针见血》 这是一部折射现实生活的题材剧,李晨将社会底层小人物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生活的迷茫无奈及对现实不公的反抗都演绎得丝丝入扣、真切传神。该剧集合了刘烨、左小青、李晨等一批当红青年演员。  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饰吴哲 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将爱干净、俊朗、文质彬彬等特点进行了适度的夸张,把人物形象表现到了极致。
李农,男,原名李志农,原籍上海,1924年生于北京一个铁路职工家庭。李农从小跟着父亲到过北京、上海等很多大地方,最远到过越南谅山。李农喜爱戏剧和电影,1940年代中期结识著名演员冯喆,由冯喆介绍和推荐开始参加业余话剧演出。1948年起在上海“西北”、“群星”、“华侨”等影片公司任场记。1949年11月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过《大地重光》、《渡江侦察记》、《天罗地网》、《水乡的春天》、《母亲》、《林冲》、《红日》、《大刀记》、《珊瑚岛上的死光》、《楚天风云》、《风流千古》、《绑票》等影片及电视剧《上海屋檐下》。他多是饰演一些憨厚朴实的老年人,从影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甘当“绿叶”。还参加了《米丘林》、《游侠传》、《森林旅行者》、《勇敢的人》、《列宁在1918》、《伟大的曙光》、《作曲家莫索尔斯基》、《彼得大帝》、《一寸土》、《钦差大臣》、《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丘克与盖克》、 《海之歌》、《真实情况》等译制片配音。尤其是《列宁在1918》中为瓦西里配音,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他与李纬、李志舆被称为上海影坛”李氏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