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人沃尔特(加里·格兰特)遇到了英国海军上校弗兰克(特瑞沃·霍华德 ),被这位老朋友连骗带逼,最后困在了南海一座小岛上。代号“母鹅”的沃尔特必须每天观察报道日军飞机行动,才能换来一瓶威士忌解渴。就在他希望早日能离开之际,“从天而降”的性格倔强的法国女人凯瑟琳(莱斯利·卡伦)和七名各国外交官家的小女娃成了他甩不掉的麻烦。

倒序 在线播放
当前资源由腾讯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当前资源由优酷提供--在线播放,无需安装播放器
1949
丽日春宵
柯尔波特是早期美国流行乐坛最著名的作曲家,从二十年代后期即已在娱乐圈崭露头角,在三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更有不少名曲出自他的手笔。然而波特的祖父一直不同意他走作曲家的路,甚至在波特成名后仍加以排斥。他在壮年的事业高峰期1937年坠马受伤,双腿不利于行,对他的身心造成甚大影响。幸而波特克服困扰,继续发挥其作曲才华,并扬名好莱坞。无论是导演迈克尔.柯蒂兹的处理手法,或是卡里.格兰特的表演技巧,都只是平平而已。这部音乐传记片最值得欣赏的还是多位著名歌星密集亮相,演唱多首悦耳动听的插曲,让人了解到柯尔波特为何能够在美国乐坛大放异彩。2004年的影片《小可爱》讲述的也是这位音乐家的故事。音乐家生平:柯尔·波特于1891年6月9日出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秘鲁,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小提琴和钢琴的训练,在10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鸟儿之歌》(Song Of The Birds)。在1902年,他母亲帮助他出版了第一首作品"食米鸟华尔兹舞曲"(The Bobolink Waltz)。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他到哈佛就读双休音乐与法律,因此可以说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人。他曾经到过巴黎音乐院、维也纳发展。在1919年,他同富有的社会名流琳达·李·托马斯(Linda Lee Thomas)结婚,琳达当时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之一。生活美满的波特开始将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音乐剧的创作上来。柯尔·波特总共创作了23部作品,但只有1948年的《吻我,凯特》(Kiss Me,Kate)称得上是经典之作,毕竟在音乐剧创作方面,佳作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部好的音乐剧作品中可能会有好多首作品传世,也可能几部作品中也没有一首能让人回忆起来的作品,观众的喜好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时是很残酷的事情。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正在巅峰的时候,波特迎来了生命中最大的挑战--1937年,他从一匹马身上坠落。他的腿被摔断,此后他接受了数不清的手术,最终还接受了截肢的残酷现实,直到他1964年逝世,疼痛和内心的痛苦一直伴随着他。据说波特的晚年生活非常凄惨,在1958年的时候他被迫接受了截肢手术,从此之后他就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耶鲁大学曾授予他名誉博士的荣誉,1964年他凄惨地在好莱坞逝世。波特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赋并不是出色的,但他对音乐的感觉,对音乐技巧的把握是同时代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波特不仅给我们留下来一连串的动人的美妙歌曲,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名字代表了美国30年代的观点和态度。"柯尔·波特"是百老汇音乐剧在30年代的代名词,也给"雅致"这一表演风格下了个人化的定义。
2008
小李广花荣
色阴沉,似乎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两支军队——宋军和方腊的叛军——正对峙着,神箭手花荣将对方阵前的军师邓元觉射死,刹那间,士气高涨的宋军呐喊着冲向了叛军……消灭了叛军的花荣被封为应天府兵马都统,进入应天府地界,就遭到了一群官兵的“围攻”。这群官兵正是花荣未来的下属——应天府兵马副都统雷震。总给人以一种冷酷无情感觉的雷震自恃箭术高超,在心里对谁都不服,尽管他早就听说过小李广花荣的大名,可现在要在他手下当下属,心里就更不平衡了,所以,他才带领自己的亲信在半途“拦截”花荣,企图以此给花荣一个“下马威”雷震没想到:他的这个举措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令自己的亲信纷纷对花荣产生了一种出自真心的敬佩之情——花荣神乎其神的箭术一下子折服了这些人……刚上任不久的花荣发现:应天府的治安非常不好,做生意的江湖人士经常会发生“帮派”械斗事件,从而使得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恐慌之中。