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黎明演员表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日期:1972-10-11
热度:3

阿伦狄龙今趟“改邪归正”,首次饰演执法者警探高文,为了捣破毒品交易,查案至海边一个宁静小镇,邂逅上美艳的嘉菲。可惜俊男美女的故事并不是快乐的保证,因为美人儿原来是贩卖头子兼老友的情妇。两位好友一黑一白,爱上同一个女人,面对友情和爱情,该如何抉择?梅维尔的简约主义在本片尽情发挥,精要的对白、短促的场景、极少量的配乐,甚至连阿伦狄龙的演出也比其他电影更为内敛。开首一场械劫案,冷冽得来逼力甚强,借风借雨,营造气氛,场面调度之精致,绝非一般的类型片所及。梅维尔在影片拍摄期间已经抱恙,本片也成为导演的最终回。

导演(1)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年轻时从事过多种职业,二战时从军,曾在英国作战,1945年10月退役。因为从小喜爱电影,退役后就在当年十一月创立梅尔为而独立制片公司,从1946年起开始执导短片。47年时,以六百万法郎最低的制作费用,改编投拍著名小说《海的沉默》,自任导演。当时他这种忽视法国影坛传统的制片方式很受瞩目,特别受到诗人谷克多的赏识,因而提供1700万法郎,请梅尔维尔指导自己的小说《可怕的孩子们》。结果大为轰动,而被誉为战后法国影坛最有才华的新人。两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他的这种运用低成本制作费用,摆脱法国旧传统的束缚,坚持独立自由的制片方式成了60年代前后出现的特吕弗等青年导演竞相学习的目标。同时,他影片中蕴含着一贯的个人风格,也开启了新浪潮运动的电影观念和摄制手法。所以梅尔维尔被电影史家视为新浪潮电影运动间接的先驱者,有“新浪潮之父”的美誉。不论早期还是晚期作品,他电影的特殊手法正是新浪潮推崇的作者论方式和独立作业方式,即编、导、剪接一体化。同时,也在电影拍摄技法和导演思路上具有前后一致的作者意识。  真正使他确立自己风格的影片是警匪片,主要作品中60年代有《告密者》和《第二口气》、后期的《午后七点七分》(冷面杀手)、《仁义》、《大黎明》更是集大成者,显示了他警匪片中独树一帜的大师风貌。在这些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美国电影和日本电影(或文化)的影响。他影片的主题和情节结构更多是从美国警匪和黑社会电影中吸取营养;而片中人物外部造型和内心的性格,却大有日本武士电影的风貌。  在最后三部作品中,放下主题不谈,最显著的特点是:第一:气氛肃杀而冷峻,多用冷调光线处理影像;第二是对白少而精炼。他可以说是法国导演中最能发挥影像功能的,他所擅长的是一种同意韵律和特殊气氛的酝酿和塑造。适当的场面调度,配合精确的剪接,以此塑造特殊的影像风格,对白减到最少,纯以影像来说明一切。尤其《仁义》一片中从开始到结束,几乎没有几句对白,充分发挥了有声电影的静默效果,尤其阿兰德龙洗劫珠宝库一场戏前后二十分钟之久,完全没有对白和声音,但气氛之冷峻,韵律之流畅,诚为历来警匪片所没有的大手笔。  此外,他的作品精神中,被关的孤独武士,刻画男性友谊传神入木,可以说是香港黑社会英雄片的前辈。香港导演如吴宇森等人就极为推崇他,并曾经推荐出版他的作品《冷面杀手》。  1973年8月2日,梅尔维尔因心脏病去世。  如他生前說過的話,“成為不朽,然後死去。”
演员(6)
阿兰·德龙(法语:Alain Delon)法国影星,1935年11月8日出生于小城 Sceaux,他是法国60年代、70年代最受欢迎的演员。在他出演的电影《佐罗传奇》、《黑郁金香》给中国大陆地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兰·德龙17岁当兵,随海军陆战队赴越南作战,4年后回巴黎,当酒店招待、市场搬运工。1957年被法国电影导演伊夫-阿莱格里看中,在《当女人卷入时》中演一个小角色。后在两部喜剧片《住嘴,美人儿》 、《女人是弱者》中塑造银幕“小生”形象。在《阳光普照》 、《洛可及其兄弟》、《生活多美好》等影片中开始显示其艺术表演才华;尤其在《黑郁金香》、《佐罗》中更是充分施展其精湛的技艺。参与主演的《西西里家族》、《博萨林诺》、《血环》3部警匪片在法国大获成功,使他名噪一时。德龙迄今已拍摄近60部影片。那除暴安良、仗义形侠的佐罗形象得到中国观众普遍的喜爱。
理查德·克里纳,生于1926年11月30日,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美国.毕业于南加州大学。早年参加广播、电视工作,1952年进入电影界,在《蒙大拿的火红天空》等三部影片中出演配角,以后多年来一直演配角或第二号主角。但在影片《等到天黑》、《龙虎双雄》等影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扮演其中《第一滴血》系列前3集的塞缪尔·特劳特曼军官,由于病逝,《第一滴血4》剧本中,将其角色删除。...
1943年10月22日生于巴黎演员家庭, 法国影坛常青树, 几乎近代所有欧洲著名的导演都和凯萨琳家族合作过,有“冰美人”之称,集美丽和高贵于一身。生于巴黎演艺世家,13岁跨入演艺圈,在明星姐姐引荐下进军影坛。1964年,她在歌舞片《瑟堡的雨伞》中扮演女主角,她发自内心的激情和令人抑郁的幽默使她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1966年主演《白昼美人》 ,成为国际知名明星。  她一生中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就是她与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导演布努艾尔(Luis Bunuel)合作的《白昼美人》。这是一部改编自三流情色小说的电影,但在布努艾尔的巧斧神工下,成功的利用现实与幻想交错的情境,深入 探讨女人的压抑与寂寞。凯瑟琳.德纳芙因此片获得1968英国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除了布努艾尔以外,许多国际著名导演,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罗曼.波兰斯基等都曾与之合作。她能扮演地位、身分、经历极不相同的各类女 性,更善于塑造心理十分复杂的人物。最为成功的作品有《厌恶》《白日美人》《特里丝塔娜》等。此外,她还具有杰出的喜剧才能。如在199 9年拍摄的《岳母大人》中,德纳芙扮演让女婿一见钟情的迷人岳母,让这部跨越伦常与年龄的爱情喜剧充满说服力。  1981年,德纳芙因在特吕弗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铁》中的出色表演获法国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1993,她凭借《印度支那》再度夺得这一奖项 。1998年,她演出《旺多姆广场》而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进入二十一世纪,德纳芙依然拍片不辍。在《黑暗中的舞者》中, 她扮演朴实无华的女工,又歌又舞。在弗朗索瓦.奥桑2001年的歌舞轻喜剧《八美千娇》中,她和另外七位法国影坛顶尖女星联袂主演,风采不减当年。在面临自身年华老去的事实与新起女星的追赶之下,凯瑟琳.德纳芙利用丰富的人生历练与独特的优雅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电影观众。40年来在法国影坛的地位岿然不动,尤其是成为全球各地艺术院线追捧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