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演员表

导演:郭维,赵维
日期:1955-01-01
热度:3

1945年5月,见习小八路董存瑞(张良)和同村好友郅振标(杨启天)要求像其它青年一样参军抗日,因年龄太小被赵连长(张莹)拒绝,两人尤其董存瑞很不服气,却也无可奈何。一次反“扫荡”中,区党委书记王平不幸牺牲,临死之际,他托付董存瑞替他上交最后一次党费,董存瑞和郅振标代王平完成心愿时,也如愿成了八路军的一员。经历抗日战争、内战的枪火洗礼,董存瑞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已成为共产党员的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在执行任务的紧要关头,董存瑞为减少战友伤亡,做出震撼后人的举动,成为英雄。

导演(2)
赵维,《原上草》 饰萨日娜 导演:于人《塞上情仇》 饰花花 导演:于人。电视作品《捍卫者》 饰:女报务员 导演:汪涛
演员(15)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人物关系有错误6400433已反馈有错误5175668已反馈纠错关闭纠错中文名张良
杨启天,1931年出生,江苏常州人。 出身书香门弟的杨启天,少年时代就喜欢戏剧、在苏州教会学校上学时,常跑到上海看剧黄佐临、丹尼等戏剧家的作品深深感染了他。
中国电影演员。生于辽宁开源。1945年起在解放军辽西军区文工团任演员。1949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光芒万丈》(1950)、《赵一曼》(1950),《革命姻缘》中扮演角色。1952年在影片《六号门》中演工人李俊华。随后接连拍摄了《沙家店粮站》(1954)、《董存瑞》(1955)、《平原游击队》(1955)等影片。其中因在《董存瑞》中扮演赵连长于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同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
周凋(1908,4---1956,1)辽宁昌图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成年后在沈阳当英语教员。1938年5月考入“满映”第三期演员训练所,还未毕业,就参加拍片。他先后参加拍摄了《蜜月快车》、《田园春光》、《冤魂复仇》、《慈母泪》、《烟鬼》、《黎明曙光》、《情海航程》等影片,大多饰演配角,1940年在《现代日本》中开始饰演主角。此后拍摄了《患难交响曲》、《家》、《王麻子膏药》、《雪夜》、《夜未明》、《黄河》、《豹子头林冲》、《黑脸贼》、《一顺百顺》、《碧血艳影》、《求婚启事》、《燕青与李师师》、《夜袭风》、《一代婚潮》等影片。他戏路较宽,是“满映”重要男演员之一。“满映”垮台后,1946年7月参加了金山领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制”),拍摄了影片《松花江上》。1948年夏随金山迁往北平,拍摄了《哈尔滨之夜》、《碧血千秋》等影片。北平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拍摄了《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龙须沟》、《一贯害人道》、《六号门》、《赵小兰》、《沙家店粮站》、《董存瑞》、《怒海轻骑》等影片。1956年1月因病去世,在“满映”有影响的演员中,他是去世最早的一位。
张莺是上影著名演员李纬之妻,1926年生于北京。43年,在北京“觉生女子中学”读书,考入“四一剧社”,参加《家》等话剧演出。44年,在重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当播音员,48年进入“西北电影公司”,在何非光导演的《人兽之间》中首登银幕,之后入国泰影业等公司,拍摄《妇女春秋》、《再生凤凰》、《生命交响曲》、《中朝儿女》等影片,均担任主要角色。  53年进入上影厂。由于气质洋气,与新中国银幕所要求的“工农兵”形象相距甚远,只是在《天罗地网》、《护士日记》、《雾海夜航》等屈指可数的影片中,出演了戏份很少的小配角。在徐昌霖编导的喜剧片《球迷》中,与铁牛、陈述等算是联合主演。但这与当初在银幕上领衔主演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银幕上,张莺、李纬夫妇共有五次同片演出。1950年,李纬与张莺同在“国泰”参加《生命交响曲》的拍摄。1951年在“上海合作影业公司”的《只不过是爱情》一片中,又一起主演。这部影片实际上是根据波兰一位女作家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仅仅把故事和人物“中国化”罢了。说的是一对有情感瓜葛的男女青年,在抗美援朝的形势之下,抛弃儿女情长,保家卫国这么一个故事。张莺扮演女护士郑素芳,李纬则扮演郑素芳的未婚夫。通过这部影片拍摄,李纬和张莺确定了恋爱关系。57年两人同上了两部影片——《雾海夜航》和《护士日记》,80年代在《蓝色档案》中又有合作。  80年代初,张莺当起了电视剧制片人。遇到合适角色,会过一把“戏瘾”。除了电影《金钱梦》、《笔中情》、《大丈夫的私房钱》、《金色的指甲》等客串一下,还相继在《月朦胧,鸟朦胧》、《蜜月从现在开始》、《金狮号迷雾》、《思乡曲》、《杏林春雨》、《香港来了舅舅》、《喜上眉梢》等电视剧中出镜,并担任了这些电视剧的“制片”。成功参与策划当年广有影响的《今天我休息》的续篇《今天我离休》的拍摄。
王枫,男,1931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1987年曾经担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88年辞去台长职务。建国后曾于1953年去捷克学习,195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北京广播录音器材厂、全国彩电会战办公室等单位从事技术及领导工作,曾一度进党校、援阿尔巴利亚专家组学习、工作,并完成了尼克松、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的电视采访转播任务。1973年从欧洲五国考察归来便调入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主管技术工作,1976年担任副台长,1982年担任台长,1983年担任彩电中心的工程总工艺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是中共十三大代表。
陈光廷,生于1932年,哈尔滨人。1950年考入东影译制厂,先后为《列宁在十月》、《勇敢的米哈伊》、《春香传》、《女奴》等600多部影片配音,并在《董存瑞》、《新局长到来之前》、《第三个被谋杀者》中饰演角色。还参加了多台话剧的演出。2010年9月25日在长春病逝,享年78岁。
张辉,1932年生,电影导演、演员。河北乐亭人。1945年入乐亭县抗日中学。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宣传队员、文工团演员。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戏剧队演员。1952年就读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表演专业。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历任演员、副导演、导演。曾在《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中饰演角色。执导的故事片有《元帅与士兵》、《不该发生的故事》、《狼犬历险记》等。其中《不该发生的故事》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
刘世龙,1930年生于安徽省萧县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在1938年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姐姐刘子也随父参加革命。母亲主持农村妇救会,刘世龙家一度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   1939年9月任新四师九旅独立团文化干事,1941年,刘世龙成为萧宿铜总队宣传队队员,成为骨干,1946年任二野七纵19旅宣传队豫皖苏军区文工团任戏剧队队长,1947年,刘世龙被编到7纵队19旅56团,进军大别山,后又被编入2野16军48师文工团,随军进军大西南。时任文工队长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