花荣很快就了解到:在他来之前,向来六亲不认的雷震就没有停止过对那些滋事生非的江湖人士进行严厉镇压,然而,雷震的严厉镇压不但不见成效,反而令帮派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这些江湖人士把对雷震的“严酷手段”的不满都化作了对对手的愤恨……花荣竟然邀请两个老大一起“喝一杯”……谁都不知道,在酒席上,花荣对两个老大说了什么,反正,从这次以后,整个应天府似乎一下子变得“天下太平”了,而也是在这一次之后,花荣“仗义”的名号在应天府不胫而走,而本来就英俊潇洒的花荣成了当地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更是成了不少怀春少女的仰慕对象,而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无不以“和花荣一起饮过酒”为殊荣……这一天,几个“老大级”人物神秘地拉住花荣,非要请他到当地最有名的风月场所“怡红楼”喝酒,推脱不掉的花荣只得和那些江湖朋友一同前往“怡红楼”……原来,“怡红楼”来了一个色艺超群、被惊作天人的歌妓,潇潇。花荣万万没有想到:与潇潇的这次“邂逅”,竟然勾起了他心中对梁山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潇潇所弹奏的琵琶曲无一深深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潇潇的善解人意令花荣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觥筹交错的好汉们谁都没发现:柔弱娇媚的潇潇在转身的一刹那,脸上闪过一丝怨恨的神情,但一闪即逝……花荣没想到:方腊叛军被平之后,一直被朝廷通缉的庞万春居然出现在了应天府地界,而且,显然是冲着他来的——那一日,花荣和几个属下去打猎,一行人刚骑马来到一片森林之外,一支利箭突然从森林里射出,呜呜作响地径直射向花荣。花荣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即将射到他脸上的利箭,花荣还来不及搭箭上弓,紧接着,又是几支利箭同时飞射而至,花荣用手上的弓和箭拨开几支箭,然后用牙齿咬住最后一支箭……当属下们一无所获地从森林里出来时,花荣已经恢复了平静,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潇洒的微笑,他平静地对属下说:可能是以前结下梁子的绿林好汉所为。
1964
艳贼
史朝特先生向警察报了案,公司的雇员玛瑞安·海伦偷走了公司保险柜里的将近一万美元的现金,恰好公司的大主顾马克·鲁德兰也在场。化名为海伦的玛尼·史德格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母女两个显然存在着什么障碍,而显得那么陌生,而玛尼还是始终对红色的东西有一种神经质的恐惧。很快,玛尼又来到鲁德兰的公司找新的工作,鲁德兰听说她在史朝特公司作过雇员,就十分爽快的命令属下雇用了她。马克显然对这个有问题的漂亮女孩有着浓厚的兴趣,加班的时候,玛尼又对暴风雨和发着的红光的闪电产生恐惧,马克对她更加感兴趣了,并开始和她约会。赛马会上的约会时,一个曾经认识玛尼化身之一的男人上前纠缠玛尼,但这并没有打消马克对玛尼的兴趣,甚至还带他见了自己的父亲和前妻的妹妹李儿。玛尼感到自己不能再陷入感情之中,她甚至是本能地从公司的保险柜里偷出现金,打算远走高飞。马克及时阻止了她,逼她讲真话,但玛尼还是习惯性地编了一大套谎言,马克不断追问不断拆穿,但玛尼一个谎话接着一个谎话。最后,马克却郑重向玛尼求婚,但玛尼却哀求马克放她走。马克和玛尼终于结婚了,但玛尼始终不和马克同床,还是不断哀求马克。一直希望接替去世的姐姐当上鲁德兰太太的李儿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借机把史朝特请来宴会。马克帮玛尼解决了史朝特,但玛尼还是无法面对自己和马克。马克把玛尼带回她母亲家中,直接向爱德格太太发问,终于找出玛尼各种精神病态的症结所在。原来,在玛尼七岁时,作为妓女的爱德格太太杀了欺侮母女两个的水手嫖客,在玛尼幼小心灵中留下病症根源。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是这部影片成立的最重要的基础,以至和弗洛伊德学说泛滥到无以复加的当代影视作品相比,影片多少显得有些牵强甚至是“弱智”。不仅玛尼来自童年的记忆导致了她的犯罪、神经质、说谎等种种恶习,而且马克对玛尼的拯救心理也似乎有一个弗洛伊德式的背景,只是影片没有明说而已。马克在认识玛尼之前的爱好,是饲养美洲豹,当玛尼问起原因时,他回答:我就是要训练它信任我。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是他“训练”玛尼这只“母豹”的过程。而红色、暴风雨、对男人的恐惧,就更是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病例再现了。这个典型的弗洛伊德病例式的影片,体现出希区柯克自《爱德华大夫》以后对弗洛伊德一段时期的迷恋。影片的整个故事固然是以粗浅的弗洛伊德理论为支点,但作为电影大师的希区柯克处理起来,则使影片焕发出曲折惊险和幽默风趣的双重光彩。玛尼偷鲁德兰公司保险库的一段,几乎可以作为任何一所电影学校的教材,短短几分钟一个场景的段落,被大师拍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室内全景画面由中间一道墙把清洁女工与开保险柜的玛尼隔开,然后是玛尼脱下高跟鞋,鞋落地——发现女工耳背,下楼,黑人出现,黑人走开,再出现,希区柯克不断刺激着观众紧张的心理,使人总在被发现与侥幸心理之间徘徊。如同卓别林变出各种花样玩弄小道具一样,希区柯克玩弄的是空间和观众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