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下)演员表

导演:谢铁骊,陈怀皑
日期:1978-01-01
热度:3

1938年,蒋介石为阻挡日军进攻,在河南花园囗炸堤放水,中原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地主家女长工李麦不满国民党当局不管人民死活的行径,当街斥问他们,国军军官只是搪塞。后来李麦在女干部宋敏的感召下,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她积极串联无家可归的难民,向他们宣传党的主张,组织起来和敌人斗争。她化装进城,当着外国记者杜兰特、贝丽的面,揭露当局祸国殃民的罪行。解放后,已担任区干部的李麦在黄河大堤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她激动万分。逢人就介绍解放前后黄泛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1958年又一次特大洪峰来临时,周总理亲临抗洪前线..

导演(2)
电影导演,江苏省淮阴县人,家境贫困,小学时中途辍学。1938年随哥哥参加家乡的救亡剧社。1940年参加新四军,入新四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在新四军三师淮海剧团当演员。1945年任三十军文工团团长。1950年,他从三野十二纵队文工团被调到北京,筹备“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院前身)做教员兼表演系副主任。1953年成立“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副团长。1956年该剧团划归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做副导演。  参加了影片《林家铺子》、艺术性纪录片《翟泉大学》和《红旗谱》的拍摄。1959年正式做导演,他的第一部影片是《无名岛》,尔后导演了《暴风骤雨》(1960),影片在导演处理上有条不紊、气势磅礴,该片被推荐参加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1963年,他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导演的影片《早春二月》再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影片成为他导演风格的代表作,以后他先后导演了《千万不要忘记》(1964)、京剧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1970)、《龙江颂》(1972)、《海港》(1972)、《杜鹃山》(1974)、《海霞》(1975)、《大河奔流》(合导,1978)、《今夜星光灿烂》(1980)、《知音》(合导,1981)、《包氏父子》(1983)、《清水湾,淡水湾》(1984)。  1988年执导了6部8集的大型故事片《红楼梦》,影片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获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91年执导《古墓荒斋》,1993年拍了《月落玉长河》(又名:《穆斯林的葬礼》)。  他的影片擅长挖掘人物心理、感情,给人以艺术的感染,谢铁骊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中国电影节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中国夏衍协会会长,中国影视交流协会会长。
演员(16)
张瑞芳,著名表演艺术家。1918年6月15日出生,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学习 ,并参加戏剧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黎明》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北平学生战地移动剧团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 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  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 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张瑞芳主演的其他影片有《母亲》、《家》 、《凤凰之歌》、《三八河边》、《 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并在《南征北战》、《聂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于是之(1927年7月9日—2013年1月20日),原名于淼,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原籍天津市,中国内地演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肄业。1944年,参加个人首部话剧《牛大王》。1947年,参加话剧《上海屋檐下》。1951年,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1961年,创作历史剧《胆剑篇》。1978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1983年,凭借革命电影《秋瑾》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87年,创作表演理论书籍《于是之论表演》。1989年,于是之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1992年,出演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1996年,参演话剧《冰糖葫芦》。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2006年,获得表演艺术成就奖。2007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2017年,为纪念其逝世四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于是之家书》和《于是之漫笔》。
王铁成原名王铁城,1938年8月9日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以扮演周恩来而蜚声影坛。1961年,王铁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1977年,他在话剧《转折》、《报童》中扮演周恩来,公演后轰动全国;1978年,他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成功地塑造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周恩来的形象。曾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他的代表作品有《西安事变》、《大河奔流》、《风雨下钟山》等。2015年6月7日,王铁成荣获第十五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学会特别荣誉奖”。
陈强(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原名陈庆三,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徐家河村,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194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1950年,在剧情电影《白毛女》中饰演地主黄世仁。1958年,主演喜剧电影《三年早知道》。1962年,凭借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路考》。1975年,出演剧情电影《海霞》。1995年,凭借电视剧 《飞来横福》获得第13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同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2000年,出演喜剧电影《鬼子来了》。2005年,主演家庭电影《再见最爱的人》。2008年,陈强获得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活动中,陈强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大奖。2011年,由其参演的革命剧《东方》播出。2012年6月26日21时38分,陈强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享年94岁。
张金玲(1951.2.25-),女,著名电影家,河北沧县人。1970年任湖北省话剧团演员。1974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重拍片《渡江侦察记》中饰演刘队长。后参加拍摄影片《大河奔流》。197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同年在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中饰演女 主角,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青年创作 奖。还参加拍摄电视连续剧《远洋船长和他的妻子》等。2000年参加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书画展2002年出版发行《张金玲影画集》在上海拍摄20集电视剧《偶然》,同年,在济南举行《张金玲影画集》首发式,2003年在南京举办《张金玲影画集研讨会》,并在威海、烟台、文登、莱阳等地举办书画展,在淄博举办国际儿童电影节书画展,拍摄电视剧《金粉世家》,饰演柳夫人,2004年出演《难忘1936》中的母亲,《曹定阳同志夕阳红》中的姐姐,《避暑山庄大传奇》中饰演德妃,2005年与深圳举办《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大型书画展》并出版画册,2006年8月在河北唐山体育中心举办个展,2007年9月在河北承德古玩城举办个展。  现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学会会员等。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电影基金会在朝鲜、日本、伊朗举办书画展,受到专家和艺术界的好评。
李秀明,中国电影女演员。原籍河北大城,生于天津。1972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步入影坛后,李秀明主演影片《年轻的一代》、《春苗》。1976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81年,因在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扮演四姑娘许秀云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其他代表作品有《年青的一代》、《巨澜》、《大河奔流》(上下集)、《甜蜜的事业》、《今夜星光灿烂》、《秋瑾》、《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你的微笑》、《红楼梦》、《燃烧的雪花》等。九十年代下海经商,淡出影坛。
葛存壮,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葛优的父亲在多年的表演工作中,用精彩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经典的反面角色,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2012年6月,葛老因瘫痪入院。1947年东北解放后,葛存壮考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演员,两年后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电影,1953年调到北 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   早年参加过电影《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的拍摄表演。后在电影《六号门...
王心刚,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同时有同名天津画家王心刚,其作品《太行魂》获得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王心刚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 在《寂静山林》、《牧人之子》、《永不消逝的电波》、《海鹰》、《勐垅沙》、《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大河奔流》、《伤逝》、《知音》等25部影片饰演主要或重要角色。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项堃(1915年—2009年2月15日),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山东济南师范学校艺术体育科。1936年,出演个人首部话剧《镀金》,这是他第一次登上舞台。194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青年中国》。1947年,主演战争电影《白山黑水血溅红》。1951年,在革命电影《上饶集中营》中饰演国民党军官张超。1955年,主演剧情电影《湖上的斗争》。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情长谊深》。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停战以后》。1965年,在革命电影《烈火中永生》中饰演徐鹏飞。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张军长。1978年,主演革命电影《大河奔流》。1982年,主演剧情电影《佩剑将军》。1985年,出演剧情电影《奇迹的再现》。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项堃获得第3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批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2月15日17时45分,项堃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2月27日上午9时,项堃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厅告别室举行。
高放,女 1939年出生,河北省顺平县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电影人、画家、作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画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炎黄女子诗书画家联谊中心理事;曾拍摄故事影片及电视剧一百余部,主要作品有《舞台姐妹》、《山村姐妹》、《六盘山》、《钟声》等;出版的书画作品有《高放画集》《高放画选》《美丽人生》《高放丹青墨趣》,文学作品数十万字,文学作品有剧本《草魂》童话《红泥苍蝇的梦》《花朵的眼泪》等;
刘衍利,1954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72年8月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73年在影片《艳阳天》中扮演韩小乐,这是他塑造的第一个银幕形象,他那质朴、英气和阳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后又陆续拍摄过《向阳院的故事》、《金光大道》、《长城新曲》、《山村新人》、《长空雄鹰》等影片。1977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过《大河奔流》、《婚礼》、《知音》、《新兵马强》、《金鹿儿》、《山叮咚》等影片。他虽然扮演的角色多是配角,却一个个鲜明生动,充满青春气息,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八十年代中期淡出影坛。(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62f0550102wcu3.html)
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演员,曾参演过《欢欢笑笑》、《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石榴花》、《激情年代》、《飞人浪漫曲》、《阿满喜剧》、《405谋杀案》、《三毛救孤记》、《围城》等30多部电影,400多部电视剧。
李孟尧(1926年4月-2012年10月19日),原名李锡孟,出生于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潞灌乡李庄村。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曾在电影《红孩子》中饰演黄静波,《小兵张嘎》中饰演老村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10月19日,李孟尧因病逝世,享年86岁。
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70年代中期从影,1975年在《沸腾的群山》中饰配角,后在《今夜星光灿烂》中饰主角。他因在电视剧《朱德》中饰朱德,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首届学会奖,该剧还获西南地区电视评比特别奖。经历工作经历1970年参加工作1975年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作专职电影演员1994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199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电影演员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术创作人员中心副主任、演员社会职务:中国电影家协...
著名表演艺术家,吉林省白城人。1971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吉林省吉剧团,1973年初登银幕,参加了重拍片《平原游击队》的拍摄,翌年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此后相继拍摄了《金光大道》、《锁龙湖》、《萨里玛珂》等影片。 1985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进修班学习,毕业后在影片《鸳鸯楼》、《超速》、《后会有期》中饰演角色,1991年因主演影片《烛光里的微笑》获第12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